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名句赏析

时间:2024.4.13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 周南 桃夭》。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语出屈原《离骚》。"坠露"与"落英"都是高洁芬芳之物,诗人说以之为食,是就精神素养而言,与字面意义无涉.此句意象玲珑,境界虚空,读之如醍醐灌顶,使人心地一片澄明。

6、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语出屈原《九歌 司命》。此写恋人离别后的惆怅.前句写现实的悲哀,后句更与回味中流露了无限的眷恋.虽然直抒胸臆,不假物象,但却有一唱三叹之妙。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语出屈原《渔父》。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异乎寻常的人格,同时也揭示了他因此而遭受摧残的原因.在诗人看来,他身处的世界充其量只是藏物纳垢的渊薮和充满醉汉的场所.诗人与激愤和苍凉中流露了无限的孤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

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1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出屈原《九章 哀郢》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诗人作诗哀悼。这两句诗便于哀惋中流露了对故国的眷恋,诗中向故乡寻觅栖息之所的飞鸟和即使死去也要把头颅朝向自己洞学x的狐狸,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第二篇:《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一、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 国风 和代表《楚辞》的 离骚 并称为“风”“骚”。

2.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运动 ,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3.《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 305 篇诗歌。

4.“思无邪”是 孔子 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5.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 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 辕固 ,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 韩婴 。毛诗是鲁人 毛亨 和赵人 毛苌 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 齐诗 、鲁诗 、韩诗 。

6.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 ,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 70卷《毛诗正义》 ,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7.关于《诗经》分类的“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就是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周礼》中称之为“六义”)

8.“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 《关雎》 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 为颂之始。

9.“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 《周南》、《召南》 ,这种说法认为二南应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从而把《诗经》分为风、雅、颂、南四类。

10.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 风 、雅 、颂 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 、比 、兴 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1.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凤、桧风,曹风、豳(bin)风,二雅,即 大雅 和 小雅 ,三颂即 周颂 、鲁颂 和 商颂 。

12.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指出风、雅、颂三者中 风 是里巷歌谣之作,而 雅 、颂 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3.《毛诗序》把风、雅、颂三者中的 风 看作教化和讽谏的政治工具,以为其中句句关涉美刺讽喻,甚至把其中著名的恋歌《周南·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

14.“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15.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

16.《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的历史,这一时期是周代统治阶级开国的时期。

1

17.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 一首叙述了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

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

18.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

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一篇中。

19. 《诗经·大雅》《 生民 》一篇记载了姜嫄“履帝武敏”而受孕及

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

20.周民族史诗《公刘》一首每章都以“笃公刘” 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

赞美之情。

21.《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 豳风 ,大约是西周初

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2.“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为床下”,这是《诗经》《七月》一

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和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气息。

23.《诗经·小雅》中的《鹿鸣》 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

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4.《诗经·小雅》中的著名燕飨诗《宾之初筵》 中的“既曰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

豆,屡舞僛僛”,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25.《诗经·小雅》中的《六月》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最终获

胜的事迹,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26.《诗经·大雅》中的《江汉》一首记载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

绩。

2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 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28.《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

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9.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

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0.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是《诗经·唐

风》《鸨羽》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造成农田荒芜、父母生活没有保障的繁重徭役的怨恨。

31.《诗经·大雅·烝民》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篇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 的赫赫功绩,塑造了一个德行完美、勤于王事的政治家的形象。

32.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板》一首,这首诗相传是

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33.《十月之交》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诗曰“日月告凶,不

用其行”,认为日食、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

34.《郑风》中的《溱洧》 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其中“维

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写男女互相赠答,情意深长。

3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诗经·王风》《 采葛 》 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

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3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 蒹葭 》 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

2

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3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 关雎 》一篇。

38. 《诗经·卫风》《 硕人》 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9.《周南·桃夭》首章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4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卫风》《 氓 》一诗中的句子,这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1.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 《 载驰 》 ,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2.周代人在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

43.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 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4.《 越人歌 》 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 湘夫人》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5.诗人屈原在长诗《 离骚 》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46. 屈原的长诗《 天问 》 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4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 《 离骚 》 一诗中的名句。

48.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包括 9 篇作品 ,包括《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49.《惜往日》 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0.《橘颂》 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 ,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5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2.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 涉江》 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53.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11 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和《礼魂》。

54.屈原《九歌》《 国殇 》中“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55.“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 东君 》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56.《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57.古人赞誉《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两句是写景的妙 3

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58.“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 山鬼 》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二、名词解释

风骚 风骚传统(诗骚传统) 献诗说 采诗说 孔子删诗说 四家诗 今文三家(三家诗) 《毛诗传笺》 《毛诗正义》 六诗说 六义说 四始说 二南 四诗说(二南独立说) 风、雅、颂 周民族史诗 农事诗 农业祭祀诗 农业生活诗 《七月》 燕飨诗 政治美刺诗 讽喻怨刺诗 讽喻诗人 叠咏体 风雅 比兴 《楚辞》 楚辞体 《天问》 《九章》 《九歌

六笙诗:指毛诗所传《诗经·小雅》中“有目无辞”的六个篇目,分别是《南陔(gai)》、《白华》、《华黍》、《由庚》、《紫丘》、《由仪》。根据《仪礼·乡礼酒礼》的记载,这六篇诗歌是用笙伴奏的乐歌,因而称为“六笙诗”。

四家诗:这是汉代研究《诗经》的四个学派,分别是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诗传自辕固,鲁诗传自申培,韩诗传自韩婴,毛诗传自毛亨和毛苌。四家说诗各有特点,但在曲解诗意、借诗说教方面则是一样的。齐、鲁、韩三家因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因而成为今文三家,被朝廷立于官学,后来相继散佚。

赋比兴:这是《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事以引起所咏之词”。

风雅颂:风雅颂是音乐分类。风,本义乐调,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颂,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采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否则在交通不便、语言 4

各异、地域广阔的民间,诗歌难以汇集朝廷。进行采诗的当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他们按时到各地收集民歌,统一上交给朝廷。 提示:对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1、介绍名词的由来;2、简要全面地介绍名词的内容;3、介绍与该名词有关的代表作家、作品。

三、论析题

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的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手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族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如姜嫄生子的传说表现了当时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

4、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1)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5、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诗经》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 5

规模等情况,如《载殳》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6、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在陈王业,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7、试以《豳风·七月》为例,论述《诗经》中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文学价值。

《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在:(1)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阶级差异,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和农奴的不幸悲哀;(2)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其文学价值表现在:(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

8、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

9、试析《诗经》战争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思想价值。

《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1)主体民族的自豪感,如《小雅·六月》等;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

10、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11、《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 6

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12、创作《诗经》讽喻怨刺, 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它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

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

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14、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诗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艳丽的容貌。(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16、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

《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

《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b《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以个体的抒情来表现了周民族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7

17、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18、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a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b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c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意象构成起兴诗句,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意境。(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

19、怎样理解《诗经》创作与周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诗经》创作和周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诗经》的物象择取受周文化精神的影响,如人物服饰打扮的描写中经常出现的“狐裘”以及各种各样的玉指制饰物,在周代文化里是人物身份地位和道德品质的象征。(2)《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受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影响,如以外在仪容的描写来人物形象塑造、以思想怀归之情来反映战争徭役。这来两者对后世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炼。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21、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1)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诗经》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22、试述你对楚辞来源的看法。

楚辞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来源包括(1)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如《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二次向神巫问卜、三次升天遨游,都受了宗教巫事活动有密切关系。(2)楚地的乐曲和民歌,如《哀郢》等篇的“乱”、《抽思》的“少歌”等都是乐曲体制的名称。楚辞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说明楚辞的形成与楚地民歌密切相关。另外,战国时期的散文高潮对楚辞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楚辞体具有那些诗体特征?试举例分析。

楚辞体的诗体特征表现为(1)宏伟繁复的体制,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比起《诗经》中的作品,篇章体制要长大得多,其中《离骚》、《涉江》、《哀郢》等篇篇末有乱,《抽思》中还有“少歌”、“倡”等。(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楚辞体中的“兮”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起着句读、 8

调节节奏、代替某些虚词的语法作用,这是屈原的独处,是楚辞体独有的。

24、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阐述?

鲁迅先生认为楚辞的形式文采之所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原因有二,即“时”与“地”,也就是产生的时代和产生的地域。从产生地域是上看,楚辞体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形式文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楚地独特的文化的影响,楚地的原始神话、巫觋工祝的宗教巫术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都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从产生时代来说,楚辞产生于战国时代,战国纵横家铺陈辞采的言辞和记载这些辞令的“繁辞华句”的散文,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的特色的形成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25、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

屈原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情势有两个特点: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二是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秦国和楚国是当时左右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因此秦、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而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把持着政权,他们毫无政治远见,只知道苟安享乐,楚王朝日趋衰败,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

26、简叙屈原的生平。

屈原生平的大事有:(1)早年以贵族身份担任三闾大夫;(2)受楚怀王拔擢担任左徒,力图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3)蒙冤被疏,创作震烁古今的长诗《离骚》;(4)遭谗言陷害,被流放江南;(5)郢都沦陷后,自沉于汨罗江。(6)其流传的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27、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离骚》抒发了诗人的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这是长诗《离骚》的主旋律。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第二部分从女媭的责难到篇末,主要写诗人遭谗被疏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抉择。

28、《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

(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29、屈原在《离骚》中是怎样吸取和运用神话的?诗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在《离骚》中,屈原为了抒写自己的心情,从古代流传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魅力画面,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诗中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至死不悔的追求和诗人为改变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而做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他始终不渝的爱国忠君之情。

30、《离骚》一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怎样的含义?

屈原借对往古三后尧舜的清明政治和桀纣昏庸失国的历史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了榜样,并警告楚国君臣,要以桀纣为戒,否则必将重蹈他们的覆辙。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君臣遇合的佳话的回顾,表达了对君臣知遇的渴望,并以此来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奋进不止,探索不停。

31、《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 9

兴有何不同,有身什么新的发展?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具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衣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32、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

《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亡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现状。

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

33、《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天问》的艺术特色表现在:(1)通篇问句的独特的整体结构模式;(2)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3)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34、试结合作品分析屈原《九歌》的艺术成就。

《九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诗中各类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都与其自然物的特点相合;诗人同时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2)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合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3)情味悠深的语言,它往往十分单纯自然,但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

35.比、兴在诗篇中有何作用?二者有何区别?

比就是比喻,它在诗篇中的作用是描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将抽象的事理阐述得十分深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于起兴的物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烘托气氛、激发联想、象征隐喻、起韵无义。

差别:一、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意与选取的物象之间,两者相互影响的先后次序不同:比是触物心感,兴是情意寓物

二、在情意与物象感发作用的性质方面也有不同:比,关联全局;兴,只见局部。

10

更多相关推荐:
楚辞名句解读

楚辞名句解读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解读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3...

楚辞名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今译在悲伤啊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啊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赏析少司命本篇的篇名又是一位司子嗣的女神这首诗就是对这位女神的祭歌篇中的这两句是女神少司命的唱词她来到了祭祀...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1回乡偶书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离乡之久变化之大2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把思念深情化为重聚希冀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名...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加号的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词七上1回乡偶书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离乡之久变化之大2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把思念深情化为重聚希冀3淮...

诗经名句赏析

高中课外名句赏析诗经楚辞部分20xx10020117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

中国历代经典名句赏析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

初中古诗文名句与赏析[1]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二二古诗名句佳句赏析加号的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词七上1回乡偶书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离乡之久变化之大2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

英语佳句名句赏析 一

英语佳句名句赏析一01Astomarriageorcelibacyletamantakewhichcoursehewillhewillbesuretorepent后悔Socrates是结婚还是要独身让男士自己去...

名言名句赏析

名言名句专题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2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3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4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6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诗经1...

名言名句赏析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词作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

《孟子》传世名句赏析

孟子传世名句赏析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赏析敬爱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对待别人的老人...

楚辞名句赏析(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