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育洪《教育中的没想到》有感

时间:2024.4.8

读严育洪教授《教育中的没想到》有感

当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严育洪教授编著的《教育中的没想到》一书后,

我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一个教育家的所思所想,尤其是他将案例与理论有机融会,好像是我陷入教育恐境不知所挫时,他给我的灵丹秒药,让我恍然大悟。读了这本书,我有了更深的自责:这二十几年我都做了什么,我迫切反思,我还应该做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好些年头,我们自认为已经走进了新课改,沐浴了新课改的浸礼,播种了新课改的结果,但我们仍是有诸多的迷惑跟抵触,我们离新课改毕竟还有多远?严教授强调我们要有新颖的教育实践,理论学习应当阅历一个由低到高,有浅入深,由内到外的漫长进程:初期取其“丰”,中期取其“实”,后期取其“精”。我想只有懂得了新课改精力,真真用新课程理念武装了我们的脑筋,我们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行动才会有本质性的发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协调并存的,严教授指出教育实际不最好,只有更好。而我们要做的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漫漫征途的保持不懈与随机应变。

在平时许多教师常常感叹甚至抱怨,教育生活总是那么单调,缺乏新意。场所基本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来回,人员基本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来往。思想教育基本采用老方子,知识教学基本采用老法子。如此,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课相同,也难怪教师感到日复一日如复一日。实际上,教育生活日复一日的“复”应该是复杂,而不是重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教育,人的多样性和人的多变性决定了教育必然是复杂的,不可能死守一概而论的教育方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就能一气呵成和一步登天。在许多情况下,教育教学过程常常表现为一波三折的不平静和一差二错的不平稳,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教师之前“没想到”的,许多事情的解开和解决也可能是教师之前“没想到”的,教师可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做法”,也可能“没想到竟有这样的效果”。

如果教师紧紧抱住已有观念不放,那极有可能产生一厢情愿却并不如意的结局——你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让你的学生心驰,你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让你的学生神往。此时,表面上看学生似乎依从着你,但依从的不是对知识的渴求,而更多的是你作为教师的权威,他们更多的是迫不得已的无奈。教育教学是复杂的,进行中经常让我们的教师连呼“没想到”。这些时常发生的“没想到”,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教师“没去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根据教材、教参和

前人经验来实施教育教学,认为这样的教育真理可以纵横所有课堂,认为这样的教学真经可以横闯天下。其实,理论和经验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注定有其适用性和时效性。在教师信奉为理论和经验的习惯性思维下,也就没意识去想“是否还有这样的做法”这一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是教师“没能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水平有限,只会照章

办事,不会找章办事,只会依计行事,不会依机行事。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能力,导致只会照搬常用的教育公式或套用现成的教学模式。此外,随着课堂的丰富性和教学现象的多样化,我们对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还没想到的“漏洞”甚至“空洞”。如此,教师由于能力和知识的有限,也就没能力去想“是否还有这样的做法”这一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三是教师“没多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视野狭窄,短视现象严重,急功近利,不顾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教育的慢性子和教师的急性子之间,我们的教育变得越来越肤浅,我们的教师变得越来越浮躁。在满脑子“分数就是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就是自己的成果”的思想观念下,也就没时间去想“是否还有这样的做法”这一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四是教师“没料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机智欠佳,没想到学生会产生出乎预料的一些突发性问题,情急之中,要么缩手缩脚,不加理睬,望其自灭;要么束手束脚,横加干涉,把它剿灭,从而回避或“枪毙”这些棘手的问题。在教师凡事都必须按教学计划执行的姿态下,对新课程提倡的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理念,也就没准备去想“是否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一具有验证性的问题。

五是教师“没真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行为偷懒,怕麻烦,明明知道教育需要对症下药,明明知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但为了省事,只是简单地采用自己顺手或使用已久的一套教育或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只求自己教得顺心,不问学生是否适用。另外,对于一些做法明明知道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但为了省心,仍然使用。而对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些新思想、新做法,也就没真正去想“是否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一具有验证性的问题。

六是教师“没深想”。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思想不深刻,不主动寻求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新做法背后的深层道理,只是一味抄袭他人的说法或机械模仿他人的做法,一旦遭遇困难或变化,就对新的理念或新的做法产生怀疑,也就没信心去想“是否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一具有验证性的问题。 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新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新的,此情此景之下的教育与教学应该是新的;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好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好的,此情此景之下的教育与教学应该是好的。教育与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之中有着教师“没想到”的新思想、新思路。只要我们的教师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创造,就能发现许多教育教学的新问题,发明许多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另外,教育与教学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教学之中有着教师“没想到”的好效果、好结果,只要我们的教师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善于比较、善于变通、善于坚持,就能获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成绩,获取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这样,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气象;这样,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有好的感觉、好的收获和好的气象。如此工作的教师必有作为,成为一名“能想到”并“能想好”的教师。

最后总体感受严老师的书,从教育生活而来,文章,适合教师反思,在反思中,不知不觉,开始提升自己了。角度好,广度好,层次好。教师需要读书思考教书育人写作一辈子。谢谢严老师的奉献。


第二篇:读《教育新理论》有感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天龙小学教师:刘国秀

今年暑期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人们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我们开展的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要创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是互能有无的关系,而不是“警察与小偷”式的紧张对立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培养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我一直都在教毕业班,我就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1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们能够赞美他们,我们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活着,似乎成天在赶路,整天脚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赶不上别人的步伐,“惶惶不可终日”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病症。我们耳边一直回响着两个字“竞争”,将我们的生活“糟蹋”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妨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四、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 2

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 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在袁振国老师的《教育的新理念》一书的开篇就提到了“创造力”的问题。的确,创造、创新成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它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备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创造力更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创新素养结构上。为此,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教育创新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观、创新的课程教学策略等等。

一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素质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由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组成。在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创新精神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 强烈的进取心

有创造力的教师,自我期待往往很高,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他们大豆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勇于实践。

(二) 旺盛的求知欲

具有旺盛求知欲的教师,他们对读书很感兴趣。常常自觉、自动地学习;他们追求真理,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及时摒弃落后地观念;他们敢于质疑,不满足于已有现成的方式、方法,不苟同于一般的结论,敢于对缺乏可靠论据的理论提出怀疑。

(三) 高度的坚持力

坚持力首先表现在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能排除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干扰,

从事的事业;其次,表现在教师本人为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孜孜不倦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工作。

(四) 坚定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教育工作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盲从,不死守教案,

法;自主性还表现为深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相信自己的力量,有能力实现自己的预期目的。

二 创新教育观

我们要建立教育创新观,首先要分析、反思现有实践体现的教育观念,找出造成实践弊端的思想根源,从而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新的教育观为指导,改造现有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观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

(1) 在教育目标上,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2) 在师生关系上,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具有真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的胸襟,树立人格平等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求异,与学生朋友般地进行交流;

(3)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思路,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育,变信息单向输导为以学生为主体地信息多向输导;

专心致力于自己所不拘泥常规的方式方 3

(4) 在课程教学上,不单要重视学科课程,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系,重视课外兴趣小组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重视培养学生实践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书面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能力并重,注重全面素养与个性特长并重。

三 创新的课堂策略

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式在实施教育创新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为方针和活动方式。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情感策略

创新的灵魂是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 氛围策略

教学创新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范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 方法策略

方法素养就是在实施教学创新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

发现知识的过程,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结果。

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2011

4 教学过程中强调 9月 年

更多相关推荐: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博文收藏02081019回归心灵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养成教育专家林格先生著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可以是教育人剥去现在教育的迷雾仰望教育的晴空为所当为少为或不为没有用的教育他...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宜兴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余赛花最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格林先生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给读者展示了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细细品味印象深刻深受...

《教育是没有用的》的读后感

回归教育本真推荐教育是没有用的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心中充满了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育可行吗家长老师社会只关注成绩孩子的良好品德又该如何形成一连串的疑...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三角塘小学韩雪看完教育是没有用的有一些收获一些想法一些感悟感悟一是教育适应孩子还是孩子适应教育老子曾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而灵其中的一就是教育之根也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随着物质...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在书名上很是吸引我眼整球书中写的是什么为什么竟起了一个这样的书名作者又是谁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看完后让我很有感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格当代中国有广泛影响...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最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格林先生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给读者展示了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细细品味印象深刻深受教育和启发书中的很多教育方法说...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黄恋我一直被上学期期末的两件事情困扰着第一件事就是我教的一年级语文在期末考试中有两道题是我复习时反复讲过的可在做试卷分析时发现居然还有接近30的学生两道题都做错第二件事是我班的张钰涵同学上学...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后感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后感我们一向称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自古至今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怎样评价似乎都不过分但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教育这一牵涉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命题日益演化出诸多问题来甚至异化为令人痛心又无奈的种种悖论教...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之大用此为教育者的幸福所在从书中找到的这一句也正是我对这本书名为教育是没有用的最好的解释其实他所倡导的就是让我们老师家长改变自己的错误教育方...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心得

教育是没有用的今天跟各位同事分享的这本书是教育是没有用的作者是林格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以前读过最近又拿出来翻了一下通过两次阅读发现印象较深的有这样几点1书名教育是没有用的指的是偏离了教育目标的教育行为是没有...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后感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后感延吉市十三中金银花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应该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看完了文件后思绪万千作为中学教师的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责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地学习lt...

关于针对新基础教育论读后感

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ASuzhouInstitution新基础教育论读后感梁柳飞九月四日阴我的心情也和云一样阴沉因为今天要交读后感而...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