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时间:2024.4.5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其实早在之前,我就开始喜欢龙应台。

喜欢她犀利的文笔,喜欢她独到的见解,喜欢她特别的性格。尤其是那本《野火集》让我简直沉迷得可以抛掉生活中其他的繁琐之事。

后来,也就是今年,听说了那“人生三书”。

看过那三本书的人都无不大呼:这不像龙应台了!更甚者说——这根本不是龙应台了!

真有那么夸张?我在跃跃欲试和满心疑惑的交错心情下,买了那三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这三本书,让我认识了全新的龙应台。她作为一位母亲,亦作为一个女儿,有着温柔如同月光般的情怀,有着强烈如焰火般的保护欲——总而言之,两个字——有爱。

有了这个读起来神圣的不可亵渎实际许多人只是把之当成廉价商品而不屑一顾的神奇的东西,风格、文笔、情感,怎么会不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其中,我最想谈的其实是《目送》。

但既然让谈《亲爱的安德烈》,那就谈谈吧。

——前言 这本书相比之下挺“特别”。

第一,它的题目直呼人名,只要稍微想想就能了解到,这本书,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的。一目了然,不是龙应台的风格。而且“三书”中的另外两本,也不如这般直白。

第二,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龙应台与安德烈合著。看到这几个字时我或

多或少有点生气。我是来看龙应台的截然不同的,而不是来看安德烈相比之下要稚嫩好些的文字。

没错,最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母子俩你来我往,谈未来谈现在谈政治谈历史谈伟人谈平民,能有什么看点?

当然,这只是我初看时的想法。

看这本书,老师是要求做读书笔记的,一本书至少十篇,每篇至少三百字。 初时,说实话,我真的抱着点凑字数的心理。虽然我知道,被动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对自己而言并无多少用。

但当页数如鸽子的羽毛一片片翻过,我似乎渐渐地,依稀地,看到了这本书的肉体——它真正的,矫情点说,它的精髓(我觉得精髓这个词不是很好,不能美丽地将那个真正我想说的词——虽然我想不出——体现出来)。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父母和孩子。因此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这本母子间通信交流的书,就显得更“平易近人”了些。

对,孩子是父母的亲生骨肉。就算不是,那也是养育(这里不是概括,个别情况我不愿谈)自己的大大大恩人。

小时候,不会说话,别人说的话自己也半懂不懂,走路踉踉跄跄走两步摔一跤,吃喝拉撒都要大人照顾。因为这些,小孩不会叛逆,不会理直气壮甚至摔锅砸碗地争辩反驳,父母自然也就在除了安全问题身体健康外的其他方面少操了不少心。

但是时间就是个刽子手啊。

一“刀”下去,我们便失去了好多东西。

父母脸上渐渐滋生的皱纹也像一张不大但密的网缠住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开

始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不是以前那个一逗就笑的宝宝了?怎么看到自己会吹胡子瞪眼甚至冷漠得拒之门外了?怎么自己要离家时不是抽抽搭搭地不舍担忧而是欣喜若狂得一蹦三尺高了?

有这些想法,就说明父母的观念如同长不大的孩子,还停在孩子的儿时呢。 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有很多事情不能对父母“坦诚相待”了。这些就像一块块厚实的砖头,把父母和自己之间的墙砌得密不透风。

代沟,就这样产生了。

爸爸妈妈们这时就像鸵鸟,把头牢牢埋在地里,不愿承认这对他们而言有些可怕的代沟。

龙应台就是比很多家长更早地认识到了这父母和孩子关系中的致命要点,才能和安德烈的关系不是逐渐疏离而是更为融洽。

龙应台也很幸运,她的十八岁的已经成为男人的孩子,还愿意和她如此贴心交谈。

即使偶尔有些不耐烦。

整本书看下来,我的收获这短短几页是写不完的。这是——工作学习上的,为人处世上的,政治人生上的大满贯的收获。

挺欢喜的。

整本书,十几万字内容,我最愿意说的不是很多人颇有感触的《给河马刷牙》,而是整本书中时不时提到的安德烈抽烟的问题。

安德烈抽烟,抽烟是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当他思考问题时,他就会掏出一根烟,那是他思考的辅助工具。

龙应台却极其讨厌安德烈抽烟。

在文中,安德烈问了龙应台一个问题:

“你最近一次想要痛打我一顿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什么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问过我母亲。她给出的答案是:没有过,痛打一顿不是我的风格。

龙应台的回答更有意思了:“抱歉,你每一次抽烟时,我都这样想。” 看到回答,我就一个人捧着书在那笑了好一阵。

但这句话的关键字是,想。这代表,龙应台并没有对她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这是难得的。因为在无数个家庭里,家长用武力强迫孩子戒烟的例子不在少数。

很多家长就惊讶了:孩子抽烟呐!这么重要一个危及孩子终生健康的问题,你作为母亲的,就只是想想?

龙应台答复:我的儿子已经十八岁了,他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事事管教的小男生,而是一位成年能够担负起责任的男人。我想,他能够对自己的一切付起责任。从另一方面讲,我已经没有资格去管教一个成年男人了。

这个答复很打动我。毕竟,龙应台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关系,实在难得(抱歉,孤陋寡闻,只能用难得这个词形容)。

整本书看完,这本并没有很强的故事剧情感的书,竟让我有一丝意犹未尽。 我想,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就在于龙应台对她亲爱的安德烈那份极为朴实却与众不同的爱吧。

我更喜欢龙应台了。

夏钦垣,初2017级6班


第二篇:亲爱的安德烈(1)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翻开《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时,我正诧异于它的体裁,不是小说,不是散文,而是以一对母子的35封信组成的。当我阅读完整本书时,书中的内容让我有着更深的体会。

这本书是作家龙应台为了了解她逐渐长大的儿子----安德烈,用书信的方式来与她的儿子沟通。从而了解儿子的内心。但是从她以前的作品来看,她是一个充满霸气、思想深刻的女作家。然而在这本书里,没有了霸气,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个对儿子充满着细腻的爱的母亲。

每一个母亲都应该像龙应台一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有多少的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去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家长和孩子之间似乎永远有着一个不可消除的代沟。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们了解了两个不同年代的人对一些人、一些事的不同看法。下面我就从我印象最深的:价值观、“玩”、人生这三点来谈一谈我的感想。

价值观:我们和安德烈一样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很富裕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好像缺少了一种能力,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正如龙应台所说:“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利的傲慢、欲望的嚣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依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我认为

这种能力更为重要,现在的社会上,对权力的渴望,是非的颠倒,价值观已经扭曲了,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偏离了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权利和利益所覆盖了,磨灭了。而渔村的正义牢牢的定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使她不至于被这个颠倒的世界所影响,不被权力所诱惑,不被谎言所蒙骗。现在清廉为官是政府所倡导的,而依然有些人接受贿赂,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够明确,缺少了悲悯同情的能力。

“玩”:看完这本书,我对“玩”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玩”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如果不知道玩,那么你就没有体会过快乐,现在的很多父母都让孩子每时每刻学习,不给孩子玩的时间,我认为这是错的。“玩”并不是人们所想的疯玩,如何从玩中学到知识,如何让玩变得更有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一个画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画画在于观察,而 最好的样本就是大自然,所以玩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可以在玩中学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的东西,学会玩也是一种能力。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课堂,它教给你的太多太多,不单单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 思维......

人生:“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沐;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

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读了这段话,让我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人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是进入森林的时候,他人生的蜕变也在被荆棘挡路的时候才开始,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起起落落,重重的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当你慢慢长大,身上肩负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多,会被自己羁绊,所以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任何好处,只有不断地跌倒,才有勇气不断地爬起来,才能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困难中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在荆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起起落落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挫折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因为它使你成长。有荆棘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本书在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的同时也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人生、价值观、“玩”等等,《亲爱的安德烈》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了解自己18岁的儿子的过程,更是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本书的背景介绍作者是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知名作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深刻19xx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19xx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了解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陆陆续续地终于读完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工作而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认识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并没有对要读什么名著建立起统一的意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要是读经济一类的书籍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要是读一些传记类的东西平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也根本提...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

AreviewofDearAndreasItis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onisdefinitelytheirparentssonbutnototherpersonandheh...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走近彼此的世界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第一次听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个书名时还以为是现代网络上风靡的言情小说故事直到后来翻开序言龙应台这样谈到她年满18岁的孩子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的一个合集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原因是她说过他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孩子而一开始安德烈就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

亲爱的安德烈

人生不过自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在序言中龙应台坦言自己面对的困境从离开到相见安德烈从一个有着可爱婴儿肥的14岁少年变成一个线条棱角分明的青年两人之间有爱但没有认识于是为了彼此认识两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通信过后龙应台...

在沟通与交流中共成长——读《亲爱的安德列》有感

在沟通与交流中共成长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龙应台是我尊敬的台湾女作家早期聆听过她的讲座最近又拜读她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从母亲女性的视角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她母爱的智慧中受到启迪重拾沟通与信任作为母亲我与作家龙应台有好多不...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年初的时候买了一本书是龙应台及其儿子的书信合辑亲爱的安德烈暑假得空来看看没想到收获颇丰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MM离开欧洲等她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十八岁的小伙子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

为了生活而生活——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为了生活而生活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最近我读了龙应台和他的大儿子安德烈合着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封面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知性贴心的母亲和一个睿智...

论《亲爱的安德烈》

论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书中的35封家书包含了母子亲情家国天下代沟和中西文化差异读过这本书已经很久了这本书是一个好朋友高三那年去香港带给我的还有一本是目送还有些别的礼物因为是从香港...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