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时候,穷时候读后感

时间:2024.4.7

乱时候,穷时候读后感

乱时候,穷时候>读后感

《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曾受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是新浪好书榜'20xx年度三十大好书',被豆瓣读书评为'20xx年度最受关注图书',受到著名作家王小妮的作序推荐——最后讲>故事的人。是一本'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的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姜淑梅老奶奶,写这本书的时候,姜奶奶也已七十六岁了。这本书是姜奶奶的传奇之作,是她六十岁才学会写字后的处女作。姜奶奶用她朴实生动的语言和坎坷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奶奶真切感受的传达,是触动人心、走进灵魂的真情流露;更是引人深思,给予历史启发的深刻展现。

这本《乱时候,穷时候》描写的中国平民的生活,可以说'那是真有精神头儿。'若用姜淑梅奶奶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可有劲儿了。'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主要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篇篇精彩传神,篇篇惊心动魄!

乱时候,主要就是19xx年前的那个时候,也就是天下大乱的时期。那个时期军阀割据征战,日本鬼子打过来,后来国共内战,那么在此之前,还有无数的乡间的土匪、流氓、山寨王,杀来杀去,砍来砍去,随便就进村,是这样的一个时候。你看这本书的前半部,你真的会觉得真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而后半部,那就已经是一个现代很多中国人都共同经历过的一个穷时候了。

《乱时候,穷时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王小妮 诚然,当人们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早已遗忘了当时那个质朴无华却又波澜起伏的年代,是充满乡土人文的时代,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回味的时光倒流。 这是一部充满乡情的好书。特别是《穷时候》这部分,姜奶奶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民间俗事,天真有趣又耐人寻味。在《登记》这一篇里,姜奶奶就用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那时的婚姻习俗。十七岁的姜淑梅到了适婚年龄,但乡里有个不成文的老规定,就是男女双方在未登记结婚前是不能见面的,否则会引起乡里人的议论。然而,作者的父亲是位有学问的人,并不在乎那些老规矩,跟得上形势,就叫姜淑梅的对象先来家里给人瞅瞅,但是从小受乡里民俗熏陶的姜淑梅却哭着说不愿意,即使对象是瘸子是瞎子,她也认命。最后,姜淑梅还是接受了这样一个将两个未曾相识的人结合在一起的婚姻。

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通过当时姜淑梅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读者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那时代民间深受陋习礼教束缚的无奈,产生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感,体会她那个年代的奇闻异事。可以说,姜奶奶是真正的原生态的中国民间说书人,一种纯度和硬度都很高的叙事,有了这种感觉,时空感一下子就拉开了。 她白描的民间底层人群,既宽厚温情,又残忍暴戾,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观之者触目惊心,受之者浑然不觉。在这本书里,可以触摸到中国老百姓最朴实的生命观和道德感,人性善,人性恶,世间的温暖和悲凉,生命的值得与不值得,一并呈现。 这是一部成功的平民史。姜奶奶吸纳了形象生动的民间言语,'汗滔滔的'、'活养

死葬'、'口攒肚挪'、'跑得慢了被狼咬,跑得快了撵上狼'、'没事时躲着事,事来到头上不怕事'等,记录裹脚、放脚、守寡、改嫁、跪门等旧时乡村习俗,描摹流动不居的时代里命运各异的众生相。在数十个人物里,我印象深刻的,是乱时候的娘与穷时候的'俺'.

姜奶奶用岁月的手指点石成金,大器晚成的她出手不凡,行文干净利落,以细节讲述故事,以故事塑造人物,尽有赤子之心,毫无酸腐之气。书中的这些话,非亲历者不能言也。显然,带着体温的记忆,要比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更能让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她如数家珍般回味洋槐叶子、桑树叶子、臭椿叶子、榆树叶子的不同口感,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故事本身的就是一种力量,那种力量会让你难以忘记,很难忽视。读了姜奶奶的《乱时候,穷时候》,我仿佛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才能熬过来的,那样的苦日子我们没经历过,但看了姜奶奶的书,却能够让我们会更加懂得把握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读一本好书,如同沐浴在冬日里的阳光下,能获得温暖,感受力量;品一本好书,如同喝一杯清香的茗茶,久久回荡,渗入灵魂。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值得我们慢慢摸索的,它们中可能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大道理,或许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也可能引人深思。就拿读一本书来说,一天忙碌过后,静静品本书,也是一种舒心的小憩。当然,书的好坏也并不是由作者的名气大小来评定,好书在于给人的享受、启发,读了《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我对读书的看法也有所改观了,若是真的好书,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也能打动读者的心。姜奶奶就用她朴实的语言,带给我奇妙的故事体验以及人生的些许感悟。


第二篇:读后感


学术论文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能够震惊中外的名字,这个人是新中国的大功臣。这是我在读《毛泽东传》时的第一感想。从小就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知道有毛泽东这个人,家里也会贴有一张大大的毛泽东的海报,但是也是仅仅知道他的名字而已,读《毛泽东传》后让我对这个名字更深刻,对这个人了解更深一层。

毛泽东生在偏僻的韶山,有一个封建狭隘的父亲,从小就接受儒学教育,那里并不提倡西学中用,他的新思想可谓是在狭缝之中求生存,并不优越的条件,却铸造了一代伟人。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十七岁才走出韶山村与早期的革命党人比起来,毛泽东接触新事物新思想要晚一些,但是他在不断的摸索,尽管道路曲折难行,但是他还是慢慢的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在风雨飘摇中,或许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使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看到毛泽东以一个救世主或者是圣人的形象出现,而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客观地反映出周遭一切对他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东的具体思想变化。

毛泽东是一个十分好学之人。在韶关家乡的时候,对书本的热切渴求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干活的时候,坐在田边都拿书在埋头苦读在课堂上偷偷的在课桌下偷《读三国演义》,足以说明少年时的毛泽东不被传统的思想束缚,这是他在后来不断探索新思想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革命的重要关头,他更是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毛泽东的一生,成为他一生中补课分割的一部分。当毛泽东在生病期间也仍然不忘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这就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功毛泽东常说不仅要多读有字之书,并且要读无字只是,这无字之书其实事实上指的就是社会。毛泽东的一生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去,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中国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

毛泽东在革命中吸收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和智勇双全。他忧国忧民,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生,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有着忧国忧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使他在革命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毛泽东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那个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际,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他琢磨、思考、探究、实践,从实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最后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使伟大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在他看来,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而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内部规律性,用来自觉地指导行动;而这种正确的理论,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只能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继续发展,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在指导战争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实践论》提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是毛泽东一贯地办事准则!我还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毛泽东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

当看完《毛泽东自传》后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生怎样才不会是虚度,要活得精彩!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毛泽东的过错,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功要远大于他的过,是他改变了整个中国!我们应永远记住他——伟大领袖毛泽东!

参考文献

[1] 作者名:罗斯?特里尔.书名[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年月略

[2]标题.

[3]标题.

更多相关推荐: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

你为什么是穷人读后感

我们中国人都有个习惯听故事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哪怕是同一个故事不同人去听之后的效果也都不一样但若其中一人讲出了她的看法后一般人都会说是是是但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的风云人物都会有其的看法就比如说小时候我们听到的金斧头语...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篇一穷人gt读后感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全靠穷与富来决定有一件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即使很有钱但他的品质不好也不会有人去爱戴他的一个人很穷但他品质高尚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穷人这一篇课文讲述...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想起这样一句话只要能够给予就不贫穷是啊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能够给予别人爱能够帮助别人这样的人永远是精神的富有者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穷人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写的是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桑娜和渔夫那用金子都买不到的爱心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温暖这篇文章讲了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一家都是穷人在一个风暴来临的夜晚渔夫打鱼没回来桑娜去邻居家时发现西蒙死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穷人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但令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有仁爱的精神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一生受用的哲学道理穷人讲述渔夫一家十分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当渔夫妻子看到邻居西蒙病死了身旁还有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这幅凄惨而...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穷人读后感这篇文章十分感人主要讲的是渔夫一家十分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当渔夫妻子看到邻居西蒙病死了身旁还有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这幅凄惨而感人的画面时就毫不犹豫自家的困难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渔夫与...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想起这样一句话只要能够给予就不贫穷是啊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能够给予别人爱能够帮助别人这样的人永远是精神的富有者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穷人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写的是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约而同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穷人这篇文章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那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最后把他们抚养成人的故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美是一种修...

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我的富爸爸读书笔记07

导言我向大家郑重推荐直销的原因富爸爸当然我并不认为直销企业适合每一个人第一章富人的致富之道富爸爸常说我很希望告诉员工自己对于未来的了解和观察我希望自己能够这样去做但是我很担心这样做会使他们非常恐惧富爸爸如果你想...

穷人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