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时间:2024.4.20

《梁思成 林徽因》

1

观后感 国际学院 中澳土木10-1班 唐 幸 09103912

《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国际学院 中澳土木10-1班 唐 幸 09103912

很久都没有看电视剧了,偶然在CNTV上看到了纪实片《梁思成 林徽因》,简直是如获至宝,欣喜至极,一气看完。这部纪录片的配乐很棒,节奏也很慢,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把眼前看到的和之前的记忆联系起来,并且能清晰地使片中一个个耳熟的名字和一栋栋耳熟的建筑又在脑中又重新梳理一遍。我一则感叹导演和制片人的匠心独具,二则对欣羡梁林二人的人生际遇。忍不住到图书馆里,把所有有关两人的书籍全部借出来,一本一本翻阅,沉浸在梁林两人当年生活的世界里,摆脱我以前对梁林浅层的八卦认识,跟随着主人翁或喜或悲,体味着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谈起梁林二人,必先言及两位伟大的父亲。梁思成父亲梁启超,人称梁任公,戊戌变法领袖,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历任民国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二人学贯中西,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学习中,两位士子试图建设一个全新的宪政国家。同时,还期望培养中西合璧的儿女。梁启超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光荣的革命军人),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十九世纪初期的两个大户人家,出身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幸运的,依靠祖辈的积累,和同时代的其他同龄人相比,梁思成 林徽因两人的条件已是相当优越。也得益于父辈的远见卓识,梁林两人得以在年轻的时候赴美留学,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也树立了民主的意识。从童年,少年到海外求学,相伴他们成长的是父亲的仁爱和责任,在他们面临事业选择,感情波折,人生困顿之时,父亲总会及时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委婉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后来林长民不幸早逝,梁启超写信给海外的梁思成,林叔之女也是我的女儿,父辈的那种担当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尚且如此让人钦佩。

看完8集记录片有太多的话要说,又恐累赘,故从爱情,事业,子女教育,友情四个方面述之。

由于父辈有意培养两人的感情,在青葱年月,梁思成在林徽因留美生活是浪漫精彩又无忧无虑的。如今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费城公园,纽约火车站,该留下了多少那年那2

月的热恋故事?我常常会想,贫苦和富足到底对两个人的感情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家境好的人爱情观上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也许对于家境富足的恋爱者,他们更有资格去遵从内心的向往吧!看着现在很多的朋友因为物质放弃爱情,便觉那是一种最深的无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人,如果这种不完美在于他的家庭条件,在于他的出身,那么这是最可以包容的不完美了,因为这些是我们的爱人无法选择的。性格,潜力和缘分才是真实爱情的完美起点。梁林的爱情一直被后人传颂,主要是因为才女林徽因,同时被当时3个泰斗级人物欣赏爱慕。当年留学在美国离费城不远,有金岳霖的一厢情愿;到了欧洲度蜜月,又有徐志摩的疯狂追求。林本能和徐志摩结为伉俪,但徐在国内已有家室,任凭当时碧玉年华的林徽因再怎么依恋徐志摩,理性的她最终选择理性的离开,在今看来是何等的大气啊。其实,林没有选择徐,几乎可说是命中早已注定的事情,一个男人面对一个远比自己成熟的女子,就算他是中国的雪莱,在恋爱的季节,也不是一个乐观的兆头。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他虽然爱慕林徽因,但他却尊重林的决定,他和梁林一直以朋友亦或是亲人融洽相处,这是男人何等的胸怀啊。林徽因谢世后,有一年金岳霖宴请好友,大家都很诧异,说金从来不请客今天却?后来在席间告诉大家,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个人的爱情已上升至这种境界,这该是多么难得。林跟梁的结合定称得上完美,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小无猜,又同时留学海外,二人又都对建筑和艺术有着特殊的爱好,性格上又互补,虽然很多故事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前前后后这几年里,英国的伦敦,北京的胡同,天津蓟县,山西南禅寺,云南的龙头村,宜宾的李庄....梁思成作为丈夫,对林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对学术伉俪,互相扶撑依存,心有默契的走到了最后。也难怪后来人对他们都如此羡慕。

对于艺术和建筑的忠实,得从他们长达六年之久,走遍20个省,100多个市县去考察测量古建筑说起吧。当时和营造学社一起风餐露宿,有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加之林患有肺病,可是这却没有影响他们丝毫的积极性,最终梁亲手绘得几千张宝贵图纸,为中国古典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林徽因的一生,这段时间也是最快乐的,亲情,友谊,思索,创作……一切都在她的笔下盛开。林徽因和张爱玲并称为民国两大才女,当然文学的造诣,林远不及张爱玲,林徽因真正的成就,是《营造法式》,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她的成就,是在晋祠的屋顶上攀爬过程中,在肺病的折磨下伏案工作中取得的。在这一点上,与张爱玲小说上的才华相比,又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合影的地方,是天坛的屋顶,相信张爱玲和胡兰成,绝不会挑这种地方照相的影响。想来解放前中国的学者是多么让人钦佩,不为名利所累,也不为权势所困,孜孜于自己钟爱的事业,一生不变。

3

谈及子女的教育,我想有一半是受了父辈的影响,他们记录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点点滴滴,每每因为工作不能相见,他们总能给子女们写信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学习,有预见性的帮孩子们释疑。对孩子的爱好他们也不做过多的勉强,本想让子女继承父业,可女儿从小对绘画没有丝毫兴趣,后来她也只能随女儿的爱好发展文学了,后来女儿梁再冰考入北大的西语系,成了记者外交官。儿子梁从诫倒是对建筑有兴趣,只因考建筑系差两分,身为建筑系的父亲不愿为此变了原则,后来梁从诫就读清华历史系。北平解放时,女儿想跟随部队南下当文工,梁林却希望女儿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但又不忍打破女儿的想法,故母女立下约定,在部队待一年后即可返校读书。既不娇惯,也不蛮横,如此父母,怎会培养不出优秀的儿女呢?

关于友情,我觉得梁林与美国学术伉俪费正清,费慰梅(这是梁为他们起的中文名字)当属最纯真最浓厚,远比高山流水的那种感觉。他们虽隔太平洋,可是常年以书信往来,或言学术,或说家常。抗日战争期间,因为经费问题,梁思成竟然向远在美国的费正清求助,费不仅邮寄给他们支票,还有一些期刊杂志,当时在云南要获取一些比较先进的文献是很难的。费也会帮梁在美国发表一些学术文章。儿女们虽然很少见到这对异国的叔叔阿姨,却经常会写信给他们,在父母的教说下,费氏夫妇显然已成了孩子最亲的叔叔和阿姨。由于中美的外交关系,刚解放后他们就不能通信长达二十年之久,直至梁林先后辞世。后来在应周恩来总理之邀访华的招待酒会上,费正清沉痛地说:“这一次回来,我们感觉失去了一半的中国!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都先后去世了,他们在我们心目中就等于中国的一半。可是,这一半,我们是永远地失去了!”这是何等珍贵的友谊啊!为了纪念友人,费慰梅决心花十年时间走访梁林的足迹,并受清华大学邀请,主持梁思成建筑图集的翻译工作。他们的后人也经常来往,共叙父辈的友谊。

最后我要说,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开山人,梁林两人的晚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和当时的盲从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在牵扯到时代变迁的时候,个人命运总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也不例外。但是在今天回头看那些故事,很多话依旧无法说得很透彻。片中似乎有很多欲言又止,对一些东西的交待蜻蜓点水而过。梁林学术的巅峰时期在抗战前,抗战期间,两人的当时西方文化思想在国内红色政治的撞击下,只能选择屈从,不能不说是莫大的悲哀。学术活动被迫中止是意料之中,但是建国后他们的一些经历倒是令我很感慨。林徽因死在对复古主义开始批判的几天之后。虽然从抗战开始她的身体状况就很糟糕,但是她依然可以拖着病体坚持工作。可是当他们的学术工作遭到否定以后,她便很快离开了人世,让人扼腕唏嘘。林在死前那段时间说过,梁是做学问的人,把他做的学问否定了,他就什么4

都没了。对于林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精神不在了,肉体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林徽因,于19xx年4月1日在北京去世,年仅51岁;在林离去将近17年后,梁思成19xx年1月9日在北京去世。现在两人墓合葬于北京八宝山。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老金留给林徽因的挽联。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他们共同走过的那些足迹,值得我们后辈时常追忆。

国际学院 中澳土木10-1班

唐 幸 09103912

5


第二篇:《国徽》观后感


《国徽》观后感

《国徽》观后感

每当踏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熠熠发光的国徽。然而你可曾知道,这枚国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下午,我们观看了《国徽》这部影片,讲述了国徽的心酸设计铸造之路。由梁思成,林徽因,高庄和张仃等艺术家共同设计国徽,经过反复推敲,终于设计出这拥有深刻含义的国徽。与此同时,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也忙起来了,以焦百顺为代表的工人,在铸造国徽的过程中不断攻克难题,获得最后的成功。

观毕,有那么一幅画面,总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那天,政府运来国徽木模,突然大雨倾盆,卡车陷在一个泥潭里,动弹不得。远处,工人们跑来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脱下衣服,垫在泥潭里,奋力推动卡车,喊着响亮的号子“一——二——一,一——二——一??”卡车向前移动了,安全地运到仓库。

雨是冰凉透骨的,工人们光着膀子,那种冷是无法言语的,然而他们丝毫不觉得冷,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叫为国奉献,为国效力的信念。也许曾经,他们有过无数次争吵或打架,然而那仅仅,只是对于铸造国徽的不同意见,只是对于同伴的危险而指责,只是对于想对此多出一份力。他们都只是最普通的工人,但是他们,有着一颗灼热的爱国心!

国徽,象征着伟大中国,而中国,又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一手打造的,国徽,也正是如此,麦穗,代表农民阶级,齿轮,便是工人阶级,五星与天安门,象征着中国,象征着中国儿女殷切的期盼。

影片结尾,大家为国徽铸造成功而热烈鼓掌,回忆着制作国徽的艰难,心酸和汗水,我也不禁鼓起掌来,为了对炉膛进行检修要钻进温度极高的炉膛,依旧奋勇向前的工人,为了设计好国徽日夜绘图改进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凝聚成如今高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

从前,我不曾关注过国徽,然而看完电影,我便把目光聚焦在了身边的事物上。原来,我们身边也有国徽,法院,个人身份证,人民币上都烙印国徽,这都代表着中国,所以我们要尊敬它,爱护它。翻阅我的护照,封面上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国徽,表示了我是中国公民,现在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国徽,是中国的标志,是中国的骄傲!

更多相关推荐:
《梁思成 林徽因》观后感

建筑尊严的代价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摘要】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者伉俪,他们有着众多的记述和传奇。他们的爱情故事让世人动容,他们为中国建筑学付出的心血也让人敬佩。三十年代初,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李彦心这个暑假我观看了这样一部纪录片他讲述了一个美丽曲折的爱情故事他讲述了那个的战乱纷争人心惶惶的年代同时他也触动了我心底的那一丝波澜梁启超林长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父亲他们都给两位儿童在幼年带...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记录片观后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林长民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读万卷书易浅薄虚华不行万里路难知世界之广大没有名师指路会在条条弯路里耗费了时光没有阅人无...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科艺交融的典范观纪实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有感高一12班急就章众里寻他艰难跋涉终觅大佛寺惊喜之余几声炮响风云变幻将劫难一封信几叮咛奔赴疆场救国难王誉达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学穷其一生无怨无悔林徽因梁思成范轲一梁思成与林徽...

梁思成观后感

梁思成观后感梁思成gt观后感在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古迹实在不少但这些需要人去维护保护梁思成正是这样的人他看到了gt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做中国古建筑的保存工作看完梁思成后知道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研读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研读一课文注释19xx年10月梁思成林徽因对北平郊区古建筑进行考察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西郊卧佛寺其次是香山法海寺和杏子口佛龛这篇考察录还有下篇考察对象是天宁寺塔课文未选考察完毕夫妇俩合作完...

梁思成与林徽因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落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梁思成素材第一则宽容与胸怀远见和胸襟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回国后定居北...

梁思成与林徽因

著有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林夫妇的美国学者费慰梅WilmaFairbank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的夫人抗日战争期间她曾在重庆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19xx年新婚的费氏夫...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封面人物02151107美丽优雅大方聪慧的一代才女梁思成与林徽因于19xx年3月结成夫妻金岳霖19xx年结识林徽因随后萌生了浓浓的爱慕对这种感情的处理晚年的梁思成回忆说可能是在19xx年我从...

读书报告《一代才女林徽因》

一代才女林徽因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戴望舒的雨巷我眼中最美的诗的头一段还记得老师在给我们讲解这首诗时一脸的激动话语里洋溢着激情从戴望舒到徐志摩到林徽因金岳霖他如饥似...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