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时间:2024.4.21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这部影片的基本情节是:在新奥尔良的一起办公室枪杀案之后,当事人将枪械制造商告上了法院,控告他们生产武器导致众多暴力事件的发生。他要求法院裁定出售武器是一种违法行为。案件如期开庭审理,此时,一个神秘人物,本案陪审团成员尼克?伊斯特开始暗箱操作,试图在这起枪械制造案中影响其他的陪审团成员,使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投票。同时枪支公司重金聘请了著名陪审团筛选顾问蓝金及其强大的智囊团队,全面调查陪审团成员背景,找出每个陪审员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威逼利诱其做出有利于枪支公司的判决,以期掌控陪审团。故事就开始展开??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其反映的问题,对《失控的陪审团》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这里我想讲一讲在这部影片和查阅资料中我对陪审团制度的看法。

陪审团制度是一种成功,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就像影片中那位法官所说“真是因为一千多年前,法官可以任意判处一个人有罪无罪,所以才出现陪审团制度”。它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英国,盛行于美国,适用于刑事案件和部分民事案件审理,基本作用是认定案件事实。在有陪审团的诉讼中,法官不认定事实,法官的基本作用是控制诉讼程序,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这部电影中主人公收到了去挑选陪审员的信,理论上说,每一个美国公民年满21岁以上均可充当,这已成为每个美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收到通知书的人, 必须在所排定的时间去法庭报到。而陪审员的挑选是公开进行的。挑选时,法官和双方的律师都应在法庭现场。

陪审团制度的利在于:1.可以更好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到法官的手中,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因为面对陪审团制度,不管你是谁,在法庭决定权在美国民众手中,从而将社会的领导权掌握在人民手中。2.陪审团相对更独立于司法体系之外,他们的加入使审判更加人性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法、理、情的统一。单独依靠法官判案,一方面由于某些法官严格按法条判案,忽视了人性化,即便实现了法律正义也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社会正义,另一方面,法官权力过大,可能容易引发腐败。陪审团对事实做判断时根据的就是常识,这样的判断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价值观,更接近于人们希望达到的客观的事实真相。

但是,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陪审团制度的弊端:1. 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因此辩护律师可以拿这些他们的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去要挟他们。就如影片中枪支公司聘请的律师找出每个陪审员的弱点并对他们威逼利诱,这样就影响了判决的公正性。2. 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而且是随机挑选。他们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都不一样。所以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海军陆战队退役军官所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我觉得陪审团制度虽然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它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们相信对案件事实问题的判断并不依赖法律训练,重要的是公平的机制和人们的基本理性及生活经验。陪审团的决定偏向了正义一方,这样的判断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价值观,更接近于人们希望达到的客观的事实真相。法律它终究是向平凡人的良心诉求正义,就如老师开玩笑说,当你难以判断时,你要以村委大妈的思维来看这个案件谁对谁错。


第二篇:失控的陪审团评析


姓名:

学号:

班级:看电影学法律

课程论文

20xx年10月22日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法学院的《看电影学法律》课程,这门课程的主旨是让我们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了解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看到的五部电影中,我对第一部电影印象最深刻,那就是由约翰·库萨克主演的《失控的陪审团》,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新奥尔良的一起办公室枪杀案之后,当事者将枪械制造商告上了法院,控告他们生产武器导致众多暴力事件的发生,他要求法院裁定出售武器是一种违法行为。案件如期开庭审理,此时,一个神秘人物、本案陪审团成员尼克·伊斯特开始暗箱操作,他试图在这起枪械制造案中影响其他的陪审团成员,使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投票。 所谓的正义到底是什么?在电影《失控的陪审团》之中,正义被操控了,金钱的力量毫不留情地嘲笑着我们对法律、对正义的传统认知,似乎只要有钱,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得到的“正义”,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世界上法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这不仅让我们产生一种迷茫,我们的法律,怎么了?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看什么是陪审团制度。

陪审团制度一说起源于古希腊,是建立在公民契约之上的一种实现正义的途径,古希腊政治家梭伦曾经设立了被称为“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院,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投票表决。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在克拉灵顿诏令中建立了现代陪审团的原始形式,陪审团制度由此确定下来并一直持续至今。而后来,随着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美国对英国传统的陪审团制度进行了很大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陪审团制度,也就是说,陪审团制度并不是某一个或者某一群人的拍脑袋决策,而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积淀的一项制度,它的存在,在英美法系之中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的合理性的。 但是持续这样久的制度就一定是完美的吗?我们说其实不是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制度,所有的制度都只是在尽量接近完美的状态之中不断完善,陪审团制度也不例外。陪审团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我将在接下来结合例子加以结合。

首先,陪审团的判断很容易被操控。正如电影中所说的,参与组成公民陪审团的都是普通人,在美国的法律之中,法律工作者是不允许参加陪审团的,这就导致陪审团并不是一群没有喜怒哀乐的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只要利用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达到被操控的结果。在这部电影中,每一位陪审团成员身上最平凡的部分都被发掘出来并提升到人性的高度,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是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在实际操作之中,利用这一点或许容易被操作出一个正义的结果,但更容易被操作得到某个利益集团所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说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无形中产生一种群体效应,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中讲到,在这样一种群体效应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极易相互传染,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这时候,每个人心中的理智是被降低了的,而感性的因素则被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地步,十二个专家学者不见得比十二个普通百姓更能做出专业的判断,原因就在这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只要群体中有人有心引导,利用自己较为强势和坚定的态度来塑造一个可信的形象,然后利用简洁的断言和重复来影响其他人的判断,就很容易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正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伊斯特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引导了陪审团的判断,从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从内部的影响,从集体心理上作用的影响,要比从外部对每一个个体施加压力,更容易影响人的判断。既然陪审团制度这样容易被操控,这样的一种弊端我们都能看得到,为什么美国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之中仍然一直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呢?是他们的大法官和立宪者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坚持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呢?这和美国的法治理念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美国是现存世界上三权分立进行得最全面彻底的国家,杰斐逊等开国元勋在编写《独立宣言》的时候就将三权分立这样一种制衡的思想贯彻下来。也就是说,美国的司法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是为了制约政府不断膨胀的权力,是为了真正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也是他们一切司法活动的出发点。不仅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同时在司法权之内也进行了拆分,将司法权分为法律使用权和罪行判断权,设立陪审团制度,将判断是否有罪的权力交给了普通公民组成的团体,借助他们心中最原始的正义来对一个人做出评判,而法官能做的只是在罪名是否成立判断之后决定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处罚,仅

此而已,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法官的权力,降低了寻租空间,充分体现了美式宪政中制衡的智慧。 那为什么美国可以采用这样的制度,中国就不可以呢?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用法律来解决的事情有很多,而陪审团制度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个案件的司法成本,包括陪审团人员的选取、召集,如何保证陪审团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如何确保陪审团成员与当事人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等等,都是需要处理的问题,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全国案件的审理效率就会更低,不利于中国司法活动的正常开展。

其次,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可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个著名的六人法则,任意两个人之间,都可以通过最多六个人来建立起一种关系,这就对我们陪审团的人员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有可能看上去某位陪审团的成员与当事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那位当事人却是这名陪审团成员的朋友的亲人。在国外或许这不会有太多影响,但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就决定了我们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不可能无动于衷,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卖他一个面子”,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熟人的判断,在中国这样一种人情社会的文化环境之中,这样的结果几乎是可以预见而且无法避免的。如果想在陪审团成员的选取过程之中就去除这样的人的存在,那么又会极大地增加司法的成本,由于前面一条原因,这也是不现实的。

最后,中国的法律和美国的法律所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不同。正如我之前论述的,美国的法律是为了制约政府的权力,从而真正意义上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中国法律则把维护社会秩序合理和稳定放在第一位,稳定压倒一切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前提。在这样一种法律思维的作用下,就注定了中国的法律不会那么严格地注重程序,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刑讯逼供、抄家搜查等虽然被禁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确实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这样能够更快破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社会稳定。在稳定这面大旗下,个人权利其实不重要,因为在中国集体主义的思想作用下,个人的权利和思想其实是被不断压缩的,为了社会,我们做出牺牲也是应该的,这是中国的现实所决定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当然也不会去选取陪审团这样一种自缚手脚的制度的。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维权意识也在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案子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一切的变化都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与契约意识正在觉醒,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社会中不是只有集体,我们会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到底有哪些,我们会意识到政府权力的来源是我们让渡了自己的权利,当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必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法治的国家。

更多相关推荐: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观失控的陪审团有感学院教科院班级1108班学号0711220xx姓名刘思雯本学期在电影中的法律这门公选课上我观看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电影有费城故事杀破狼杀人回忆等等受益良多失控的陪审团同样是一部以法律为基础的电影作...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宁波理工学院法学前沿讲座结课报告姓名经双双学号3100211077院系法律系专业班级法学103班20xx年12月20日1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法律电影总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某类当下社会关注的法律现象用大众习惯的接受方...

失控的陪审团影评

失控的陪审团影评材料学院学号3105090436姓名陈瑾在这场官司中有着三个层次的较量表面看起来是原被告及其代表各自的辩护律师之间的较量但其实真正左右局面的却是蓝金芬奇与潜入陪审团里的某陪审员及其女友之间的较量...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失控的陪审团是美国法律制度一部简明的教科书它讲述了陪审团制度打到产生和对于美国的效果下面我仅就这部电影就美国的法律体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电影过程不赘述一陪审员的选择和产生1陪审员的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这是一部关于持枪权争议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拥有雄厚实力的枪械公司受到来自在一场枪击案件中失去丈夫并独自抚养幼子的母亲的控诉双方已成对峙状态原告聘请了正直的文道鲁尔律师为其辩护而被告同样聘请了一...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这阵子趁着时间还算空闲我读完了小说失控的陪审团小说思路清晰不同于我以前看的外国小说那般晦涩难懂且颇有悬念让人有不忍释卷之感下面我就想仅从法律角度来谈谈透过此书的一点感悟这本书对于学法之人最大的...

失控的陪审团评析

姓名学号班级看电影学法律课程论文20xx年10月22日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法学院的看电影学法律课程这门课程的主旨是让我们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了解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看到的五部电影中我对第一部电影印象最深...

陪审团 观后感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这是一起状告枪支生产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为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都想选择倾向于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方律师都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runawayjury观后感作物科学学院090101117陈雪梅周四的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runawayjury影片以反面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法律审判机制陪审团并且阐述了这一制度发展到如今的诸多...

《消失的爱人》观后感

消失的爱人观后感消失的爱人gt观后感首先这部片子看一遍绝对不够细节太多而整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两点一个是amy的性格另外一个是nick与amy感情发展整个电影剧情紧凑高潮迭起不愧是大卫芬奇的电影理了理路线am...

Gone girl消失的爱人观后感

GonegirlgoneloveNickDunneWhenIthinkofmywifeIalwaysthinkofthebackofherheadIpicturecrackingherlovelyskullunspoolinghe...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