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时间:2024.3.31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诵读感悟课《22观书有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2.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三、前置式学习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朱熹,并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2.预习《观书有感》,理解诗意。

3.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板书。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板书:朱熹)(强调“熹”的写法)

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读,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板书:有感。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读懂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

2.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出,语意兼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指导写字,师范写,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动作。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2.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自问又自答这叫什么?诗中哪个词提示了你原因了?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

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四)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反复诵读,完满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5.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方塘清←源头活水 心智明←读书汲取


第二篇:改写《观书有感》


改写《观书有感》

一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熹却没有因为如此美景而拥有好心情,因为他在教书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位弟子问他如何能使自己每天进步,这个问题十分有哲理性。晚上回家后,朱熹还一直苦思冥想,因找不出灵感,他便决定去外面走走??

外面凉风吹抚,夜黑风高,路上家家户户都已睡觉了,朱熹思考着、寻找着、慢悠悠的走着??不知走了多久,这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他的身上,随后听见那小鸟的天籁之音,那风不再令人感到寒冷,而有点舒服,对!是春风!这感觉不禁让他继续前进??

不知过了多久,朱熹看见了半亩大的方塘。来到方塘边,凉爽而又柔和的风令朱熹浮躁的心宁静了一些,便趁着这良辰美景欣赏这美丽的方塘风光。方塘四周长着绿油油的小草,草丛中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野花。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从这朵花飞到另一朵上,不停地忙碌。许多蜻蜓一会儿飞上一会儿飞下,尽情地嬉戏。一些小动物也来到方塘边喝水,真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这座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面镜子一样被打开,远远的看,广阔的水面像玻璃一样平静,水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显得十分的安静。

近处看,一无杂质的水面上,清澈的可以一眼望到底,水中鱼儿游动的身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看,它们有的互相撞击,有的互相追逐嬉戏,有的漫无目的的游着,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点缀着这条白玉带。 阵阵徐徐的风吹来,水面上的一道道的波纹缓缓的移动着,好像一个老人在慢慢的蹒跚在平平的路上。

天空中变化万千的浮云与五光十色的光彩,在水面上倒映着它们的影子,清晰而精致,似水彩画一般。在水面上慢慢的晃动着。 这方塘第一眼就使朱熹惊讶了。因为这方塘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清”,这半亩方塘虽然不太大,但是清澈见底,湖中的鱼都清晰可见,连湖中心的湖底都能见到底。这水几乎比任何水都清澈,照出的倒影栩栩如生,好像真在水中,这水如同一面崭新的镜子。这情景真让朱熹赞叹不已。

这半亩大的方塘已深深刻在朱熹的心中,于是朱熹第二天又去看,第三天,第四天??每天保持清澈。有一天朱熹突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池塘里的水这样清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朱熹沿着池塘边一直往前走。不久,他发现了源头,他茅塞顿开,高兴的想到:原来有活水源源不断地从源头流来啊!正好朱熹带了书过来,他一看书就想起这知识,想起这清澈的湖,想起弟子的问题??一个想法霎那间闪过他的念头,让他

恍然大悟:这源头活水不正如学习吗?只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呀!

朱熹高兴得发狂了,平时斯文的他快步跑回家中,赶忙拿起笔墨纸砚,立马写下朗朗上口的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更多相关推荐:
解读《观书有感》

解读观书有感观书有感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

观书有感赏析

观书有感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22课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阅读指导观书有感朱熹1读通全诗预习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理解词语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

观书有感

大张村小学导学案六年级姓名科目语文备课教师崔利娜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观书有感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感悟不断读...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材简析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讲述的是作者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诗中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

改写《观书有感》

改写观书有感一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熹却没有因为如此美景而拥有好心情因为他在教书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位弟子问他如何能使自己每天进步这个问题十分有哲理性晚上回家后朱熹还一直苦思冥想因找不出灵感他便决...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句名言咱们来读一读2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3这就是朱...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

五年级精典诵读教案上课日期20xx年9月第3周课题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内容2能大致理解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教学内容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

观书有感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