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

时间:2024.1.30

序言:

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

第一部分 资本化的逻辑

第一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这是时下时髦的话题。社会上的确到处是钱!

第二章 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为什么许多人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却并不一定感到更富有,原因在于市场化发展后“什么都要钱了”。

第三章 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第四章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国家持久繁荣靠制度,不靠掠夺。

第五章 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不仅包括投机,还有它活跃的股票文化。

第二部分 金融的逻辑

第六章 治国的金融之道

决定经济国策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国债利率和国家投资回报率,前者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后者取决于国家制度是否有利于市场交易。

第七章 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政府总是缺钱”是否成了民主宪政制度的催化剂?“国富”是否反而给掌权者以压制民权、践踏法治的底气呢?

第八章 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56

不管你的财富有多少,理财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在未来和今天的钱之间做合理配置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第九章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59

除了使民间金融合法化之外,中国目前也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的分布机制。

第十章 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67

在缺乏宪政的社会里,遍及全国的现代银行体系、现代证券市场只会为当权者个人和有权力关系的机构方便地提供近似无限的金融资源,最后酝酿成危害全社会的金融危机。 第十一章 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71

没有民间金融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现代法治,就难有现代金融。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的逻辑

第十二章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75

只有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放开金融市场的手脚,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深化。 第十三章 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81

我们不怕看到美国政府、中国政府因为其与市场的边界发生变化而频频介入市场,但我们怕只看到政府权力的扩张,而见不到对权力制约和问责的出现。

第十四章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85

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第十五章 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89

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

第四部分股市的逻辑

第十六章中国股市怎么了? 91

一旦股票跟其上市公司的实际脱离了关系,股市真的只是换了个说法的赌场。

第十七章 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93

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植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

第十八章 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95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操纵业绩的现象。这意味着投资者被系统性地欺骗了。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十九章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114

“中庸之道”扼杀的不只是物质文明上的创新能力,而且也激发人们不要在精神资源上有“出众”的创新突破。

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123

以“孝道”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将逐渐终结,这一趋势不会因我们个人的偏好而改变,而是由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决定。

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128

证券金融技术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就不要,要么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购物那样只挑自己喜欢的。

第二十二章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138

没有金融市场,中国人就无法从名分等级秩序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个人无法自由。 最后的话:

发展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12

由政府来花别人的钱和老百姓自己花自己的钱,其效果是两码事。花自己的钱才心痛,才知道怎么花,才会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政府替老百姓花钱存在很多的问题。

《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思考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目录结构

《金融的逻辑》目录:

《金融的逻辑》序言:金融是什么?

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

《金融的逻辑》第一部分 资本化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第一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今天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已经有一种全球金融大泡沫,而且会像一些人预测得那样不久要破灭?这些的确是新时代的新现象,我们不妨借这种难得的历史时期,来重新审视资本的奥秘。

《金融的逻辑》第二章 中国钱多了为什么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之后,如果显性金融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不仅使中国的内需无法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出口,也让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

《金融的逻辑》第三章 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过去,我们只把银子、金子、铜钱看作钱。也正是由于这种“钱”观,到今天还有许多学者认为之所以西方国家在近代兴起,是因为它们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掠夺了太多的银子!说是这样才使西方国家有了“钱”!

《金融的逻辑》第四章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掠夺在先、发展在后。这样的结论下起来当然简单直接,爽快过瘾,也符合我们在中学和大学接受的历史教育的逻辑。只不过这种结论经不起仔细推敲。

《金融的逻辑》第五章 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它的海外商业贸易,而美国盛世靠的是它的科技创新。前者需要的是债务、银行和保险,而后者需要的是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本。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比当年的英国更需要一个活跃、发达的股票交易和股权融资市场。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金融的逻辑》第二部分 金融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第六章 治国的金融之道

平均四五十年农民起义一次,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这种规律似乎两千年没怎么变。对中国未来感兴趣的人们自然会问:历史规律还会不会重复?如果不想让它再重复,从金融技术角度而言又有什么办法呢?

第七章 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当年负债累累的国家后来良性发展,根植出民主、自由与繁荣,而政府富有的国家后来却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衰败?为什么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一国的民主法治似乎跟其政府负债水平高度相关?借钱花的国家反而比最大化存钱的国家,更能催生出某种制度?“政府总是缺钱”是否成了民主宪政制度的催化剂?“国富”是否反而给掌权者以压制民权、践踏法治的底气呢?

《金融的逻辑》第八章 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56

不管你的财富有多少,理财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在未来和今天的钱之间做合理配置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财富呢?

《金融的逻辑》第九章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59

为了解决高利贷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们的做法是禁止所有的民间借贷,由国家全面垄断金融借贷,把任何民间金融机构都宣布为非法。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金融的逻辑》第十章 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67

晚清中国涉足股票之后的头100年里,为什么金融危机频频发生?是什么使中国的“金融洋

务运动”这么艰难?当时导致金融危机的要素在今天的中国是否还存在呢?

《金融的逻辑》第十一章 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71

在现代中国之前民间借贷、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的发展似乎能以一定规模进行,但现代银行和证券市场却难以前进,我们到底如何理解这种差别?是什么在妨碍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的逻辑》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第十二章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75

这次由次级按揭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结局会如何?是否会导致美国式金融经济全面崩盘?现在的问题是否真的是“如何拯救美国”的问题?给中国的启示又是什么呢?

《金融的逻辑》第十三章 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81

金融危机之下,从美国到英国等国家,都在由政府接管银行、券商或保险公司,要么全资国有,要么由国家实质性控股。这是不是对过去20余年私有化的反动,是不是“再国有化”的起点呢?

《金融的逻辑》第十四章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85

现在,次贷危机引发了几乎是全面的金融危机,甚至正在挑战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挑战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挑战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未来会如何?将要终结吗?

《金融的逻辑》第十五章 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89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这些同时袭来的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这会冲击美国“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但这种模式不会终结,只是其程度将会有实质性收敛。

《金融的逻辑》第四部分 股市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第十六章 中国股市怎么了? 91

在社会对炒股从负面转向正面、大学毕业生竞相争取基金公司工作岗位之后,中国是不是从此有了健康的股市文化?还是这表面看像“股市文化”,但实为传统中国“赌博文化”的翻版呢?

《金融的逻辑》第十七章 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93

当国内股市基本只对国有企业开放时,中石化、中国银行、工行上市当然也轰动,但背后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故事,不会带动未来中国的任何精神,不管是创业精神,还是创新精神。

《金融的逻辑》第十八章 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95

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法律固然令人渴望。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促进法治的变革?法律如何变革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呢?

《金融的逻辑》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十九章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114

除了儒家外是否有别的更“好”的社会秩序安排?西方文明真的只是物质文明,而东方文明是更高尚的精神文明吗?会不会是东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落后呢?

《金融的逻辑》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123

为什么中国金融业的潜力极大并隐含着巨大的商机呢?这不仅可以从企业融资、把未来收入流作金融证券化的角度来理解。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正在逼迫人们减少甚至放弃对儒家“孝道”文化的依赖,转而依靠正式的保险与其它金融证券市场,由市场逐渐取代家庭为个人提供经济保障。

《金融的逻辑》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128

自1860年代跟工业科技一起进入中国的西方证券技术,到今天是否已真的扎根?股票、债券、基金、金融权证等现代金融技术在中国是否还水土不服?如果还不服,到底缺少哪些土壤或土质?

《金融的逻辑》第二十二章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138

如果年轻人自己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结婚,自己以后赚了钱还银行,自己花自己的钱,而父母把积蓄买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退休后花自己的投资回报钱,那不是让大家都更有自尊、自由吗?

《金融的逻辑》最后的话:

发展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12

金融证券品种的发展不发展,最终不仅仅影响到GDP的增长快不快,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权和个人尊严。


第二篇: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

—读后感

当今,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在危机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发展之道。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暑假,我读了《货币战争》,此书中讲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行权由私人财团掌控。国家的开支通过抵押国家税收和信用发行政府债券获得,私人财团买入债权后按比例确定货币量,或者由他国购买。因此,西方国家在有效对抗通胀方面有一定欠缺。《货币战争》实际上在讲“阴谋论”,这种论调是否真实到现在也无定论,但这本书令我初步了解了美国的金融业,也令我对美国的体制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负债累累的国家的经济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呢?譬如美国就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后来我接触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这本书令我获益匪浅,解释了看似违背常理的靠借债发展的美国体制,及中国一些传统思想中透露出的金融思想。

按中国传统的思维来看,负债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回报率的因素,债务即负资产不一定不好。但是如果这笔债务投资回报大于债务本身,那么它这个负资产就增值了,社会总资产就增加了。例如,美国政府虽然负债累累,但赤字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如果通过发行债券融到了资本,用于各种投资和开销,同时投资的那部分的回报率高于政府债务总额,政府的正确融资行为将使债券资产增值,社会的资产总额随之增长。社会资产总额在正面增长的同时,整体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人民要求生活水平同比增长,面对舆论压力,政府选择只能是减税,人民富裕生活水平上涨。

因此,一个国家负债累累未必是坏事,发行债券只是在花未来的收入,只要不发生大的灾难致使国家还不起国债,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并且国家负债累累会促进民主化的发展,因为穷国绝对不会也不敢做令大多数民众不高兴的事,而富国就不同了,就拿朱棣时期的明朝来说,国库充盈、深藏万宝,别说民众敢反抗就连周边国家都不敢惹明朝。由此可见,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太大了。

1

在中国,金融发展也是这几十年的事,但我从书中了解到虽然中国金融业尚不成熟,但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金融的思想。人们通常说的“养子防老”就是一种无形的金融工具,与现在的养老保险类似,而相应的产生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三纲五常”、孝道等。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需求产生相应的制度,文化又为制度巩固的需要相应而生,逐渐成熟并深入人心。

读完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我获益匪浅:我明白看似不好的制度并不一定产生坏的结果,并不能总以中国传统的眼光看问题。同时正如陈教授指出的,在近4年中,中国的GDP总量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而不断前移,至20xx年中国已经跃升为GDP总量全球第二。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超越,都引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但是在中国日益强大,民众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另一个事实:20xx年,中国人均收入0.36万美元,美国4.224万美元,日本3.87万美元。即中国人均收入不及美国、日本的1/10。中国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106位。面对中国13亿的人口,再大的经济总量平分到每个人身上都显得微不足道到底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 财富如何在国与民之间分配,是一个古老的政治问题。荀子对国富民弱这种状况做过结论:“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国蹶。”意思是这种国家是要溃败的。为何把财富集中在政府手中,无法成为头等强国,反而充满社会危机呢?战国时代的尉缭子很早就指出:“亡国富仓府,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意思是要想亡国就把财富集中到政府的库房中,因为政府能控制的财富越多,各种腐败行为会愈多,社会矛盾便越激烈,贫富分化也会越厉害,社会秩序反而处在了一触即发的祸患之中。比如曾辉煌一时的秦与隋朝都是这样,虽留下了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大工程,但都崩溃于一时。这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是一种警示。

中国正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由于清朝的闭关、日本的侵略等,中国很多方面多落后于世界,比如金融,但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美国陷于金融危机得到启示,以免重蹈覆辙。况且中国有团结起来办大事的优势,比如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所以中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2

更多相关推荐: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最近读了金融的逻辑一书受益匪浅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经过了20xx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时至今日金融风暴的尾巴仍旧在我们上空盘旋持久不去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经过阅读金融的逻辑这本书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告诉了我应当在危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读金融的逻辑有感近来有幸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金融的逻辑一书对于一个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感触良多收获亦丰在赞叹陈志武先生对于金融理解所达到的的深度和广度从多种角度分析金融对历史文化乃至一国发展影响的精辟...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工程管理学院曹一然101279002其实看到这本书的序言就发现这是一本序言写的很好的一本书在序言中几乎就涵盖这本书中最为核心的一些理念看懂了序言就相当与看懂了大半本书的内容了我罗列出其中的主要...

1.《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一金融的逻辑简介作者简介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曾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民营企业的未来何去何从我从陈志武先生所著的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挑了几个章节仔细研读了一番收益匪浅其中有一章节名为股事的逻辑其中提到的中国的股市文化类似于赌博文化这一观点另我感触甚深股市乃一国经济高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读了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这是一篇学术气息极其浓厚的又适合闲暇时候阅读的书目文章从一开始便给我们进行了金融经济等学科的知识的普及而且这一工作自始至终从未停过可能是考虑到许多...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钟启泉教授的著作课程的逻辑一书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展开其中包括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课程发展的回归课程统整的建构概念的重建教学文化的创造有效教学的实施教材观的改变教学评价的革新...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时刻关注社会转型问题并籍此审视中国社会的传统与未来陈志武先生在序言中从自身经历出发说明了从大...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敬爱的党组织20xx年6月支部全体党员对金融的逻辑一书进行为期2天的阅读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理解了金融的原理并且对整个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受益匪浅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

读金融的逻辑有感

金融的逻辑陈志武金融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一金融是什么人生是一系列随机事件的组合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任何东西或证劵不存在固定价值只存在相...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一直都对金融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王老师介绍的众多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令我获益匪浅解释了看似违背常理的靠借债发展的美国体制...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