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时间:2024.4.13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展示中英交接相关照片,回顾历史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香港)(观看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背景介绍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xx年6月30日结束)。

19xx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xx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xx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 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xx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xx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xx年之后实行“一国

两制”制度。

三、知识回顾

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四、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xx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一)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

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xx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 (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xx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四)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明确:本文的细节之处非常多,课下自己多找些,重点讲解以下三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xx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还可能有以下回答: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 明确: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是作者在继续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

2、将于19xx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再这片土地上。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xx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

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七)小结课文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国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国际法,是正义之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

二、70年代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突破性进展,与英国关系的改善,为中英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三、“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策保证。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板书设计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教学反思: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ealth/gaoyi/62004.htm


第二篇:6 别了,“不列颠尼亚”_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

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 》带领我们回到19xx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复习新闻知识

1. 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 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 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⑤ why:何因。

⑥ how:何果。

3. 消息的特点:

①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 短:消息要求短。

③ 快:时效性。

④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 消息的结构:

① 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

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

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集体研读课文。

研究课文结构,找出本篇报道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进行分析: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明确:

① 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

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

②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

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

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③ “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

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2.导语(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和彭

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3.主体(第2~10自然段)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英国告别仪式的全过程。

理清脉络,列出时间发展的时间表。

4:30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

4: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15 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7:45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

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0:40 查尔斯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4.结尾(第11自然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156年5个月零四天”——一段曾经耻辱的历史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呼应题目,暗含讽刺

(反映殖民主义的必然结局——失败)

第二课时

一、走近新闻:认识特写手法,体味场景描写

1.特写手法简介: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侧重于“再现”新闻 事件、人物、场景,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往往截取事件发展中的某个片段、画面、场景进行描画,给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特写镜头般感觉的写作手法。

举例比较: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 降下旗杆。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提示学生注意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 去进行描写。)

2.特点:形象真实的“再现”,让人仿佛站在摄像机镜头前观看现场一般的感觉。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英国“告别仪式”。

场景三:晚上7:45,“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仪式,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五星红旗冉 冉上升。

场景五: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4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3.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二、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真实的再现性——场景描写(详见上一问题探讨,略)

2.历史的厚重感——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材料的融合

3. 理解几组构成对比的关键语句的含义:

① 从今以后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港督府降旗仪式

含义: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

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② 港岛第二次降旗仪式

爱德华舰长将米字旗插上港岛

含义:历史今昔对比,有一中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地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

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更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③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含义: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

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4.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含义:这是记者捕抓到的有关英军告别仪式的一个典型镜头。象征英国统治

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此外,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

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xx年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

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没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三、总结。

用多媒体幻灯片系列回顾课文中的五大场景以及香港风光图片系列展览,还有祖国同胞同贺回归的场景等等,边放映边作旁白概述(以《东方之珠》的优美旋律作背景音乐衬托),让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在动人的音乐中一一再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化印象。

四、板书设计:

1. 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 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

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

3. 标题──新颖。

6

更多相关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答案注音并解释词语凝重nng庄重掩映ynyng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子夜z半夜陈迹chnj过去的事情瞩目zhm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冉冉升起rnrn慢慢地展拓zhntu施展开拓易帜zh指政权性质...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师说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

新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勃杨兴一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三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特写场景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个字学习新闻写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解析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1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准确生动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

20xx-20xx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明确新闻与新闻特写的异同2品味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闻特写新闻也称...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二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19xx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

《别了,不列颠尼亚》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号考生XX本科就读于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专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一二三四五六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4单元第10课短...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三教学难...

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