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时间:2024.3.20

外国文学史

课程介绍与安排

第一讲 古代文学(公元前12世纪—5世纪)

● 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 古希腊戏剧: 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 古希腊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

● 古罗马文学的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诗人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第二讲 中世纪文学(公元5世纪—14世纪)

● 中世纪英雄史诗:英国的《贝奥武夫》、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冰岛的《萨迦》

● 基督教的兴起和确立:《圣经》

● 骑士文学:亚瑟王、圆桌武士和圣杯传奇

● 但丁:《神曲》

第三讲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4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

●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 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意大利、英国(薄伽丘 《十日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2. 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法国(拉伯雷《 巨人传》)

3.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西班牙、英国(塞万 提斯《唐吉珂德》、莎士比亚戏剧)

第四讲 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主义文学(17世纪)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及艺术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高乃依《熙德》、拉辛《安德玛洛克》

●清教主义文学在英国的发展

●英国清教主义文学:班扬《天路历程》、弥尔顿《失乐园》

第五讲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自然理性”崇拜

启蒙运动对基督教教权和封建王权的反叛

●启蒙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重要转变——散文文体代替诗体文学,平民文学代替了神话和贵族文学

●启蒙运动在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夫佛游记》、理查逊《帕梅拉》 ●启蒙运动在法国:卢梭《新爱洛依丝》

●启蒙运动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歌德《浮士德》

第六讲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英国

●威廉·华兹华斯《水仙花》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

●雪莱《西风颂》

●济慈《希腊古翁颂》

第七讲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法国

●雨果《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第八讲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美国

●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爱默生《论自然》、梭罗《瓦尔登湖》 ●惠特曼《草叶集》

●霍桑《红字》

●麦尔维尔《白鲸》

第九讲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英国

●狄更斯《雾都孤儿》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

第十讲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美国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第十一讲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

●司汤达《红与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第十二讲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俄国和挪威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易卜生《玩偶之家》

第十三讲 19世纪末自然主义文学

●法国 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观

●英国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美国 德莱塞《嘉莉妹妹》

第十四讲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美国

迷惘的一代(19xx年代):

●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白象似的群山》

第十五讲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艾略特的文学观和《荒原》

●意识流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乔伊斯《都柏林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

第十六讲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70/80年代为盛)

●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卡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

●“垮掉的一代”:爱伦·金斯堡《嚎叫》、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考核方式

出勤:20%

课堂报告:15%(从第六讲-第十六讲 11组presentation)

期中测试:15% (小论文1000-1500字)

期末测试:50% (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9世纪前的西方文学综述

一.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两大主要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 &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传统(世俗化的人本意识)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

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

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

●世俗化的人本意识的两种表现

①作为个体的人所表现的生命意志和原始欲望(eg:《伊利亚特》中的阿喀琉斯)

②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表现的行动意识和主体精神(eg: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俄狄浦斯对命运和真相的探索)

●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对人的力量的崇拜演化为对政治和军事的追求,即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审美品格上趋于庄严和崇高。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的人神关系

神-原始欲望-人(神的下行和人的上行)

2.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传统(非世俗化的神本意识)

●“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费尔巴哈

人将自身的本质属性,如理性、意志和至善集中起来,外化成为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对象,即上帝。

●非世俗化的神本意识的两种表现

对作为个体的人所表现的生命意志和原始欲望的抑制

对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表现的行动意识和主体精神的抑制

eg: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耶稣基督救世、亚伯拉罕献祭儿子、摩西借神力引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的人神关系

神-理性-人(人化的神和人向神的提升)

●“两希”文化各自的积极和消极方面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对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价值的高扬/过度自由导致的个人主义泛滥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对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压制/理性意识和群体本位观念向世界主义和博爱主义精神升华

二.“两希”文化传统与19世纪前的西方社会

1. 中世纪:“以神为本”(The Dark Age)

2. 文艺复兴:“以人为本”(原始欲望)和“以神为本”(理性)的激烈冲突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人文主义和世俗人本意识的进行复兴,并对一度极端化了的人神关系进行调整。

●文艺复兴也是“两希”文化传统融合互补的产物

①早期人文主义者追求世俗人本意识(“原始欲望”)

eg: 薄伽丘《十日谈》

②中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理性和智性的追求(“人的智性”+“原始欲望”)

eg: 拉伯雷《巨人传》

③后期人文主义者开始思考原始欲望与理性的冲突和矛盾(“原始欲望”+“人的智性”+“理性上帝”)

eg: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 古典主义时期:封建王权对个人自由泛滥的矫正

个人自由泛滥→道德水准下降→社会混乱(内战和宗教战争)→理性和秩序的约束→上帝远离人间事物→封建专制君主成为“人间上帝” →王权崇拜和专制主义(文艺复兴以人权反神权的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延续)

4.启蒙运动:“自然理性”的胜利

“自然理性”并非秩序上的理性,而是一种人通过理性认识世界和真理的能力。启蒙思想家宣传唯物论和自然神论,对于任何阻碍人类自然认知的障碍,如宗教神秘主义、封建蒙昧主义等进行批判,属于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二篇: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徒文学传统形成于17世纪

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

“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发端于英国的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有着更大的影响,“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却没有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①。并且这种影响以其持久深厚而铸就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正如朱世达先生所言:“清教传统像一条红线规范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②。作为美国文化一个独特的源头,清教主义在美国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明转暗的曲折发展,最终形成有美国特色的清教价值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这一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一般而言,宗教都包含信仰与道德两个层面的价

值体系。

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作为一种教义 ,清教主义不再具有原有的意义 ,但它对新英格兰乃至整个美国由来已久的影响 ,却在美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

不仅与美国人性格中的个人主义有联系 ,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也起着重要作用.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清教徒是 1 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教会中出现的改革派。其激进派提倡共和政体 ,坚持政教分离 ,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受到政府的迫害 ,

所以不得不向外移民 ,寻求宗教自由。这批最初的移民于 1 62 0年乘坐“五月花”号到了美洲。

清教传统像一条红线规范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1] 作为一场规模空前

的宗教运动,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走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清教的产生及其基本教义

说到清教主义,不能不提及十六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十六世纪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单一神权统治下。教皇独霸神权,教会日益腐化堕落,这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基督教中的又一大分支:新教(protestant)。新教的宗教思想主要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神学观点构成。清教主义就发源于宗教改革之后的加尔文教派。基本教义是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清教思想主张自律(self-discipline)和内省(introspection),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教会和教皇不是上帝

在人间的代表,信徒们不必通过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宗教改革运动甫一发生,便在英国击败了天主教,获得了教会的统治权。当时的英王亨利八世

(1509-1542)因为与罗马教皇在政治观点以及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产生分裂,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把新教作为英国国教。这一变革虽然在政治上脱离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摆脱了教皇对于英国内政的干涉,但在教义及宗教仪式上却没有任何变动。这引起了一部分信仰加尔文教义的宗教改革激进派的不满。他们提出“净化”(purify)和改革英国国教。这些人的宗教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们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从国王任命的主教手中把权力转移到某种形式的委员会手中,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episcopacy)。清教主义与英国国教不仅有神学观点的不同,甚至后来发展到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例如:清教主义在安息日有严格的仪式,而詹姆士一世(1603-1625)却固执地坚持在那天游戏和狩猎。清教同英国国教的冲突也是英国革命(1640-1660)爆发的原因之一。因此英国革命又被称为清教革命(Puritan Revolution)。革命期间,由清教徒控制的国会废除了主教,甚至处死了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William Laud)。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前,清教主义思想一直不断地影响着英国教会。1620年,随着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早期的英国移民把清教思想带到了新大陆。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清教是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势力。

二、清教在北美的发展及其显著特点

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决不会忘记二加二等于四的幻想家;他是耶和华的士兵,从不在交易中以失利者的身份出现……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而他从不期望它十分完美,而只是易犯错误的人类所能建立的最好的社会。他的信条是上帝已经说过的话语,他的一生崇尚中庸之道,他的信念被很好地流传下来,他因有利而行事。他是一个空论家和机会主义者。”移居到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在建设这片蛮荒之地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移民思想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逐

渐形成了北美清教主义的一些显著特点:

1、新大陆的清教徒们更加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处女地经历心灵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与常人相比,这些思想坚定的信徒们具有更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希望把殖民地建成一座“山巅之城”(a city upon hill),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尽管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他们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因为这块土地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设在欧洲无法实现的“伊甸乐园”。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是身处欧洲的清教徒们体会不到的。在欧洲清教主义受到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势力的排挤和打击。信徒们的宗教信仰处处受限,甚至他们的政治权力、财产权和生命权也得不到保障,在如此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毫无乐观可言。在美国文学中,不论是殃民时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拉尔夫.爱默生(Ralph Emerson)、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无不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

了这种乐观主义精神。

2、清教思想观点中某些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逐渐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平等意识(sense of equality)和勤奋工作(hard work)的价值观。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汉语中和集体主义精神相背的贬义词,而是强调充分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尊重他人。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 胡佛(Herber Hoover)说:“如果消灭了个人主义还能保证社会的成功那就无异于消灭了太阳的光辉还能饮食生存。”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来源于清教思想中关于个人与上帝直接联系的教义。由于摆脱了教皇和教会的思想控制,新大陆的移民们在宗教信仰上的个人主义逐渐影响到了政治、经济、

教育等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平等意识的价值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机会平等是被大众认可的美国平等主义形式。而最初的平等意识则来源于移民新大陆之前的清教主义思想。他们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然而直到清教徒们在新大陆建立起了理想中的社会,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教信仰上的平等自由。和个人主义一样,平等意识的价值观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选民的象征。这种信念和新大陆艰苦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便孕育了勤奋工作的价值观。面对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不劳动不仅没有收获更可能危及个人的

生存,而勤奋工作不仅为个人带来利益,更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清教徒们要求人人有能力阅读《圣经》,通过建立个人与上帝 的直接联系来理解上帝旨意。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建立殖民地不久就成立了一系列学院,如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Harvard),1693年建立的威廉 玛丽学院(William Mary)和1701年创立的耶鲁大学(Yale)。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

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清教思想中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4、在北美的新英格兰,清教徒们实现了宗教理想,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theocratic politics)。他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新英格兰的宗教迫害主要以两种方式来实行:一是处死女巫。十八世纪之前,新英格兰有三十多名女巫被处死。二是驱逐持不同宗教观点者。驱逐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和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是当时最突出的事件。这种宗教迫害在美国文学中也有所体现。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最著名的小说《红

字》(The Scarlet Letter)就描述了十七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社会背景。女主人公海斯特. 白兰因为与一名年青牧师秘密相爱,生下一女,而犯了清教主义严禁的“通奸罪”,被罚终生佩带象征通奸的红色A字,并受到了社会的排斥。为了确保教会在宗教和世俗事物上的统治地位,保持一个“纯洁的社会”,新英格兰的神权政体严厉惩罚醉汉、通奸者或违反安息日规定者。十八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宗教观念的日益淡薄,

这种宗教迫害也慢慢消失了。

三、清教思想对于新英格兰文学传统的影响

早期的美国文学因为缺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垫,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学,而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文学中移植而来的。大多数作品具有模仿的痕迹,创作素材也大多从欧洲大陆搜集撷取。如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其中大部分作品以英国为背景,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也有对英国风俗习惯的描写和旅行随笔。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文学,特别是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不论是诗歌、游记还是宗教著作,早期文学作品充满了宗教色彩,揭示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感受。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思潮的不断涌入,清教思想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冲

击和重塑,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清教思想在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代表:一方面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的诗歌和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著作是清教传统中虔诚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则体现了清教传统中“务实

以奉上帝”的思想。

爱德华兹在作品《自述》(Personal Narrative)中说:“我常因默想神和神的荣美以及主耶稣基督的良善,而感到甘甜和喜乐。我觉得神是荣耀可爱的……神有至高的权柄,神白白地赐人恩典……人绝对地需要依靠圣灵的运行,这对我是荣耀的,也是使我大有喜乐的。我最乐意到神的面前,敬拜他为至高的神,祈求他大施怜悯。”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原罪意识,承认上帝无所不在,顺从上帝,追求精神上与上帝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同爱德华兹相比,富兰克林则同时受到了清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他在《自传》中罗列的勤劳、俭朴、节制等13条美德大多是清教主义所宣扬的信条。富兰克林更关注现实世界,通过自我奋斗,白手起家,创造财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富兰克林代表的美国人的形象是“美国梦”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北美人民觉醒,追求繁荣幸福生活的时代

风貌。

十九世纪初期弥漫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影响美国。它所提倡的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的一系列思想同北美的清教思想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代表了美国浪漫主义的最高阶段。拉尔夫.爱默生的《论自然》(Nature)和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的《华尔腾》(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作。受到爱德华兹的影响,他们在作品中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人因能体现上帝的存在而神圣,同时热情讴歌大自然。梭罗为了实践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在华尔腾湖畔度过了二年多的野外生活,歌颂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批判开始在美国盛行的拜金

主义和物质主义,认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寻生命的真正价值。

从清教主义产生到十九世纪的超验主义,清教思想的影响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哺育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这种影响直到现在也能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不了解清教主义,就

无法真正理解美国和美国文学。

更多相关推荐:
外国文学史的论文

浅谈莎士比亚的爱情观摘要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他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反对爱情中含有功利性目的主张在爱情生活中要宽容因为嫉妒往往会招致灾祸认为人们应当遵守爱情秩序反对人们越轨莎士比...

外国文学类论文

编织联络善的暗号读夏洛的网说到外国文学经典脑海中过电影般闪过许多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书名然而仔细一考虑真正在脑海中闪现的竟是一部童话是的夏洛的网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然而我觉得童话故事只是一个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外国文学名著与电影论文格式 20xx

外国文学名著与电影论文格式20xx6202032请按以下顺序格式组织文章内容扉页5号黑体分类号5号黑体单位代码5号黑体学号5号黑体密级1号黑体居中外国文学名著与电影期中论文2号黑体居中加边框论文题目小3号黑体院...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格式模版

论文格式模板论文题目文章题目题名应简明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内容摘要宋体5号字宋体5号字篇幅200300字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被引用率请作者高度重视关键词宋体5号字宋体5...

外国文学论文

浅析复活内容提要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复活除了谈论当时的的俄国社会制度问题以外也涉及到了道德问题男主角聂赫留朵夫想要借上层社会的力量援助女主角玛斯洛娃但是在他为...

外国文学开题报告书

说明1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2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3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外国文学史论文

一面时间的镜子魔幻百年的孤独中文系0905班赵晶晶36号摘要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心和支持尽管很多人为打破这...

文学及翻译类毕业论文格式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装订顺序MLA格式注此格式用于文学文化翻译方向的论文1毕业论文封面汉语2毕业论文首页英语3致谢英文4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及关键词5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及关键...

英国文学课程论文要求与格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文系20xx级师范国贸专业英国文学课程论文要求与格式论文要求1选题结构和行文要求1选题局限于教材上的作家和作品不一定是书上选读的作品进行解读和评述可以是针对某一篇作品进行解读也可以对几个作品进...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BibliographyWorksCitiedReferences一文学翻译方向MLA一说明1文献类别标识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专著Mmonograph期刊文章Jjournal专著论文集...

20xx年春季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期末论文要求

20xx年春季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期末论文要求本门课程主要引导同学们从流派角度概览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史考察同学们阅读和分析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尤其是对各流派中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编码2B01021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数2适用专业对外汉语学时数34编写日期20xx年6月26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

外国文学论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