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读后感

时间:2024.3.19

课程论文评分表

消费社会读后感

2、抄袭文章者以“0”分论处

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异化”的人类——

读《消费社会》有感

在这次的实践周中,我主要阅读了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其实在大二上的课程中我们就接触到了布希亚的许多作品和他的主要思想。这位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在《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中已经由林胜老师介绍的十分详细了。 当然,布希亚大师的著作《消费社会》在这次阅读中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大师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和反思精神为我上了震撼的一课。当然由于翻译过来的原因,本书读起来还是十分生涩,有众多的社会学、经济学名词,但是我认为我还是把握到了本书的一些中心思想吧。

首先,本书有一个重要的动词,这就是“异化”。整个消费社会对消费者的异化。消费者通过消费创造了整个消费社会,却最终陷入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成为社会控制的木偶,是一种“再循环”。在《消费社会》的简介写到本书的主要目的即“揭示了大型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社会进行了划分。”

丛书的第一章开始,布希亚直接否定了工业社会强大的生产力所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全面“丰盛”。他认为,社会所谓的物质增长有大量的虚拟成分。当今看起来的消费社会的“丰盛“是建立在大量的符号消费,信贷消费等虚拟成分之上的。

作者还举了灾难的例子,一个灾难是如何通过传播,炒作变成一种消费现象,这也能叫“丰盛”么?况且还有更多的危害:

1. 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并且作者明确指出贫福差距几乎是不可能调和的,因为生产本身就是不平均的,必然导致了分配的不平均。各种调和机制,如国家,税收,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肯定是起积极作用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假如人类的生产总值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富人将得到更多,那么穷人的所得就更少。而富人的消费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再有提高,而穷人则得不到消费的满足。所以贫富差距的拉大也直接制约消费社会的“丰盛”。

2. 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的提高,竞争的提升,毒品,酒水等的消费量必然会提升,更不用说军事。这在表面看起来也是一种消费的增长。

3. 浪费。消费社会的发展让人类陷入了无比要浪费的怪圈。生产力发展到现在,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具有相当的剩于资产可用于消费,当然这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可消费对象就那么多,消费者就陷入了反复的同样的消费过程中。比如服装的消费,最典型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消费。这样的浪费从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一种增长。

经济能否继续增长是否等于丰盛呢?这种理想主义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丰盛”具有的丰富内涵,包括幸福等元素,是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增长来替代的。作者引用了另一位学者的观点,原始社会才是“丰盛”的社会。,在一种绝对“贫困”的条件下,没有私有财产,不被物所困,出在一个不被其他控制的自由条件下,才是真正的“丰盛”。我对此观点有点怀疑,绝对“贫困”还能“丰盛”么?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当今社会的“丰盛”不是真正意义的“丰盛”。

那么伴随着“丰盛”,社会分层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这里的“分层”是和“民主”“平等”相对的概念。表面上来看,在消费中,人与人显然是完全平等的。任何商品,只要你有经济实力,你就可以去购买。这是完全忠于你自己的。可问题就在这,社会的收入差距导致了经济实力的不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不同收入的人群只能选择其收入可以接受的消费品。在这样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就自觉的将自己进行了分级: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追求不同的消费品,消费品在不同人群的要求下分成不同的档次,消费者也就成为了不同档次的消费者。这样的分级是多方面的,比如老人和青年人的不同消费需求也是一种分级。消费社会并不能把社会趋向一致,即使看起来民主平等的消费过程,随着人的自我异化,也成为了一种等级性的行为。

接着,布希亚的逻辑很清晰,他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在这样一个分层的社会中,是否存在马斯洛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年轻人口口声声追求的个性是否存在?

在书中,布希亚下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就不是“个性”。 我们先看看我们的消费过程。这个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买家市场”,所有的消费都是在生产者先提供给消费者可供的消费品,消费者被迫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这也符合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所谓“主动”去购买的商品,都是因为多渠道,比如广告,比如书刊等方式,传到我们耳中,我们再去选择。而这些渠道是完全掌控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只是一个假象,所有的消费者都在生产者的掌控之中。消费者只是在不断的“趋同”,在规定的选择中,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本身也是被生产者规定好的。

由此可得,整个消费社会的消费过程都处于生产者的垄断当中,消费者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这对消费者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这又是这个社会的特征,所有人都无力改变它。

由此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推论,既然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是被生产者掌控的,那么,生产者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消费者去购买商品。如何激起消费者的欲望,就是生产者要做的。

1.消费社会本身。前面已经说过,消费社会本身是给予了消费者一定量的剩余资金,在社会的强制要求下,这部分资金是注定用于消费的。(先不讨论那些作为生存必须的吃穿住行)这就大大减轻了生产者对于商品的压力。

2.成熟的销售手段。生产者能通过各种销售手段来促使消费者消费。书中提到的现今消费者经常被勾起“欲罢不能”的消费欲望。书中提到的“杂货店”

“怕尔利二号”,用丰富的商品,完美的服务,出色的环境等多方面措施创造出永恒美好的“气氛”。

3.商品本身。接下来说说这个问题。

我们消费的商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商品包含些什么?

购买一样东西,除了商品本身之外,还有符号,服务等多种元素。想一想,消费时,我们购买的到底是什么?买一件衣服,我们购买的不是它的“用途”,而是它的符号。要实现衣服的“用途”,是不必要以消费的形式来进行。例如技术物品,一台IBM电脑“当技术成为一种神气的心理实践或一种时尚的社会实践时,技术物品本身就成了摆设。”

这就是消费社会存在的“功能的无用性”。一切消费品都可能是“摆设”,消费品本身已普遍丧失了实用性和象征功能。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一种游戏,是一种神奇的,被操纵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消费时,我们就是在被操纵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劳工换来一些无用的摆设。

那么我还比较感兴趣,布希亚所提到的人们对与性,对色情的看法。发达的性文化已经说明了性在消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集多种消费要素为一身。包括广告中的性暗示,电影中的性噱头等等丰富的符号元素。这一种“性幻象”就利用了人们对性欲的渴望,通过性来提升消费欲望。这无所谓低俗,无所谓风化,所谓的低俗只是部分人类馅于文化束缚的一种看法而已。而色情消费的发展同理。撇开那些观念不谈,性可以被消费,对个体的满足可以看作是其使用价值,消费过程则体现了其交换价值。回过头看,这样的性消费是对性本身的完全崎化:性本身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生理满足的需要。在消费社会下却被通过各种方式而变成一种消费,甚至是一种商品。

当然,消费社会的改变还有文化,人们的休闲方式,身体以及其他生活的组成部分,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以说布希亚的书颠覆了我以往对工业化社会的看法。我认为工业化是人类进步,消费是我们生活的体现。但布希亚却给我描述了另外一幅画,这光鲜外衣里面的腐烂。这让我十分的震惊。当然如同其他的社会学名著一样,布希亚也没有提出任何解决观点。是宿命也好,我认为我们应当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因为我们起码追求真实。当然,只是学识浅薄的我还无法更好的去理解,我希望以后能再次阅读到这本《消费社会》得到更好的体会。


第二篇:《消费社会》读后感


《消费社会》读后感

在《消费社会》的简介写到本书的主要目的即“揭示了大型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社会进行了划分。”

让·鲍德里亚直接否定了工业社会强大的生产力所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全面“丰盛”。他认为,社会所谓的物质增长有大量的虚拟成分。当今看起来的消费社会的“丰盛“是建立在大量的符号消费,信贷消费等虚拟成分之上的。

1. 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并且作者明确指出贫福差距几乎是不可能调和的,因为生产本身就是不平均的,必然导致了分配的不平均。各种调和机制,如国家,税收,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肯定是起积极作用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假如人类的生产总值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富人将得到更多,那么穷人的所得就更少。而富人的消费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再有提高,而穷人则得不到消费的满足。所以贫富差距的拉大也直接制约消费社会的“丰盛”。

2. 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的提高,竞争的提升,毒品,酒水等的消费量必然会提升,更不用说军事。这在表面看起来也是一种消费的增长。

3. 浪费。消费社会的发展让人类陷入了无比要浪费的怪圈。生产力发展到现在,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具有相当的剩于资产可用于消费,当然这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可消费对象就那么多,消费者就陷入了反复的同样的消费过程中。比如服装的消费,最典型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消费。这样的浪费从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一种增长。

经济能否继续增长是否等于丰盛呢?这种理想主义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丰盛”具有的丰富内涵,包括幸福等元素,是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增长来替代的。作者引用了另一位学者的观点,原始社会才是“丰盛”的社会。,在一种绝对“贫困”的条件下,没有私有财产,不被物所困,出在一个不被其他控制的自由条件下,才是真正的“丰盛”。我对此观点有点怀疑,绝对“贫困”还能“丰盛”么?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当今社会的“丰盛”不是真正意义的“丰盛”。 那么伴随着“丰盛”,社会分层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这里的“分层”是和“民主”“平等”相对的概念。表面上来看,在消费中,人与人显然是完全平等的。任何商品,只要你有经济实力,你就可以去购买。这是完全忠于你自己的。可问题就在这,社会的收入差距导致了经济实力的不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不同收入的人群只能选择其收入可以接受的消费品。在这样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就自觉的将自己进行了分级: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追求不同的消费品,消费品在不同人群的要求下分成不同的档次,消费者也就成为了不同档次的消费者。这样的分级是多方面的,比如老人和青年人的不同消费需求也是一种分级。消费社会并不能把社会趋向一致,即使看起来民主平等的消费

过程,随着人的自我异化,也成为了一种等级性的行为。

接着,让·鲍德里亚的逻辑很清晰,他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在这样一个分层的社会中,是否存在马斯洛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年轻人口口声声追求的个性是否存在?

在书中,让·鲍德里亚下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就不是“个性”。

我们先看看我们的消费过程。这个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买家市场”,所有的消费都是在生产者先提供给消费者可供的消费品,消费者被迫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这也符合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所谓“主动”去购买的商品,都是因为多渠道,比如广告,比如书刊等方式,传到我们耳中,我们再去选择。而这些渠道是完全掌控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只是一个假象,所有的消费者都在生产者的掌控之中。消费者只是在不断的“趋同”,在规定的选择中,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本身也是被生产者规定好的。

由此可得,整个消费社会的消费过程都处于生产者的垄断当中,消费者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这对消费者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这又是这个社会的特征,所有人都无力改变它。

由此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推论,既然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是被生产者掌控的,那么,生产者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消费者去购买商品。如何激起消费者的欲望,就是生产者要做的。

1.消费社会本身。前面已经说过,消费社会本身是给予了消费者一定量的剩余资金,在社会的强制要求下,这部分资金是注定用于消费的。(先不讨论那些作为生存必须的吃穿住行)这就大大减轻了生产者对于商品的压力。

2.成熟的销售手段。生产者能通过各种销售手段来促使消费者消费。书中提到的现今消费者经常被勾起“欲罢不能”的消费欲望。书中提到的“杂货店”“怕尔利二号”,用丰富的商品,完美的服务,出色的环境等多方面措施创造出永恒美好的“气氛”。

3.商品本身。接下来说说这个问题。

消费社会存在的“功能的无用性”。一切消费品都可能是“摆设”,消费品本身已普遍丧失了实用性和象征功能。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一种游戏,是一种神奇的,被操纵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消费时,我们就是在被操纵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劳工换来一些无用的摆设。

消费社会的改变还有文化,人们的休闲方式,身体以及其他生活的组成部分,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以说让·鲍德里亚的书颠覆了我以往对工业化社会的看法。我认为工业化是人类进步,消费是我们生活的体现。但布希亚却给我描述了另外一幅画,这光鲜外衣里面的腐烂。这让我十分的震惊。当然如同其他的社会学名著一样,让·鲍德里亚也没有提出任何解决观点。是宿命也好,我认为我们应当有社会学的想象

力,因为我们起码追求真实。当然,只是学识浅薄的我还无法更好的去理解,我希望以后能再次阅读到这本《消费社会》得到更好的体会。

更多相关推荐: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第一章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逻辑是物性而非人性的工具理性逻辑诉求于感官的媒介让人们得以获得越来越多的直接感官刺激信息爆炸让人们得以获取永远不能吸收的信息量人们的感知于是扁平化媒介即信息后现代消费社...

消费社会读后感

消费社会读后感120xx3001丁奕竹消费逻辑是物性而非人性的工具理性逻辑诉求于感官的媒介让人们得以获得越来越多的直接感官刺激信息爆炸让人们得以获取永远不能吸收的信息量人们的感知于是扁平化媒介即信息后现代消费社...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11123807徐翀作者让鲍德里亚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译者刘成富全志刚消费变体P7475对地位和名望的追求是建立在符号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现在大资产阶级张扬的消费倾向是一种非常现代的反...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随着后工业时代和消费社会的来临包括旅游在内的休闲活动也被彻底地裹挟进大众消费之中波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里休闲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休闲是不可抗拒的责任伦理因此休闲和休闲中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波德里亚同时批驳...

消费社会读后感

消费社会读书报告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研究法国当代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是杰出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对商品和物的研究的基础上他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理论从物的消费进入到符号消费的领域并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

消费社会学读书报告

礼物的流动读书报告社会111范天昊摘要礼物的流动是关于中国东北一个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模式的民族志报告作者细致考察了这个北方农村的礼物交换过程和网络培育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叙述向读者展现了在这个村庄社...

经济学与社会生活读后感

经济学与社会生活读后感品味社会生活百态阅悟经济理论千资当我手捧着这本书的时候这句活深深地吸引了我带着品味和阅悟的心情我读完了这本书尤其是对关于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的章节有一些自己的感触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生活困难的人...

《消费社会》读后感

消费社会读后感在消费社会的简介写到本书的主要目的即揭示了大型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社会进行了划分让鲍德里亚直接否定了工业社会强大的生产力所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全面丰盛...

布迪厄文化再制与社会再制读后感

读文化再制和社会再制布迪厄将文化视为资本从文化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系统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再制的影响并主张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决定因素不单单只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直接反映而是文化资本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所谓文化资本文中谈及三种...

街角社会读后感

一点一点地进步不求贪多街角社会读后感刚开始选择街角社会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因为我喜欢看的书的类型比较偏向故事性的有趣的而理论性的东西对于我而言比较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决定选择这本书街角社会这本书主要是对闲荡于...

街角社会读后感

坚持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街角社会读后感刚开始选择街角社会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因为我喜欢看的书的类型比较偏向故事性的有趣的而理论性的东西对于我而言比较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决定选择这本书街角社会这本书主要是对闲荡于街...

街角社会读后感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街角社会读后感刚开始选择街角社会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因为我喜欢看的书的类型比较偏向故事性的有趣的而理论性的东西对于我而言比较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决定选择这本书街角社会这...

消费社会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