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有感

时间:2024.4.13

朝着高尚道德方向前

——读《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有感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重视礼仪道德的。人与人之间都有严格的礼教约束。其中也包含着守旧,不合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文化,但某些蕴涵中华民族灵魂的精神,原本值得一直继承下去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追逐“自由”的步伐中被遗起。人们一边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边却有意无意的做着一些不道德的事。一直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是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直到最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人们才重新认识到“道德”一词的重要性。许多学者都对“道德”一词做出了阐释,及中国人道德缺失现象做出了说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一章“道德的悖论”中,茅于轼通过《镜花缘》里君子国中两人因双方互相让利而很难达成协议的例子,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书中还举了一个一位学雷峰的好心人义务为附近的群众修理锅碗瓢盆的例子。雷峰精神都是我们传统中值得夸耀的东西,但经过茅于轼的深刻剖析,我们不禁也会与他一样对这一精神产生质疑。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好形象,但同时也诞生的二十多人拣便宜的人,书中详细分析出道理中的利弊关系。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去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它们无不于我们信奉的道德相悖,于常理不合。所以如果不是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同步上升,那么一两个“雷峰”的出现,会滋生出更多好逸恶劳,贪图便宜的小人,他们的出现反而会带来社会的损失。

书中提到反复提到“先人后己”的原则。但我们从当今社会可以看出大多现代人都奉信“人性自私论”,甚至将礼让的精神当作笑话。我们小时候都受过长辈或学校很多道德教育,我们受过的教育让我们天真地认为道德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长大以后,关于道德的教育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竞争”的教育:获奖名额要靠竞争,就业岗位要靠竞争,这个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竞争压力有多大??几乎一切的“礼让”都给“竞争”所取代。生活装满了竞争,又会有谁还会坚守着“先人后己”的原则呢?

书中分了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是道德,道德从何而来,道德与金钱,权力的关系,道德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道德与中国人的关系,以及最后,也就是茅先生的殷切希望——怎么让国人在道德中寻找到真正的快乐。

书中也回答了几个我之前觉得很迷惑的问题,比如炒股票,炒期货,到底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又比如,为什么大家都是coding的,但是老美一个月的工资却是我们的好几倍,而事实上,我们这里也有好多人比他们水平高。为什么标榜自己高道德的社会主义国家,道德上却普遍没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高?

慢慢细读该书,这些问题一下都迎刃而解,不得不说令人感到痛快。而书中反复提及的观点,则更让我感到受益无穷,那就是——道德是一种社会服务,你既要享受它,也要提供它,它是经济运转最廉价,也是最宝贵的润滑油,如果事事靠法律,则经济活动的成本将异常的高昂。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详细地叙述了关于当前中国人的的道德,经济,

文化以及其发展前景。是一本阐述由于中国人经济变化,进而人的观念随之变化而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书。社会的某些变化新事物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去思索,从而引起观念上的变化。同时,由于观念上的变化,又促使社会的变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既统一又对立,这样的社会才会进步。

读完此书,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朝着作者所憧憬的道德前景的人。如果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做到文明处世,以礼待人,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家的灾难和减少国家的负担。争做英雄,为人是理想,而做好一个普通人也是一种理想。心理暗示的反复作用,可以使印象得到巩固人们的行为规范相互间良性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提高,如此,则个人大幸,国家大幸,中国就会早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第二篇: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书摘: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2010-05-03 00:44:58

第一章道德的悖论

从社会整体来看,不存在“别人”与“自己”的差别。虽然对某一个具体的张三李四来说,自己就是自己,别人就是别人,二者决不会混淆。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他应该后于别人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他又成了别人,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竟应该先于别人还是应该后于别人,就陷入了矛盾。所以“先人后己”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类的要求包含着逻辑上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真正得以实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当然这决不是说,先人后己的精神不值得称赞,或者这种行为不高尚。而是说,这种原则不能成为社会成员中利益关系的普遍基础。

仇富心理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如果因为自己没有当上富人而仇富,那么对这些暂时的穷人的最佳策略是先打倒富人,等自己变成富人以后再来保护富人。这样对个别人确实是最优。但就全社会而言,因为无法协调大家致富的步伐而无法实施。如果自己准备永远当穷人,安心于受穷,也就没有必要去反对富人。无论对哪种人而言,反对富人的理由都不能自圆其说。但确保每个人创造财富的权利,劳动成果不被侵犯,财产的所有权得到保障,穷人就有机会变富,因而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富,提倡致富光荣,这样的社会是可以建立的。

第二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人可能会感觉饥饿,或身上某处发痒,而集体或国家则不可能有这种感觉。至于利益,不论是个人的或集体的,最后必须像饥饿或者发痒那样,落实到个人,为个人所感觉到。换句话说,不存在不能落实为个人利益的国家利益或社会的集体利益。国家或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所不同的只是体现的渠道不同,在利益这两个字上是相同的,而且利益必须被具体的人所得到。当然,集体利益会和个人利益、特别是局部人的或短期的利益相冲突,但是它最终

必定使全部或某部分人真正受益。

第三章道德是自发和演化形成的

在我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认为财产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的万恶之源。实际上,私有制并不特别有利于任何一方,它对一切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有了私有制才产生出交换,才有商业社会,才有今日的丰富物质生活。私有制帮助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私有制是合乎道德的。人们无法设想一旦取消了财产私有制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任何别人的东西我都可以据为已有。更确切地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别人的,正如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属于我的一样。为了生活,食物、防寒物资仍需要被创造出来,但谁愿意去从事生产呢?如果没有可靠的财产保障,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随便被别人占有,那么人人都去从事掠夺,没有人从事生产了。此时强盗和贼消失了,因为人人都按盗贼的规则行事。交换已经没有必要,更谈不上分工。如果人类仍有生存的欲望,就必须从原始公社倒退到没有工具的野兽群体,因为即使在原始公社,个人也有他自己用熟了的专用工具。

幸亏人类确立了财产的所有权,掠夺他人财产的代价越来越高,而保护财产的成本则越来越低,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才能逐渐得到发展。所以有人说:私有制是道德之神。我国几千年的皇权统治经常破坏财产的所有权,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能得到发展。 保护私有财产并不特别有利于富人。一般以为保护私有财产这个口号一定是富人提出来的,因为只有富人才有财产需要保护。这种想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问,谁的财产最缺乏保护?是富人的财产最缺乏保护吗?富人是因为财产没有得到保护才变宫的吗?显然不是。是穷人的财产最缺乏保护,他们无钱无势,经常被有特权的人所欺侮,所以成了穷人。从此看来,保护私有财产同样有利于宫人和穷人,而对穷人更有利,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你最有利。

第四章金钱、权力

中国古代有大同世界的理想,到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旗帜,目的都在于消除结果不平等。可是要消除结果的不平等势必引起另一类的不平等,因为人的天赋不同,主观努力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原本是不同的。现在为了强求结果的平等必须强制性地剥夺一些人的贡献,把它们无条件地分配给没有贡献或贡献较少的人,这样强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伴随着强制剥夺现象,这又产生了新的不平等。

结果平等的政策相当于在百米赛跑时要求所有的选手同时到达终点。这种规则的游戏非但使得所有的选手都提不起劲儿来,就连旁观者”也会觉得没意思。我们不能说这种规则完全没有理由,各个选手可能先天条件就不同,让他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跑未必公平,让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就未必不公平。可是人活着并不只有平等一个目标,,如果平等是人生的惟一目标,大家就应该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就应该用他额外的才能去帮助那些五音不全的音乐盲,使所有的人都有相仿的音乐修养。这样一个清一色的世界恐怕未必会使多数人感到幸福。正因为人并不希望结果一律平等,所以才会有这许多人关心奥运会百米赛跑的纪录;也正因为要从竞赛中分优劣,百米赛跑的纪录才会一再被刷新,而且从来没有人建议,为了公平,应排除那些有特殊赛跑遗传基因的人参赛。所以说,保持这个世界的五彩摈纷,包括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别,原是一件好事,它丝毫也不违背绝大多数人的愿望。

在同样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均收入一样),人们收入比较平均和人们收入相差悬殊这两种情况,何者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呢?无疑,比较平等的收入可能导致一个较好的社会风气,因为人与人的收人差别小,不易引起不平的感觉或妒忌心理。最穷的人也没有太大的生活困难,不会去铤而走险;最富的人也不太可能凭他们的财富去欺侮别人或焙耀自己。所以撇开公平本身的要求,单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保持一定程度的结果平等也是人们所希望的。

然而一定的收入差距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它鼓励低收入者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创新。这些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然而要能使收入差别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的渠道要畅通。只要贡献相等,人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进入高收入阶层,也就是说要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不能故意压制某一些人不允许他们参与竞争。其次

人们必须真正对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后,才能取得高收入,绝不是凭特权、贪污甚至武力来取得高收入。如果致富是靠了后一类手段,结果就不会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学习,而是教人运用非道德的手段去弄钱了;在这样一种社会里,人们可以看到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道德衰败等一系列令人沮丧的现象。

第五章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

商品经济是否必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道德和商品交易是否是相互对立,彼此不能相容的?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明确的一个“否”字,商品经济可以建立在道德高尚的社会关系之上。有道德的商品经济不但是可以想像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在萌芽和发展。这倒不是说,商品经济可以消灭一切不道德现象,或者说商品社会中人人都是正人君子。而是说,商品经济并不要求每个人只喻利而不言义。

商品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经济相比,总的说起来是一个更有利于道德发育的环境。首先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富裕的社会,人们总的生产水平大大地提高了,迫于生计而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大大减少。其次因为商品经济不是建立在等级制的基础之上,人与人社会地位较为平等,因而借助于权势去损人利己的机会大大地减少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说明,不道德行为的动机和实现这种动机的机会都减少了,所以这个环境较为有利于道德的发育。

但是,担心商品经济导致道德败坏的想法确实有它的理由。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商品经济中不但允许而且要求生产者(企业或个人)追求利润、消费者追求效用。只有在各方出于自利动机的带动下从事生产和消费,通过讨价还价才能形成价格,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富裕。自利成为商品经济的基础,岂不是和利他为特征的道德原则有悖吗?可是我们必须认清楚,人类作为整体必须利己,否则无法生存下去;而且利己必须落实到个人,因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个个人的存在,而不是字典上“人类”这两个字的存在。“人类”这两个字的存在。 所以从最本质的方面观察,自利动机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是惟一的选择,自利并不错,它不可能是错的。问题是白利有一限制,这个限度就是别人同样有白利的权利,不得侵犯别人的白利。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道德观念要作相应的调整,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

确立自利的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界限何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譬如说,大家合作做成的一件事,所得的利益如何分配,每个人往往对自己应得的一份看得多一点。谁是谁非不是简单的计算可以回答的。有些人通过运作资本赚了大钱,他有没有损害别人?他的财富从何而来?他这样做有没有错?而道德观念却必须十分简明,每个人都能毫无困难地作出判断才行。这说明商品经济下由于利害关系的复杂,使得什么是不侵犯别人的自利权的判断变得模糊,这就是确立新道德准则在实践中的困难。

商品经济造成了贫富悬殊,这显然不利于道德的保持,也是担心商品经济导致道德败坏的原因之一。但贫富悬殊的现象并非自商品经济始,在封建制特别是君主专制时代已经发生,商品经济的出现并没有加剧这一现象。但商品经济下的贫富悬殊和以前的贫富悬殊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即商品经济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发财致富,确实有许多亿万富翁是穷小于出身;而封建专制中只有帝王、贵族、高官才能享受荣华富贵,平民百姓要成为高官,机会很少;贵族是世袭的、皇帝只能有一个,只有造反才能当上皇帝,而造反失败是要杀头的,说明进入高收入阶层的代价很高。再加上现在上轨道的商品经济都有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累进所得税制,又有失业救济、健康补助、单亲补助(父母不全的孩子)等名目繁多的对穷人的救济,使收入差别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以预期,人与人的绝对平等只存在于想像中,再隔几百年这种想像也不可能变为现实,基于理性的考虑限制贫富差距是惟一现实的政策。所以从贫富差距的角度看,商品经济并不是特别不利于道德的保持。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读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有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损人不利己可能会有人有疑问既然都损人了利益是既定的话那么你肯定是收益的一方啊其实则不然那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但对于现在的市场经济而然利益时相互的双方的利益是挂钩的就像是一根...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书笔记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书摘中国人的道德前景20xx0503004458第一章道德的悖论从社会整体来看不存在别人与自己的差别虽然对某一个具体的张三李四来说自己就是自己别人就是别人二者决不会混淆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是别人...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读后感

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有感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题目就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中国人困惑很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陈志武先生给了大家一个答案陈志武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这本书是他多部经典散文的合集有人说一个现代大...

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读后感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有感这是一篇令人读后感慨万千的好文章在我阅读后使我那颗原本有些世俗麻木的心还是被针刺了一下的痛且久久不能平复近日来很多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读书率在降低如今的科技信息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简单快捷...

《中国人的骂》读后感

中国人的骂读后感我国著名作家孙顺霖的作品中国人的骂是一部有趣而又挖人深思的著作本人前后花了一月多时间把它阅毕书中所提到的骂其内容大概分为一起源发展及功用二形式三本事四范围五技巧六艺术七姿态八分类九研究等等在诸多...

《不阅读的中国人》 读后感 杨千然

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有的小学生只要放学就以手机以平板为伴我想绝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查资料大学里彻夜打游戏的男生大有人在那些挂科的不能毕业的也十有八九是因为痴迷游戏我们大人呢有多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士痴迷斗地主和影...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赖敏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即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理就不能成为永恒的真理既然永恒的真理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他可能就是指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当然这种看法必须是逻辑清晰的有事...

《中国人德行》读后感

中国人德行读后感读中国人德行米舒先生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14天在立此存照三一文中希望有人将中国人德行译出来并把此书当作一面镜子现在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中国人德行请您谈谈对此书出版的意义复旦大学肖立肖立书友读了你...

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

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前阶段在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字叫中国人的素质上周把它看完后对我来说感觉挺有价值我为什么在图书馆选这本书看呢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与作者吸引了我这本书是中国晚清时期美国的一位名叫明恩溥的在华传教士写的当...

读《郁闷的中国人》有感(三)

读郁闷的中国人有感三你懂得那么多道理为什么总是输的一塌糊涂人在社会多数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社会总能带给人们渴望的物欲也会毫无征兆地增添一些突如其来的不顺而抛开圣贤和非正常人外但凡是凡尘俗子多少会选择言语排泄...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作业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院别新闻传播学院专业班级11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姓名张晓日期20xx0123摘录在我看来如今要想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不是其...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