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动物馆有感

时间:2024.4.20

化石印象

——参观古动物馆有感

中国古动物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主要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对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进行专题性展出。在这个展览馆里有600多块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都是近50年来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的。

在这次参观中,展览中的各种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化石承载万年的风雨,静悄悄的埋在土地的深处,随斗转星移,看沧海桑田。当考古工作者将它们从大地的深处发掘出来,它们站在世人面前,为我们讲述一个时代辉煌的时代,向我们展示那个古老时代的全貌,甚至是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都一一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古动物馆里化石标本的陈列按动物的进化过程排列,从泥盆纪的鱼类到两栖动物的出现,从爬行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应有尽有。有不少化石标本是无价之宝,为世界所独有。

镇馆之宝——许氏禄丰龙化石

进入展厅,马上就被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吸引。这个大恐龙基本上有三层楼那么高,有很长的脖子很尾巴。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恐龙之一,生活在2亿年前的云南,19xx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因为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

第一条恐龙,它对中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古脚类恐龙。禄丰龙的前肢并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两足行走类恐龙,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一种杂食性的恐龙,主要吃湖岸和沼泽周围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也可能还吃一点水里的螺蛳或蚌壳类小动物。 鸟类的祖先——辽阳鸟化石

辽阳鸟化石是19xx年古生物学上的最大发现,它比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鸟类祖先的德国始祖鸟还要早。1861年德国发现的第一块始祖鸟标本公诸于世之后,鸟类的起源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块鸟

化石在甘肃发现,之后又陆续在我国辽宁朝阳等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鸟类化石,我国鸟化石研究工作有了迅速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拥有早期鸟类化石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研究早期鸟类起源和演化的中心。

此外展览馆中的古鸟类展区,展出了各地质时期的各种鸟类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除始祖鸟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鸟类——孔子鸟等著名的古鸟类化石。

活化石——拉蒂迈鱼

在动物馆的古鱼类化石展区中,我们到各地质时期,各个演化阶段的鱼化石,其中有带盔披甲的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高等鱼类化石等。

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也在本馆内展出,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拉蒂迈鱼。这条拉蒂迈鱼非常引人注目,它大约有一米长,在福尔马林溶液中被保存的完好无损。这种鱼在4亿年前的地层中就有发掘,有八个肉质的鳍,胸鳍和下侧的第二对鳍特别发达,而且能做出各种姿势,有时还出现陆生四足动物的动作。拉蒂迈鱼的发现,为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水里进化的理论提供了活的佐证。

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他的同族早已灭绝,惟有它幸存至今,是世界上仍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之称。正因为有这样重要的意义,这种现生生物才有此殊荣,被摆在古动物馆里。

在鱼类的进化历程中隐含着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两次重大的革命:颌的出现与登陆的发生。古生代海洋中笨重的游泳者里发展出了两个大的分支,一个进一步适应于水中的生活,并最后进化为今天的各种鱼类,成为地球水域的彻底征服者;另一个则离开了水域,向生活环境更多样化,更富于挑战的陆地发展,成为今天的四足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浅谈化石

在这次参观中,各种各样的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对化石有了更好的学习和认识。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 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

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科研工作者们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在古动物馆的参观中,我留意到,许多鱼类化石被保存的比较完整,后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查阅得知,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化石为我们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存留在岩石中,我们对化石的研究与发现化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帮助我们确定了地层的年代。 每一个化石比一本史书还要厚重,为我们淋漓尽致讲述那些古老而久远生物的演化过程。


第二篇:观动物标本馆有感


观动物标本馆有感

动物标本区。该区陈列各种动物标本共计716件,其中鱼类标本186件,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27件,哺乳动物标本36件,鸟类标本147件,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标本146件,动物内部器官解剖标本74件。

进了馆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条庞大的中华鲟,栩栩如生,仿佛正看着什么,听着什么,让人感觉它并不是个标本,而是个真正的活物。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

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250千克,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千克。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仍为少数。因为长江水流较急,在动荡的水浪中进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这就淘汰了一批鱼卵。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或遇上食肉鱼类和其它敌害,或“惊涛拍岸”,又要损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鱼,“大鱼吃小鱼”,还会有一定的损失。如

此“三下五除二”,下的鱼籽虽多,能“长大成鱼”而传宗接代的鱼却不多。实际上,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生殖适应的结果。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子损失大的种类,下子则多;反之,则少。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损失又大的种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了。

中华鲟虽然个体庞大,但却摄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为主食,偶而吞食小鱼、小虾。据统计,长江上游每年可产中华鲟2~3万公斤。但近年来捕捞过多,加之此鱼 繁殖率低、成熟期长(1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已日趋减少。为使这种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免遭灭顶之灾,有关部门已把中华鲟列为保护对象。但有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譬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于坝下而丧身。如何解决坝区的鱼道问题,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据悉,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如若通过具体实践,使中华鲟能在淡水中定居并繁衍后代,那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

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我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世(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

看了中华鲟后,我就开始对这些标本感兴趣了。

这时,我看见了一只猫,但是又不像,仔细一看。还真是猫,但是不是一般的家猫。是个猞猁。我的一个同学来了,他向我介绍了这个生疏的动物。他说:这个,我小时候有好多猞猁的。在外面玩的时候经常看到它们在山里玩耍。但是现在在山里玩的时候,很难遇见一只猞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那里森林面积的减少和高大乔木的砍伐导致它们栖息地的大量减少。哎!真是可惜啊,多么可爱的生灵呀。

猞狮别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猫科,学名为 Felis lynx,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看了猞猁后,我又见一大鱼。不,我错了,是一大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娃娃鱼吧。没想到娃娃鱼竟然这么大,足足有一米长。比我在动物园看到活生生的娃娃鱼大多了。它的脚是多么的可爱,它的尾是如此的庞大。

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 大鲵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娃娃鱼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娃娃鱼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由于大鲵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大鲵这一珍贵野生资源,主要因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下降,分布区成倍缩小,处于濒危状态。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不再受到伤害。

我在这时又注意到了2只很大的鸟,一只是秃鹫,另一只是老鹰。它们的形态威武,非常具有杀气。一定是非常英勇的,不愧为天空中的主宰者。

体形大,全长约110cm,体重7~11kg,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m多长,0.6m宽。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鹫脖子的基部长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通常在峡谷内觅食,一次生1~3颗蛋,小老鹰会驱赶同伴,或者吃掉同伴。 老鹰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大斑鹫、秃鹰、黑鸢等 。老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点在于,老鹰属于禽兽类,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 成年老鹰身长约56公分、翼长约417~465公分、体重约630~1030公克 、一次生蛋2~5枚,白底有红棕色斑点、孵卵期约38天,它们的巢穴一般筑的很高,老鹰一次生下

2~5个蛋,一般仅能成活1只小鹰,。老鹰为黑鸢在台湾的俗称,台语称来叶或厉翼。全身大致为褐色,翼下初级飞羽基部的白斑及如鱼尾状的尾羽特征,幼鸟有明显淡色羽斑与成鸟明显不同。往昔农业社会大凡聚落、乡村有人烟的平原,都可以看见老鹰在天空翱翔,民间也流传著一些有关老鹰的童谣。但是随着城镇工业化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天空已愈来愈少见到黑鸢了。

在这儿,我们看见了许多动物标本,有常见的,也有珍稀的,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有巨大的,也有渺小的。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标本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看了动物标本后我们就到了昆虫标本馆。这个昆虫标本馆的种类更多了,各种大小,各种形态。还有许多的昆虫制作的精美艺术品。特别是用蝴蝶的翅膀制作的一幅幅画。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是用蝴蝶做出来的。色彩鲜艳,活灵活现。

通过对动物标本的观看,我对动物又有了许多的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看来动物世界还真不简单,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无聊。动物界还有许多我不了解的。所以我要好好地学我所学的专业。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我来到了中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之旅伴我成长今年暑假期间我爸妈带我去了祖国首都北京7月11日阳光明媚我凌晨4点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并参加了升旗仪式还有幸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它位于天安门的东侧东长安街的南侧与人民大会堂遥遥...

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之行的感受其实大一时我们就想去河北省博物馆了,第一次,没有带身份证;第二次,博物馆整修没开门;第三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有市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这次实践课,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河北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江西省博物馆观后感20xx年5月3日我参观了江西省博物馆来江西快四年了一直没有机会来这里今天带着了却一桩心事的心情游览了这里这趟参观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江西省的文化及历史更加加深了我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情怀江西...

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感想

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感想通过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我受益颇深感触良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学史料走进馆内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那个年代时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认真端详着实物每一件...

参观博物馆之观后感

今天下午不上课,全班去参观博物馆。忘了是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那么请到它的博物馆去。我早知道湛江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不远,但我一点想去的念头都没有。可能是我对湛江的感情还有深到想要去了解它的程度。虽然说不用…

参观博物馆有感 1000字作文高中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趁着放假我和妈妈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进了博物馆我们先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

黑龙江博物馆观后感

黑龙江省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我们参观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坐落在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50号为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是保管研究展览黑龙江历史文物艺术与动植物等的科学中心该馆现有藏品约10余万件自...

无锡博物院参观观后感

无锡博物院观后感班级通信1101组长陈茜成员丁王彤郭素玲何丹丹时间20xx124无锡博物院参观观后感为了响应思修老师的号召更深刻的了解无锡文化我们小组决定到无锡博物院进行参观感受科技成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我们...

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上海博物馆有感此次我们所前往的是位于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

参观徐州博物馆之观后感20xx字论文

参观博物馆有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姓名XX班级XXXX摘要打开尘封的记忆越过历史的长廊去追寻几百年前的印记观汉室遗珍追溯历史的本源领略徐州两汉时期的辉煌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感悟两汉文化揭示汉文化的内涵关键词徐淮...

参观山东博物馆有感

参观济南博物馆有感20xx级社会体育2班20xx002820为了一睹山东省博物馆内的丰富馆藏感受齐鲁文化领略自然风貌10级社会体育专业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东博物馆新馆这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始建于19...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