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时间:2024.3.19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

——AP1003707 郭敏芳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本书涉及的篇幅太多,我在此就略选取一二谈谈我的读后感。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在当时产生了重大

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向前演进,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我们得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得有一种信,一种崇高的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继承与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的重大变化概括为帝国主义的5个基本经济特征,并依次一一作了分析。在对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所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同时,列宁对K.考茨基的帝国主义定义以及考茨基当时大力宣扬的超帝国主义论进行了批判。列宁从垄断这个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出发,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最后,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他在全书的结尾着重指出:“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序言最后以当初写作此书时不能使用的明确语言宣布:“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的这个著名论断,可以看作是全书的总结论。 这部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的重大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

这本书通过系统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和提高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帮助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政治觉悟性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我们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情况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情况

考试范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P1

《共 产 党宣言》 P2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P9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P20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P268 恩格斯的5封书信(293页至304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 P380

课堂笔记:

2-11-08 上午8:30 206教室 庞子盈讲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内容 共11条 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条)从总体上揭露和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条: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的含义。指出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第二条: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二部分(3-9条)用实践的观点去批判旧唯物主义关于人和环境、教育的关系,宗教的本质、人的本质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一些要点。

第3条:指出他们不了解实践的伟大作用,因而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陷入唯心史观。

第4条:揭露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的局限性,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第5条:

第6条:批判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7条:

第8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第9条: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

第三部分:(10-11条)揭露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阐明了新旧哲学的区别和新哲学的历史使命。

第10条:哲学的阶级性。

第11条: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15-11-08 上午8:30 206教室 庞子盈讲授

恩 格 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P268-294

内容 四章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存在就是合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由此, 恩格斯推出“存在的必然灭亡”。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三)分析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伦理观

(四)

第二章 24段 三个问题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者

施达克 唯心主义者

恩格斯 唯物主义者

(一)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1-7段)

1、考察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产生的历史根源(1-2段)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3-7段) 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唯心主义-精神)?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

(二)揭示费尔巴哈(1804-1872)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旧唯物主义的缺陷(8-18段)

主要缺陷:共同的:机械性P272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性

缺陷存在的原因:P274费尔巴哈在世时,青年时期,科学也不很发展。费尔巴哈远离当时的现实斗争。

(三)对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批判(19-24段)

第四章 26段 两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1-2)P277

1、指出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费尔巴哈走上唯物主义道路,但他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P277-1) 局限性:没有脱离旧哲学体系,仍然在把哲学视为。。。是一个半截子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没有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④他的历史观的内容是极其贫乏的。

2、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以及同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与联系(2-5)

“过程论”思想及其意义: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作为客观世界反映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的;④事物及人们的思想的发展是有规律的;⑤事物发展有时前进,有时倒退(有曲折),但前进的发展终究成为现实。

3、指出旧形而上学方法的根源和三大自然科学发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6-8)自然科学研究处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论

23-11-08 上午8:30 206教室 庞子盈 讲授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 P281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9-10)。 社会发展:宗教——神意(黑格尔绝对观念);中国封建社会——君权神授;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主义——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异(根本不同:前者有意识有目的,后者是盲目力量起作用。相同: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13)。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人民群众,黑格尔旧唯物主义——人的精神活动。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4)。

4、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5)。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生产力,人与人——生产关系。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6-25)。广义理解: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制度、意识形态。

P96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59年1月写于伦敦,6月单独发表,欧美多国转载,影响很大。马克思大学毕业欲当教授未随转办《莱茵报》,《林业盗窃法案》影响下,发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不足,和恩格斯合著《神圣的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1、论述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社会形态一般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

2、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旧生产关系总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社会变革的根源: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发展趋势,“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3、概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两个条件:

1、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2、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

30-11-08 上午 8:30 206室 庞子盈 讲授

恩格斯晚年的几封书信 P293-307

历史背景:马克思两个贡献:创立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89年成立第二国际(恩格斯为精神领袖),保尔•巴尔特等公开诋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决定论,认为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很多迷惘青年给写信请教恩格斯,课文即是其中几封。

一、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

P293-294“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做教条,而是应该注重实际情况,重视实践,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致玛•哈克奈斯

1、文学的现实主义方法:真实性、典型性(普遍性、代表性)、向上性(应以积极的为主)。

2、改变工人阶级命运的问题:应由工人阶级运动自己来解决,而不应寄希望于外部或者上面。

三、致约•布洛赫

1、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在历史发展中,其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经济因素,即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在生产。但不是唯一的因素。(2)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论述了人们创造历史的客观前提(包括经济、政治、观念)和主观意志(个人意志)的关系。个人意志要服从于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07-12-08 上午8:30 206室 庞子盈讲授

恩格斯晚年的几封书信 P293-307(续)

4、致弗•梅林

阐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意识形态指社会意识,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方面。社会意识形式表现为意识形态和非意

识形态两种。意识形态的对象: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艺术、道德、宗教、政法、思想和哲学等等。) 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可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第一,指出他和马克思过去没有突出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作用的原因。

第二,指出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而不是纯粹由思想家的头脑主观自生的,由思想家总结概括提出来。

第三,意识形态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历史继承性)。

第四,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5、致瓦•博尔吉乌斯

第一,指出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第二,说明了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的相互关系。

需要(原动力)→ 技术→科学

第三,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政治法律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社会发展 必然性 (中轴线) 反作用:偶然性(曲线)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P380-384

列宁流亡欧洲时所写,研究黑格尔哲学理论的心得。

第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的客观普遍性;

2、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面的统一、斗争);(辩证法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自身运动,形而上学发展观则认为是事物的外部力量。)

3、对立统一是理解其他辩证法规律的钥匙;

4、同一和斗争的关系: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但两者不分割。

第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2、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转化。

3、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脱离辩证法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14-12-08 上午 206室 庞子盈讲授

P28-5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 产 党宣言》

第一章

一、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当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封建生产关系变成了束缚新生产力的镣铐的时候,资产阶级便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它取得统治的地方,用公开无耻的剥削代替了由各种幻想掩盖着的封建剥削;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分散的封建割据结合成集中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在它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里,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器,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

术都得到巨大的发展。

(1)摧毁了旧的僵化的封建生产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额思想观念。

(2)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社会生产、消费和文化等具有世界性,使世界上的一切民族都卷入了社会文明之中。

(3)结束了各地区的经济、人口

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马克思在《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旧唯物的主要缺陷及唯心主义错误的?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义虽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句话指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不是客观真理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明白人的思维具有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透过现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实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全部理论的枢纽。费尔巴哈虽也承认客观真理,但他却认为真理标准却是分为感性直观和意见一致两种情况。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脱离社会性的、抽象的个体,把人的本质归结于“类”,即理性、意志、爱,而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出发,认为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因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发展变化的。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思是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诸多社会实践中,生产实践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产生了人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与其它诸多社会实践构成了社会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并决定了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因此社会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应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考)

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实践的过程。生产实践是首要的基本的实践形式,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劳动实践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实践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

3)、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力为内容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5、马克思在《提纲》关于新旧哲学的主要区别和新唯物主义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主要区别是:二者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不同,新哲学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是人类社会与社会化的人类,旧哲学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则是“市民”与“市民”社会即资产阶级

与资本主义社会;同时,旧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新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6、马克思在《序言》是如何论述社会基本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

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社会基本结构包含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上层建筑则由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由此,经济基础直接规定了社会的性质。

7、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如何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变革的条件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变革,上层建筑也随之或慢或快的变革,上层建筑同时也反作用经济基础,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8、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作用?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再结合原始宗教的产生,分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指出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是本原;二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认识存在,反映存在。

作用:根据对二者回答的不同,哲学可分为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即承认思维是第一性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即已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同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线。

9、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指出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1)机械性,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世界;

2)形而上学性,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界,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地、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3)历史观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由思维决定的。

造成缺陷的根源:

1)当时科学尚未完善,仍停留在搜集材料的阶段;

2)费尔巴哈长期远离现实生活,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践。

10、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在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方法,把它改造成为彻底的、革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从而形成了新的辩证法;

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决裂,走上唯物主义道路,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并针对黑格尔“绝对观念”一说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即过程论思想,指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1、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怎样论述费尔巴哈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

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费尔巴哈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没有脱离旧的哲学体系,旧的哲学对于他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2)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认为意识决定历史前进;

3)他没有辩证地对待黑格尔,又回到了形而上学方法中;

4)其内容介贫乏的,除了爱的宗教与贫乏无力的道德以外,别无它物。

12、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是什么?

“关于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的伟大创举,这个观点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意义:它是拯救黑格尔辩证法一个伟大思想,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人们在实践中始终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么关于最终解决和永恒真理的要求就永远不会提出了,人们就始终会意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必然具有的局限性,意识到他们在获得知识时所处的环境对这些制约性;人们对于还在不断流行的旧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即真理和谬误、善和恶、同一和差别、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对立也不再敬畏了,人们知道这些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而不会永远绝对下去,等等。

13、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怎样论述自然界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的?

不同点:自然界的发展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找不到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事情。相反,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任何事情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

共同点:二者的发展都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规律者是客观的。

14、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和晚年书信中是怎样论述社会历史的“合力论”思想的?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和晚年书信中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合力论”的思想,他认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总是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就是说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个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都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

15、恩格斯在晚年书信致约·布洛赫中怎样论述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

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其中各种因素发生着交互作用。既有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经济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最终起决定性作用,但不等于说只有经济因素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事实上,上层建筑因素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这一发展的形式。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16、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谈到他和马克思的同样过错及其原因是什么?

过错: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的、法的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中介的行动,但这样做的是个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总之就是对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作用强调不够,过于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

原因:是为了理论的强调,与资产阶级理论与斗争。

17、恩格斯在晚年书信致瓦·博尔吉乌斯中这样论述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 经济关系作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

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等。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是怎样论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及其局限性的? 革命的作用:

1)摧毁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成立新生产关系;

2)打破封建的、旧的思想观念;

3)打破了各民族间的封闭状态,使生产、消费等成为世界性,形成新的社会文明;

4)同时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成果;

5)同时结束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分散状态,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6)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局限性:

1)把人们的一切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利己主义成了其核心价值;

2)加剧了东西方国家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等关系;

3)加剧造成了经济危机,但其防止的手段越来越少。

27、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述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 列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的实质、核心的:

1)对立统一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和动力,是区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其他规律的钥匙;

4)是否承认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重要标准;

5)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8、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述一般和个别的相互关系的?

1)一般和个别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2)同时,个别与一般又具有差别性,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3)一般与个别可以相互转化,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相联系,个别总要通过一般,把同类事物中的许多个别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后面供参考:同时,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的个别事物,通过千万次的相互转化,又把这一类的个别同另一类的个别联系起来,同属于一个更普遍的联系之网。这种个别与个别、个别与一般的相互转化,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可见,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既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又包含了联系的必然性)

29、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列宁指出,由于人的认识不是直线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等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即哲学唯心主义那里去,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注:每题答题要求不少于100字。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

回归经典_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基础上学习经典著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国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共 产 党宣言4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论我国革命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amp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恩格斯在为本文写的序中谈到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从他开始从事鼓动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针的态度并且既表明了对拉萨尔的政治经济学原则的态度也表明了对它的策略的态度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哥达纲...

【马基作业】0715060013 -门云-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07机械2班门云0715060013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一句话语也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时下有很多人认为马...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后感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后感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浅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

写读后感要求1500字手写稿纸12周上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马克思和恩格斯共 产 党宣言网上有全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班级姓名学号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我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对世界认识的精辟深刻他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马基作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在第一章他具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