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幼儿园》有感

时间:2024.3.19

观纪录片《幼儿园》有感 上次老师课堂上给我们看了湖北的有关幼儿园的纪实电影《幼儿园》,看了之后感触很多,想到了以前我们小的时候以及现在的小孩等等。

电影开始前放了一段黑字: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以及在结束时的:大班毕业后的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个男孩,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这两段话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片中描述的小朋友的生活,我们小时候肯定也经历过,例如调皮,哭闹,以及其他的等等。而后面老师说后来那个袁老师在这部片子播出来后就被辞退了,我觉得也确实应该如此,因为她对小孩子不是很专业,我看到了她骂小孩,打小孩的情节,作为一名老师,最起码耐心是必须要有的,对待小孩子尤其应该如此,他们正在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一味的打骂。如果那样,只会使孩子们的心理不健康。而且她老是说:“马玉兰,。。。。”“马玉兰,。。。。”我觉得也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那本来就比较困难,可以让孩子们做些游戏啊或者手工什么的,而这位老师就是命令的语气。

我记得片中有一个问题问一个小孩,问题是这样的:“假如世上有这三样东西,快乐,有钱和到处旅游,那么你会选哪个呢?”回答:“快乐。”“为什么?”“因为钱买不到快乐。”这么小的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不得不说我们稍微大一点的人确实不及他们,我们现在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地位,荣誉。。。而忽略了快乐本身,小孩子的想法往往是最简单的,他们才是反映了人类的本性。

还有一个小孩子叫陈志鹏,他每周星期五晚上在活动室门口等父母来接他,可是总是最后一个,孩子那个期盼的目光,让我不由得心酸。现在家长的工作可能越来越忙了,没有时间再去管孩子,所以把他们送到全托的幼儿园,只是在周末才接回去,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最真的,内心最深切的期盼,他们渴望被关爱,特别还是几岁的孩子,我希望以后作为父母的人能够更加地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给孩子的爱上,而不是只满足他物质方面的需求吧。。。

片中还有好多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例如老师问一个小男生项泽民:“用越。。越。。造句。”他回答:“我越来越喜欢吴贝贝了。”然后那老师居然还问吴贝贝:“你喜欢项泽民吗?”喜欢。那还有那个谁喜欢你怎么办呢?她回答不喜欢,问为什么?他长的太丑了。孩子的本性是直接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作为老师,应该教他们辨识,教他们学习各种东西,但是不能填鸭式教育,电影中也不是插入一个孩子在那心算吗?刚开始简单的题目还可以,但是越到后面孩子就很难算出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到一定阶段才会发展的,过早开发也不一定是好事,现在很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小的时候就多学点东西,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孩子东西学的越多,可能也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所以我觉得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小的时候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舞蹈天赋,而不是偏理科方面的。而且我觉得这里面的老师引导孩子的方向不太正确,需要改变一下吧!

反正希望家长们能够多关心孩子,不要硬逼孩子学这学那的,老师则能够耐心的对待孩子,让他们有一个难忘,愉快的童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需要好好呵护他们。


第二篇:再读《幼儿园》有感


马亚超 电信10—3 学号:311008001217

参考文献:陈国钦主编《纪录片解析》

再读《幼儿园》有感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这也是我选纪录片鉴赏这门课并学习的心得。纪录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真实性,创作者在这个浮华和喧嚣的世界中,找寻、发现和开掘那些常常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和人物,为观者记录下一段一段独特的、新鲜的、感人至深的、发人深省的影像故事。

在短短的四周时间内,老师的讲解让我对纪录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在这些创作者中,我记住了一个叫张以庆的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有的思想性、震撼力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幼儿园》、《英和白》和《舟舟的世界》。为了能从整体把握,课下我仔细的看了《舟舟的世界》,并认真地重温了《幼儿园》,通过对三个作品的整体把握,写下我对《幼儿园》的特殊感觉。

在叙述性方面,《英和白》讲述了武汉杂技团的狭窄小院里,一直被驯化可上台表演的熊猫与一位有着意大利血统的女驯养师之间的故事,不到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从中解读出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失误的纷乱和人内心的孤独。而《舟舟的世界》则历经10个月跟踪记录了舟舟的生活轨迹,这个被展现的世界是全新的、有趣的、使人惊讶的和令人感动的。尊重一切生命,强调生命质量,推崇人文关怀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片子在理性层面的思考。相比以上两部纪录片,《幼儿园》则通过细腻的手法,记录了武汉一家幼儿园小朋友从入托第一天到最后毕业的故事。该片以人性化的方式拉开了全片的序幕,片头打出的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其实,孩子就是微型的成人,就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而影片通过幼儿园真是的生活场景,贯穿着儿童的访谈对话,对话内容不切实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巧妙地喻讽了当今大人对小孩禁锢的思想和天性。

在第一堂课看这部《幼儿园》时,实话说,当时并没有理解张导深层次的内涵,只是在小朋友的逗乐行为中一起随着大家哈哈大笑。如今再看了一遍《幼儿园》,对这部纪录片的感觉就又不一样,相比之前对这部影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那时的小朋友身上折射出的就是我们的童年,在那个无知懵懂的年龄段,我们把父母当作最为亲近的人,当被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吃着我们不爱吃的大锅饭,睡着我们不喜欢的硬板床,还要长时间忍受老师的管教和引导,那么在这一群抱有这样想法的小朋友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就发生了。它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不协调。在半夜里睡的正香却被老师一个个从温暖的梦乡里强行拖出来小便,在吃饭时不会用筷子而把饭菜泼了一地的女孩的无辜眼神,午睡结束因为穿衣或者系鞋带速度慢而有意无意的掉队了,这样的情景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我曾经认为,一个孩子即使不上幼儿园,对于他的人生也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由于成人习惯或者被迫着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工作当中,就有了幼儿园开头小班全托的孩子们扯着家长的衣服哭泣的一幕。

这同样让我想起来我的幼儿园经历,也是因为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而把我寄放在厂里的幼儿园,交给老师看管。一起的还有好多小朋友,平时大家都吃住在一起,嬉戏在一起,听从老师管理,有时也和小朋友闹闹矛盾,严重时就扭打在一起,最后得到的是老师的呵斥。在那个不懂事的年龄,没有什么让我为之动

容的事情,唯一一件让我记忆忧心的是有一次生病,妈妈熬了中药带到幼儿园一口一口喂我喝,我哭着吵着要回家,妈妈安慰我说喝完就回家,但是最后还是留在了幼儿园,这是后话,不管妈妈说了什么,在那个年龄段还是很容易被哄骗的。幼儿园的生活给了我太多童年的遐想,也弥补了我一个人度过的遗憾。但是如果在给我一个机会问我愿不愿意再进一次幼儿园享受儿时的时光,我会想对待高考的回答一样说不,虽然那里有我的记忆,但都是一些不完全的和不成熟的,而我现在已经长大,再面临一些可选择的机会时,我希望并愿意表现的和小时候不一样,因为我现在有选择的权,并想用过来人的眼光审视我以前犯过的错误。

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幼儿园当中的影像,很多孩子的访问被穿插在片子中。他们狡猾地在那里笑着,不愿意透露自己心中的秘密,显得真实而又可爱。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心算着数学,练习着“八百标兵”的顺口溜,他们有的时候会因为能力不足而答不上来,有的时候偏着脑袋却说出了比大人还要专业的答案。孩子们只有孩子们自己的纯净,他们身上的污点都来自于我们这些成人的玷污。孩子们的纯真烂漫,与窗外赤裸裸的世界,有着一种鲜明强烈的对比。教室窗外的大树,笔直的挺立在操场上,画面中模糊的树干与树叶,透漏着绿意,被曝光的现实,被虚化的外景,在创造一定意境的同时,也映衬了幼儿园生活的环境之实,使孩子这一主体元素越发突,越发醒目,更加烘托出孩子们思想行为的真实性。纵览全片,镜头节奏较为缓慢,这对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创造的节奏风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体现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也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熟睡中伸展的小手,与同伴吵嘴后哭闹的眼睛,清澈却又不失童真,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和率真的一面。影片中穿插的孩子们的访谈,每一个访谈的色彩皆为黑白影像,也给人一种真实感和一种悲凉的意味。而那饱含人情事故的回答,除了让人感叹之外,孩子成人般的思想,也折射成人的童年岁月。孩子是美好的,幸福的,放飞他们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让这个社会,有着一种健康,积极,和谐的心态。

从整体把握《幼儿园》,它在节奏上的组织简直堪称完美,它用巧妙组织的节奏表达了作者心里的深层律动和诗意感受,传达出一种难以言传的伤感和幸福,给人以轻松自然、韵味悠长的感受。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一件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有次序、可衡量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递进般地刺激着观者的注意力,并毫不偏离地引向艺术家的最终目标。”《幼儿园》充分调动了多种艺术要素的功能来组织作品的节奏,当然这些不同的要素在某些地方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是片中的自然场景和人工设置的场景的交替重复,是影片形成了一种交替的节奏,加上人工场景中人物的变化、谈论话题的变化、照明灯光的变化等因素,共同把影片推向了高潮。其次通过色彩形成节奏,教室和寝室墙壁的淡绿色和地板桌椅等用具的红色,这两种颜色和孩子们的衣服、周围环境的色彩一起形成了一个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人物场景中的褐色形成丰富与单一的鲜明对比,最后通过声音制造节奏,在纪录幼儿园的自然生活时,作品使用了嘈杂的、喧闹的现场同期声,而在人工场景中,却是非常安静的一问一答,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还值得注意的是音乐的应用,优美抒情的童声合唱《茉莉花》,其清新淡雅的风格也和热闹的幼儿园现实生活形成对照。而在《英和白》中,作者也极有特色地使用了音乐,比如使用歌剧来描写主人公,在《舟舟的世界》中,音乐更是一个重要元素,多次出现的优美音乐使作品渗透着人性的光辉,使作品在平凡中具有一种高贵的格调。

在色彩上,《幼儿园》中的绿色、红色和褐色是主要色彩,绿色主要有教室

墙裙、校园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大片的草地;红色主要有教室和休息的地板以及孩子们的衣服;褐色主要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人工场景的画面。绿色是生命、活力、希望的象征,用这样的颜色描写孩子,给人以稚嫩明亮的感觉。而红色作为绿色的补色,它们之间有着截然的对比。只要红色一出现就立即赋予了画面以明快的感觉,红绿交相辉映,使整部作品显得明快、淡雅、清新。

《幼儿园》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没有豪华的场景,仅仅凭借小朋友们稚嫩的脸庞,用最细腻的手法表述出了作者的意思,孩子们的渴求。多给这些孩子们留一些童真,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左右他们,他们作为社会的未来,需要的是大人们更人性化的呵护。

学生推荐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复活的军团》、《望长城》

更多相关推荐: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学前专一宋子月130601010222幼儿园是一部很有趣的纪录片当你不再是儿童再回头去观望儿童时可笑之余你也会觉得儿童和成人之间离得并不那么遥远孩子们都很可爱即使有个别孩子很霸道和暴力但孩子毕...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一家寄宿制幼儿园的生活从小班中班大班的角度来记录以小班入学第一天开始大班毕业为结束看完之后除了爆笑之外就是深思对社会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等影片给我最深的片段第一天上幼儿园孩子在幼儿...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看过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后给我感触颇深啊一开始的字幕中就出现了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的字眼就让我深思这话说的没错啊我们谁又没有过童年呢我们的童年有过欢乐也有过伤心的往事也许在他们...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幼儿园纪录片gt观后感一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怀念是啊这就是曾经的我们在那一个个幼小的儿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忆虽然少不了离别的泪水在刚开始进入如此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是多么无...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3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3篇幼儿园纪录片gt观后感一幼儿园是一部记录片反映的是幼儿在园里真实的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记录片中有幼儿哭闹吃饭午睡户外活动洗澡上课晚休离园等镜头都有教师参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放飞心灵浅评纪录片幼儿园新时代的中国正飞速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膨胀的当今我们是否应放慢脚步停下来审视一番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一昧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世界该片以...

纪录片《幼儿园》影评

姓名郭筱枫学号20xx10103班级广告学1006班纪录片幼儿园影评对孩子的思考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湖北一所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即便只是在讲述一帮小孩子的故事却从中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产生的思考同时一些社会现象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大同明天见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在旋律悠扬的歌曲中纪录片缓缓开始幼儿园孩童的小小身影渐渐映入眼帘他们的笑声哭声嬉闹声融入心底我想看过张以庆导演执导的这部幼儿园纪录片的人...

西苑幼儿园观后感

参观西苑幼儿园有感今天我们对整个西苑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及各位老师的常规班级的区域材料与园所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观看在这里我对参观西苑幼儿园所看到的情况总的谈一下自己的感觉早上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我们在九点半的时候终...

幼儿园生活视频观后感

幼儿园生活视频观后感河南大学曲东旭连续看了两遍题为幼儿园的视频也看了一些家长在网站上的评论心里却是一种完全说不出来的感觉为孩子的无助和渴盼的眼神而心疼同时也惊喜于孩子深刻的语言这使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园生活多...

纪录片《幼儿园》与《小人国》对比分析影评

纪录片影评把孩子想要的童年还给他们幼儿园与小人国对比浅析把孩子们想要的童年还给他们幼儿园与小人国的关注重心对比浅析现如今大学都快要毕业的我还能想起许多小时候上幼儿园时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幼儿园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好...

《再见了,我的幼儿园》观后感

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观后感时光给了我们记忆的开始却没有提醒它的结束题记一部清新的电影童真的故事一直都很喜欢清新系的电影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是却可以很轻易的就触动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很简单很温馨很感人...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