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4.4.9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主备人:范贵清 审核人:陈春 签印人:陆凤新

预学篇 一、预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扫除文言字词障碍。

3、走进作者,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

二、预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

作者:

2、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二)、结合课下注释,逐词对照着解释翻译课文,并在课本上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三)、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四)、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仞”可改为“丈”。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

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五)、关于特殊的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2 惧其不已也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让学生在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 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掌握下列实词:

仞 冀 箕 畚 孀 龀 匮 亡 厝 雍 陇

2、通假字: 指 反 惠 亡 厝

3、文言句式: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4、习惯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 3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7、疏通课文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8、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

9、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四、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逐段朗读课文

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参考: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 4 -

答案参考: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答案参考: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答案参考: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⑤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答案参考: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

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答案参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4、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 5 -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1.《愚公移山》慧学篇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

⑷ 无陇断焉 断: .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

古义: 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

古义: 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

古义: 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 ..

- 6 -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

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

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

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1.《愚公移山》

1. 略2.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3. 1.D 苦:愁4.①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②古义:家人 今义:指房屋、家、家族 ③古义:边上 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7. 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8.B 9.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0.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7 -


第二篇:愚公移山参赛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参赛教案

愚公移山参赛教案

愚公移山参赛教案

愚公移山参赛教案

更多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篇幅短小作为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掌握这则语言的主要内容愚公移山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学反思愚公移山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感受课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许培泽第五周星期四我开了一节公开课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这是一篇具有生动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一成功之处教学本文我能够帮助学生疏通文句...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愚公移山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好理解又带有神话色彩学生很感兴趣我在准备上这节课之前脑子中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具...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篇幅短小文字较简单学生通过自读基本上掌握这则语言的主要内容现结合本课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反思1教学中没能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浣纱初中赵灵由于我自身知识视野的局限和教学技巧的欠缺这节课肯定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诚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指正下面我将简单地谈谈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我以为要让语文课走出浅薄平庸的怪圈方法之一就是要想...

《愚公移山》教学过程及反思

愚公移山创新整合点1播放flash动画愚公移山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试一试连一连由两个学生到前台一个指明一个连线检查学生重点词语掌握情况3各抒己见探讨主题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4播放mtv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万宝小学闫妍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篇幅短小作为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掌握这则语言的主要内容现结合本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愚公移山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

语文·二年级上教学反思

语文二年级上教学反思胡胜英1古诗两首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

语文·二年级上教学反思

语文二年级上教学反思胡胜英1古诗两首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

教学反思(二上)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一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