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读《老子》有感

时间:2024.4.14

读《老子》有感

——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

(一) 前言

《老子》在后世远播西方,为西方人所迷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他们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并将《老子》与《圣经》相比较。

那么《老子》及老子的道和《圣经》及其歌颂思想,究竟有什么异同点,让古今中外哲人,尤其是西方神哲学研究人员,对这两本不同文化背景及时代背景下产生出的本应不同的理论体系相互比较吸取、共题并论,给予高度统一的赞叹和歌颂,并一同为后世传扬。本文就“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为题,通过比较老子的道与西方神哲学来探讨《老子》、《圣经》及其一系列理论体系的异同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副标题中的“法自然”不仅指明《老子》学说中的一项重要思想,同时也作为借体借代了《老子》及其道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同样西方的“自然法”也代表了整个西方神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老子的道

“道”被学者称为无极,“一”被称为“太极”,道生一,是宇宙变化的程序,是由无极而生太极,无极是无形无象的,太极是一个大混沌,由混沌的变动中产生了阴阳二气或二体,然经由阴阳的配合,产生了第三者物体。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物体在阴阳相配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利用中产生了宇宙万物。追根逐源,宇宙万物皆是由道而来。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又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

道是生天地而存有,不生不长,不死不灭,独立永存而不改变。道又可周行天下,不会停止;道可贯通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限制;宇宙万物是因著道而生存,故道可被称为天下的母亲,诸事万物的根由;此“道”没有名,人也不知其名,若勉强称谓之,只可名为“道”, 只有以消极性的“无”来称谓之,此“无”非空虚而是“有”,乃宇宙万物之原始根源,实乃无上之“无”。 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三)西方哲学家的意见

老子的《道德经》最早由西方的传教士译成拉丁文,然后有法文、英文、西班牙文等数种不同的版本,足见西方学者对老子学说的重视与兴趣,如节选语句注解如下:“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廿一章)

西洋哲学家也有相似的诠释,所言如下:

①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的本体实在不容易讲明白,因为道是一个无象的宇宙根源,恍惚不

清,但道的存有是确实无疑的,所以老子才说“道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此“象”乃指出道的存在性。

就宇宙论哲学言,一事物之存有,有两种基本要素,一是物质要素(Materia),一是形式要素(Forma);形式的象是决定物质者,物质材料是被决定者,二者相合才是一具体的实有物。但最高的实有则不然,如宗教学言的最高之神其存在是存有与本质合一(Existentia et Esentia) ,没有象形与质的区分,老子所言之道便是宗教所言的最上神,其存有亦无质与形(象)之分,而是一个高超的实有物。

②洸兮惚兮,其中有物:道虽然是洸惚不清,但其存有确实是一个高超之物,因为道有其存有之本质要素(Essentia),否则,空虚之道不可能生出万物。道之为物,与一般事物不同,已如上述,一般宇宙万物是质与形(象)的结合,道是本质与存有之统一体。

③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道虽然在窈冥中看不见、听不到、摸不著,但他在窈冥恍惚中确实有精微的东西存在,此乃化生宇宙万物之源。因此老子又言: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因为道是一个最高超的确实体,藉此,我们略可明白一点道的本体。可产生万物,主管万物。

(四)西方神学家的意见

西方有些神学家认为老子的道便是西方所讲的神,或者道的本质性等便是西方神(天主、上帝)的属性,因为天主(上帝)是宇宙间最高的神、无形无像、无始无终、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这一切皆适合老子所言的道。 ①老子第一章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宗教神学家亦言,最高的至上神是不能以肯定式的言明“神是什么”,若只是积极性的界说“神是什么”,便否定了神的其他功能;因此对神的界说只能以否定式的言明,神是无所不知的(全知),无所不能的(全能),无所不在的(处处皆在),无限量的实有,也因此肯定神没有名字。 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与“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等创造历程,也适合《圣经》中创造万物的讲述。《圣经·创世记》讲述了宇宙万物形成的过程与秩序,其七天的区分是就宇宙的形成分为七个节段。而非现在每天有二十四小时的日子,作者由混沌的宇宙,到有光明、陆地、海洋、生物、人等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换言之,第一天与第二天之间,可能有数百千万年。作者的目的言明宇宙间有神的力量创造出来。正如老子所言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及“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等道理相似处。

(五)老子的道与西方神的差异。

以老子的道讲述宗教的神,虽有很多相合处,如道是自有的、永久的、无限的、超越一切,无所不在的,万物的起始与根源,但老子的道对神的位格,则无讲述。神的位格是神学中讲神最基本的课题,位格(Persondlitas)的意义是指一个“理性的自立体”,其将微是有理智与意志的两项特别功能。理智的功能是认识真理与判断是非,意志的功能是向善的意向与决定的实行,此二者皆与外在的事物相关连著。神是一个有位格的精神性最高实有,故能是万物的创造者,管理者,也是万物的审判者与人善恶行为的处罚者。老子的道在此点上未言明之,使人感受到老子的道只是宇宙间的一个抽象性的公理,或者是宇宙间之自然之理,其存有是宇宙间的精神性主宰。

(六) 总结论

总结以上老子的道不足以讲明西方神学中的神。但同样,西方的神哲学也不一定完全反应“道”的本身。而他们之间共同对宇宙及人的认知,最终促使了“老子”在西方流行。他们的相似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历史上的思想者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却产生相近的思想感慨。

由此可见,《老子》不是因为“像”《圣经》而备受欢迎,《老子》在西方盛行,从内在看是源于《老子》本身,言简意深,哲理宏富,诗化的话语寓意隐晦,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后人解读的广阔空间;从外在看,《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它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西方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而西方学者推崇老子及其理论是可能会将二者相提并论,以求同存异,以此教化西方社会中一些因文明高度发展而显现的社会问题。但对于国人而言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为代表的老子体系及圣经体系,作为人类至高智慧结晶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足为奇。不仅是《老子》,传统国学在与西方文学相互比对阅读时,须明白,两种文化可以相互比较吸收,但《老子》的美以及传统国学的精髓,更在于对其独立的审视和个性的分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

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

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

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

知识。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道德经》。它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

三、老子在为人处事的做法上的观点。

一个事物的发展至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发展变化。所以要能维持它的发展而不至于变为它的反面,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其到达极点。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

老子提出了一个不分善恶美丑的观点,让我们不用好和坏,美和丑去评价别人,他认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才有了美,善是因为恶的存在才有了善。所以美只是一面,还有丑的一面,善也只是一面,还有恶的一面。不仅如此,还认为困难与容易,长与短,高与低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音与声相互谐和,前与后相互追随。这些都是

永恒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太去在乎它。只有这样我们看事物才能更为全面。

老子觉得学道的人应该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些,柔弱一些,弯曲一些。出门做事就好像在别人家坐客一样,与人说话就像对待自己的上级那样,行走在外看起来毫不起眼。他举例说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海是因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比别的地方都低,所以所有的水都汇聚到了海里。他更要求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以土垒之。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近道,接近道的方向。

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

有的人觉得老子的不争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并不是这样,老子只是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竞争;不但如此,他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你在竞争的同时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人和善是方法。老子随时在提醒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在人生、社会中的定位是什么。

《老子》我的初观

魅力也仅是能在几篇古文中推想吧!更多的接触先秦哲学还是为曾有的,这也是我对过去的一个遗憾吧?

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写下的是浓重的一笔,在今天他的影响还是很重要,并且国际上对他的学习也日益深入。听惯了《论语》、《孟子》等儒家学说,所以这次大学语文自修中我没有选择儒家的著作,而是带着一份空白来初观《老子》。

无疑的说《老子》也是一本不朽的著作,他给我的印象是惊讶、也是惭愧、更多的是骄傲! 它的内容古朴,用笔墨少却把天人的关系囊入了胸中,使自然宇宙的全景在眼前飘荡。这其中有人太多的经典、太多的精华,这是我第一次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厚重,感受到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太多的骄傲,这份未曾有过的骄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为之自豪!同 中国的先哲们所创造的思想照耀了古今,这是晚我从小受老师教育的观点,但中国文化的

时也为迷迷糊糊走过的二十个春秋惭愧叹息,原来自己过去生活在一个多小的空间呀,原来还有这麽多未曾接触的思想,这么多未曾听过的哲人,这么早就已将人类思想概括的这么好的这么完美的圣人。

《道德经》又名《老子》它分为上篇和下篇也就是《道经》和《德经》,历史的记载是很多的,在马王堆出土的汉锦上有其故老的版本,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老子》一书,出入很少。追溯他的明确作者这还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就是老子本人,但根据各种史书不同的记载它的写作年代有几百年的差异,这不是一个人所能跨越的,所以它的成书在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古今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子》的作者是个隐者,他洞悉自然与人,是位阅历丰富、通晓历史、爱国爱民、德高望重、长寿的哲学大师。

《老子》这本书全面阐述了一个先哲的光辉思想,他涉及到了修生、人生观、荣辱观、政治、军事观等等,对它在短时间内全面的论述是困难的。它包含了辩证观、自然和谐观、人道主义观太多,他的思想太伟大,同现代哲学观相比它是始祖,又比现代哲学观更为全面和完整。当然它自身之中会含有由于时代造成的“糟粕”,除去个别的瑕斑剩下的就是一块完整的美玉了。 有人认为《老子》崇尚虚无,是颓废思想,这也是《老子》受人攻击的重要一方面,但我觉得真正的老子所属的“虚无”不是今人强加给他的解释,老子所属的虚无是在自然与人之间的平衡之时的顺其自然,让这种平衡来统治一切,让天人间的“道”来把握一切。《老子》书中的瑕丝也许只是后人加给它的意识,是对他的一种误解吧,除此之外书中哪里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 老子》的道是非常性的、自然性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也是思想的起始。“道”是一切的本源,万物的来去服从与“道”。“道”是一种规律,一种状态它是从无到有的,他从无形的细微到有形的物质,这是科学的,现代成熟的观点是能量可以变成物质,物质最初来源于能量,有无形的能量形成了有形的物质,一切物质还有能量,也是能量的载体受能量的影响。“道”也是同样的,它无形却产生有形,无处不在的影响着万物,同万物息息相关。这是先人的哲学,它虽然局限于一定的历史年代,它却用另一种观点形式阐述了当时还不能认识的事物,他没有杜撰只是用了一个观念和说法去呈现,这是没什么不可以的,它不需要辩驳什么。“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存在实实在在,自然也是同样的,它不以意识而存在,自然是客观的,它

是万物一种自发行为的总和,有多个因素制约,它的发展趋势是由很多的变量来控制,最终流向哪里这是个无发预知的结果。《老子》中也有相同的观点于认识,“道”是自然的,是客观的,到要求人们要以自然作为约束条件,自然是不可违的,虽然现代科技飞速的发展是我们人类有了更多能力去改造自然,也有很多人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然,其实这是无知的不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道”中,认识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永远不可能凌驾与自然之上,所为的战胜自然其实是更多的了解自然,从而利用这个规律与自然更好的相处,让我们更好的发展,走向更辉煌的繁荣。这种观点是先人经过血与泪后得到的经验,也是当今世界共同所倡导的和谐关系,这在两千多年前已经通过他的智慧告诉了我们,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老子的自然之“道”是智慧的,老子的人生修养也是明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是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是老子对人生之境的注解,他把人生的哲理明晰了,全方面得开待了做个什么样的人。知道别人的人是智慧的,在智慧之中难的是了解自己的人,今天我们常说的这句话就是老子的名言。他还有太对的信条是我们今人的训条。要成功就要不懈的奋斗,“强行者有志”,即步步向上的志向,为了这种志向去追求,去完成你自己的理想,这是老子的态度,他并不是攻击者说的那种“虚无”。当达到成功后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跨越和保持,去保有这种成功,“不是其久”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诲。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人,再了解自己,持之以恒完成自己的愿望,当然这是同他人同社会相和谐的追求,为自然和社会创造出应有的成就和精神思想,必将会流芳百世、永载史册的,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指导。在生活处事中,有份追求与不舍,却也不用过于固执,过于锐利,事事出头为名利而累是对人生的耗费。对名利有一分谦虚的心境,是老子所推崇的,也是中华名族传承的美德。我们为人生的“以身为天下”梦想持之以恒的奋斗,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功名利禄,而是天下苍生,这是无以言说的高尚。宠辱不惊,贵贱不移这是一种泰然,是一份胸怀。对个人而言追求什么、怎麽追求老子都给世人了一种明确的方向,这种引导是先哲再考虑自然社会的进程后,以“道”的方向对我们的一种规劝。它也是中国教育最终追求的价值体现,也是一种自然人道的体现。人应当这样活,为他人,为人民奋斗,在奋斗中在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现代的倡导,更是先哲的心声。

《老子》的人生之见是真谛,它对自然、国家的思考也是那么完美。一个国家对外的关系在现代的社会呈现出一种合作与发展,老子的“慎兵”正是这种体现,应该是现代各国处理外交

国际事务所遵从的准则。无论怎样,要以“和”为首,战争的破坏性我们人类早已熟知。人类太多的文明都在战争中被毁于一旦。当代的科技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倘若再次发生战争也许带来的结果不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的停止,很可能是我们的毁灭。当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懂自然,自然的力量让人类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脆弱,老子的“慎兵”应是各国,也是各国现在的外交态度,只有与此,人类的和平才能长久,人类的繁荣才能继续。老子是自然发展观的最先倡导者,对于自然,国家,人类社会的发展“道”也就是客观的规律首先要被尊重,“道法自然”自然之道是一切事物发展运行的总纲,国家的一切政策要符合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规律,才能保持国家的健康持续进步,这是历史的经验,老子的遗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现在的和谐之论来于此,自然的的相融、国家的和谐在阴阳的相和中得以释诠。“和”是我们个人,更是国家民族的信仰,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知和日常,知常日明”有此我们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老,我们的文明久经历史而青春,我们民族的心永不老。

《老子》的记叙虽然不是历史上最长的正统观点,它却高于正统的儒家太多。它即包罗了儒家的仁,也有行于无形的和与自然。它对人民是仁爱,是同甘共苦,对自己的修养是客观的是向上的,是高雅的。它是人道的,是概括万物的。当今的我们,当代的社会很有必要去学习去理解先辈们留下的思想财富。它是对人类未来的长远考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民族的思想之林中,生在先秦的它所阐述的思想以达到了一个迄今无法超越的高度,让我们以他为母吸允着他的养分结合今天的实情为人类的明天谋一个好的前途。全世界人民所追求的智慧是由中华民族的先哲创造的,这是我们的骄傲。当今国际上一直在呼吁回到孔子老子的思想中去,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才会有明天。短暂的对《老子》的自修让我思想的提升已经很多很多,我清楚的明白我所理解的只不过是那精华的五千言的一点而已,就像一只蚂蚁找到了一大块奶酪,只咬了一丁点,今后的学习还很漫长,不读五遍,开口莫谈红楼,我初读《老子》就开口品论,一定很欠火候,还有许多不是之处在日后学习中慢慢增补。老子的学说是朴素、客观、唯物的,不是反对者所说的虚无与唯心,只有在深入的学习中才会懂得他的无限魅力。大学语文,使我有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中国哲学,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也因此很高兴,拜读《老子》《论语》《孟子》等著作,可以让我们在小学道高中阶段形成的不完整的思想体系得以在系统的学习中走向成熟与完备,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大学肄业时,我们将是国之栋

梁,个人的价值在崇高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当代大学语文课是必须设定的。它在我们走向成熟时给予我们全面的思想指导,最终成就人才,为社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石,引导社会的潮流流向人类光明的远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大学语文,学习先哲们的思想给我们的人生明智,为我们自己找一个明天,自此我们将褪去幼稚,走向成熟,自此我们将不再迷茫,有个方向;自此我们将不再孤单,应为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已汇集了很多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自我实现价值的志同道合者。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选

大学语文作文例文选附最近七次大学语文考试作文试题如下1独自面对09012友谊08103人间只有真情在08074好事多磨08045水的联想08016我的珍藏07107一次难忘的经历0704这些作为如何审题请见大学...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及写作指导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及写作指导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人们常说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这句话很有道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天底下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摆在我们面前的名人有哪一个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不都有挫折吗...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选

大学语文作文例文选附最近七次大学语文考试作文试题如下1独自面对09012友谊08103人间只有真情在08074好事多磨08045水的联想08016我的珍藏07107一次难忘的经历0704这些作为如何审题请见大学...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九篇)

1学会quot照镜子quot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quot镜子quot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quot照镜子quot的体会说quot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q...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选

大学语文作文例文选附最近七次大学语文考试作文试题如下1独自面对09012友谊08103人间只有真情在08074好事多磨08045水的联想08016我的珍藏07107一次难忘的经历0704这些作为如何审题请见大学...

浙大远程教育大学语文作文范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大学语文C课程作业姓名年级学号学习中心语文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我读大学语文C离开大学已经快两年了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喧嚣的社会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离开校园后所读的书里更多的是专业性的著...

专升本大学语文作文高分范例作文背用

根据最有可能出的作文主题写的范例用的例子尽量万能主题可能性最高经过老师修改字数和主题格式使用最简易好学的模式我的财富从前有两位富翁是邻居各有一座自家的豪宅有一天一场大火席卷街道烧毁了整条街的房屋这其中也包括这两...

浙江省20xx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卷

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A2C3A4C5D6B7C8C9C10A11B1...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浙江省20xx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科目考试大纲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一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二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

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

密封线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满分为150分3答案请写在试卷纸上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无效4密封线左边各项要求填写清楚完整一选择题在每一...

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

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满分为150分3答案请写在试卷纸上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无效4密封线左边各项要求填写清楚完整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

大学语文作文

人生就要有勇气在我整整20年的人生中总是觉得我的生活中缺少点儿什么就像是个人偶一样我总是在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再到初中继而是高中然后是大学一切都是这么理所应当都是这么顺其自然每天的生活大体都是一...

大学语文考试作文(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