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放学路上

时间:2024.4.2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了记忆,一字不差。我觉得像被什么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响了。这支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那会儿,它几乎是我每天上学路上的喉咙伴奏,或叫脑海音乐罢。偏爱有个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么“正”,念书不是为“四个现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娘”??我觉得新鲜,莫名的亲切。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甚至想,要是老师变成“先生”该多好啊。好在哪,不知道。

那个黄昏,当它突然奏响时,我感觉后背爬上了一只书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头。 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我越来越觉得如今孩子——尤其大城市孩子,正面临一个危险: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

我问过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她说,现在的作文题很少再涉及“故乡”,因为孩子会茫然,不知所措。

是啊,你能把偌大北京当故乡吗?你能把朝阳、海淀或某个商品房小区当故乡吗?你会发现根本不熟悉它,从未在这个地点发生过深刻的感情和行为,也从未和该地点的人有过重要的精神联系。

是啊,故乡不是一个地址,不是写在信封和邮件上的那种。故乡是一部生活史,一部留有体温、指纹、足迹——由旧物、细节、各种难忘的人和事构成的生活档案。

那天,忽收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

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感动之余,我把这条短信的主语换成朋友们的名字,发了出去。当然,我只选了同龄人,有过老街童年的一代。

后来,才知这短信源于一起著名的网络事件。某天,有人发了个帖子:“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短短几日,跟帖竟高达几十万,大家纷纷以各自腔调催促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快回家,别让妈妈等急了,别让饭菜凉了,别挨一顿骂或一顿揍。

声嘶力竭之际,有人揭穿了谜底,这个响彻神州的伟大名字竟是虚拟的,乃某网站精心策划。我一点不沮丧,甚至感动于阴谋者的情怀细致。

一个贾君鹏沉默,千万个贾君鹏应声。我们都竖起耳朵,聆听从远处飘来的蒲公英般的声音??

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贾君鹏的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会所童年、玩具童年了。

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就

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消逝的放学路上》,有删改)


第二篇:放学路上


放学路上

有一天,放学后,妈妈在傍晚时才来接我。那天天上正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妈妈经过南河公园,看见一个三岁不到的小妹妹一个人蹲在地上伤心地哭喊着:我要妈妈呀,我要妈妈呀??很多行人经过那里,都对她不理不睬。我走到她身边,正想去搭理她,可是妈妈在一边催我说:“现在正下雨,天也快黑了,赶快回家,少管闲事??”我走了几步,心里想:我已经七岁了,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帮助别人是我应该做的;另外,我刚学了“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的课文,我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关心他人并有爱心的人才是。于是我返转身向小妹妹跑过去,我帮她擦了脸上的眼泪和鼻涕,我对她说:小妹妹别害怕,我一定会帮你的。接着我问她的妈妈到哪儿去了?家又在哪?由于小妹妹说的是乐平方言,我好不容易才问清她,她说她外婆家就在附近。我就牵着走失的小妹妹一路找呀!找呀!终于在程家巷的半路上,碰上了为找她很焦急的妈妈,她妈妈说她们上午到沿河街的外婆家,下午由于她有事,就让她女儿一个人玩,没想到她女儿竟独自一人玩到了南河公园这边,她已经找了小妹妹近两个小时了,心里是急得不得了。当我看见小妹妹被她妈妈紧紧抱住不再哭了,而且她终于回到了妈妈的身边,我激动的却要流眼泪。我还发现我的妈妈在一边用手擦眼睛,我想妈妈一定也是很感动了!小妹妹的妈妈非常感谢我,我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

更多相关推荐:
消逝的“放学路上

消逝的放学路上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是放学路上消逝的放学路上王开岭下午4点半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迅速被各式私家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这个激动人心...

读《童年的消逝》有感

读童年的消逝有感侯新萍初读这本书时头脑发胀有点烦躁完全看不懂根本看不下去涉及到太多专业性知识读这本书的同时还需要读几十甚至上百本的著作或许才能有点弄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所举实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索性扔在那里...

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是童年童年是怎么产生的和童年是怎么逐步消逝等问题通过教育阅读能力家庭羞耻心媒介等方面来阐述童年的消逝本书中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印刷媒...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浅谈童年体验与教育责任读童年的消逝有感摘要童年本应是人生成长阶段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本应是尽情玩耍尽情诚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时光然而这美妙图景却逐渐离我们远去儿童成人化倾向愈演愈烈这给予教育以警示它促使我们全面...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作者作者通过本书不是急于表达童年正在消逝而是提供一个解释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从社会学研究角度出发任何现象概念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都是基于各种条件的想了解童年为什么在消逝就必须追根溯源探究童年是...

读《童年的消逝》有感

19xx年尼尔波兹曼出版童年的消逝与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起构成其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享誉世界童年的消逝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童年把童年看做一种社会产物来探寻其发明以及消逝在童年的发明一篇中波兹曼论述说童年这个概念是社...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经念传播学研究生的同学介绍说波兹曼另一本童年的消逝写得更好些于是买来看看完最重要的收获是晓得原来童年是人造的不是天然存在的印刷术之前儿童只是微型成人是要早早去学徒去干农活去生养后代的印刷术让识字...

读书报告2 《童年的消逝》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现实的大学和理想中有着太大的差距想象中的大学校园是丰富多彩的是张扬个性的可是如今的大学让我最深的感受却是孤独内心的孤独这种落差让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回忆着我的童年当我看到书单的时候我毫不犹...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摘要现代科技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包括电子媒介在内的现代科技严重侵蚀着儿...

好书推荐—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旅行作家郭子鹰的灵魂悟语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是旅行作家郭子鹰通过十多年的自助旅行而沉淀出来的归期未定的视觉盛宴和21段藏于旅途中的灵魂悟语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他用独特的...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郭子鹰著1旅行的意义旅行是最热闹的孤独是一场向着内心的出走境地缅甸蒲甘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佛塔建筑遗迹而闻名其历史价值与柬埔寨吴哥窟以及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并称世界三大佛教建筑群缅族信仰小乘佛教延续...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书单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我听过一个传说当人们离开家出门旅行的时候你的灵魂要比身体移动得更慢些当你在3万英尺的高空里飞行的时候你的灵魂可能还留在机场的安检通道尤其当你进行一场嘴跨越大洲的旅行时你的灵魂可能要过上整整2...

消逝的放学路上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