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时间:2024.4.14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 学科: 语文

3.学生课前准备:(1)上网查阅,了解朱熹 。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3)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诗歌

【目标预设】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

的重要性。

3、 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泊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初识作者

1、 同学们,小学六年来,我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指

名说,师相机点评)

2、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名言(出示名言,生自由读)

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3、 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生默读:【朱熹,南宋著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

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heep:///view/1262.htm

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来到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齐读课题。师:何谓观书?何谓观书有感呢?

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是与众不同。想读书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吧!【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诗都是读出来的,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书声,请人家放开声音,认认真真地把诗多读几遍,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台阶?读完后教师检测。

(1)字正腔圆 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2)有板有眼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名的节奏?

(3)富有感情 谁能达到第3个台阶?指名读,评价,师:到底什么是有感情?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味儿。(点击,改成读出韵味)至于到底读出诗的韵味,学完这首你们自然就会了。

(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古诗的韵律美,达到“会读”的地步)

三、抓住“诗眼”,理解诗意

(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板

书:方塘)。

(2) 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

(3) 浏览全诗,哪句诗描绘了池塘的“清”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影共徘徊)

(4) “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你认为应该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

理解“开”: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的帮助,还可以联系句子、观察图画。 “开”字怎么理解?

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师:他们一边照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

(5) 如果你是朱熹你会怎么赞美小池塘?指导书写。会有谁?请同学们闭上眼晴,听老

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描绘)

(6) 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亮,你

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写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女声

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配乐读)

(7) 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8) 结合图文,自读感悟后两诗的意思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么会。如此,这样。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e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民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9) 我们可以想象:远处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

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10) 连起来说说这两名的意思。

(11) 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预设: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就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小池塘来说多么的重要啊!

(12) 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水断流进,水如此

清澈,怎样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四、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板书:心智:明----读书】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五、配乐诵读,学创名言 /m?word

1、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书: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

巧妙,让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2、搜集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第二篇:2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乐于诵读经典。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静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是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出示)。 出示:朱熹简介。

二、初读古诗

过渡:朱熹堪称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在一个池塘边看书,眼前的一塘清水引发了他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两首《观书有感》。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首。

1、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2、这样读书只是达到了读书的第一境界,出示:读书的三种境界。

诗只有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感受,谁能读出节奏来?(出示划有停顿的诗来)

3、诗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当我们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到诗的意境后自然而然就会了。

三、理解诗意。

1、明“诗眼”

(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

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 。

(2) 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清

2、细体会

浏览全诗,从哪里可以看出半亩方塘的“清”呢?

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一鉴开 理解“鉴”,镜子。

理解“一鉴开”: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谁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这面打开的镜子里有什么?

(2)理解“徘徊”?当微风拂过水面,这些景物仿佛活了起来,这是怎样一幅

奇妙的景象呢?请看大屏幕。谁来描绘一下这一幅画面?

老师也看到了一幅画面,出示诗。配乐朗诵。

我们刚才描绘的来回移动是诗中哪个词的意思?(徘徊)

(3)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回移动,也可理解成闪耀浮动)

(4)此情此景,令朱熹思绪万千:他在思考:出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来说说朱熹在想什么?(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渠:方塘。 如许:这样 为:因为

(5)朱熹他明白了方塘之水如此清澈的原因:出示填空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

3、会哲理

(1)这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令朱熹再一次思绪万千,他由方塘又想到了什么?出示插图(想到了读书),这读书和这方塘有什么联系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此时此刻,这半亩方塘在朱熹眼里已不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指人的心智呀。板书心智。你们瞧,朱熹坐在池塘边,手捧书卷,望着清如明镜的方塘,豁然开朗,他明白了:出示填空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4)同学们,朱熹真不愧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把深刻的读书哲理巧妙地藏在写景之中,表面上是写方塘之清,其实暗喻了心智之明,源头活水暗喻了读书学习,水的清澈透明暗喻了心智的睿智豁达,所以这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哲理诗。这种借景喻理的写作方法使得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脍炙人口,千年不衰。同学们,这个时候请你再来读这首诗,你能达到第三境界,读出韵味来吗?练一练。

指明3人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意味隽永的哲理诗熟记于心吧。

(5)赏析哲理诗的方法:入乎其内感受 ,出乎其外分析。刚才我们的读书过程就是入乎其内感受,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哲理诗还要找到诗与生活的共同点,跳出原诗之外来联系生活、学习分析其哲理。

(6)出示:小军同学

(7)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

(8)记住这个赏析哲理诗的秘诀,读。

四、适度拓展。

哲理诗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现象,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其实,象《观书有感》这样精彩的哲理诗还有很多, 出示句。

选择填空。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哲人,在哲理诗的花丛里留恋往返,我们认识了它的深沉、认

识了它的含蓄,更收获了我们一生的启迪。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希望大家向朱熹一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让自己才思不绝,思想永远活泼。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 ← 源头活水 (写景)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读书汲取 (喻理)

更多相关推荐: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1]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梁朱芬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新滩小学陈慧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能借助图画想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2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进而熟能成诵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

祁明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观书有感教学案例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祁明艳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材简解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

苏教版六上语文22《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个案)

苏教版六上语文22《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个案),内容附图。

古诗两(观书有感) 教学赏析

古诗两观书有感教学赏析湖北郧西上津镇第二小学教师查方洪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窃读记gt教学反思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育学生要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

读书笔记,教学反思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规范美观实用的板书可...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读书心得doc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