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京剧有感

时间:2024.3.31

第一次观京剧有感

姓名: 学院: 学号: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印象中还有和爷爷一起放牛的时候听爷爷讲关于以前旧社会唱戏壮观场面的故事。在闲下来的时候也常常听到爷爷唱戏,不过我似乎一点也听不懂。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却总能听见爷爷唠叨电视上演的戏没有唱戏精彩。后来爷爷去世了,可惜的是在我的童年好像没有听过一场戏,主要的原因是在乡下能亲身接触戏曲的机会确实不多。现在,故乡的人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好像这种唱戏的氛围有慢慢旺了起来。我去年过年回家,在舅舅的村子上就看了一出戏,那个场面也确实壮观,只不过我觉得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懂戏的人确只有那些年纪大的前辈,这从他们看戏时候的神情中能够看得出来。从我上中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的文化精华,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以此为自豪。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或者美国电影的时候,如果有涉及到海外华人过年过节的话题,似乎也经常能看到京剧的影子。可是,每次我们看电视翻台的时候似乎都会很快的翻过CCTV11,因为我们对京剧看不懂,也不知道应该从哪一个角度来欣赏它。想看,但是看不懂,这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20xx年,我大三了,也快21岁了,终于有机会通过上易老师的课程接触京剧了,而且幸运的是能有机会真正坐下来,在剧院了静静的欣赏那种真实的京剧。

20xx年10月31日,星期天上完课,吃完晚饭我和同学陈宇就直奔省京剧院去了,到了以后忽然发现原来水院去的人还蛮多,有几个是我认识的,打了招呼后我就坐下来了。我记得那天晚上一共看了四幕戏,分别是:《拾玉镯》、《三岔口》、《卖水》和《赤桑镇》中的节选。看完后,我和几个同学上厕所,首先我们的一致感受就是,在剧院看京剧和在电视上看那种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电视上看京剧,觉得很死板,觉得冰冷,觉得没有意思。但是到剧场以后,演员那种活生生的感觉在你们前,让你也觉得很真实、很生动。通过这次观看小剧场京剧,让我对京剧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也让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京剧。下面写一点我的感想和感受。

第一、京剧的美。从第一幕《拾玉镯》那位女主角上场开始,我就能略微体会到那种中国传统的美感。孙玉娇的娇柔,矜持,可爱,让我看了觉得心里面十分欢喜,所以第一幕剧,我看她看的很认真。同时,心里面也希望后面的剧目中有更漂亮的角能上场,但好像我们这次的运气不太好,可能是大牌都迎接领导去了的缘故吧。后面《卖水》中的梅英似乎没有小姐好看,这是一点小小的不足啊。不过,看了这四个节选,我觉得已经能够领会到京剧的美感了。她是那种很朴实的美,美的很娴静,跟欧美的明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她的那种美是一种能让你觉得心里很开心,很暖和的一种美,而不是让你觉得诱惑,或是嫉妒。她的美也是一种从内心中散发出来的美,回来后慢慢品味你会觉得韵味还在,细水流长!

第二、我觉得我自己理解了老师上课讲过的,“京剧演的不是剧情,它表达的是一种美,是感情”这句话的意思。认认真真地看了一次京剧后,这一点感触是很深的!京剧不像现代电视剧,把剧情搞得峰回路转,让观众晕头转向,最后却什么也没留下。京剧是通过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来表达丰富的感情或深刻的道理的!《拾玉镯》中孙玉娇的那种矜持可爱,《赤桑镇》中包拯的大公无私,《卖水》中梅英的乖巧活泼。主人公的感情,通过短短的三十分钟就能表现的很充分,很丰富。而且,这中感情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在《赤桑镇》中包拯唱的一句话:“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后面的我不太记得了,这一段就让我听后挺感动的,也挺有感触的!京剧就是这样,能在简单的事情中造化出优美的唱词,表现出丰富的感情。

第三、京剧的意境。由于上课是老师反复提到,所以我在观看表演时我就认真的注意了

一下京剧在表演时候意境的渲染和表达。首先我注意到京剧中一些场景的表达,比如《拾玉镯》中孙玉娇的绣花,开窗户;《三岔口》中任、刘在黑夜中的争斗,开门,睡觉;以及《赤桑镇》中王朝用马鞭代表骑马等,都有京剧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且很容易把观众带入情境中,带入丰富的想象世界。我感觉京剧重在演员的表演,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和情态,同时通过舞台上虚设的情境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去。比如在《拾玉镯》中,通过演员的开门偷窥的表演我可以感受到孙玉娇或者是中国古代年轻女子的那种温婉、矜持而又对爱情充满期待的那种心情。在《三岔口》中任、刘二人在黑夜中的打斗,任的严肃刚强和刘的机智诙谐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通过他们的一严一机,我们才感受到了戏中充满的乐趣。在《买水》中,舞台上虽然没有摆放花盆,但是通过梅英的表花我们似乎能领略到满园的芬芳。在《赤桑镇》中通过包拯对嫂娘的解释,我们也能领会到包拯的大义灭亲时的大公无私和承诺嫂娘百年后亲自戴孝的孝悌之道。通过第一次观看京剧表演,我对于意境,就这一些肤浅的理解,希望以后能在更多的接触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第四、京剧的声腔。以前,我对京剧的唱腔不懂,总认为唱京剧唱的很做作,当然也不能领会京剧中声音的美感。通过这次观看京剧,在这种安静舒适的剧场环境中,静下心来后慢慢的体会,跟上了它的节奏以后,我发现我也能慢慢的体味京剧中的那种独特的音乐美感。特别是到了《赤桑镇》中包拯和他嫂娘对话的那一段,我感觉特备爽,特别好听,回到寝室后我特意搜了《赤桑镇》再看了一遍,在包拯唱“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不分,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这句话,我拉回来听了三遍!首先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的好,讲的很有道理;其次,这句话从包拯的口中唱出来后,我觉得很震撼,很有感觉,我觉得自己很有共鸣。最后,反复品味后,我觉得宽厚,雄浑的声音越听越好听,特别是在“后正己”中“己”字那拖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有韵味!反复听了以后,我真觉得京剧真的需要多听,你会发现越听越有味道!京剧真的是能通过声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一点我觉得跟流行音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总之,这次观看小剧场京剧,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它从真正意义上让我开始了解京剧,体味京剧的美感。以前听老师上课,看视频,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真正的走进剧场我才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才感受到了他的生动和美丽!在我的人生中能有这样的机会,能让我在大学这样一个还依然单纯,依然心静的时候和国粹京剧第一次美好的邂逅,真是我的幸运。我知道易老师为我们中国戏曲事业的发扬光大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您每次为我们安排这样的活动都会耗费很多精力和收入,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激,武汉大学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学生的幸运!您不仅课上的好,而且有一颗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热诚的心!我衷心地祝愿老师在今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春风满面!


第二篇:京剧油画有感


刘令华的京剧油画也注意从绘画语言上发挥油画的特性。他自称:“我是以西方油画的笔触来表达中国国粹文化,在我的油画里融合了中国画的韵味、版画的技法和敦煌艺术的色彩感,所以整个画面给人的感受是色彩张力十足,在画面动感和韵味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在他的京剧油画作品中,我确实发现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笔意墨韵和版画的刀法线条,甚至发现他画中的女性人物面部着色可能也借鉴了民间木版年画“填色开脸”的技法。虽然融合了中国画和版画的元素,但他画的毕竟是油画,油画元素是第一位的。油画最显著的特性是色彩造型,油画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往往比其它画种丰富。西方油画从古典油画以素描造型为主逐渐向现代油画以色彩造型为主演变,从提香到德拉克洛瓦、莫奈、凡·高、马蒂斯,不断提高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逐渐使色彩从素描的附庸或补充变成了画面的主角,变成了塑造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刘令华的京剧油画正是充分发挥了现代油画以色彩造型为主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又恰恰与京剧人物化妆、脸谱、服饰等绚丽的色彩契合,因此他的京剧油画能够把京剧的韵味与油画的特性融为一体。他有意识地汲取“敦煌艺术的色彩感”,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京剧古色古香的韵味,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中国油画传承本土色彩观念的特性。

写意与表现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刘令华在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期间(1984-1988),中国美术界兴起了大规模引进和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85新潮”。模仿是创造的前奏。刘令华初学油画时模仿过凡·高和埃贡·希勒的作品。从他以后的油画创作来看,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都对他有所影响。经历过模仿阶段之后,他又不断扬弃模仿的痕迹,强化个性的表现,创造独特的风格。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年,是刘令华在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时期,中国美术界又出现了回归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精神的强劲势头。不仅中国画强调笔墨技法,而且油画也崇尚写意精神。詹建俊曾说:“西方的表现主义相通于中国的写意画,中国的大写意其实就是西方的表现主义。”近几年来,写意精神和表现主义大有取代写实主义而成为当代中国油画主流的趋势。刘令华的京剧油画既注重写意的精神,又追求表现的张力,也折射出或者说顺应了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时代潮流。

京剧是高度程式化的综合性艺术,“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的化妆、脸谱、服饰,“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都有固定的规范。而京剧表演程式最为人称道的审美特征是虚拟性。虚拟性也就是写意性。刘令华对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具有深刻的领悟和准确的把握,因此他再三申明:“我的画不是写实、超写实那种风格,而是比较奔放、写意的。京剧的舞蹈、动作、服装、眼神等都是形神兼备的,实际上就是写意画,与我画的风格是一致的。”“京剧不能写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张扬、写意的东西,你绝对不能用写实的手法去画。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符号,酣畅淋漓的。”“画什么都可以写实,但是京剧不能写实!

它一定要动起来,感觉画中人在唱、在吼、在旋转,色彩是张扬的,那你就成功了。如果画得冷冰冰的,你的解读就有问题。”刘令华的京剧油画的写意精神,主要体现在粗犷奔放的笔触、炽热浓艳的色彩和动感强烈的构图上。除了人物的面部造型肖似剧中的角色,动态、服饰、道具、背景都进行了大胆夸张的虚拟化处理。他不是在图解京剧的剧情,而是要表现京剧的神韵,这正符合中国写意画“不求形似求生韵”的精神。他以油画笔和特制的调色刀直接作画的方法,也与大写意画家放笔横扫、泼墨泼彩的架势旗鼓相当。 中国的写意与西方的表现主义尽管精神相通,但思维方式仍有区别,前者偏重于直觉感悟,后者偏重于理性分析。19xx年,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文版出版以后,在中国美术界风行一时,“张力”成为批评家和艺术家高频率引用的术语。刘令华的艺术理想是“要用最简单的色彩、最简单的符号,表现出一种张力”。他的京剧油画也追求表现的张力,主要是追求色彩的张力和运动的张力,这两种张力合成了双倍的视觉冲击力。

按照阿恩海姆的观点,艺术形式表现情感,不是依靠联想和移情,而是根据艺术形式本身的力的结构以及人的视知觉的反应。色彩本身就有表现性,歌德和康定斯基都描述过各种冷暖色彩的情感、心理和象征意味。康定斯基说:“任何色彩中也找不到在红色中所见到的那种强烈的热力。”刘令华偏爱使用大面积浓烈鲜丽的红色,与纯度和明度极高的橙、黄、绿、青、紫、白等色配合,再由充满笔意墨韵的醒目的黑色衬托,构成了异常热烈响亮、明艳华贵的色调,甚至有人通过色彩与声音的联觉,可以听出其中京剧的皮簧声腔,特别是融会了西北秦腔高亢激越的西皮唱腔。

京剧表演的特色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表现运动的张力也是刘令华的京剧油画的重点。倾斜线、曲折线、楔形、旋涡形、火焰形和各种变形的形状和构图,都可以造成强烈的动感,都被他运用到京剧油画当中。拉玛佐说:“在所有那些能够造成运动的形状中,没有一种能够抵得上火焰的形状。”刘令华就擅长运用火焰形构图表现运动的张力,他画的《钟馗捉鬼》、《法海》、《打焦赞》、《杜丽娘》、《脸谱》、《李尔王》等京剧油画作品,人物形象犹如一团旋舞的烈火或一簇燃烧的火焰。他还擅长运用大写意式的笔触或刀法,在人物服饰上制造断续、破碎、缠绕、颤抖的肌理,诸如《赵氏孤儿》、《野猪林》、《华容道》、《穆桂英挂帅》等京剧油画作品,产生了类似频闪摄影的震荡或旋转的虚幻视觉效果。据说画家在创作《钟馗捉鬼》时,想象自己就是钟馗,全身心投入以至虚脱,可见他的京剧人物也表现了画家自己内在的激情。

顺便提及,刘令华的花卉静物油画也动感强烈、色调浓艳,那一朵朵盛开的玫瑰宛若一团团旋卷的火焰。 高雅与通俗

雅与俗的审美价值判断,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的。例如,在文人雅士眼里,古董是雅的,时尚是俗的;水墨是雅的,色彩是俗的;昆曲是高雅的,京剧是通俗的。而在大众世人眼里,古董是贵的,时尚是好的;水墨是旧的,色彩是新的;昆曲曲高和寡,京剧雅俗共赏。傅谨在他的论文《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中,针对昆曲与京剧的雅俗之分指出:京剧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产物,然而,它所继承的主要是民间文化传统”。也就是说,京剧主要代表中国的俗文化传统和民间大众的审美趣味,尽管它曾受到宫廷的青睐和文人的捧场,但也没有改变通俗的性质。不过,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的雅文化与俗文化一并衰微,被新潮时尚的俗文化取代,“振兴京剧”的呼声又成为复兴雅文化的召唤。

刘令华从古都西安来到商埠上海,在局外人看来,等于从古朴典重的雅文化语境走进新潮时尚的俗文化圈子。现代国际化大都会上海处于时尚的前沿,寓居上海的西安画家刘令华很快融入了商业气息浓厚的上海文化氛围,并凭借一个艺术家的敏感,发现了在上海文化通俗的时尚下透露出来的南方的雅致,在他的京剧油画中也试图把南方的雅致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他不无兴奋地说:“上海讲究色彩的明丽和雅致,在整个画面上讲究柔韧的美感,如果再加上北方的粗犷,糅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画的可读性和品位。你看我的《贵妃醉酒》就是南北结合的产物,这是我第一幅最重要的作品,线条和色彩,还有整个画面的处理,都有一种南方的雅致和妩媚在里头。”

高雅的格调与通俗的时尚,是水火不容还是可以兼容?邵大箴、杨晓阳、郑工等人的评论,都肯定了刘令华的京剧油画采用了中国画的大写意手法和表现主义的色彩语言。“大写意”和“表现主义”显然都属于“高雅艺术”的范畴。郑工对比了画家从西安到上海前后画风的变化:“刘令华早期那种沉稳而凝重的风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狂欢般热烈而明媚的色调。”他又担心艺术市场的诱导和流行的大众趣味的侵入,会使画家的作品出现风格化倾向和“媚俗”倾向。杨晓阳认为,刘令华的京剧油画“避开了这一主题在雅与俗这两重层面的诘难,而是恰如其分地将两者最敏感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有效地融合”。邵大箴则指出:“进入市场和有市场包装的艺术,也可以是兼有大众化和高雅品格的艺术。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制作艺术的人。”我们从刘令华的京剧油画的总体审美取向来看,基本上既保持高雅的格调,又兼顾通俗的时尚,走的是中外观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路子。他宣称:“用健康、激情、张扬的姿态在画作中弘扬国粹,是我追求的目标。”他用浓艳的油画色彩塑造的健美靓丽的京剧人物形象,与那些病态妖冶的“艳俗艺术”分道扬镳。尤其可贵的是,他表白:“我一直牢记徐志摩的一句话:作画要张狂,做人要低调。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我要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还有人不浮躁。”无论媒体的热炒还是同行的冷嘲,他都淡然处之,宠辱不惊,依旧在上海的画室里埋头创作。这种从容淡定的心态,也正是一种高雅脱俗的格调。

更多相关推荐:
京剧观后感

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经有200年历史了中国戏曲分类比较著名的戏曲中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其中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京剧又被称为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我来到京韵大舞台观看京剧其实这个学期以前我们很多人都对京剧十分陌生只知道它是中国的国粹在上京剧欣赏课之后我渐渐的从能够接受到慢慢感受再到细细品味可以说为我的人生增多了一件可以快乐的事所以这次拿着一排0...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

京剧观后感

英杰工作室打字观后感京剧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

京剧观后感

京剧铡美案观后感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它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20xx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我对京剧十分陌生只知道它是中国的国粹在学校上京剧欣赏课之后我渐渐的从能够接受到慢慢感受再到细细品味可以说为我的人生增多了一件可以快乐的事所以我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听京剧这次拿着一排04号正中座位的票还是十...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在中国各行各业都兴个祖师爷比如酒有杜康祖师木匠有鲁班祖师画匠的祖师是吴道子等等而说道京剧就不得不提京剧的开山鼻祖程长庚程长庚何许人也程长庚18111880工老生安徽潜山人幼入徽班坐科后随父北上进京演出...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皇帝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它集中体现了抗战时期我新四军指挥员的智慧和共 产 党领导之下的军民鱼水情深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爱国...

京剧之魅 观后感

京剧之魅京剧形成于北京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即唱唱歌念说词做表演打武打舞跳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还是中国的国剧11月22号我们去看了京剧表演三岔口当马游街霸王别姬三战张月娥三岔口讲得是焦赞与任会堂发生误...

京剧《少年中国梦》观后感

京剧少年中国梦观后感京剧少年中国梦gt观后感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gt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

京剧《西厢记》观后感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

京戏《龙凤呈祥》观后感

京戏龙凤呈祥观后感京戏的起源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

京剧观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