湘江北去观后感

时间:2024.4.20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这一熟悉的诗句,令我不禁浮现到一位雄才大略,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湘江之上遥望远方,一字一字感概万分的鸣颂这这句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xx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烽烟四起。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青年毛泽东得以来到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助理管理员。在这里他认识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极大的丰富了他的救国思想,为后来的一系列革命理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渐生情愫,青年毛泽东放弃了赴法留学,表示要留下来,研究“中国的问题”。也许正是应为青年毛泽东没有赴法留学,否则谁会知道从法国回来的毛泽东会不会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徒?那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又会不会在当时出现?

回到长沙的毛泽东,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各界联合,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毛泽东等以新民学会会员为中坚力量,创办了《湘江评论》,来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推翻湖南军阀头子张敬尧的残暴统治。“趋张运动”虽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毛泽东意识到,

达到了一个张敬尧,还会有李敬尧,王敬尧等等很多个军阀头子。毛泽东开始思考究竟救亡图存的到路在何方?在新名学会的会员当中也是“百家争鸣”,成员之间逐渐产生了裂变,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觉得道不同不与之谋,选择了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萧子升开始信仰无政府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何叔衡选择了去上海参加“一大”。开始尝试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试图在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救国。

全篇始终以一群热血青年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为线索展开,穿插着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同窗情还有师生情。处处令人为之动容。

亲情:

看完影片后,与同学们交流,很多人都说看到毛泽东母亲去世之时,她未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石三伢子回来那段场景时眼眶都湿润了。后来开天辟地的一代伟人一生中的另一个亲人离世,身为人子,却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论对谁而言,都将是终身的遗憾。他不是不想,而是有太多的事牵挂着他,为的是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像她母亲这样的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为的是祖国母亲。

同窗情:

影片从头至尾都贯穿着忧伤的音乐,但也不乏喜剧性的场景。比如青年毛泽东和同窗们一起跳健身操,青年毛泽东教胡适在北大图书馆跳那段滑稽的健身操的情节。萧子升从法国留学回来,和毛泽东等一干人等见面后的喜悦之情那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至少在我看来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于是,萧子升跳起了那段健身操,随后毛泽

东也开始和他一起跳,后来所有人都跳了起来,故友久别重逢的兴奋的喜悦溢于言表。

爱情:

有关毛泽东的一生的爱情,想来莫过于和杨开慧的初恋最刻骨铭心了。电影中的杨开慧单纯,直白,对爱情忠贞不渝。充满革命理想的毛泽东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单纯而喜欢她,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两人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琴瑟和鸣,诗书传情的人生共鸣。

师生情: 青年毛泽东革命思想的成熟离不开杨昌济还有李大钊等人的关怀。尤其是杨昌济。我觉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要不是杨昌济培养了一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中龙凤,,中国的革命道路岂不会因为缺少了毛泽东而曲折很多?影片中,杨昌济说:“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信仰的主义”,看在眼里,听在心里,当时就给了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有自己的信仰?要是我们的民族,我们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还会有地沟油,毒奶粉,毒食品,毒胶囊等等的出现?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是司马迁的信仰;“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是陆游的信仰;“各出所学,各尽所知,是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是一代工程师詹天佑的信仰;“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用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信仰;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中国人搞出的

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这是吴仲华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追求,没有灵魂的人。

看完此片,我想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迷惘中的大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这部片子,让我看到就断是令万众敬仰的,伟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他一路走来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他既不是一条小鱼,也不能算是一只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闯的热血青年。这与我们当代大学生很相似,心中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却苦于不知如何去实现,去施展,只能在无数次的争辩与挫折失败中不断摸索着。如同和他圈子里的人一样,他在社会上仍无立足之地,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思想里充满了矛盾。因此我们也更应该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因为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并不是我们通往正确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指引我们通向正确道路的指向标。

此时,浮现在我闹脑海里的以不是一个青年的身影,而是千千万万中国有志青年的身影,他们鸣颂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代在变,但革命的信仰不会变。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观影后更是坚定了我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追求。事实雄辩的证明只有共 产 党可以救中国,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也有着坚持与信仰。我决心努力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来武装和充实自己,建立更为崇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工作中用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和热血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来靠近党组织,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第二篇: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

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禁书”,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任。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奇怪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它用毛泽东这个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事迹,用毛泽东的种种事迹,来将剧情铺散。有人说:它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鞭辟入里。在那个被镇压的时代,有人因为反抗被抓,被拷问地死去活来。有人因为反抗而家破人亡,死在了无可破堪的地方,有些人因为反抗而被陷污名,从而忍辱自杀。黑,这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再黑的时代,连军阀都在愚昧地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镇压红了眼,还有什么秩序,还有什么繁荣可言呢?

而此时,就出现了毛泽东,他放弃了赴外留学的机会,却因此留在了北大,因此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因此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天地,他不去法国发展自己的学问,却发誓要研究“中国的问题”,五四爆发,全国震撼,他却联系新民学会会员,创立了《湘江评论》声援学生运动,不畏阻挠。

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

我深感毛泽东的无奈与惆怅,他想救国,却发现社会本质已经根深蒂固。更糟糕的是,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面对种种困境,毛泽东却义无反顾。

反观我们,生活在他们无法想象的年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没有改变什么,先进的设备也没有改变什么,甚至,我们更差了!这是为了纪念共 产 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电影,但我却不想过分强调那时那些鲜明的人物们,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一畅我们心中的湘江。

更多相关推荐:
《湘江北去》观后感

观湘江北去有感关于对青春学习爱国和信仰的思考湘江北去是一部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代一批青年一份信仰一种追求的青春记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想毫无疑问这便是这部影片名字的出处当...

湘江北去观后感

ltlt湘江北去gtgt观后感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一百七十一年前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丧权辱国的屈辱岁月太平天国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洋...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冒着大雨一大早的跑到校区时全身已经湿透所以自然当时心情不是很好也没了所谓的看电影的心情何况我本不喜欢看历史片但是湘江北去却依然以其所独特的韵味深深的吸引了我不管是演员还是电影的内容本身都给我留下了...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代人的迷惘不知道历史的脚步改何去何从劳苦大众没有温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那无情的...

湘江北去观后感

班级物联网工程一班姓名谢鑫学号20xx0740123湘江北去观后感在毛泽东概论课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也记录了毛泽东为了求索救国真理而付...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星期天早上冒着大雨去到综合楼观赏影片首先是看了大江东去简述了三峡大坝的建立的艰辛那里的人们思想落后经济落后但是那里的人们有一个观点不多花国家的一分钱建国后的人们尚且如此建国之前有许多的有志之士他们...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当屏幕逐渐显现出画面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一片红有人说那个红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的那么刺眼红的那么透亮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中共一大的诞生从而组建确认不了中国共 产 党的核心力量没有那些革命先烈用...

湘江北去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主要讲述了青年毛泽东从新文化运动后的19xx年到19xx年建党期间从长沙与北京间辗转求学思变的成长经历毛泽东以后的妻子杨开慧之父是毛泽东的老师他有3个得意的门生蔡和森萧子升和毛泽东他推荐他们在新文化运...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

混在北京—观后感

混在北京观后感混在北京该影片讲述90年代北京一出版社向导出版社的职工生活影片的人物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为追求梦想来到北京住在同一栋筒子楼里然而由于这些人性格各异背景各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也各有不同由此引发了...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篇观后感

上节课老师让我们观看超级工程系列视频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

北京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 副本

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撼动心灵的不朽之城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

湘江北去观后感(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