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焕彰儿童诗歌-读后感

时间:2024.3.31

童真的视角,快乐的源头,幸福的世界

--------读林焕彰的儿童诗有感

很少有一位童诗作家能够静静地拥有这样一座缤纷的儿童诗的花园。他的儿童诗,自然亲切,毫不做作,而且想象力丰富,数量众多,可以说,林焕彰是一位珍贵的并且优秀的童诗作家,我叹服于作家从最平常的意象和语言里“随手”编织童年诗意的本领。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儿童纯真而奇特的世界,欣赏美丽欢乐的心情,感知温暖美丽的幸福,真是好不快哉!(题记)

一口气读了好几首林焕彰所作的儿童诗歌,比如《妹妹的红雨鞋》、《我要到一个地方去》、《东风》、《火车》等,感觉自己仿佛也走进了童年时代,享受儿时的欢愉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心情。我觉得创作者林焕彰的儿童诗仿佛沉浸在想象和梦想的海洋里,在那里丁点儿的小事情也充满情趣:妹妹穿着红雨鞋在雨中玩耍就仿佛是鱼缸里自由游动的红鲤鱼,可爱而又活泼;将吐烟的火车看作是个大烟鬼、外国人,火车是被烟熏黑的,这只能是来自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视野中才能出现。

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妹妹的红雨鞋》这首诗:妹妹的红雨鞋/是

新买的/下雨天/她最喜欢穿着/到屋外去游戏/我喜欢躲在屋子里/隔着玻璃窗看它们/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它以儿童的直观视觉观察妹妹新买的漂亮的红雨鞋,并对它予以赞美,表达自己喜爱之情,同时也在表现着和乐的家庭生活场景和自己对妹妹的关爱;儿童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超出成人的想象范围,将雨中玩耍的红雨鞋比作鱼缸里的红鲤鱼简直贴切极了,这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更加突出了儿童内心的天真可爱和无限的纯真,还包含着温暖质朴的生活情感内容,会从诗歌的意象和它简洁、整齐的韵律里,读出一个孩子天真的游戏心情。这首诗童趣盎然,不但吸引着广大的儿童,对于一个成人来讲,这也能激起人们对童年的无限怀念与眷恋之情。

林焕彰在儿童诗歌领域的探索是不遗余力的,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每一种别具风格的探索和尝试,总能引起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他取来一个平常的意象,就能让它变得神采飞扬;他把诗的形式码齐了又推散,收紧了又松开,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扣中我们的心扉。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他的那些灵巧的、朴拙的、优雅的、絮叨的、活泼的、安静的、温暖的、冷峻的、丰润的乃至枯瘦的诗,都是从同一支笔下绽放出来的美丽的花朵。当您看了火车时有什么感触呢?很平凡的事物啊,然而在林焕彰的笔下,它却拥有了不一样的童话色彩。

《火车》火车是个大烟鬼/每次看到他/都是边走边抽烟/像个外国人/只管抽雪茄/吐出来的烟圈儿/又黑又大/把自己都熏黑了。这可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冲击和想象空间。

通过读他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林焕彰的童诗大致以生活为题,配合有趣的意象与语言文字,总让人莞尔。从他的作品中,可感受到他“用心”地写童诗,而且不亦乐乎。无染的童心,透过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趣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留下的岁月皱纹,反倒让他的作品愈来愈有味道。我觉得他的童诗有几项特色。第一、喜爱以生活为题,尤其是大自然。第二、作品轻松有趣,意象精彩。第三、用字简单且声韵富饶,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些特色是林焕彰童诗的调味料,总使读者吮指回味,念念不忘。可见,林焕彰对待创作儿童诗歌具有无限的执着和热爱之情,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热忱,让我们欣赏到了更多更好的儿童诗歌,让我们增添了更多的甜蜜欢乐,也让我们更加贴近了孩童的世界,从而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清澈透明的感动,寻到自己儿时轻盈绚烂的得步调,获得自己精神上的美丽舒适的慰藉。

例如林焕彰的儿童诗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童趣。它不是简单的童年

心理和情绪的再现,而是把独属于童年的思想、想象和精神之美,与一首诗的美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他喜欢选择自然界和人间的小生物作为吟咏的对象,他笔下的小动物往往透着一种轻巧的情思。例如《地下的云》我有一朵/地上的云/它是/我家的/小白狗/它不停的//飘来飘去/没有声音/是一朵/标准的云。这种构思可谓独具会心了。

如果说林焕彰的儿童诗,展示了一个儿童文学体裁所拥有的丰富的艺术可能,那么贯穿在这些艺术可能之间的,正是这样一份执著的深情。他的这份执着精神,这也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是我们应该努力完善我们自己的地方。林焕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儿童世界的欢乐和童真,更重要的是他教给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不平凡的快乐,学会用幸福的视角来享受生命的意义。

热爱林焕彰的儿童诗,也热爱这个卓越的儿童诗人-林焕彰!


第二篇:儿童诗歌感想


学习自己尝试写儿童诗歌,写出来的作品文学性和思想性并重。充满儿童的天真,儿童的乐趣,儿童丰富的想像, 具有语言美、内容美、结构美、声韵美,能引发自己和同伴情感的共鸣。

我们儿童怎样写好属于自己儿童诗歌呢?

你写出来的东西只有贴近你和周围同伴的生活,他们才容易理解,才爱读。请看《有双小脏手》:

有双小脏手,要去拿馒头;馒头嫌他脏,把头扭一扭。

有双小脏手,去抱布娃娃;娃娃嫌他脏,也不喜欢他。

这双小脏手,拧开水龙头;洗呀洗干净,洗成一双小白手。

大馒头,笑开口,布娃娃,点点头;大家喜欢他,都愿和他做朋友。

告诉你和你的同伴:从小要讲究卫生!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再看《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你看只要你的伙伴朗诵了这首诗,他们一定会从自然界中的这只小蚱蜢,联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骄傲的“小蚱蜢”。骄傲必败,当他们读到“头上跌个大青包“这一句时,一定会觉得挺幽默,肯定发笑。所以写好儿童诗歌离不开生活,儿童诗应该贴近自己的生活。

二、儿童诗歌应该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

你看,《小蚱蜢》刻画形象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如“一跳跳上”描写出小蚱蜢的能干, “腿一弹”、“脚一翘”,把一个刚有点小小成绩就自鸣得意的小蚱蜢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跌一跤”,把骄傲的主人公受到惩罚的尴尬与可笑描画了出来。最后一句“头上跌个大青包”这一夸张的细节描写,对这个形象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又极富儿童情趣。 我们来看下面一首诗:《春天 》

春天是什么?

小燕子说, 春天是温暖的泥巢;

小鸭子说,春天是欢腾的小河;

小蜜蜂说,春天是香甜的花朵;

小山羊说,春天是绿色的草坡??

小朋友说,春天是大家的欢乐!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和春天有密切关系的小动物开口说出了对春天的感受,作者用了大量优美的形容词,从身体感觉、嗅觉、视觉等多种角度,把春天形容得色彩美丽,感觉温暖、快乐!而排比句的应用让作品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们再来欣赏《山》,也是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白天想找太阳玩\ 晚上想邀月亮游戏\却长不高\ 只好白天看太阳\ 晚上看月亮 再看下面另一首同样描写春天的诗——《春天来了》:

屋檐的流水,/滴答,滴答,/解冻的小河,/哗啦,哗啦,/水塘的小鸭,/呷呷,呷呷,/南来的大雁,/哏儿嘎,哏儿嘎,/他们都在说:/“春天来啦!

作者在这首诗里使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和双声叠字,把声音的美感与情感巧妙结合,来抒发作者的强烈的喜爱春天的感情。

三、儿童诗歌应该注意思想主题的健康向上。

儿童诗歌的阅读对象是你的同伴,思想主题的健康向上的作品你的小伙伴们才喜欢,才能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请看《啄木鸟》:

山林里\托 托 托 \啄木鸟 \啄 啄 啄 \为树木 \除害虫 \一条不漏 \捉 捉 捉

表现的是啄木鸟的勤劳、为民除害的优秀品质,思想内容积极向上。

而《山里娃》虽然写得真实,充满童趣,但思想内容却不那么健康:

看罢儿时知造化,天生无赖山娃。衣襟鼻涕拌泥巴。当时明月在,地里好偷瓜。

??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数字儿童诗,读来不仅趣味横生,同时也有正确的主题思想——讥讽麻雀不劳而获!

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而《晚霞》则表现对母亲的热爱:

晚霞是漂亮的布,如果我能把它裁下来. 一定要做一件漂亮的衣裳, 送给妈妈 !

综上所说,贴近自己的生活是写好儿童诗歌的源泉,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是儿童诗歌的血肉,健康向上的主题是儿童诗歌的灵魂。

【 请你自己认真赏析下面四首儿童诗吧!仿照最后一首的样子进行评析,看好在哪里?相信你有这个水平!

夕阳

夕阳是一个苹果

黑夜是贪吃鬼

一口就把夕阳

吃掉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倒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的围巾

雨停了,妹妹拉着我

一直往外跑——

手指着远远的一棵树,

树上挂着的彩虹;

她说:那是我的围巾,

从我窗口飘出去的。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发

小弟弟的头发\像春天的小草\毛茸茸的 \多嫩呀!

妈妈的头发\像夏天的小草\油亮亮的\ 真漂亮!

爸爸的头发\像秋天的小草\被秋风吹得干干的

奶奶的头发\像冬天的小草\被雪花染白了

[评析]:把家庭成员四人的头发和四季的小草联系起来写,小作者真是联想丰富!“多嫩呀!”、“ 真漂亮!”这两个感叹句和“被秋风吹得干干的”、“被雪花染白了”这两个被字句的运用

使这首小诗变得趣味盎然!

?

【一比高下】

写儿童自己的诗歌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只要有灵感,有兴趣,有文采,只要掌握以上一些要点,你就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小诗人!拿起你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诗歌,当一回小“李白”吧!

儿童诗歌教育的探索

?

一、研究背景

?????? 儿童诗歌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畅,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吟诵的文学诗歌作品。它在启迪儿童心智,激发儿童想象,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的优美情操和良好习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儿童诗歌教育”是通过优秀的儿童诗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

我校在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符合生命体需要的教育。“绿色教育”的内涵:它意味着自然,意味着生机,意味着发展。教育要回归自然,让每一位孩子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绿地。在这快绿地上,他(她)可以自主地学习;可以尽情地游戏;可以欢快地成长;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而儿童诗歌教育能有效地体现这一办学理念。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喜欢想象,愿意抒情的诗一般的年龄。少年儿童具有的许多素质便是诗人的素质,这些可爱的素质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这是我们实施诗歌教育的基础。进行诗歌教育,就是把少年儿童身上具有的诗的美好的素质给予充分的开发,强化这些天性,从诗教入手开发成全面素质较高的人才。进行儿童诗歌教育,可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大有好处。

鉴于上述情况,我校提出把“儿童诗歌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开设了诗歌兴趣课,尝试在校本课程中进行诗歌教学,并且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以及学校各项工作中,也尝试以诗歌教育的特点、形式进行实践活动。我们试图通过“儿童诗歌教育的探索”这一课题的研究,丰富小学诗歌教育的理论,探索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途径。诗歌教学研究得出的经验可改进语文教学,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研究概况

20xx年4月,我校申报的“儿童诗歌教育的探索”课题,被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批准为教育科研区级课题。

(一)研究目标

探索儿童诗歌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以陶冶儿童高尚情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欣赏美、鉴别美、创作美的能力。

(二)研究组织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协调学校各条线的力量,组建研究队伍,形成研究网络。

1.学校校长室是课题研究的领导机构,承担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的审核和课题实施的调控。

2.学校原教科室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承担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和课题研究

操作、实施的指导。

3.学校教导处协助教科室,组织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开展诗歌教育的实践活动

4.学校各学科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诗歌教育。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2.3)

(1)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 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培训。

(3) 收集、学习有关资料,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2.4~2005.6)

(1)校园环境的布置。开辟诗歌宣传廊,将诗与画相配起来布置橱窗,渲染美化校园坏境,营造诗化的校园文化气氛;在每个教室开辟“诗歌角”或“诗歌园地”;将“校风、教风、学风”、“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等编制成好读易记的儿歌形式,张贴于校门口醒目处。

(2)校本课程的设立。开设诗歌兴趣课,收集、选择适合当代少年儿童吟诵、欣赏的古今中外的儿童诗歌;编写各年级诗歌兴趣课的教材;尝试寻找切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儿童诗歌教学方法。

(3)儿童诗歌教学的研究。

(4)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儿童诗歌教学的研究。研究各学科教学与诗歌特点有关联的结合点。例: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琅琅上口的诗歌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定理等。

(5)儿童诗歌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的研究。例:结合推普工作,推行“每周一诗”;在红领巾广播中、校报上开辟儿童诗歌欣赏栏目;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开展诗歌兴趣章的争章活动;卫生宣传配以儿歌形式等等。

(6)儿童诗歌的竞赛、测试活动的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每月出一期儿童诗歌专刊。

(7)进行课题阶段性总结,写出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编写和使用的探索》。

(8)修正、完善原设计方案,继续进行实践探索。

3.总结阶段(2005.7~2005.9)

(1)????? 汇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

(4)????? 聘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

(5)组织课题成果展示会。

(四)研究方法

本项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以及文献法。

1.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有关课题资料,了解儿童诗歌教育的现状。

2.实施阶段:我们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分析情况,反馈信息,对原有方案作适当调整,然后再实施,再调整,直至实现研究目标,取得良好的儿童诗歌教育效果。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文字材料,研究人员的心得、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三、研究实施

(一)创设良好的诗歌教育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基本设施、自然景观等;精神环境是指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校园风气等。

1.创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我校为营造良好的诗歌教育的物质环境,在每个教室前的墙壁上,张贴古代著名诗人的画像以及图文并茂、流传千古的诗歌。如:《悯农》、《元日》、《七步诗》、《枫桥夜泊》、《游子吟》等,并且还有通俗易懂的注释。另外,把我校学生创作的虽然幼稚然而充满童贞、充满情趣的诗歌装饰后挂在每层楼的楼梯旁醒目处。让学生们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歌教育氛围里。那些著名诗人和千古名诗能使学生产生崇敬、仰慕之情;那些本校小伙伴创作的诗又让他们有可亲、可近之感。还有,在校园绿化带的牌子上是一行行富有童趣、诗意的提示语:“你给我爱,我给你美”、“有你爱护我,我会更美好”。

2.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1)坚持课前诵读。预备铃响后,我校的各个教室就会传出诗歌的诵读声。这些朗朗的读诗声充满课堂,响在校园,成为我们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2)我们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开辟了诗歌欣赏栏目;在每月一期的《青草地诗刊》上,登载本校学生的创作的诗和推荐的诗。这样能使学生耳濡目睹,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歌诵读活动。每个学期,学校都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活动,如:赛诗会、诗歌朗诵会、古诗对吟等,让孩子们一显身手。对于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学校给予大力宣传、表彰,旨在让学生得到启示:学校、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学生,同学们也佩服和羡慕胸有诗书的伙伴,从而对诗歌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诗歌的校园风气。

学校处处是教育,校园环境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无形教育力。我们努力创设良好的诗歌教育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开设了校本课程

1.制定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持久的学习热情,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阅读诗歌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体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一般的古诗。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生有兴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运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

(2)阶段目标

一~二年级

①数读背诵名家名篇诗歌72首。

②有课外阅读诗歌的兴趣,阅读诗歌不少于280首。

③了解诗歌的有关故事和有关常识。

④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

三~五年级

①有阅读诗歌的兴趣与习惯,阅读各类诗歌不少于200首,并能摘抄记录。

②与诗歌有关的知识较为丰富。

③善于用诗歌的形式交流表达。

2.设置课程计划

以拓展性课程形态列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各年级每周一节,每学期约18节,每学年约36节。小学阶段五年约180课时。

(三)编写诗歌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依据校本课程标准和目标所设计的课程方案的具体依据。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理论发挥功效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材编制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制造一个有利于信息传播者制造、传递信息和信息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媒体。为此,我们尝试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歌》。这套教材有10册,其中格律诗150首,现代诗402首。

1.教材编写的依据

(1)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他们更多地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但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2)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教学的有利条件之一。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二是儿童想象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练、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弥补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篇幅较少的缺陷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教材的诗歌比例有所提高。然而,它的总体篇幅还是较少。我们编写《诗歌》考虑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拓展诗歌学习的领域,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长,从而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

2.教材编写的构想、实践

(1)基本思路

①构建师生共同参与教材建设的新模式。

②精选文质兼美,学生喜爱的诗歌作品。

③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梯度。

(2)目标

①编入教材的诗文要求文质兼美,学生喜爱;知识概念准确;风格题材多样。

②所选诗文难度恰当,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形成适当的难易坡度。 ③各类诗歌的比例合理。?

(3)师生、家长互动,共同参与选诗

本着教育要走向生活,教育要适应儿童的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参与诗歌教材的选择、推荐有着积极意义。学生会从自己独特的、区别于成人的角度去寻找、发现自己喜爱的诗歌作品。而寻找、发现好的诗歌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诗歌教育、激发学习诗歌兴趣的过程。而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接受和认同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教材编写也充分考虑了家长的参与。因此,我们发动、组织全体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选诗这个过程。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发出了《征集诗歌作品启事》。明确了征集的范围:古今中外的格律诗、自由诗(注:现行小学一~五年级教材中已有的诗歌不在推荐范围)。征集的标准:1. 思想内容健康。2.语言文字规范。3.知识科学,概念正确。4. 题材风格多样。5. 是某一时代或某一诗人的代表作品。设计了推荐表格,并要求写上简短的推荐理由,署上姓名。

全体师生及部分家长对此反应热烈,参与积极。共收到推荐作品六千多首。其中学生推荐的

有三千多首,从学生推荐的诗歌来看,不乏独特的、童趣盎然的作品,与教师、家长所推荐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选诗,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诗歌教材的结构、内容

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诗歌》共有10册,每个年级每一学期编排一册。10册教材分两个板块:第1册~第四册为低年级板块;第5册~第10册为中高年级板块。

低年级板块的结构、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精读篇 ; 泛读篇; 知识篇; 思考实践篇。

中高年级板块结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

导读;? 自读。

4.诗歌教材的体例安排

(1)第1册~第4册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学习一首精读名诗(精读篇);四首拓展泛读诗(泛读篇);一个有关诗歌的知识点(知识篇);三、四个练习题(思考实践篇)。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共积累精读名诗72首,拓展泛读诗288首。

(2)“泛读篇”中,编入了部分本校教师、学生创作的诗。

(3)“思考实践篇”中的练习题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这些练习题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动手实践能力,渗透了写作知识等。这一部分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实践活动,给学生进行观察、动手等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去体验。

(4)根据教材内容配上合适的插图,使教材图文并茂。

(5)第1册~第4册的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所选的诗内容浅显,富有童趣,学生喜欢读。

②每首诗上标有汉语拼音,学生自己能读。

③所选诗还注意了语言美、韵律美,朗朗上口,学生易读。??

(6) 第5册~第10册的教材每学期按16周计算。(考虑到中高年级有期中、期终复习、考试)每周一首导读诗;一首自读诗。(诗的数量减少,但诗的篇幅,尤其是现代诗的篇幅比较长)。

(7) 考虑到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第5册~第10册教材中的古诗后面配上了“注释”和有一定深度的练习题。

5.教材编写的注重点

教材的儿童性是儿童教材质量的第一要素,教材的儿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选文,二是教材的呈现方式。我们所选编的诗歌和表现形式都注重了儿童性这个特点

(1)选编的诗歌特点

①适合儿童欣赏的诗。

例:[江南可采莲](教材第1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致的著名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本是一水乡泽国,一到春天时节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莲池,莲池里莲叶田田,鱼儿无忧无虑地在莲叶下竞相悠游嬉戏。这首诗的气氛悠闲,情境舒适,意象生动活泼,而且音韵优美,节奏轻快,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致,勾起儿童的想象,正适合儿童欣赏。像这样的诗,作

者当初并不一定是为儿童而写的,但是它的内容、意境,不但成人能欣赏,儿童也能欣赏。 ②有优雅、美妙的情境的诗。

例:[鞋](教材第3册)

我回家,把鞋脱下

姐姐回家,把鞋脱下

哥哥、爸爸回家

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

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

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安静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

在第一节,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由“大大小小的鞋”联想到长幼有序、高矮不同的家人。将大大小小的鞋子付予生命,鞋子就是一家人,他们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不露痕迹地把读者引领到一个美妙的情境,令人联想到夜晚一家人围坐着谈论个人一天中的奇遇,那种和乐融融、彼此关怀的温馨画面。第二节中,作者进一步联想到船的靠岸停泊,描绘出家也是避风港,人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必定能得到安慰,投射出人人需要“家的温暖”,比喻真的是很贴切。

现代的孩子,大多早熟,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为了关心儿童未来人格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主动为他们提供美好、善良、温馨的人生体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勇于面对现实。让优雅的情境,带给儿童优美柔和的气氛,提升他们的心灵境界,使他们能够免于现实生活中的鄙俗、颓废、委靡的影响,以保持乐观、健康、恬静、优美的气质。 ③有奇妙想象的诗。

想象越奇妙的儿童诗,儿童越感兴趣、越喜欢,因为这正符合他们天真浪漫、好奇的个性。 例:[秋天的信](教材第3册)

秋天要给大家写信

用叶子做信封

请风当邮差

偷懒的邮差

每到一个地方

就把信一抛

?

有的信,落在松鼠头上

有的信,掉在青蛙身旁

赶路的雁,也衔了一页回家

?

池塘里,草丛里

到处都有秋天的信

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

诗人抓住了“秋来落叶”的自然现象,作为整首诗想象发展的基础。“叶子”是秋天的信纸,“风”是传信的邮差,构成一幅奇妙而贴切的童话诗。“偷懒的邮差”是这首诗中最奇妙、最富想象性及戏剧性的句子,整个诗句的组合,全靠这诗句而灵活展现,为小朋友创造出美妙、

浪漫、亲切而又合情合理的童话情境。

另外,我们还选编了一些篇幅较长、有故事情节的童话诗。如:《水果们的晚会》等(教材第10册)

(2)教材的呈现方式

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的形象,也是教材对学生的亲和程度。教材呈现方式能充分体现儿童性,是实现编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的前提,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在我们诗歌教材的“思考与实践篇”中,有许多题目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比如“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小树在一天一天长大,我们也在一天一天长大,我们应该向小树苗学习些什么?”“我来告诉你”等,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向导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诗歌教材在课堂中的使用

从20xx年9月份开始,我们在部分年级中进行了校本教材《诗歌》的尝试教学,目前,我校的各个年级已全部使用《诗歌》这套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发现。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起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一、二年级的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选的诗内容浅显,富有童趣,学生喜欢读。在教学当中,教师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更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如教学一年级的《画》时,老师先把一幅山水画挂了起来,让学生来找一找:它美在哪里?看到了什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出示一首诗,正是写这个画面的,学生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诗歌的活动中去,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语言,启迪了智力,心灵和情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2.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形式。诗歌美,主要在于它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编入一年级第一册教材的《秧苗做操》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在教学时,教师边打拍子,边教学生有节奏地朗诵,还带领学生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或者还用学生所熟悉的歌曲曲调,填上诗歌歌曲唱出来。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诗歌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3.为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

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在“精读篇”、“泛读篇”的每首诗歌上都标有汉语拼音。对于刚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每次的阅读便是对汉语拼音的复习,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此外,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语文教学要加大阅读量。学生掌握全部汉语拼音后,即能朗读教材上的全部诗歌。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了汉字,在识字中又增加了语文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显然是符合课改方向的。

4.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活动,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过程中,学生除了运用语言以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对诗歌的艺术感受。我们在教材的“思考实践篇”中重视了朗诵的作用,对朗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在教《秋天到》时,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语调、语气时,还借助于画面,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诗的意境中去。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天空中那美丽的云,说说云像什么?看谁说得最多”,“你喜欢雨吗?说一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在

教材的“思考实践篇”中这类答案不确定,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的思考题占有很大比例。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编诗歌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编诗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仿编诗歌是低年级学生的一种主要创编形式。教材对此提出了要求。如:学了《大白鹅》这首诗,你能学着用儿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吗?学了《家》要求仿编一首《家》。《家》原诗“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青山是大树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学生的仿编:“大树是小鸟的家,森林是老虎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学完《叫》,仿编一首《叫》??一首首小诗引出了无数创造的火花。

5.信息技术的运用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

古诗离我们年代久远,小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理解古诗有一定的困难。而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的影响,又具有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再现当时背景提供了可能。

运用信息技术还能更好地展示诗歌的美。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用信息技术音频、视频合成的课件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动听的音乐徐徐展开,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远景、近景交错映现。那嫩黄的小鸟,碧绿的柳林,雪白的鹭莺,蔚蓝的天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信息技术的运用因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查阅的快捷,也为古诗的拓展学习提供了方便。如教学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可让学生查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共写了几首,读读其它几首,有什么体会;查查陶渊明的生平等??这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拓展儿童诗歌教育途径

1.儿童诗歌与小公民道德建设

我校在开展争做“小帮手”活动中要求每位队员回家帮父母或亲人至少干一件家务活。大家纷纷响应,低年级同学扫地、买东西等;高年级同学洗衣服、整理房间等,有的还甚至让父母回家后舒舒服服地吃上了一顿可口的饭菜。队员们通过劳动体验,写下了不少诗歌。如: 《妈妈歇一歇》

肥皂泡泡飘彩虹,

我帮妈妈来劳动。

擦擦玻璃扫扫地。

转身又把碗来洗。

问我为啥这样勤快?

因为今天是妇女节,

我要让劳累的妈妈歇一歇。

有的家长由于过分疼爱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于是孩子写下了这首诗:

《别说我小》

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我会种花把水浇;

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会做的事儿也不少。

儿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来陶冶儿童情感,培养儿童的审美观、道德观的。它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公民道德建设是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项实践活动。我校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歌为表达形式,引导队员们通过队活动去理解和

体验,并创作相关的儿童诗歌。通过诗歌学习——实践体验——诗歌创作的循环,促进队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诗歌教学

儿童诗歌符合儿童具有想象力丰富、爱玩好动的天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诗歌教学可作为其它学科课堂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和课外延伸。因此,我校的教师尝试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诗歌教学。

下面是我校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案例片段:

课文《落叶》

文中写到小鱼把落叶当作船,蚂蚁把落叶当作伞,大雁把落叶当作电报。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_____________把落叶当作______,乘着它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落叶当作_____,撑着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落叶当作_____;读着它________。

教师先请同学口头填空,然后把所有句子分行写在本子上,就成了一首小诗:

小鱼把落叶当作船

乘着它在水中游玩

蚂蚁把落叶当作伞

撑着它在雨中搬粮

大雁把落叶当作电报

读着它在空中飞行

教师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的说:“很有趣。”

有的说“这里把小动物当人写了。”

有的说:“这个样子有点像诗了。”

教师连忙顺水推舟地说:“是啊,你说得很对,这就是诗!”

孩子们听了,显出欣喜的神色,他们没想到诗歌的创作如此平常、简单,一下子提高了写诗的兴趣。接着,师又趁机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儿童诗,让他们了解写诗并没有很多规矩,就是他们所说的“有趣”、“当人写”、“分行”等。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读上去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读,但要他们自己写诗,学生会觉得很困难。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诗歌教学,能激发起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树立起写诗的信心。

下面是我校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案例片段:

教学内容:? 跳跃:

??? ???????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朋友都争着说:“小兔子”“小青蛙”、“小白兔”、“小猫咪”、“小花狗”??教师又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跳的吗?每个小朋友至少想出两种小动物的跳法好不好?”“好!”教师就让学生分散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跳法。教师巡视、启发、引导。练习一会儿后,就叫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开始,小朋友练得很起劲,后来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坐在地上不练了,有的小朋友在干其他事情。于是我就过去,很严肃的对他们说:“你们在干什么?还不快练!”他们对我看看,不敢作声,只好又去练了,可是不多一会儿,又老样子了。当时我火气一下子冒起来,真想好好训他们一下,但转眼一想,算了,是不是这内容不吸引他们,怎么办?忽然,我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给小动物跳配上儿歌,效果也许会好点。于是,我就把学生集合起来,问他们:“小朋友,小动物可爱吗?”“可爱!”“但老师发现刚才的‘小动物’都没有声音,这样的小动物可爱吗?”“不---可爱。”“那么老师就让小动物变得可爱点,好不好?”“好!”“接下来小朋友先给小白兔、小青蛙配

上儿歌,大家分成四组,老师看一下,哪组小朋友先想出来。”接着就分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儿歌出来了,我就选了其中的两首:

①小白兔,蹦蹦跳,前脚掌着地轻又巧。

②小青蛙,呱!呱!呱!,两脚一蹬高又远,捕捉害虫是高手。

我让小朋友边唱边练习。再看刚才的那几位小朋友,他们也练得正欢呢??

下课了,在回班级的路上,小朋友们还三五成群地一边跳、一边唱着儿歌,看着学生离去的背影,我感慨万千??

游戏是小朋友喜欢的,儿歌也是小朋友乐于接受的。如果我们老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源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的形式,再附上儿歌穿插到体育课中去。那么,这样的体育课一定会很精彩。

3.结合推普工作,推行“每周一诗”

在学校推行“每周一诗”是一种引导小学生诵读、积累诗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校门口醒目处以及各个教室的黑板报一角,开辟了“每周一诗”园地。每周一,抄上一首新诗,让学生吟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文,合理安排。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认真选择适应不同年级段学生诵读的诗歌,并结合推普工作,给诗歌注上汉语拼音。其次,要像语文课本的编排那样,尽量根据时令选好诗词。如:春季宜选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春晓》、《春夜喜雨》、《春日》等;夏天,选用描写赤日炎炎下农民辛勤劳动的《悯农》;清明节选用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春佳节过后,让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元日》,回忆体会“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景;严冬之际,可选用《梅花》,让学生欣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再次,要考虑诗词出现的前后顺序,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对古诗要感悟为主,理解为辅。因为古诗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小学生学习古诗应以感悟为主。而让小学生诵读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推行“每周一诗”不必像正规的古诗教学那样,要求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只要对诗的大意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读、去背、去感悟上。只要学生能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古诗中的一些疑点难点,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

(3)注意反馈,及时检查。每周一诗的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外时间里进行。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忽视反馈,疏于管理,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不加重视。所以,学生积累了几首古诗词后,就要及时检查。方式可灵活多样,如:个人背诵,师生对吟,学生竞赛等。

4.开展社团活动

20xx年6月29日,我校成立了《青草地诗社》,由学生任社长,校长任名誉社长。三年级以上每班推选3至4名对诗歌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参加。目前有社员48人。学校还聘请沪上著名儿童诗诗人黄亦波先生为校外辅导员。

我校诗社以“以德为先、以德树人、以诗育人、陶冶情操”为宗旨,制定了《青草地诗社章程》、《青草地诗社社员奖励办法》;创办了刊物《青草地诗刊》。每学期还制定活动计划。 诗社作为学校儿童诗教育的基地和绿色教育的一个窗口,几年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1)外出采风。在诗社的组织下,小社员们参加了多次采风活动:长兴岛橘园有他们的身影、奉贤海边有他们的泳姿、南汇桃花节有他们的笑脸、上海科技馆有他们的歌声、江苏宜兴有他们的篝火。这些活动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创作的素材,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也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2)开设讲座。沪上著名儿童诗诗人黄亦波先生多次到学校为学生作儿童诗写作、儿童诗欣赏的讲座;沪上著名儿童诗作者常福生用他自己写作的过程、成长的经历为学生说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其儿童诗歌的素养,使他们享受创作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3)组织创作。在《儿童诗》丛刊教师的关心下,诗社相继开展了以科技、生肖、小学生守则、交通安全、爱家乡、爱浦东等主题的儿童诗歌创作活动。每每有收获,常常有佳作发表。 有播种,才有收获,有汗水、才有果实。几年来,我们的学生有许多诗歌作品在全国少儿刊物上发表。20xx年1月5日,《少年日报》以“争做小小诗歌王”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四、研究的成效

(一)?????????? 学生变化

学生形成了爱诗、写诗的爱好。诗歌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发展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涌现出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和一茬又一茬的小诗人。这几年来,学生们已养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学校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位学生在学会“抽陀螺”游戏后,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特赋诗一首:

《抽陀螺》

小小陀螺巧又尖,

脚下有粒铁珠圆。

一根红绳抽在肩,

像颗弹球飞又转。

今年“六一”节前,我们告诉学生,“六一”那天中午各个班级搞野炊活动,晚上学校将举行焰火晚会。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乐坏了,盼着“六一”早点来到。这些诗就是他们心声的表白:

《假如我是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要飞到时间老人身边

对他说:

你能不能走得快一些,

让我们早点到“六一”儿童节。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要飞到太阳公公身边,

对他说:

“六一”节你起得早一些,

这样白天的时间就会长一点??

?

《“六一”之歌》

这个节日的歌声,

那样动听。

这个节日的舞蹈,

那样妖娆。

这个节日的野营,

那样热闹。

这个节日的焰火,

那样欢畅!

这个节日的孩子,

有着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欢乐!

这是什么节日?

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儿童节!

这几年,校报《青草地》刊登的学生诗作有近700 首,而这仅仅是学生创作的诗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些诗有的虽然稚拙,然而富有童真、情趣,很受学生、老师、家长的喜爱。另外,我校学生发表在《儿童诗》《少年报》等报刊有近30首。

(二)教师变化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的诗歌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编写校本教材《诗歌》过程中,我校教师需对古代、现代的诗歌进行大量的阅读、收集和筛选。这个过程,工作量很大,也很辛苦,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诗歌素养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在诗歌教育实践中,教师们进行了校本教材《诗歌》的尝试教学,获得了可贵的实践经验;并且,教师们还积极探索诗歌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如有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渗透诗歌教学,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增强了学生写诗的信心,使学生写诗的热情越来越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率。

(三)学校变化

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诗歌教育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诗歌”,成立了诗歌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诗歌教学的心得体会,探讨教学方法。编写的校本教材《诗歌》经过试点、修改,已在全校各个年级使用。

在诗歌教育的氛围中,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优雅多了,喜欢诗歌的学生越来越多,自觉学诗、写诗的风气正逐步在校园形成。

诗歌教育还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作文水平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习作有50多篇;在各类征文比赛中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在浦东新区第四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

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认识与思考

我们在儿童诗歌教育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诗歌教育理论的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诗歌教育的情报、信息,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2.注重了环境的布置。创设了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营造了浓厚的诗歌教育氛围,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诗歌〉。这套教材共有10册,是我们编写组全体教师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成为我校进行诗歌教学的一个得力的媒体,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

4.进行了诗歌教材使用的研究,以及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渗透诗歌教学的尝试,获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5.开展了儿童诗歌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的研究。拓展了诗歌教育的途径。 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儿童诗歌教育是通过优秀的儿童诗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

进行诗歌教育,就是把少年儿童身上具有的诗的美好的素质给予充分的开发,强化这些天性,从诗教入手,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进行儿童诗歌教育,可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

善学生人格,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大有好处。

我校通过“儿童诗歌教育的探索”这一课题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学校的诗歌教育提供借鉴。

?

参考文献

1.(台)宋筱惠:《儿童诗歌的原理与教学》,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xx年

2.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教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19xx年12月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年10月

4.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 19xx年

5.龙扬志整理:《“新诗与语文研讨会”综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20xx年3月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歌主要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在基础课程改革后编写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可以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新的思考和设计。

一、儿童诗歌阅读教学的主体设计

入选教材的儿童诗歌,基本保持着原作的面貌,文学作品的性质非常鲜明,同时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儿童诗歌的教学一般不适合采用以分析性文本阅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儿童诗歌的教学可以依据儿童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主体设计,从把握诗歌的艺术构成、艺术元素切入,将欣赏儿童诗歌的艺术美作为教学重点,以实现儿童诗歌教学在文学教学上的创新。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儿童诗歌的教学设计:

诗歌美的艺术构成。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音韵、节奏、意象、情境、联想、想象、语言、情趣等方面,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鉴赏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美。

诗歌情感和意义的表达。儿童诗歌特别是抒情诗都有热烈的情感抒发,但诗歌的情感抒发往往蕴含在诗句中,通过诗歌进行整体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感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鉴赏诗歌的方法。儿童诗歌作品因种类、题材内容和作家创作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表达,诗歌教学应针对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儿童诗歌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和习惯,将诗歌的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儿童诗歌阅读教学的基本活动

诗歌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吟诵、朗读、欣赏、摹仿与创作等,需要根据具体诗歌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年级、兴趣、活动能力等进行选择,并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作家与写作背景介绍。作家与写作背景通常是合适的导语,其相关内容还可以渗透到整个作品的教学中。从诗歌感情与意义的表达、个性化艺术表现、诗歌语言风格等层面了

解作家和写作背景,这对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作品会有积极的作用。

吟唱与诵读。吟唱和诵读活动在所有诗歌教学中都应该重点使用和安排,使用频率和方式可以根据诗歌的体式、篇幅作灵活的处理。儿歌简短压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学前班幼童、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音韵和节奏内隐、情感深厚、自由体式的抒情诗篇,采用个别朗读的方式效果会更为理想。示范朗读可以使用音像资料,教师的吟唱与诵读,在多数诗歌教学中都有必要,主要体现共同参与和分享,不一定要求表演性和示范性。选择以吟唱与诵读为主体和特色的诗歌朗诵教学课型,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朗读效果,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并配合聆听欣赏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渗透诗歌的其他教学内容,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当堂背诵环节曾广泛应用于儿歌短诗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确定为诗歌欣赏后,背诵便不应再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重点反映和体现在诗歌教学中。

聆听欣赏。诗歌聆听欣赏同样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活动,在各个年级的诗歌教学中都可以使用,但使用频率宜适当,不应该代替学生和教师的诵读活动,也不要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聆听欣赏,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和录制。在诗歌聆听欣赏环节,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教师不宜利用这个时间段处理其他事务。诗配画欣赏。许多诗歌作品都富有诗情画意,诗配画是传统的诗歌教学活动,教材挂图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已基本能够实现诗歌意境的图像化,但在高年级的诗歌欣赏中,还需要其他的绘画资源的补充。教师可以自己挑选最为切合诗歌境界的名家经典画作,协助对诗歌画境的解说,也可向学生征求最能反映诗歌意境的美术作品。

阅读链接。各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唤起学生以往诗歌阅读的记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链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代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等,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拓展。提供相关联的新的阅读资源。当作品内容单薄或抽象时,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补充,以实现延伸性学习,但应该注意新资源的适量,分清主次。也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将新的阅读资源作为课外内容布置,以巩固学习的成果。

阅读与写作。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会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引发创作诗歌的冲动,他们的诗歌创作可能处于摹仿阶段,应该给予充分鼓励。课后的写作和课堂中的即兴创作,都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诗歌学习的体现。尝试性的诗歌(仿写)创作最好有学生的普遍参与,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赋可能有所差别,但无论写作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估。不过诗歌课程并不以学生的诗歌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诗歌教学中的活动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做出选择和安排,创造性地调配、使用基本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应用新的独创性的活动形式。

三、儿童诗歌作品教学设计课例

儿童诗歌有丰富的艺术元素,不同作家的儿童诗歌作品有不同的艺术表达,即使同一作家的诗歌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因此,儿童诗歌的教学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特别的设计。

课例1:《雨后》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儿童诗歌作品之一,被多种教材选入。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

描绘儿童生活场景,表达儿童的欢乐情绪,体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情节入诗,有人物表情、行动、语言、心理的描摹和刻画,主人公情态生动,活灵活现;

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诗歌语言朴实平易,有基本的音韵。

《雨后》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诗歌感情与意义的表达”方面,可以围绕作品塑造人物、描绘场景、演绎情节、体现情趣几方面进行设计,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表达的两个情感层次: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家热爱儿童的情感。体会作家的感情可以与作家介绍配合和对应。

《雨后》适宜于选择聆听、朗读、诗画欣赏等基本活动。阅读链接可以选择冰心的另一首风格近似的诗作《别踩了这朵花》。拓展阅读可考虑将描写雨后自然风景的同题散文《雨后》(梁泊)作为课外阅读进行延伸。这篇诗歌比较散文化,读写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短文描写当时的场景。

浅谈儿童诗歌阅读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宋代诗人苏东坡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如果年幼时代饱读诗书并受其熏陶,长大后定会葆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气质。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令人欣喜的一面是:许多学校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学生开始“诵读古诗三百首”,甚至诵读更为广泛的古典诗文,《诗经》《论语》等《四书五经》也走进了学生诵背的行列。同时,我们也看到令人担忧的一面:古典的才是经典的,古典的才是有用的,现代的就是无益的。学生只背古诗,不读现代诗;只看古典名著,很少看有时代气息的美文。我想,如果语文学习只是抱守“古典”这一孤独的舞台,只是一味地“诵古”而“弃今”,语文就不可能成为多元的语文。这样的语文学习所滋养的语文素养,也必然是不健全的语文素养。

难怪有识之士在《诗刊》卷首语指出:“儿童诗是诗歌事业的希望工程,一个民族如果不爱诗,这个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中华有悠久的诗歌传统,这是我们的骄傲,但如果今后的中国儿童只会背诵老祖宗留下的古诗,不能为自己全新的生活吟唱出全新的诗篇,我们不就成了在美的世界里永远只能往后看的民族了吗?”

一、思考:源于诗歌教学不容忽视。

(一)教材编排引发的思考

与过去相比,新教材增加了儿童诗歌在课文中的比例。就第四册共有《字典大楼》《妈妈的爱》《杨树之歌》《春风》《青蛙与蜻蜓》《山寨》《瀑布》《歌唱二小放牛郎》《雨后》等9篇儿童诗歌。第六册共有《礼物》《梦已被染绿》《小小的书橱》《花儿也会放风筝》《天外来客——陨石》《最美的花束》《大自然的语言》《小河的歌》《信》《草叶上的歌》等10篇儿童诗歌。

具体到各册教材中,儿童诗歌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主体课文儿童诗歌占比一上221881%一下291450%二上271244%二下271037%三上33921%三下331030%四上29621%四下281035%五上25520%五下25728% 大幅度的增加儿童诗歌的容量,其用意何在?是要培养现代诗人吗?不!这意味着编者正重新审视并回归儿童诗歌在语文教育中和审美取向中的价值和地位。诗歌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师选课引发的思考

展示课、比赛课、观摩课、研讨课、调研课等公开教学活动,多数教师喜欢选择诗歌教学。这也许是老师的对诗歌的兴趣,也许是教腻了传统阅读篇目的缘故,从另一个侧面也意味着执教者将要通过课堂去收复已经沦陷的“诗”地,在当前倡导“大语文”的教学背景

下,想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思考并尝试一些新的阅读教学的方法。

(三)语文课标引发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加确立了诗歌教学不容忽视的地位。除更加强调文学教育外,要求诵读儿歌、童谣以及优秀诗文,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这也正是“诗歌教学”的一种回归。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文体限制开始放开,这说明诗歌教学又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有考生开始写诗歌,也有诗歌的满分作文。 新课标对儿歌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从教材的高度重视、教师的热情参与到课标的方向性引导,引起我们对儿童诗歌教学的关注,因此通过查询、阅读相关的资料,对诗歌的教育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二、认识:诗歌教学的教育价值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标的倡导基本理念,而诗歌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何内在联系?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能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们能够感受到徐志摩那份淡淡的忧伤和不舍,能够感受到他对那片云彩的挚爱。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

脍炙人口的诗句,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习诗句,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陶冶情操,铸就审美的心灵。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伦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多读儿童诗歌,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它们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表现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追求。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往往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读者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正可以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

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而王海(奉贤籍农民诗人)他所创作的诗歌有很大部分都是描写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体会到中国共 产 党的伟大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赞颂03年“非典”时期白衣天使的作品,我们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的气氛里。这次“汶川大地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又将催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激励着救灾战士们的士气。因此通过儿童诗歌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健全人格,学会做人。

4、促进语言积累,开发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而优美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微风燕子斜”、“窗含西岭千秋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因素。

多读诗歌,对于学生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教材所选择的诗歌来说,落实课标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应该是不难的。但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又出现以下三种教学现象:

(1)浅入文本浅出教学:

这类老师认为儿童诗歌篇幅短小,寥寥数句,似乎平淡,一目了然,三下五除二地读议就没什么可讲,引导学生悟出诗歌的情感,无辙!他们认为,儿童诗歌就是识字的凭借嘛,除了识字和朗读之外,哪里还有更深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呢?特别是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普遍存在此现象。课堂上只让学生读读背背认认,就完事了,至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全然不顾。如《我的家》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和捺,学写4个生字。2、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读书、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发展思维。3、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教师能够完成的是第一个目标,二、三目标却无暇顾及。

有感情朗读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通过朗读的方式外显的结果。教学中,我们看到感情体验的肤浅,“有感情朗读”是千人一音,千文一调的现象。感情朗读的指导成了演练朗读的技巧,而非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川味有几十中不同的辣味,而我们外行人只知道一个“辣”味。北方人吃我们的海鲜,就一个味:腥。他们哪里知道不同的鱼类所煮出来的腥味又是不同的呢?这是认识的肤浅所致。

(2)深入文本深出教学:

深入研读文本以后,找不到与学生认知经验链接的融合点,只好以成人的语言,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抽象的解释词意,强加式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诗意,教学过程单调乏味,肢解了诗歌的整体美,毫无诗意之美。学生嗅不到语言文字散发的清香,流转着的只是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体验不到诗歌所呈现的意象,感受到的只有老师强加于记忆的理解方式。如

《我的家》通过三句话将幸福的三口之家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幸福、温暖”的语义比较抽象。而有的老师绕了很大的弯子进行解释,非要让学生弄清语义不可。其实这里老师不用解释词义,只需指导学生充分的读文,在联想中,在读诗中体会词义,教师也可以依托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的方法:想着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快乐生活的事情,感受家庭的亲情,从而激发爱家的情感,同时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3)深入文本浅出教学:

即教师扣住单元主题,深入解读文本,揣摩出诗歌内容与主题的内在关联,把握诗歌情感表达线,抓住重点词句,并从中品味联想开去,这样诗歌的味儿才能体现出来。也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诗歌中所蕴藏着的美,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目前小语界最为盛行的观点之一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但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不否认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简单是简朴而不浮华,简约而不烦琐。并非学语文就是简单教学字词,简单分析内容。而是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的内部结构与人文价值之后提炼出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采取简约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实效。

基于这些教学现象,为了帮助实验老师能对儿童诗的教学,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我们对诗歌教学做一番思考和研究。

(二)儿童诗歌的特点:

诗歌──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特性。在教学中我们接触更多的还是儿童诗,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从内容到形式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和教育上的要求,因此儿童诗又具有一些属于它自己的特点:儿童诗是以儿童为对象的,为儿童的抒怀而创作的诗,有着饱满的儿童情感,语言天真,想象丰富、形式简洁、构思新颖巧妙。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在诗歌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诗歌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诗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诗歌教学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因此,如何遵循儿童诗歌的特点,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组织和指导好诗歌的教学呢?我觉得这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美育价值。儿童诗歌以优美抒情为主要特征,素有“美文”之称。作者常常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用精美的词语、动态的描述,展现一幅幅富有色彩、音响和流动感的画面,使欣赏者感受到生命的运动魅力。例如,《海水》富有儿童情趣美;《小小的船》描写的是自然美和形态美,全诗表现了孩子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和陶醉在幻想中的喜悦心情;《太阳》描绘出一幅幅日出时的美丽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太阳出来时的动态美。 儿童诗歌教学贯穿的就是美育,强调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具体体现在:一是学诗,去发现并欣赏诗中的美(体裁美,语言美,意境美,谐趣美,艺术美等);二是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觅美,捕捉美,学习美,创造美。

(2)情感:

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儿童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体会感情,探索意境。情感是儿童诗歌教学的基础、内驱力。

我们一定要在诵读体悟的过程中受到缘自诗歌本身的情感触动与共鸣。例如《雨后》,我们引导学生在学完诗歌之后,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儿童戏水的快乐、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冰心对儿童的热爱两层情感。

(3)意境:诗歌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营造的意境,包含的意韵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同样儿童诗歌的教学也要极力保护诗歌的这种意韵与神采。而最好的策略就是轻轻的读、慢慢地品、好好地想,不可过多地分析和讲解。

(4)想象:因为诗歌语言凝练简约的特点,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作者喜欢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与意愿,所以,诗歌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儿童自身喜欢幻想的心理特征也告诉我们在执教儿童诗的过程中不可运用过多的理性分析,切不可把儿童诗解剖得支离破碎。而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

(5)形式: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必然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而儿童诗歌分行的语言,重复的句式,相似的段落都是学生模仿创作极佳的学习范本。我们在注重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古诗教学时,遇到语言障碍,要注重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必要时讲一下背景作为辅助,就不难疏通内容大意,领会思想感情。但不要求理解得很透彻,不宜铺排讲解。在教学儿童诗时,由于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因此,我们注重结合诗情、诗意、诗境。让学生体验拟人、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好处,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通俗、顺口、流畅、口语化的语言,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某一主题,(主题要健康积极,语言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流畅的韵律——押韵、节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等等),从而满足儿童艺术兴趣与需求。通过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学习语言。写诗是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心声。

(6)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儿童诗歌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在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超越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诗歌的兴趣和习惯,将诗歌的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

(二)儿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

那如何让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想象诗歌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语言形式呢?

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儿童诗歌的教学一般不适合采用以分析性文本阅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吟诵、朗读、欣赏、摹仿与创作等,需要根据具体诗歌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年级、兴趣、活动能力等进行选择,并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1)作家与写作背景介绍。

作家与写作背景通常是合适的导语,其相关内容还可以渗透到整个作品的教学中。从诗歌感情与意义的表达、个性化艺术表现、诗歌语言风格等层面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这对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作品会有积极的作用。

(2)吟诵与朗读。

吟诵和朗读活动在所有诗歌教学中都应该重点使用和安排,使用频率和方式可以根据诗歌的体式、篇幅作灵活的处理。

对于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适合学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

对于音韵和节奏内隐、情感深厚、自由体式的抒情诗篇,个别朗读效果会更为理想。示范朗读可以用音像资料。教学的吟唱与诵读,在多数诗歌教学中都有必要,主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分享。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可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

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3)聆听欣赏。

聆听欣赏同样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活动,在各个年级的诗歌教学中都可以使用,但使用频率宜适当,不应该代替学生和教师的诵读活动,也不要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聆听欣赏,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和录制。“认真听,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展开想象”在诗歌聆听欣赏环节,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教师不宜利用这个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4)诗配画欣赏。许多诗歌作品都富有诗情画意,诗配画是传统的诗歌教学活动,教材挂图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已基本能够实现诗歌欣赏中,还需要其他的绘画资源的补充。教师可以自己挑选最为切合诗歌境界的名家经典画作,协作对诗歌画境的解说,也可向学生征求最能反映诗歌意境的美术作品。

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把诗歌读厚,读出诗歌的画面。

(5)阅读链接(课内)

语文教学不同于科学分析,大量的研究、实践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规律,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举多胜少”。这也正符合了模糊理论的精神,模糊思维正是通过对事物多方面的模糊认识的集合,来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考认识问题的方式。因此,阅读数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新教材也特别指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的精粹――诗歌的学习,必须是在“不求甚解”的量的积累中,在不断的熏陶中寻求质的突破,以典型的模糊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对诗境的“感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新教材一学期也让学生见识十几首诗,但是,这样的阅读量是不足以普遍提高学生的“诗意”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链接。

链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代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等等,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如《海水》选自当代作家刘饶民所写的《大海的歌》组诗,学习完《海水》以后,可以链接《大海的歌》组诗,如《浪花》《大海睡了》《海上的风》等篇目,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

当然,这里的量不是无选择的堆积,也不是游离于教材的标新立异、漫无目的,而是既有重点、统一点,又有涉猎广度的点面结合。

(6)阅读拓展

提供相关联的新的阅读资源。当作品内容单薄或抽象时,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补充,以实现延伸性学习,但应该注意新资源的适量,分清主次。也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将新的阅读资源作为课外内容布置,以巩固学习的成果。

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应尽量缩小作文选之类在学生课外书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及奉贤籍农民诗人王海的诗歌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队伍。

其次,我们也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如利用读报课、读诗交流活动等时间,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

(7)诗歌创作。

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会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引发创作诗歌的冲动,他们的诗歌创作可能处于模仿阶段,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尝试性的诗歌(仿写)创作最好有学生的普遍参与,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赋可能有所差别,但无论写作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估。

不过儿童诗歌教学 并不以学生的诗歌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根据课后思考题,发散思维,发展语言。如《海水》一诗,诗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主要写了小朋友向大海提出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而大海同样做了有趣的回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围绕课后思考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向大海提问,模仿诗歌一问一答的方式,尝试诗歌创作。

总之,诗歌教学中的活动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做出选择和安排,一是要准确理解诗歌的美育价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儿童对儿童诗的学习是以欣赏、诵读为主,而非教师的讲解。即使是儿童对诗歌的创作活动,也应建立在儿童对诗歌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创造应是儿童情感积累结果的外溢,而不是以理性分析来进行推理。

所以,教师应为儿童完整地欣赏诗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有充足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地让儿童身临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惟有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儿童诗歌的教学活动,让儿童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更多相关推荐: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读后感

徐志摩诗歌全集读后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再别志摩熟悉的笔调还是难以让人忘怀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席慕蓉诗集由席慕蓉编著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

古诗读后感

古诗读后感我读了古诗我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含义和诗人的智慧我在小学二年级就养成背诵古诗的习惯我每读完一篇诗就有一个感想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思考下面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读古诗的方法与乐趣吧相信同学们都听过古人说...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给孩子的诗gt读后感一四4班虎煜涵给孩子的诗这本书里的诗写的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首诗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愿意是急流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致橡树读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

诗歌-西风颂读后感

AfterreadingODETOTHEWESTWIND写在读完西风颂之后OwildWestWindthoubreathofAutumn39sbeingThoufromwhoseunseenpresenceth...

海子的诗 读后感

海子的诗 读后感,内容附图。

海子的诗读后感

读海子的诗诗歌是贵重的它是文学世界中的一方高地诗歌标志着人类思想的高度和情感的深度是诗人们的灵魂舞蹈是诗人生命的一种非常高蹈的呈现方式在诗歌中我们能看到诗人赤裸的思想也就是诗人的真诚坦荡和生发于内心最深处最隐秘...

邓恩诗歌期刊读后感

期刊读后感期刊约翰邓恩爱情诗中爱的隐喻与爱的原型的阅读感想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年10月第23卷第五期外语系潘宇文发表这是一篇针对邓恩在写诗时所使用修辞手法的论著题目的关键字是爱情诗隐喻原型我在解读这篇期刊的...

读书感想诗歌

读书感想读书是一双美丽翅膀当静心读书就不再彷徨海量知识使您精神更加高尚思维亦无限扩张读书是一双美丽翅膀仅一扇羽翼就可助您奋力飞翔当您打开心灵之窗世界五千年文明灿烂史便在您的耳际萦绕回荡读书是一双美丽的翅膀携一缕...

《插秧诗》读后感

退步向前读老子插秧诗有感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金毅暑期读生存道看到了老子的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一直以来并不屑于道家所宣扬的所谓无为而治的思想总觉得消极了些不适合我这...

诗歌朗诵比赛 观后感

诗歌朗诵比赛观后感国庆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活动全学校每个班都要准备一首歌或一首诗来表演我们班决定要选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诗歌来演唱为此我们大家都在很努力的练习我们在期盼等待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大家都非常高...

诗韵读后感

暑假中我阅读了师韵北科大走出的院士一书认识了北科大走出的两院院士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北科的新生我感到无比自豪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从院士们的事迹中我领略到了北科精神那就是科技报国的宏伟抱负勤奋演技的治学态度敢为人先的时间...

诗歌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