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想象力 读书笔记

时间:2024.3.19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社会学课堂上我被分配的任务是读这本书的前景和附录部分,初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总是感觉到一头雾水,读了半天不知道米尔斯说的事什么意思,这两部分我读了三遍,才正在读懂。这才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于是就坚持读了下去。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米尔斯告诉了我们现在社会科学应该如何发展以更好地担任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家的使命,作为社会学的学习者或者将来的研究者该具备哪些素质、该注意什么。因此这本书不是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专著,而是对学科发展的反思与展望。米尔斯很犀利地揭露批判了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几种研究偏向和社会科学界的腐败现象,强调“社会学想象力”的重大意义。

《社会学想象力》是米尔斯针对他所处时代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提出的“社会学想象力“这一术语。这本书的结构是这样的,米尔斯先后对当时社会理论的四种趋势进行了集中而充分的批判,即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主义、科层制气质。米尔斯并不是对术语的争辩,他主要的是揭示这四种流行趋势的主要特征。接着,米尔斯对我们应该怎么做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探讨个人胜过、历史和它们在社会结构中交织的问题;坚持理性、民主、自由的原则,不能回避研究的政治意义。总之,米尔斯实际是告诉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以及关注研究的意义。

我读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第一章前景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米尔斯从当代美国社会中“个体的困扰”入手,指出“造成这种跌入陷阱的感觉的,是世界上各个社会的结构中出现的似乎非个人性的变化”,普通人感到适应不了如此突然就要面对更广泛的世界,不能理解置身的时代对自身生活的意义,“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信息”,“需要的以及感到需要的,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而这种品质正是全书始终贯穿并论述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接着,米尔斯论述社会学想象力是什么以及重大意义。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一种视角转换到另一视角的能力,??,涵盖从最不个人化、最间接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并观察二者间的关系。它所作的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能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能帮助社会科学研究完成其学术和政治任务。

米尔斯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二到第六章,也就是他所说得: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偏向。 第一种偏向:宏大理论。作者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为例,转述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以示证明其语言长篇大论的晦涩和难懂。作者认为这只是对概念的组合和分解。由此作者提问?宏大理论是混乱不堪的繁文冗词还是其中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呢?答案是:有价值的东

西有,不过埋藏得很深,不过总是说了点东西。因为问题变成:当宏观理论中排除所有妨碍理解其意义的东西,能够看到可以理解的内容之后,那么,它说了什么呢?

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和判断,但是我们可以从宏大理论中发现一些让我们有点迷惑的问题:当社会均衡存在,以及与之匹配的社会化合控制手段齐全时,怎么还有人不守规矩呢?这是帕森斯没有回答的问题,原因在于他静止的看待问题,无法解释社会变迁,也就是说没有历史观的思维方式?迷惑二:是什么东西把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呢?答案不止一个,那是因为各种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程度和类型有深刻的差异。实际上,根据不同整合方式我们可以构想出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而在帕森斯的理论中,过分强调共享价值的单一效果,缺乏系统系的经验研究,当我们把这种宏观理论放在历史的真实上,会发现该理论的概念是多么无关痛痒。 总而言之,不存在什么能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的宏大理论和普遍的体系,对于古老的颇为恼人的社会秩序问题,其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

第二种偏向:抽象的经验研究。抽象的经验研究是对方法轮的抑制。研究抽象经验主义的问题是固步自封在阐述、解答问题的武断认识中,仅仅局限于程序式的研究步骤中。就其研究结果而言,经常堆积成繁多而琐雪的细节上,却对这些细节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忽略了任何值得研究和确信的东西,除了形式,什么都没有。简单说,抽象经验主义者们所做的,就是将他们目前所假定的那种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式的教条主义方法)奉为唯一的科学方法。而这种方法严格限定了人们所选择研究的问题和表述问题的方式,简言之,方法论似乎决定了问题。他们仅仅基于对方法的运用,而不考虑其问题、内容和领域。

第三种偏向:形形色色的适用主义。社会科学中的混乱既是道德上的,也是科学上的,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学术性的。要评判社会科学各种学派中的问题与方法,我们必须先确认各种政治价值和学术论题,因为只有知道它是谁的问题之后,我们才能把问题陈述清楚。

第四种偏向:科层制气质。米尔斯说,抽象经验主义的技术方法及其科层式的运用,目前一般是结为一体的。并且将会造成一种科层制社会科学的发展。科层制社会科学的宣传力度相当程度上声称在哲学上它是科学的方法;它能够吸引大批人的眼球在与它培训人比较容易,并提供给他们前程光明的工作。科层制的政治含义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军事基地、公司、广告中介机构和政府的行政部门。其实看上很简单,由于社会科学不是独立自主的,就不可能成为对公众负责的行业。由于研究手段更浩大,费用更高,它们将遭到剥夺。因此只有社会科学家以集体性方式对这些研究手段实行全面监控时,这种风格的社会科学才会真正实现自主。如果社会科学家的个人研究依赖于科层制组织,他会丧失其个人自主性。如果社会科学包含科层式的研究,它会丧失其社会和政治自主性。

第五种偏向:科学哲学。作者对于理论与方法宏观模式进行严厉的批判,一个研究者若是为方法和理论所控制,则无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不能竭力洞察其事。米尔斯认为,每个人在研究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方法论,而不是通常从某种自然科学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式

这种小把戏和其他类似的规则,更容易导致科学不可知论而非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社会科学者不应该采用科学方法的教条模型,来富有成效地累积和发展他们的科学。因而,对问题的阐述应该包括对一系列公众论题和私人困扰的明确关注;并且这些阐述应该开启对环境与社会结构间因果联系的探求。

另外,令我感受颇深的是最后米尔斯论述的治学之道,米尔斯提到:“你必须在学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持续不断地审视它,解释它。”“但需要怎么做呢?有一个好方法:你务必建立一个学术档案,用社会学家的话说,即记日记。”

“若要保持娴熟的写作技巧,至少要每个星期都写些文字。”

“在你学术档案中的各类主题下,包含着个人观点、评论、摘录、书目和课题概要。” “你必须养成对读到的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大量笔记的习惯。”

“把读他人著作而获得的体验,或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到学术领域时,第一步就是赋之以框架。”

“你的笔记或许同我的一样实际上不外乎两类:在阅读那些最重要的书时,力图把握作者论证的结构,并相应做出笔记;但经过几年的独立研究后,更为经常的作法不是去阅读整本书,而是从已在学术档案中计划好的,你所感兴趣并正在考虑的某些特定的论题和主题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阅读书中的某些部分。”

这就强调了学术档案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积累知识,长此以往,可以发现你所感兴趣的论题和主题,去做深入的研究,算是为自己的学术研究铺路吧。

以上就是我读《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一些理解。


第二篇:《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


《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

《与社会学同游》语言比较平实,兼顾不同的对象。行文不如《社会学想象力》那样理论、严肃,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例证。不过伯格自己也说“本书亦非教科书,无意做系统的理论构建”。前四章主要阐述“社会学家的形象”、“社会学的母题”、“社会控制”(第四章其实应该是跟第五章、第六章成一体的)。第三章是在这一逻辑线索中插入的补充。

第一章“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主要问题围绕着社会学家应该拥有怎样的“形象”,最终推出社会学是一种激情,此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书,就是对一种“特殊激情”的邀请。

伯格首先辨析,社会学家并不是人们心中的那些形象:他不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更多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下层人;他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导师,不是从事社会实践;他不是社会改良者,因为“同样的社会学知识可以被用来实现完全相反的意图”;他不是统计数据的采集人,因为权力体制让许多社会学家沉迷小型的经验研究,具有“仪式功能”的统计技巧不可少,但“统计数字本身不是社会学,只有用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对统计数字做出解释后,它们才能够成为社会学的有用之材”;社会学界也不是超然、冷嘲热讽的观察者,这是严重的扭曲,总体上看这类角色少之又少。

先破后立,作者开始通过之前勾勒出的社会学家的要素来构建其“理想类型”:1、社会学家应以严谨的治学方式“理解社会”,社会学家的“游戏”要有科学规则,必须要关心方法论,但方法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2、社会学家在“发现”,他对人的所做作为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关注行为本身,在熟悉的世界里发现意义上的变化;3、社会学的首要智慧是: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样子。像探险一样,对人类社会新的生存状况突然洞悉,对过去不以为奇的事物突然感悟。“消遣”一词的含义便明晰,即对人的行为有“兴趣”、“激情”、“好奇心”。没有这些的人,他们不可能把社会学当做“消遣”,则该远离社会学。

第二章“作为意识形式的社会学”,主要谈到社会学意识的四个母题:揭露真相、不敬的态度、中性化的趋势和世界眼光。也就是社会学的追求。1、社会学研究的层次并非官方所揭示的层次,带有“揭露真相”的逻辑必然性,伯格借默顿显功能和隐功能的二分来验证这个母题。即“穿透言辞的烟幕,深入到行为

背后去发现人们不会承认的,而且常常使人不愉快的行为动机;2、“不敬的态度”,思想要摆脱虔诚,才可以更加清楚的观察社会现实。当时在美国社会学称霸的芝加哥学派的特征就是“不恭敬”,伯格也倾向于此态度;3、“中性化趋势”是说,社会学代表的意识是完全中性化了世界的意识,现代社会地理流动和社会流动速度前所未有,文化和价值观都具有相对性。“中性化母题是社会学研究的另一种基本推动力”;4、“世界眼光”是指社会学研究兴趣不能狭隘,“社会学的视野是放眼于人类生活的广播、开放的视野”。

第三章“补记”又名“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感觉跳脱出书的逻辑体系,做了一个微观层面的补充,即人生思想变化,人如何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人生阅历和世界观。人经历地理流动、社会流动,社会变化贯穿于整个社会,在其中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入新的社会情景,每个人就会分享这个具体社会里那些认知和规范的预设,世界观也就随之改变。这章主要是尝试说明“人的生活阅历是在若干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流动的,所有的社会环境都带有具体的意义体系”,社会学的意识就是让人能这样去感受自己的经历。

第四章“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这一章主要讲:社会定位、社会控制、社会分层、社会情景和社会制度。1、“社会定位”——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就成了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定义;2、“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机制有暴力、初级群体的嘲讽和讨论、社群的道德风俗和礼节、机构的指导和治疗、职业系统的升迁开除和经济惩罚、个人生活圈子的非难、威信扫地、讥讽和鄙视。3、“社会分层”——涵盖阶级体系、种族体制和种姓制度。4、“社会情景”——社会情境是有社会参与者界定的,不仅有当代人,还由先行者决定。仪式化行为已预设好,范围受到限制。5、“社会制度”——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将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伯格还用社会学视角得出这样的观点:“社会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庞大的监狱”。

伯格在第四章谈过来自社会的压力后,第五章延续讲囚徒困境,讲的是来自人内心的压力。为什么社会枷锁是容易忍受的?是因为我们的指望正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想要得到社会指派给我们的身份和角色”。这个问题可以用三种理论来解释:角色理论、知识社会学和参照群体理论。角色是对典型期待的典型回应,伯格提到“新军官角色变化过程”,说明身份是社会赋予,并由社会支撑

和转换的。每一次建立社会联系的行为都涉及身份的选择,每一个社会身份的存在都需要特定的社会关系来维持。知识社会学认为思想不是客观的,要结合思想者再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脉络,任何思想都是植根于社会的,现实是又社会构建的。参照群体理论为以上两种方法论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连接点,参照群体赋予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某种倾向,构成了我们忠于特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关系和脱离社会关系都伴有特定的认知义务。因此,将四、五章结合起来可以解释:我们受制于社会的枷锁,这个枷锁不是我们被征服后套在我们身上的,而是我们和社会合谋打造的。

在描绘了“监狱”和“木偶剧场”这两个晦暗的形象后,第六章告诉我们如何逃离。自由的概念难以把握,经验手段不能验证自由,科学方法也不能验证自由,社会学框架本身不能验证自由。如果社会学家要验证自由,就要向哲学家学习。伯格为我们指出逃生路径:社会变革和革命、超然的态度、“操纵”“巧妙的利用”、“角色距离”、“游离”等。从本章标题“人生如戏”来看,伯格最支持“游戏”的概念,把社交当做游戏可以减轻压力。伯格借用了几位大师的说法阐释什么是不自由,萨特认为人注定是自由的,逃避自由就是“自欺”,海德格尔认为泛化的“人”中失去自我就是不自由。最后,伯格用两面神的比方来说明社会生存既自由又不自由的悖论。社会控制着我们,我们塑造着社会,这些社会规则其实是社会与我们相互妥协的结果。社会规定让我们知道了应该扮演的角色,角色的成功演绎又强化了社会规定。意识形态虽然会对人们的社会认识产生影响,但是当人们都抱有类似的想法时彼此的冲突就能够缓和。伯格把社会比作木偶剧场,我们这些社会舞台上的木偶上演的是剧本中的命运,而停止演出的动作则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社会学鼓励人们去不断探索自由的道路。

第七章“补记”将社会学的伦理关怀,指出注重实效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看问题的方式,本身在伦理上是中性的”,最后高调肯定了马基雅弗利主义的积极意义。他用三个例子说明社会学能有助于人的教化:种族问题、同性恋问题和死刑问题。

第八章呼应该书副标题“人文主义的视角”,他肯定孔德的实证主义,但又反对孔德的唯科学主义,用社会学代替一切社会科学,反对把社会学构建成“道德科学”。在我理解看来,伯格推崇的“人文主义”是指,社会学就是人文学科,

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首先是从关心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人的特质、境遇,从关心不同的社会、文化、世界出发。他批判唯方法论、唯经验主义、唯技术论、唯社会学主义,社会学也应当向其他学科和不同研究方法开放。

伯格是社会建构论的大师,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伯格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知识社会学的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只是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览全书,可以发现书中处处透露着社会建构论思想,如提到社会学的母题中,指出对于各种日常经验进行拷问之所以可能和必要,是因为在这种“日常经验”里网罗了各种意义,常人总是将他生活的现实和拥有的“知识”视为当然而忽略。社会学家就应警觉其中的意义和日常经验中各种现实之间的差异。知识社会学者的使命就是考察“日常生活中视为理所当然的现实”是如何被构建的。在第四、第五“人在社会”和“社会在人”的章节中,一方面写人建构起来的社会如何规约人,一方面写人如何创造社会。人将自己外化,不断将自己的意识通过行动的展开而在外在的世界中实现,建构了社会,社会成了人的产物;通过服从制度,客观化的知识进入个人意识,通过内化和社会化过程,人成了社会的产物。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相互约束,人构建社会,也让社会塑造自己。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与互动的结国。

结合背景,反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潮在社会建构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即反对从自然科学寻找可以运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推崇从个人、主观的动机或体验的人始终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具有人文主义倾向。

但我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有局限的,甚至于容易偏向极端。伯格看来,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社会建构。忽略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理论是否过于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色彩?

书中还有些地方我存在疑惑,比如在第六章伯格对于“自由”的定义比较抽象,按照他的逻辑,社会对我们的压力是我们和社会共同施加的,这其实符合我们的期望和定位,让我们满足,甘之如饴,那为什么我们还会有意愿和动力去违抗呢,还会有想逃离的冲动呢?命运让我走上那样的生活轨道,也许那就是“本真自我”,如何论证其“自欺”呢?“自由”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是不是只能到哲学领域进行讨论。

伯格在第六章提到,他认为“实证主义只相信能够用科学方法研究的现实的断片,这种实证主义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这样那样形式的心智愚昧。”第八章提到“社会科学家”尚在一本正经地对待社会学,不苟言笑地使用‘经验’、‘数据’、‘有效性’甚至‘事实’这些术语。其实米尔斯在他的《社会学的想像力》中也这样批判当时的美国社会学界:“他们受制于方法论。所有这些意味着,就其研究结果而言,他们的这些研究堆积琐屑的细节,却对使这些细节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缺乏足够关注。”可能是因为我个人较偏向“实证主义”,对此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也许正如伯格所言,所有的认识都有一定的时空相对性,我觉得社会学者使用的定量方法并不像他描述的那般僵化和不恰当。也许在当时美国社会学界因盛行实证主义致使“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学术荒芜,需要价值重建,伯格的观点很必要,但在当下环境中,过于批判实证主义是否偏颇?

不过,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反思。可能是因为本科的背景让我对于方法论有过多的关注和追崇,认为“方法”才与“学”相关。但通过近期对《社会学的想象力》、《与社会学同游》等书包括Carey对于“新闻教育”和“传播教育”讨论的文献阅读。我逐渐意识到,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确要讲求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探索气象万千的世界才是本来目的。想做人文社科学术的人,应当对人类命运有深切关照和反思,观察时代和社会,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文法学院新闻1301贾晓琳20xx0203社会学的想象力最早问世于19xx年作者是C赖特米尔斯米尔斯在当时的体制内是失败的他一生都没有被转为正教授但是他的这本书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社会学科的经...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C赖特米尔斯第一章前景普通人个人困惑也不将个体遭遇与集体结构联系因为不知道因为社会变化快米尔斯认为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普通人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即社会学的想象力有了社会学的想象力腰不酸了腿不...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他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研究风格总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米尔斯的定义是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转换到他人的视角从政治学转移到心理学从简单家庭的观察转换到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预算进行综合评估这种能力能涵...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报告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社会学的想象力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现代人是如此紧密的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联系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还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家的理想形象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其主旨并非探讨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什么而是追寻一种路径指明每个社会学家乃至每个社会科学的学者为什么应当选择掌握社会学的想象力假社会学的想象力他们的使...

幸韵儿·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呼唤自由与理性承担时代使命之重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莱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批判美国社会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并由此...

从想象力到精神世界的清醒 《社会学想象力》有感

从想象力到精神世界的清醒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有感一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要了解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就要先了解以下他的作者查尔斯赖特米尔斯查尔斯赖特米尔斯19xx19xx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

社会学个体的社会读书笔记

社会中的个体个体的社会读书笔记尽管单个人具有他全部的行动自由在这个混乱地流动着的人流中依然有一个隐蔽的无法用感官直接把捉到的秩序在发生着作用芸芸众生中每一个个人都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位置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

西方社会学读后感1

浅谈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行政管理王坤宗教上认为不休不歇的有系统的俗世职业劳动是制欲的高技术并且是重生与纯正信仰的最确实最彰显的证据而这个宗教思想对于本文所称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人生观之扩张必然成为想象中最有...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读后感

立足基础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读后感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少年群体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上海理论界紧密结合上海工作实践研究探索...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