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3.31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6.学生能根据课文的示范,结合观察积累,根据提示仿写有关黄山奇松的练笔,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进行生字词的识记,自主探究不明白的问

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 “比较品味”引导学生去比较品味课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子。从“读――比――读――品味”,在反复读以及玩味中得到感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在读中感受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材、教参,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的第一小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闻名于世的“四绝”,哪“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老师这里就有黄山“四绝的”图片,想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点击课件,欣赏课件)。

正是这“四绝”,使得黄山“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黄山最好的观松处,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今天我们就来到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彩。

2、齐读课题 :16黄山奇松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即可加深学生对黄山四绝的理解,又激起学生学习黄山奇松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二自然段。

(1)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奇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文第二节。

(2)(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二节,想一想: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3)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等会儿告诉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点击课件,展示要求):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说一说你喜欢它什么?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如何?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方式。可以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自学课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另外,同桌讨论,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汇报: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

(相机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这三大名松里,你最喜欢哪一棵?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大家作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品味、感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导学迎客松(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

(1)瞧,这就是迎客松,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你喜欢迎客松什么?谁来向大家介绍迎客松?(或复述、或朗读、或表演)(相机板书:优美、遒劲)。

(3)“枝干遒劲”什么意思?“枝干遒劲”说明了什么?(迎客松雄壮有力,充满生机),还从哪句看出它充满生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迎客松已经八百多岁了,这八百多年来,它会在悬崖俏壁上经历哪些艰难困苦?这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怎么样?(生命力极其顽强,实在令人称奇)。

(4)指导朗读(读出它的勇敢、赞叹它的坚强)(试读、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训练要面向全体,能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在课堂,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动脑,使所有学生练有所得。】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好像在欢迎客的到来)。

(6)、想象:假如它是人,它会说话,它会怎样热情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表演,指导朗读,读出它的热情好客)

(7)、黄山上的奇松成千上万,迎客松能脱颖而出,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实在是了不起,实在是不简单,此时,你想对迎客松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赞叹迎客松的神奇,尽情抒发他们对迎客松的热爱之情。)

(8)、指导朗读(读出你对迎客松秀美与顽强的赞叹)

(9)小结学法。

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们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那陪客松、送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陪客松”、“送客松”。

5、全班汇报交流

“陪客松”

(1)你喜欢陪客松什么?课文是怎样介绍陪客松的?(点击课件,显示陪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巨人”说明陪客松什么?(高大)“绿色巨人”说明了什么?(茂盛,充满生机)

(3)谁来读一读这一句,体会陪客松的高大与秀美。

送客松

(1)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送客松的?(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及相关语句)

(2)你喜欢送客松什么?你能向大家做介绍吗?

(3)“蟠曲”什么意思?(枝干曲折环绕)

(4)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5)“你见过盆景?盆景美吗?盆景怎么会那样美?”送客松是天然盆景,说明什么?(生命力顽强,无需雕琢、加工,却秀美无比,确实很神奇)

(6)还有谁喜欢送客松,你又喜欢送客松的什么?(理解:依依不舍)

(7)想象:假如送客松是人,它会说话,它会怎样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假如你是游客,你又该怎样跟送客松告别?你能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语气吗?    

(朗读、评议、再读)

6、指导朗读第二节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如同绿色巨人,高大秀美,送客松姿态独特,好似天然盆景,三大名松既神奇又秀美,让人赞叹,令人向往,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次感受三大名松的神奇与秀美。(齐读课文第二节)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三大名松是黄山奇松的杰出代表。黄山上除了三大名松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黄山奇松,它们的姿态也很美。你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点击课件,欣赏黄山奇松图片)

2、说说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姿态的奇松?这么多种姿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板书:千姿百态)

3、指导朗读第三节,感受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三、总结全文,悟美抒情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题是“黄山奇松”,奇在何处?(相机板书:神奇,秀美)

【设计意图:在领悟黄山松树的神奇与秀美之后,让学生可尽情抒发自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之情。】

四、放飞想象,练习取名

1、正是作者仔细观察,再加上合理的想象,给三大名松起了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下面也请你展开想象,给这些奇松起起名。
    2、(点课件,显示图片)显示练习要求

要求:1、选择一种或几种松,仔细观察这些树的姿态,给它起一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给奇松起名。

4、指名上台来起名,并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既可以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模仿写话,练习写作(点击课件,显示要求)

要求:抓住这些松树的姿态,运用比喻等手法,使描写更形象更生动,(先想一想,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点评: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去描写黄山奇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6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

教学流程图。(见下页)

 

七、教学评价设计

《黄山奇松》课堂评价:(针对本节课)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小组合作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课后作业)、

2.评价方式: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和反思相结合

(1)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2)   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3)   教师评价: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一个全面的评

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注:在评价中应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3.具体评价方案:

(1)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学习成果自我评价表:

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4)教师评价:

(5)课后反思(只收集个别学生情况)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可作为自我监控能力的参照.]

(6)课后作业的评价

按5分制评分.

八、帮助和总结

纵观整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解决了小学生这方面知识缺乏的问题。在教学三大名松时,通过想象、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彻底地与文本融为一体,在侃侃而谈之中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

本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本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课人姓名:王瑞庭  科目:   语文        课题名称: 《黄山奇石》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2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通过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课文,体会选典型、抓特点、巧比喻、善联想及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体会出迎客松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学生接答),她以哪四绝闻名于世?——(学生接答)而这 “四绝”中,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随着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读读课题,能否找到情有独钟的原因?

导入:它到底奇在哪里?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进入美丽、神奇的黄山景区,近距离观赏黄山奇松,感受它们的奇! (出示黄山奇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设计意图:以“接答”“接读”的形式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轻松走近课文,走近奇松,同时也为思维热了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品读“三名松”之奇。

1.我们找个最佳观赏点,你会选择哪里?(出示“玉屏楼”课件)玉屏楼,曾经被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 “黄山绝胜处”,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因为站在楼前,就能看到——(课前板书好: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这三大名松,请3个同学分别读一读)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开篇,用了不少笔墨介绍了“黄山绝胜处”玉屏楼,但在此环节中,没有纠缠于此。课堂时间是个定量,该舍必舍,直奔重点。】

2.品味“迎客松”

(1)我们首先来看描写迎客松的3个句子(屏幕出示)。迎客松“奇”在哪儿?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它的“奇”的?请用心默读描写迎客松的这段文字,边读变圈划关键词句,也可以写写批注。

(2)学生自由读划体会。

(3)交流: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受: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这迎客松,长在山顶上、陡崖边,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指名交流) 那迎客松到底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呢?猜猜看。

师介绍:迎客松屹立在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了近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雪压,这就是——饱经风霜。多么简单的一个词,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它却饱含了迎客松千年成长中的多少艰辛啊!直到今天这棵树还傲然挺立在黄山之巅,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棵

怎样的松树?(生命力旺盛、顽强、充满生机)(板书:神)这就是精神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简直是奇迹!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补充资料,在重点处着力,在难点处用心。】 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烈日晒不死它,它总是郁郁苍苍,真是一棵奇树!谁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老师的排比形式的语言,精炼,有力度,是对黄山奇松的精神内涵的提炼,也是感情朗读的一种激发。】

除此之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比较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这两句话都是抓住了迎客松的什么来写的?不同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比较,直观感受比拟的形象和恰当】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这就是“迎客”呀!多么丰富的想象。作者抓住枝干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枝干奇特,展开丰富的想象,道出了 “迎客松”名字的由来。(板书:抓特点 巧比拟 善想象)三分形状,七分想象,相信运用这种写法能更生动、形象地突出景物特征。

【设计意图:适时对文本进行写法上的小结,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让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呈现浑然天成的状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想象一下好客的迎客松会说哪些欢迎词?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站起来,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向在场的老师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此刻,在作者的笔下,在你的眼里,它还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它不仅有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有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

难怪人们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齐读 “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就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

如果用抓住关键词记忆法,想象迎客松那潇洒、挺秀的形象能很快走进我们的脑中,走入我们的心中。(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进行背诵训练,教给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让背诵积累落到实处,并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

3.品味 “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

(1)过渡:迎客松,作者抓住枝干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巧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奇。那另外两棵松呢?分别“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2)自学后交流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绿色的巨人”——高大 充满生机

看,陪客松至始至终尽心尽职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

情感,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当客人要离去时,谁该出场送客了?)

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谈谈你的体会。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实在是奇特。它还奇在哪儿?

多么有礼的送客松啊,伸出长长的手臂,像是在??在挥手告别,依依不舍。此情尽在不言中。写迎客松的依依不舍,其实在写谁的不舍之情?(这叫移情入景,是写景物类文章常用的手法)

那份姿态的奇特,依依不舍的情感谁来表达?

运用抓关键词记忆法,尝试记住陪客松 送客松的形象。

【设计意图:重点品读“迎客松”的奇,顺势感悟写作方法,弱化“陪客松、送客松”的品读。】

4.关注段落写法:(看板书小结写松写法)整体浏览这一大段,作者又是怎么写的?你能发现吗?(总分结构,详写迎客松、略写另外两大松,按照游人上山游览的顺序写三棵松)

师小结:至此,相信黄山奇松的动人、奇特已深深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起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黄山奇松就仅仅这三棵松奇吗?

【设计意图:分句品读、赏析对“三松”的描述后,再整体回顾全段的写法。让学生感性投入,又理性回归,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习得更为丰厚和立体。】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一山松”之妙

1.出示第三段,听***同学读一读,想想你能体会到了什么?(千姿百态,多而美)

2.这段文字写得短小,但很精巧。 你能发现精巧在哪儿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梳理、概括:结构精巧 用词精巧 句式精巧 符号精巧)

师:多美的黄山奇松,多美的文字(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精巧”这个点,深究写法,学生脑洞打开,化时少,但收益不浅,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四、了解段落和篇章关系

1.比较两段写法:黄山真是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那么多的奇松,作者介绍时第二、三段写法有何区别?(详略结合、具体描写、概括收篇)那么多奇松,作者为什么就选这三棵松呢?(板书:选典型)

2. 第二自然段是在具体描写 ,第三自然段是概括收篇,那么第一自然段是在作总体介绍。这是写景物类文章常用的写法之一。读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跳”出句子看整段,“跳”出段落观整篇,用足文本这个例子,打开学生写作视野。】

五、拓展、练笔。

2.(从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导入)??处处都有??,确实,黄山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各种姿态应有尽有。接下来我们先欣赏一下,然后再请你用手中神奇的笔写你喜欢的一棵松,要求模仿三大名松的写法,指板书。(生完成小

练笔,音乐伴奏)

3.交流三个同学。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运用!看图,凭借想象,仿写“一松”,是合理的“嫁接”,是有效的训练。】

六、从课内引导走向课外

课外了解:

黄山松之奇特,已闻名于世,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黄山松如此奇特呢?

黄山的另外“三绝”(怪石 云海 温泉)又有什么样的神奇之处?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束不该成为一段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另一段学习的开始,并且这段的学习应该更为自主,更有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个性发展。】

板书设计:

16、黄山 奇 松

形 迎客松 选典型

陪客松 三名松 (详) 抓特点

神 送客松 善想象

巧比拟

一山松 (略)

【设计意图:此板书格式别致,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板书中,有对黄山松“奇”的体现,有对句、段、篇方法的写法的提炼。】

更多相关推荐:
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二年级上期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班级中我将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后进生逐步提高共享成...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0xx20xx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为指南围绕和谐教育办学模式的构建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和组织工作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学校第...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为落实县教育局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进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活动计划一开展第二课...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0附教学进度表12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唐丹丹经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接触与磨合第二课堂的学生情况已经比较熟悉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现对本期第二课堂做出一下计划1本班学生人数37人2上课地点一1班教室3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1...

二年级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二年级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折纸20xx9林宏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如何在小学劳动课上培养学...

20xx年秋季二(3)班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徐秀青)

巧思活学全面发展20xx年秋季二3班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工作计划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英语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20xx年春季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太石小学音乐舞蹈兴趣小组活动计划20xx年春季一指导思想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我们音乐舞蹈小组将根据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继续加大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力度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小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麻山小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0xx920xx6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等特点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0xx.2

大赵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一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因为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初一下数学第二课堂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在学生当中有必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二...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20xx20xx学年度美术社团活动教学计划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