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时间:2024.3.27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反过来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恩格斯指出:"如果我在英文中也像在其他许多文字中一样,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问的斗争,那末,即使英国的体面人物也不致于感到太震惊吧。"由此可见,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自然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三个分支,是不恰当的。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这个体系由两大块有机组成,第一大块是辩证的唯物论,第二大块是唯物的辩证法。每

个大部分又分为三个小部分。辩证的唯物论部分分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的辩汪法分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这六个小部分按对象也可合成三个分支,这就是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辩证法给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辩证法结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认识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按它的特点可以分为两大块,按它研究的对象也可以分成三个分支。这样分法,是根据马兜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来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就是研究客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一产生就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世界观,这就是说,它给人们提出了对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归结起来要回答两大类问题:一大类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世界各种具体现象的本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月一类大问题就是世界怎么样?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充满矛盾的还是没有矛盾的?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辩证法和形学的纷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各派哲学家对这两大类问题都作了不同回答。有的比较正确,有的完全错误,有的在这个问题二回答比较正确,在另一个问题上回答又是错误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二面两大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了第一大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回答了第二大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论既同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也不同于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又不同于近代的形而学唯物论,而是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辩证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既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也是根本对立的,它是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唯物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同辩证法是不可分的。把辩证法运用于唯物主义,就能改造旧唯物主义,使它具有现代的科学的形式;同样,用唯物主义来改造辩证法,就能创造最高级的、唯一科学的辩证法形式--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根据上述理由,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哲学体系可分为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两大块。当然,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理解为这两大块的机械结合或"焊接",这两大块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穿在他们的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由统一的严谨的世界观把它们联结在一起。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哲学用在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三大领域,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根据这个理由,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块又分为六个小部分、三个分支。马克思的哲学之所以具有内在的严整性、完备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彻

底性,是因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世界观。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彻底性。辩证唯物论哲学的第一大块是辩证的唯物论。辩证的唯物论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论,它是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哲学,具有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的缺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哲学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表现在不能把唯物主义哲学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只是半截子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哲学的片面性缺点主要表现为机械的、形而上学性。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论。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它把自然界看成是停滞不变的事物的总和,因此它也就不可能完满地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问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和转化、意识的产生、以及其他许多对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它是机械的直观反映论。旧唯物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辩证法,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论是彻底的、完备的、科学的唯物论,它包括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三者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把任何一部分抽掉,都会有损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整性。试想,如果把唯物主义历史观抽出来,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论,而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备性、彻底性根本之点,就在于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列宁指出:"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因此确信必须'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既然唯物主义总是用存在解释意识而不是相反,那末要把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就要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中,把运用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挂本原理,作了概括的科学的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南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没有对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哲学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在没有被推广来认识人类社会之前它还是不完整的,还不能对整个世界作出统一的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解决了这个任务,从而创立了完整的唯物主义学说。由些可见,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一次创立了一种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完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彻底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实践第一。在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物质第一和实践第一,两者也是有内在联系的。疑有彻底坚持物质第一,才能坚持实践第一。我们讲的实践,不是主观的观念活动,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离开唯物主义物质第一这个观点来谈实践,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丽是实用主义的实践观。同样,只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论。旧唯物论者就是沦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中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他们的唯物主义不可能彻底,他们的认识论也不可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正是因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没能认识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因此不能了解人的社会性,不能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大块就是唯物的辩证法,它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这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明确规定,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两条基本的认识路线;并且给哲学范畴“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考察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在经验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著作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3个重要结论:①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②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③在认识论上应该辩证地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的比较确切的知识。著作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论证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论证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著作都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贯彻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著作还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哲学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斗争着的哲学派别,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新发现,电子、伦琴射线、柏克勒尔射线和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初步作出了哲学上的总结;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的主要论点:“物质消灭了”,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将科学定律和原理看作是人们主观创造的符号。著作指出,物理学的数学化,认识的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摆脱唯心主义,并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健康发展的方向。著作还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驳斥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同”论、社会“唯能论”等历史唯心主义理论。这部著作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这一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实证论思潮的典型代表,粉碎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俄国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代表列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

作,也是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第二篇: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一、本文写作背景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所写的,后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恩格斯称其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有了很大发展,此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也此起彼伏,因此也就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在当时,黑格尔把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顶点,虽对实践有所论述,但其思想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从而转向唯物主义,他当时也用过实践这个概念,但是他是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利己主义活动,而非社会的、革命的实践,这都不能指导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为此,马克思列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从而确立了他的科学实践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二、本文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要阐明的核心内容就是他的实践的观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同时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并没有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存在,也就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劳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而在提纲中他则发展完善了实践的观点,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就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

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在此观点基础上,马克思就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践观,从而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第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其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其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其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第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费尔巴哈一方面批判宗教,而另一方面却把宗教批判的目的确定为建立人之爱人的爱的宗教。他决心用这种爱的宗教来代替神的宗教,用道德意义上秩序来代替神学意义上的秩序。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时指出,批判宗教不是为了建立新的宗教,而是在批判宗教时进一步批判社会,进而瓦解总结存在的社会基础,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并最终建立无宗教信仰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马克思指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再者,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最后,实

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的实践性,确立了社会实践观。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实践的观点,这是贯穿提纲的核心观点,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要基石。

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提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点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和发展,还是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首先,实践观的提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马克思的实践观把人的活动看成是社会的、能动,而非消极的反映,这就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映论严格区分开来,发展成为了较为完善的唯物主义理论,即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也使得整个哲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次,马克思实践观肯定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主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观点推动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有效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能更好的指导我们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实践的观点把人的活动归结为社会的、能动的活动,这也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实践的,我们只有不断参与实践才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其次,实践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不管是对于理论还是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相关推荐: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一部卓越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唯批通过着力批判马赫主义借鉴当时哲学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无产阶级...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心得体会

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把世界如实的看作永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浅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摘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证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论证和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论...

马克思读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读书笔记1篇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作者列宁3写作背景19xx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俄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全面反动时期史称斯托雷平时期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惨遭杀害和监禁白色恐怖遍布...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开篇就指明了物质生产的重要性然而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没有认识到生产是历史的具体的生产人们紧紧把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

浅谈对马克思生产分配理论思想的认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在马原课布置下这片读书笔记之后我便上网下载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电子版我的专业并不涉及政治经济学不过在加深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有感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这些光辉的思想有如煜煜晨星穿越百余年的历史云烟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前进方向然而我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却被以下这段话所感动自从弗里德...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作者九问嫣然摘要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

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

关于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读书笔记历史背景一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需要1848年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资本主...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这是卡尔马克思在1895年对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做的序言马克思以其极为缜密的思维向我们著述了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生活条件言辞犀利直切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其生产生活方式中...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摘要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若是社会制度等上层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必定是因为其深层的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刘晔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120xx701002近日经老师介绍阅读了这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颇有感触现将本人的部分观点分享下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