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普希金抒情诗选有感

时间:2024.4.20

读普希金抒情诗选有感

读普希金抒情诗选有感

被后人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一生都在追随时代步伐前进,借助诗歌这样的文学形式反对各种专制和暴政,揭露和批判国内沙皇统治的种种罪恶,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在俄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普希金的抒情诗题材广泛,他通过文字抨击社会黑暗,成为那个时代的呐喊者。

从1813年到1837年,普希金陆陆续续的创作出了像《囚徒》《致大海》、《我又造访了》等八百多首著名的抒情诗。而《普希金抒情诗选》就收录了这些诗歌中的精品。它一经问世,就得到无数读者的支持与肯定。其中,融入俄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元素,描写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通读本书,对书中的诗歌进行了耐心品味、慢慢咀嚼,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普希金喜欢借助一些简单的事物,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意象往往单纯而又美好,读者读完以后,似乎沉浸在作者迷人的意境之中。例如《月亮》这首诗歌,“孤独、凄怆的月亮,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投下清辉一片?”。一轮朦胧的月亮在普希金的眼里变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它挂在天上却永远不能触及。就如同诗人这迷人的情感,想努力追求最终却无法获得。或许这种淡淡的忧愁在那个时代显得格外珍贵,让诗人普希金不得不诉诸于笔端。《给娜塔莎》也是同一种类型的作品。“在松林微睡的阴影中,阴霾的云雾在弥漫延长。肥沃的田地荒凉了;嬉戏的溪涧寒冷起来;浓茂的树林斑白了;连苍穹也显得暗淡无光。娜塔莎--我的光亮!你现在哪?”。娜塔莎带着一种别样的美丽来到普希金的身边,令他心动不已。没有娜塔莎,包括田地、溪涧、树林、苍穹等所有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普希金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谱写成诗歌,似乎留住了独属于他的最美好的回忆。

简单和质朴一直是普希金的创作风格,也是他受到无数读者喜欢的原因之一。果戈理谈到他的诗歌的时候曾指出,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徒有其表的炫耀。我喜欢反复咀嚼每个字的韵味,让我不断的在诗歌的世界里畅想和傲游。在《皇村回忆》中普希金提到,“睡意朦胧的苍上挂起了阴沉的夜幕;万籁俱寂,空谷和丛林都安睡了,远方的树林笼罩着白雾”。皇村美丽的夜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置身其中。对于普希金来说,皇村学校是他格外眷恋和怀念的地方。空谷、丛林、白雾这些最自然的事物构成了最美丽的回忆。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夸张的描述,只是简简单单的将其勾勒出来。即使如此,却仍旧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除此之外,普希金的诗歌没有拘囿于个人的小情感,而是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墓志铭》中提到,“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作伴,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普希金一生渴望自由,渴望做一个正义之人,也就是他所谓的好人。当他死亡的时候,人

们仍会记住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所有。《阵亡的勇士》全诗充斥着向上的力量,表达作者为自由献身的无畏。勇士的特征是什么,就是胆量和气魄,就是直冲霄汉的英勇气魄。他们始终怀着最顽强的信念,为国家牺牲一切、奉献一切,为人民奋斗终身。普希金的最特别之处是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就是这样的勇士,冲在时代的最前方,勇于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挑战。正义、自由、光明、信仰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

读完《普希金抒情诗选》,情不自禁的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一字一句,都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他不惧社会的黑暗,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崇高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沙皇社会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公平、自由、幸福是每个时代的追求与信仰,需要更多像普希金这样的人,为自由而奔走。


第二篇: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

一、开场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这首著名的短诗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825年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该诗是题在П.Α.奥西波娃的女儿Е.Н.(姬姬).渥尔夫(1809—1883)的纪念册上的。今年是这位伟大诗人诞辰205周年,逝世167周年的日子,作为普希金抒情诗的爱好者,今天在这里作此讲座聊表对这位诗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诗人生平和创作:

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①(①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xx年,第177页。)

普希金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小时候被交给奴隶出身的奶妈照料,经常听奶妈讲民间故事和传说,从小就受到民间口头创作的熏陶。1811年,他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受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并和十二月党人接近。普希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诗。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青年时代,他为反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并受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影响,写了不少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童话》(1818)、《致恰达耶夫》(1818)、《致普柳斯科娃》(1818)、《乡村》(1819)等,都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反映了十二月党人的革命理想和决心。在《致普柳斯科娃》一诗中,作者写道:

我只愿意歌颂自由,

只向自由奉献诗篇;

我诞生到世上,不是为了

用羞怯的竖琴讨取帝王的欢心。

在《自由颂》中,诗人则以极大的仇恨谴责暴君:

你专制独裁的暴君,

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

我以严峻和欢乐的眼光,

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死亡。

普希金的政治诗当时在进步的贵族青年中间广泛流传,对解放运动起了促进作用,引起了沙皇的惊恐。亚历山大一世曾愤恨地说:“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

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由于皇村学校一些教师的说情,诗人才免于流放西伯利亚,而被放逐到南俄。从1820年起,他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放逐的生活。

在南俄期间,他同十二月党人的联系更加密切,结识了“南社”的领导人彼斯杰尔,参加了他们的秘密集会,并写了号召反对农奴制、杀死暴君的著名诗篇《短剑》(1821)。此外,还写了不少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如《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和一组叙事长诗:《高加索俘虏》(1822)、《强盗兄弟》(182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又译为《巴奇萨拉的喷泉》或《致巴奇萨拉宫的喷泉》1824)、《茨冈》(1824)。这些诗篇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充满着对上流社会的愤懑和对纯朴的山民、茨冈人的同情。

长诗《茨冈》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以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它写的是贵族青年阿乐哥同城市“文明”社会发生冲突,因“衙门里要捉他”而出走;到了茨冈游牧人群中间,和他们一起流浪,并同茨冈姑娘真妃儿结为夫妻。但两年后,却发生了阿乐哥和茨冈人的新冲突。他发现真妃儿另有新欢,于是怀着报复心理杀害了真妃儿和她的情人。阿乐哥由于这种凶残的行径,遭到茨冈人的唾弃,孤零零地留在草原上。长诗大量描写了茨冈人的生活,表现的却是俄国贵族青年寻找出路的主题。诗的前半部描写阿乐哥对城市社会的厌恶,“回到自然”,在茨冈游牧群中自由自在地过日子。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情调把茨冈人的生活理想化,用以对照城市文明的虚伪,增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力量,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方法。但诗人也揭示,一个贵族阶级的知识分子想脱离本阶级,摆脱本阶级的传统影响,同以劳动为生活基础的普通人融为一体,这是很困难的。诗的后半部暴露了阿乐哥由于贵族阶级的思想习惯所养成的个人主义劣根性。诗人用老茨冈纯朴的原始民族的美德同阿乐哥的利己主义相对照,深刻地揭露了阿乐哥私有欲的贵族阶级本性,所以长诗后半部也是对贵族社会的批判。长诗展示了阿乐哥性格的复杂和矛盾,他作为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的形象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

1824年诗人因和南俄总督发生冲突,被放逐到父亲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科耶村,过了两年幽禁的生活。这时他钻研俄国历史,搜集民歌、故事和童话,深入接触民间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和民族特点,这对于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 1825年,现实主义的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问世。

《鲍利斯·戈都诺夫》取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俄国的历史事件。大贵族鲍利斯·戈都诺夫杀害了幼小的皇子季米特里,并于1598年登基称皇。这个阴谋事件被一个年轻的僧侣葛里戈里得知,葛里戈里乃僭用季米特里之名投奔波兰,在波兰贵族地主支持下,于1604年起兵进攻莫斯科,推翻了鲍利斯,自立为王。戏剧冲突是在鲍利斯和假皇子之间展开的。鲍利斯厉行苛政,又取消了犹利节①,丧失了民心,因得不到人民支持而倒台。假皇子正是利用了人民对鲍利斯的不满情绪而取胜,但他怀着个人野心,引波兰军队入侵,为私欲而背叛祖国,终于被人民看穿,最后人民也不再支持他。当假皇子登基时,人民不是高呼“万岁”而是“沉默着”。这里作者通过历史故事,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指出“人民的公意”才是改朝换代的决定因素,这是作者民主主义观点的鲜明表现。剧本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全剧分23场,地点不断变更,时间有7年之久,出场的人物众多,这些都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格式。剧中有很大的群众场面,这在俄国戏剧里还是第一次出现。普希金写作《鲍利斯·戈都诺夫》的时候正是十二月党起义失败的年代,剧本肯定了人民是决定历史命运的力量,这正是剧本重要意义之所在;而这一点却是十二月党人所缺乏了解的。他们的悲剧在于脱离人民,害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剧本因为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而遭到沙皇政府的禁演,直到诗人死后很久,在1870年才得以首次搬上舞台。

诗人于1826年9月回到莫斯科。那是在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起义失败以后,刚即位的新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收买人心而把普希金召回。沙皇曾问普希金,假如起义时他在彼

得堡,他将会做什么,诗人明确回答,他会在起义者的行列里。

在莫斯科时期,由于新皇尼古拉的诱压,普希金曾一度对沙皇抱有幻想,希望沙皇对十二月党能采取宽大措施。后来他还是抛弃了幻想,写出《阿里昂》(1827)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著名诗篇,在后一首诗中写道: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你们悲壮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快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交你们手上。

这首诗托一个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带到流放地去,在十二月党人中广为传诵,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奥陀耶夫斯基立即写了一首诗应和,诗中说道:“我们悲惨的工作不会就这样消亡,请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的烈焰。”①(这句诗后来被革命导师列宁用作《火星报》的刊头题词,而《火星报》的名称也从这句诗脱胎而来。)

1830年9月普希金到波尔金诺村住了三个月,这是他创作上有重大收获的季节。在这里他完成了被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奠基作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4个小悲剧(《石客》、《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瘟疫流行日的宴会》)和近30首抒情诗等。

《别尔金小说集》因作者以伊凡·彼得罗维奇·别尔金为笔名发表而得名,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驿站长》、《风雪》、《射击》、《棺材匠》、《村姑小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驿站长》,它叙述了一个忠厚善良的小人物维林辛酸悲惨的一生。他终日辛劳为旅客服务,遭到往来官吏的欺凌,在这不宁静的生活中只有单纯美丽的女儿是他唯一的欣慰。女儿被拐走后,他嗒然若失,想尽办法来到彼得堡,期望找回“迷途的羔羊”——他的女儿杜妮娅。可是狠心的军官明斯基却将他拒之门外。维林孤苦无靠,回去之后不久就悲愤而死。小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者以同情和尊敬的心情描写了小职员的命运。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30年代普希金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抒情诗《我又重新造访》(1835)、优美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此外,还写了一些文学论文。他在1833年写的叙事长诗《青铜骑土》,则与长诗《波尔塔瓦》(1828)等合成一组歌颂彼得大帝的作品。他还在1836年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后来成了进步思想的喉舌。

30年代的黑暗统治使普希金更加注意现实问题,并且通过创作加以反映。除了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别尔金小说集》外,还有通过历史题材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如《杜布洛夫斯基》(1835)和《上尉的女儿》(1837)。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取材于18世纪普加乔夫起义。小说以主人公格利涅夫的个人遭遇为线索,通过他的叙述再现了普加乔夫暴动的历史。小说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它不像贵族社会那样把普加乔夫描绘成杀人放火的强盗,而是把他写成热爱自由、宁死不屈的英雄。小说描写他英勇机智、坚定乐观、很有气量,到处受到人民的拥戴。普希金在写作前曾到普加乔夫当年活动的伏尔加河、奥伦堡平原一带实地调查,搜集很多民间传说、歌谣,研究大量史料,先于1833年写成了《普加乔夫史》,然后在1836年才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1年2月l 8日,普希金和莫斯科一位1 9岁的少女娜.尼·冈察罗娃(又译为龚佳罗

娃。据诗人说,拉菲尔所绘的圣母和她的容貌简直就象两颗水珠一样的没有分别,故曾于1830年作《圣母》一诗赠给自己的未婚妻)结婚,随后迁居彼得堡,重入外交部任职。但家庭生活对他的创作有着不良的影响,诗人去世前几年的生活很不愉快。这种心情从下面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①1834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心要求平静,

一天跟着一天飞逝,而每一点钟

带走了一滴生命,我们两人盘算的

是生活,可是看哪——一转眼,命已归西。

世上没有幸福,但却有意志和宁静。

多么久了,我梦寐思求着这种宿命;

唉,多么久了,我,一个疲倦的奴隶,

一直想逃往工作与纯洁喜悦的幽居。

①这首诗是诗人对妻子写的,表达了他渴望离彼故得堡的生活而隐居乡间。

同时政府对他的迫害加剧了,后来怂恿法国公使馆流氓丹特士调戏诗人的妻子而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普希金于1837年2月8日和丹特士决斗,因负重伤而于当月10日逝世。

关于诗人一生的创作,他逝世前一年写的《纪念碑》一诗,好像是个很好的总结。诗中说:

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敬爱

是因为我曾用诗歌,

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这残酷的世纪,

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

祈求过宽恕同情。

所以诗人自豪地宣称: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

它和人民款通的路径将不会荒芜,

啊,它高高举起了自己的不屈的头,

高过那纪念亚历山大的石柱。

不,我不会完全死去——我的心灵将越出

我的骨灰,在庄严的琴上逃过腐烂;

我的名字会远扬,只要在这月光下的世界

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

我的名字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她的各族的语言都将把我呼唤。

三、普希金的抒情诗:

普希金出现的时代,适逢作为艺术诗在俄国刚刚有可能出现的时代。一八一二年是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年代。以它的影响来说,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史中最重大的一年。和拿破仑的决死斗争唤醒了俄国的沉睡的潜力,使她在自身上看出了前此未曾意想到的力量和作用。我们如果评论普希金的作品,就必须严格地按照写作年代的顺序来观察。普希金之所以和他以前的诗人不同,就在于从他作品的顺序不仅仅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不断的发展,而且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个人和个性的发展。他在任何一年中所写的诗,不只在内容上,而且在

形式上和以后一年所写的必然不同。因此,他的诗不能象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的诗似的,按照类别来印行。这一点很重要;它说明了普希金的巨大的创作天才,并且指出了他的诗充满着有机的生命。这有机的生命的源泉是在于:普希金不仅推寻诗,他还以生活的现实和永远优美的思想作为诗的土壤。

把普希金“中学时代”的诗和以后时期的诗作一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他的诗才是多么迅速地生长和成熟。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他“中学时代”的诗作中还可以见到他和他以前诗人的历史联系。显然,他成为独立的诗家以前,他首先做过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的优秀的学生。

“中学时代”的诗并不太富于诗,但却常常以韵文的优美和精巧使人惊讶。这些诗的风格完全不是普希金的,它是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的。就诗而论,普希金——那时他还是不到十六岁的青年——虽然远逊于这两个诗人,但在韵文上不仅有时毫无逊色;甚至是更大胆、更丰富。??

《皇村中的回忆》是以铿锵有力的诗句写出来的,虽然全篇都不过是词藻和夸张而已。 “中学时代”的诗有几篇已经超脱模仿,透露出纯粹普希金的诗的因素。我们认为这样的诗是:《窗》,《心愿》?? 等。它们好坏不等,然而有几篇以那时代的标准看来,简直是优美得很。那个时代是不够精细、不甚求全责备的。

普希金在中学毕业以后所写的诗可以称为“过渡时期”的诗;从这些诗中已经能看出普希金来了;但是,他依旧或多或少地忠于文学传统,仍旧是他的前代诗家的学生,尽管是常常“青出于蓝”。他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但还没有独树一帜。他只是孕育着——如果 可以这么说——普希金,却还不是普希金。在“过渡时期”的诗中可以看到普希金和他从前的文学的活的历史联系。

我们认为这“过渡时期”的诗是:《安纳克利融的坟墓》,《黑色的披肩》,《我耗尽了我自己的愿望》,《贤明的奥列格之歌》,《生命的驿车》,《酒神之歌》,《你和您》??等。

为了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所谓普希金“过渡时期”的诗是什么,我们想举出纯粹普希金的诗来作一个对照。这些诗是从一八一九就有的,顺序如下:《独处》(这首诗只在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可以算作纯粹的普希金的诗),《多丽达》,《白昼的明灯熄灭了》,《葡萄》,《海的女神》,《缪斯》,《征象》,《你憔悴而缄默》,《致大海》。??等。

在“过渡时期”的诗中,普希金首先仍旧是前代诗家——尤其是巴杜式科夫——的学生,不过是“青出于蓝”了。他的诗已经老师们的诗更为优美,而且,就整体而言,有一种成为他的特色的更深厚的坚韧。普希金所特有的因素是主宰这些诗的一种哀歌式的忧郁。从起头就可以看出来,忧郁比欢乐和玩笑更投合、更切近于普希金的缪斯。常常是这样,他的一篇诗开始带着高兴和玩笑的调子,最后以忧郁的情绪收场。这忧郁的情调,仿佛是一篇乐章的最后的旋律,只有它留在你的心灵上,并且把以前的种种印象都盖过了。普希金的忧郁不是温柔脆弱的心灵的甜蜜的哀愁,不是的。它永远是一颗坚强有力的心灵的忧郁;他对读者具有一种魅力,在读者的心底深刻而有力地回荡着,和谐地振荡着他的心弦。普希金从不沉溺于忧郁的情感;的确,这种情感时常在他心里振鸣着,但并没有抹杀心灵别种声音的合奏,以至成为单音。有时候,他在一阵沉郁以后,会象狮子耸动鬃毛似地突然摆摆头 想把悒郁的阴云逐开。这种强烈的乐观情绪尽管没有完全把悒郁抹去,却给了它一种特别的爽气,使心神振作。??在普希金“过渡时期”的诗中,最好的是那些诗作,它们或多或少的地透露出忧郁的情调。因此,那些完全没有这种情调的诗,就显得平淡有如散文;而有了它呢,没有意义的诗成为有意义的了。举例说《我耗尽了我自己的愿望》这首诗,尽管很薄弱,却会使读者不自主地注意到它的最后一节:

就好象当初冬凛冽的风

盘旋,呼啸,在枯桠的树梢头

孤独的——感于迟暮的寒冷,

一片弥留的叶子在颤抖……

《贤明的奥列格①之歌》(基辅大公奥列格在907年进击拜赞庭,大军直抵沙列格勒即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称为斯丹布尔,奥列格为纪念胜利,将自己的盾悬挂在沙列格勒城门,即引军而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诗人知道怎样给这一篇抒情意味多于史诗意味的诗投上一层诗意的朦胧——这朦胧,对于古代英雄和事件以及关于他们的缥缈的流传是很合宜的。因此,这篇作品充满了诗的美,这种美又为蕴蓄其中的哀歌情调和纯俄国风的叙述加强了。普希金甚至能将奥列格的马说得津津有味,使读者也和奥列格一样急欲看看他的战斗的老伙伴的遗骨。

英武的奥列格上了马,走出庭院,

还有伊格尔王子和年老的宾客

随他来到德聂伯河边,果然看见

高贵的马骨在丘陵上暴露着:

它受过雨水的冲洗,又蒙上尘埃。

附近丛生着野草,在风中摇摆。

这首诗在情调和内容上都能一贯地保持含蓄;最后一节很成功地总括了全诗的意义并且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充足的印象。

每一首诗应该是主宰诗人的强烈思想的果实。假如我们只把这思想认作是诗人理性活动的结果,那我们就不仅抹杀了艺术,而且连艺术的可能性也否定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作一个诗人有什么困难呢?有谁不会由于癖性、需要和有利可图,而成了诗人呢,假如他只须转一些念头,然后就把它填进一些现成的形式中?不,无论就诗人的天性或就诗人的自白来看,诗人并不是这样去作的。凡是本性不是诗人的人,尽管让他想出一些深刻的,真实的,甚至神圣的思想吧,他的作品仍旧不过是烦琐的、虚假的、畸形的、死的——它不会说动任何人,很快地就使人不相信它所表达的思想,尽管这思想是完全真实的!然而,有人却正是把艺术看成了这种东西,他们所要求于诗人的也正是这种东西!在闲暇的时候转一转念头,想出一个优美的思想,然后把它装进一个杜撰的形式中,好象钻石必须镶在金子上。这就是一切了!不,我们所说的不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绝不能主宰诗人而成为他的生动的作品的胚胎!艺术并不容纳抽象的哲学思想,更不容纳理性的思想:它只容纳“诗的思想”,而这“诗的思想”——它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箴言,而是活的热情,是“真情”(Пафос) ??这“真情”是什么意思呢?——创作并不是消遣,而是艺术的制作;不是喜好或者闲暇的果实,而是艺术家的劳作,就连艺术家自己也往往不明了,一个新作品的胚胎怎样落到了他的心上,他怀着这“诗的思想”的种子,有如母亲在子宫里怀着胎儿。创作的过程和生育的过程是相仿的,在这过程中不能没有痛苦——自然是精神的痛苦。因此,如果诗人决心从事于这种工作,这意味着有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有一种不能克服的热情在推动着他。这种力量,这种热情——就是“真情”。“真情”的诗人是思想的爱好者,他把它当作美丽的生命那样爱着,心里充满了它。他并不是以智慧,以理性,以感情,或者以任何一种心灵的本能来冥想它,他是以整个的全面的精神内容来对待它的。因此,他的作品的思想并不呈现为抽象的思想,并不是死的形式,而是活的创造,其形式的富于生命的美说明了那作品是有着庄严的思想的。在这里面没有织补或者安装的迹象,没有思想和形式的分野,而是由两者溶合而成的整个的有机体。思想是从理智产生的;但能产生和创造活的东西的,是爱情而非理智。因此,抽象的思想和诗的思想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理性的果实,后者是作为热情的爱情的果实。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叫做“真情”,而不叫做“热情”(Страстъ)呢?这是因为“热情”这个名词包含着比较属于情绪的概念,而“真情”包含比较属于道德精神的概念。在热情中有很多个人的、自私的、幽暗的、有时甚至是卑鄙低级的因素,因为人不仅可以对一个女人发生热情,也可以对很多女人发生热情;不仅对荣誉有

热情,也可以对任何被推崇的事物都有热情;他还可以对金钱,酒和美食发生热情。热情中有很多纯粹是情绪的,血气的,神经的,肉体的和欲望的因素。而真情呢,虽然也有和血液的流动及神经系统的震动相关联的热情,但这种热情是被“思想”在人的心灵里点燃起来的,它是永远朝向着“思想”去追求的。因此,这种热情是纯然精神的,道德的,神圣的。“真情”使单纯由理性所获得的思想转化为对思想的爱情,这爱情充满了力量和热烈的渴望。哲学中的思想是没有果实的;哲学思想通过“真情”才能变为现实中的事件和事实,才能成为活的创造。

因此,每一首诗都应该是“真情”的果实,都应该充满着“真情”。如果没有“真情”就不能理解是什么使诗人拿起笔来的,是什么给他一种力量,使他开始并且完成一篇往往很长的作品。因此,说“这篇作品有思想,那篇作品没有思想”是不够精确的,我们应该说:“这篇作品的真情何在呢?”或者“这篇作品有真情,那篇作品没有。”这是更为精确的,因为有许多人把“思想”错误地理解为在作品以外到处都可以看到的那种思想了,而实则他们认为所看到的那个思想,不过是为寒伧的形式——那打补钉的衣衫所遮掩的议论罢了,它就常常透过这件破衣衫而露出其赤裸的面目。“真情”则是另外一回事情。除非是完全不懂美学技艺的人,他才能在僵硬而冰冷的作品中看出“真情”,才能无视其中的形式和思想简直象是水和油的汇合,或者象是用白线潦潦草草缝起来的。??

普希金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自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他绝不能以一个人的力量作到这种地步。从俄国文学的整个过程,尤其是俄国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普希金以前的诗人们所作的贡献来看,我们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是:这些诗人之于普希金,犹如大小河流之于汇合一切的海洋。我们在《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1815-1824年的诗作受以前诗派的影响比1825-1829年的诗作多,1830年以后的诗作就完全没有了。但即使是在1815-1824年的诗作中,几乎有半数的诗是属于普希金的独特风格的。这些诗作是按照年代排列的,因此很容易看出:普希金每过一年便减少其为学生和模仿者——尽管是超越了先生的学生和模仿者——的因素,而越来越成为一个独创的诗人。一八二五年到一八二九年所写的诗,也只是在一八二五年一部分诗中还可以见到过去诗派的影响,这影响在以后的诗中便完全消失了。读着普希金的模仿的诗作时,你会感到,并且看到即使在普希金以前,俄国也还是有诗存在着的;但是等你读着他的独创风格的诗时,你就不但不相信,而且完全忘了在普希金以前俄国还有诗的这一回事。因为,他的诗展开了如此奇妙而新鲜的世界!这里,你甚至不能说:“它象是那老一套,但又不是那老一套!”相反地,你会不自主地叫出来:“不,它完全不是那一套!”杰尔查文的诗句常常是很粗笨、很平淡的,尽管也有时在诗意上鲜明而强烈;然而在诗的格式、文法、造句及音调的要求上,他的诗不只低于狄米特里耶夫,也低于克拉姆金;在这些方面,狄米特里耶夫,甚至奥泽洛夫也在内,远低于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有过一个时候,人们不可能不相信在这两个诗人的笔下,俄国诗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可是,若是把这两个诗人的诗艺拿来和普希金的比较,那就恰如把犹米特里耶夫及奥泽洛夫和他们两人相比较一样。??因此,普希金的韵文,在他的独创性的诗中,显得仿佛是在俄国诗史上的一个突变,和过去截然分开,没有一点相象的地方——这种韵文是前此从未有过的新诗的表现。这是怎样的诗行呵!一方面是古代的雕塑和严格的单纯,另一方面是浪漫诗歌的音韵的美妙的错综,这两者在他的韵文中溶和起来了。它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俄国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象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象松脂一样浓厚,象闪电一样鲜明,象水晶一样透明、洁净,象春天一样芬芳,象勇士手中的剑齿一样的坚固而有力。它有一种非言语所能形容的迷人的美和优雅,一种耀目的光彩和温和的润泽;它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声韵的和谐;它充满了柔情,充满了创造的想象及诗的表现的喜悦。假如我们想以一个词语来概括普希金的诗行特征的话,我们只能说它主要是“诗的”,“艺术的”——这

里包括尽了普希金诗的“真情”的全部秘密。

假如你在读荷马,你会看到充分可能的艺术完整性,但这艺术的完整性并没有占据你的全部注意,你并不单独对它表示惊异;那比一切都更使你注意的是充沛在荷马诗篇中的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和古希腊的世界。你处于奥林匹斯山的群神之中,你处于战场上的英雄们中间,你不能不迷于这种高贵的单纯,这一度代表全人类的民族的英雄时代的优美的家长制度;但对于你,诗人却好象是站在一旁,他的艺术好象已经必然处于诗篇中,因此你也就不留意他、赞羡他了。读莎士比亚时,主要的也不是那个艺术家,而是那其中深邃的、对人心对世界的观察使你注意;而至于艺术,仿佛你已经默认了。同样,对于伟大的数学家,假如你要指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你并不提起他在详尽地思考和组合符号上的惊人的能力。在拜伦的诗中,首先令你惊讶的是诗人巨大的人格、超凡的勇敢及其思想和情感的傲岸。在哥德的诗中,你看到一个诗人思想家,他是人的内心世界有力的主宰。在席勒的诗中,你怀着满腔敬爱,祝福那为人类宣扬的讲坛,那人道的宣扬者,那崇高及美的事物之狂热的崇拜者。可是在普希金的诗中,与此相反,你首先看到的是以所有诗的媚惑所武装起来的艺术家,他是为了艺术而被召唤来的,他充满了对于美学上美的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他爱一切,因此也容忍一切。他的诗中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也就在于此——如果是从这个观点来看他的话,你就会加倍地欣赏他的优点并且宽宥他的缺点,把他的缺点看作是他的优点的另一方面和必然的结果。

普希金的使命是可以用俄国的文学史来解释的。俄国诗是一种移植而非本土的果实。广义地说,任何诗都应该是生活的表现,应该囊括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只有思想能使它作到这种地步。但是,为了表现生活,诗应该首先是诗。如果有一篇作品能够被称为“智慧的、真实的、深刻的、但却是散文化的”,艺术就不会从这里取得任何胜利。这样的作品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你可以对她表示惊讶,但爱她却是不行的;只要有一点爱情,也比很多的惊讶使人更为快乐,无论是对那个女人或由她引起惊讶的那个男人而言。缺乏诗的诗作从各方面看来都是贫瘠的;一半散文化的作品常常有益于社会和个人,但这益处也只是一半而已。如果有一个国家,人们可以清楚记得它的诗的原始;如果他们的诗不是自己国民生活的果实,而是世界文化的果实,那么,他们为了诗的充分发展,首先必须选择诗的形式;因为,让我们再重复一句吧,诗应该首先是诗,以后再谈表现这个和那个。因此,普希金就成了普希金,而不能是什么别的样子。在他以前,诗只是美丽情感和崇高思想的一种词藻华丽的表现,而这情感和思想并没有组成诗的灵魂。诗只是被依附上去,被当作一个好的目标所应采取的适当的媒介,就好象“真理”这个老婆婆的苍白的脸应该涂上粉和胭脂似的。用诗的形式来表现道德的或其他的思想——这是对于诗的形式的“功效”一种死的理解,由此产生了所谓“教训的诗”。??俄国诗在普希金以前恰恰是一种弄甜了的、带有金皮的药丸。因此,真实的、富于灵感的、创造性的诗只偶尔在某一部分中闪烁一下,这闪烁随即没入词藻的汪洋大水里去了。过去在语言、在韵文方面作了不少成绩,然而却还没有作为诗的诗,就是说,还没有这样的诗:它既表现一些东西,发展了某种世界观;又首先是以诗而出现!普希金的使命就在于:他把诗的秘密给俄国生动地展开了。他既然要把艺术的诗永远变为俄国本土的东西,那么,为了俄国诗有可能在以后表达任何倾向和认识而不必害怕其不成为诗、不必害怕它会转入词藻的散文,——那么,很自然的,普希金便应该以专一的艺术家而出现。

再者,俄国在普希金以前虽然有过诗人,但没有一个艺术家的诗人。因此,即使是普希金青年时期的不成熟作品如《鲁斯兰和柳密拉》,《强盗弟兄》,《高加索的俘虏》和《巴奇萨拉的喷泉》等等的出现也给俄国诗史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所有的人们,不只是受教育的,甚至很多初识字的人,都看到了这些作品不只是新的诗作,而且是全新的诗,是他们在俄国语言中不但从未见有前例的,而且连提示的话都没有看到过。于是整个俄国的读书界都在传诵这些叙事诗,少女们把它写在笔记本上,学生们在讲堂上背着先生抄写,店员们坐在柜台

后面也在抄录。不仅京都如此,外省荒远的地方也是如此。那时候,人们开始理解,诗和散文的区别不只在于用韵和节奏,而有韵的诗不见得就是诗。这意味着人们已经不把诗领会为外形的东西,而着重它的内质了。假如俄国现在竟而出现了远超过普希金的诗人,他的出现也绝不会引起如此的热闹、如此普遍的热情,因为在普希金之后,“诗”已经不是一种未曾见过,未曾听说过的东西了。因此,如果现在有一个诗人,象普希金似的主要地当作艺术家而出现,尽管他的天才不下于普希金,甚至高过了他,他也只能得到很微弱的成功罢了。

假如说,在我们所列举的那些叙事诗中显然有很多艺术性把它们和以前诗派的作品断然分开,那么,在普希金独创性的抒情诗中,艺术性就更多了。对于我们,那些叙事诗已经丧失了很多从前的魔力,我们已经习惯于它们,从而超越了它们;然而普希金的这些标志着他的独创性的小诗,即使在如今,也仍旧和它们刚问世时一样具有迷人的美。这是可以理解的:叙事诗需要天才的成熟,这要依赖于生活经验,而这种成熟在《鲁斯兰和柳密拉》,《强盗弟兄》和《高加索的俘虏》中还一点都没有,在《巴奇萨拉的喷泉》中也只是见到艺术的成功。可是从另一方面说,青春却是抒情诗的最好的时期。叙事诗要求对于人和生活的知识,要求创造个性和它特有的一种戏剧的安排。抒情诗则要求感觉的丰富——人的胸中最富于感觉的时候难道不是青春的夏天吗?

普希金的韵文的秘密并不在于“他能把俯顺听命的文字溶化在适度的节拍中并且用铿锵的韵脚收尾”这种艺术,而是在于诗的秘密中。要紧的是,普希金的心灵中有诗,这诗不是从书本学来的,它存在于自然里,生活里。这艺术是为人所固有的,它的印记打在诗人的全部创作上。智慧是生命的精神,是它的灵魂;而诗呢,是生命的笑,是它明亮的凝眸,其中有迅速变幻的感觉所透露的各种彩色。我们时常碰到一种女人,自然赋予了她们稀有的美貌,然而她们的异常端正的面容令人觉得有些严峻,举止也不够优雅。这种女人可能是艳丽夺目,令人惊讶;但是她们却不能令人莫名其妙地激动得心跳,她们的美不能够引起爱情,因为其中没有生命,没有诗。同样,如果某种天性,某种生命没有渗透着诗,它是只能引起人们冷冷的惊讶;它所散发的不是爱情——那生命的神圣的火焰,而只是坟墓的阴冷。??

普希金是第一个偷到维纳斯腰带的俄国诗人。不只是他的韵文,而且他的每个感觉,每种情绪,每个思想,每种情景都充满着诗。他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审视自然和现实,而这个角度是为诗所独有的。普希金的缪斯是一个贵族少女,她既有炫人的美色和直觉的雅致,又有微妙的情调和崇高的单纯;而且,她美丽的内慧更为娴熟的形式所发展和提高了。这形式就象她的第二天性一样地切合于她。

普希金的独创性的短诗始于1819年,以后在每一年中数目都有增加。在这些诗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小诗,它们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和古风有别,并且是它们第一次指出了;普希金主要地是具有艺术家的成分。这些小诗的单纯的迷人的美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它们是韵文中的音乐,诗中的雕刻。那浮雕似的表现,那严谨的古典主义油画似的思想,那充分的、有首有尾的整体,那润饰的柔和及细腻,这一切都表明普希金是古代艺术巨匠的卓越的学生。他并不懂希腊文;一般说来,由于他的多方面的、深刻的艺术本能,他不必象所有欧洲的诗人那样在古典文学中去进修。这种诗的天性不必费什么力气便会成为世界的公民;生活的任何领域对他都不陌生。生活和自然,无论他在哪里看到它们,都会很情愿地、很自如地落在他的彩笔之下。

在普希金以前有相当多的希腊诗的翻译和模仿??然而,尽管如此,在俄文中,除了葛涅吉屈所译的《依里亚特》的有些片段外,就没有一行诗可以说是古诗的近似。这情形一直继续到巴杜式科夫。巴杜式科夫的缪斯是和希腊的缪斯同宗的,他从《希腊诗集》中很优越地译出了一些。普希金并没有从《希腊诗集》中译出过什么,但他却以它的精神写作,甚至于他创作的诗都可以被认为希腊诗的翻译的典范了。这是超越了巴杜式科夫的一大步,这还没有计算普希金在韵文方面的巨大的成就。请看吧,普希金是多么希腊味地,或者是多么

艺术地(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讲着他自己的艺术的使命!这使命是他在幼年时期就已感到了的。这是题名为《缪斯》①(1821)的一首诗。原诗如下:

我幼小的时候,很讨她的欢喜,

她给了我一只七支管的芦笛。

她微笑地听着我吹奏——轻轻地

按着笛管的抑扬顿挫的洞隙,

我已经会用我的柔弱的手指

奏出为神启示的庄严的赞诗

和扶里吉亚②的牧人安详的歌曲。

从清晨到黄昏,在橡树的阴影里,

我殷殷聆听这隐秘女神的教益,

而且,为了偶一奖励,使我欢喜,

她也有时候从她妩媚的领际

撩开卷发,把芦笛从我手里接去。

那时啊,笛管就充满了神的呼吸

发出圣洁的声音,使心灵沉迷。

谁不熟知普希金的《十月十九日①》呢?在对每个遥远的朋友打过招呼以后,诗人说:

快快畅饮吧,趁我们还在世上!

唉,我们的人数每一刻都在稀少;

有的不在了,有的流落在远方,

命运看着我们凋零;时光在飞跑;

我们不知不觉地佝偻,受冷,

渐渐地,我们接近了生命的来处……

啊,谁将活得长久,到了老年

必须独自一个把这日子庆祝?

不幸的朋友!在新的一代中间

他成了厌烦、陌生而多余的客人,

想起了我们,和我们团聚的一天天

他会以颤栗的手掩覆着眼睛……

这是多么深刻而又明亮的悲哀! 一个思想都充满着不依赖于形式的诗,它是艺术的、轻盈的、透明的,它单纯而且不必任何暗喻!这个寿命超过所有友人的人,在新的一代中成了无聊的、多余的、陌生的外人,在追忆自己的友人时以颤抖的手覆盖着眼睛——这不只是诗的文字,这简直是诗的图画!然而,停留在悲哀的感情上是与普希金的精神不合的;象是乐曲的庄严的一转,这首诗以充满振作的情绪的诗行为结束:

但愿他高兴的,尽管有些悒郁,

把这个日子在杯酒里消磨,

一如此刻的我,一个受贬的隐士

无怨而又无忧地把它度过。

普希金不肯让命运征服自己;他要从命运的手里夺回哪怕是他所丧失的快乐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真实的艺术家,他有对真理的直觉、对现实的衡量,这给他指出了“此地”不但是悲哀的源泉,也是快慰的源泉;这使他在他的病根中去寻求治疗。确实,这种依赖于自己天性内在的富藏的能力使他对天赋和自己的道路的正确性比对冥想的浪漫主义的浮夸有更多

的信心。

普希金的诗的特性之一,他超越了过去诗家最主要的优点之一是:他的诗丰满,完整,含蓄,匀称。情感的诗、自然的诗就没有这种性质:它永远是在用力表现情感,因此匀称和适度就消失在丰盛之中了。在艺术的诗中,适度、匀称、丰满和均衡是作为诗篇基础的创作概念和艺术思想 的自然结果。普希金的诗从来没有多余或不足的地方,它的一切总是那么适度,那么恰当其位,结尾和开头总是切合的——而你读完他的一篇诗时,你会觉得,把任何地方予以增减都是不行的。在这方面,和在其他方面一样,普希金主要的是一个艺术家。

作为真实的艺术家,普希金无需为自己的作品选择诗意的对象。对他说来,所有的对象都是一同样充满了诗的。举例说,他的《欧根·奥涅金》是一篇叙述当代现实生活的诗,它不只有充分的诗,也有充分的散文,尽管它是用诗抒写的。这里有可爱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阴湿多雨的秋天和结冰的冬天;这里有京都,有乡村;有京都的纨绔子弟的生活,也有地主的平静的生活。这些地主谈着一种无味的谈话:

不是谈酒,就是议收成,

或者谈狗,或者谈亲戚。

这里有冥想的诗人连斯基,也有搞乱鬼和挑拨是非的沙列茨基,你一会儿看到堕入情网的女人的美丽的面孔,一会儿又看到咖啡座的侍役的睡眼朦胧,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在开门——这一切都有各自的美并且充满了诗。普希金不必到意大利去找美丽的自然景物:美丽的景色就在他手边.就在俄罗斯,在她的一望无垠的单调的草原上,在那永远灰色的天空下,在她悒郁的乡村和那富豪而又贫寒的城市中。曾被过去的诗人看作卑下的东西,普希金认为是高贵的;曾被他们认为散文的,到普希金的手里成为诗了。普希金认为秋天比春天或夏天都更好,你读着他的诗时,就不可能不同意,至少是当你还未看到他对春天或夏天的描写的时候:

(五)

人们常常诅咒秋季临末的日子,

然而我,亲爱的读者,却不能同意:

我爱她静谧的美,那么温和而明媚,

就象个孩子,虽然不讨家里人欢喜,

却偏使我疼爱。让我坦白地说吧:

一年四季中,只有秋季和我相宜。

她有很多好处:而我象不虚荣的恋人

执拗地想象她有些什么称我的心。

(六)

应该怎样解说呢?我对她的爱情

就好象,有时候,你也许会属意于

一个肺结核的姑娘:她就要死了

可怜的人儿没有怨尤,没有怒气,

而恹恹枯萎;她的唇边还露着微笑,

墓门已经张开口,她却没有在意:

她的两颊仍旧泛着鲜艳的红润,

今天她还活着——明天呢,香消玉殒。

(七)

啊,忧郁的季节!多么撩人眼睛!

我迷于你的行将告别的容颜;

我爱大自然凋谢的万种姿色,

树林披上华服,紫红和金光闪闪——

在林荫里,凉风习习,树叶在喧响,

天空笼罩着一层轻纱似的幽暗,

还有那稀见的阳光,寒霜初落:

苍迈的冬天远远地送来了恫吓。

俄国的冬天比俄国的夏天——这“南方冬天的翻版”——更好,因为它象个冬天的样子,而俄国的夏天呢,它不象夏天,犹如舞台上装饰起来的乡村不象森林里实际的乡村。普希金是第一个理解到这一点的人,他也是第一个人这样描写它。他笔下的冬天充满了灿烂豪华的诗,如《冬天的早晨》:

冬天的早晨1829

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

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

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

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象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

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

在蔚蓝的天空下,象绒毯

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

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

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

照得通明。刚生的炉火内

发出愉快的噼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

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

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

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

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

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普希金的诗惊人地忠实于俄国的现实,无论是它描写俄国的自然或俄国的性格,因此,人们异口同声地称他为俄国民族的、俄国人民的诗人。

普希金的抒情诗特别证实了我们对他的性格的猜想。他的抒情诗的基本情感虽然是深刻的,却永远那么平静而温和,而且多么富于人情味!这种情感永远呈现在如此艺术地平静的、如此优雅的形式中!普希金的短诗的内容是什么呢?几乎永远是爱情和友谊,——是这种情感经常主宰着他,成为他一生快乐与悲哀的直接的源泉。他不否定,不诅咒,他带着爱情和祝福观察一切。他的忧郁尽管是深沉的,却也异常光亮而透明;它消释灵魂的痛苦,治疗内心的创伤。普希金的诗——尤其他的抒情诗——的普遍的色泽是人的内在的美和抚慰心灵的人情味。于此,我们想附加一句:如果说任何“人的”情感是美丽的,因为它是人的而非野兽的,那么,普希金所表现的情感,作为“诗的情感”,是尤其美丽的。我们这里并没有把诗的形式计算在内;普希金所用的形式永远具有高度的美。我们只是说,普希金每首诗的基本情感,就其自身说,都是优美的、雅致的、娴熟的;它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在普希金的任何情感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由此看来,阅读他的作品是培育人的最好的方法。对于青年男女有特别的益处。在教育青年人,培育青年人的感情方面,没有一个俄国诗人能够比过普希金。普希金的诗没有奇幻的、空想的、虚伪的、怪诞的理想的东西;它整个浸透着现实。它没有给生活的面貌涂上脂粉,它只是把生活自然的真实的美表现出来。因此,普希金的诗不象那些点燃幻想的诗的谎话,它是无害于青年的;而谎话则使人于初次和现实冲激时就和现实处于不利的关系中,使人不合时宜地、枉然地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与现实的致命的斗争上。尽管浸透着现实,普希金的诗——姑且不谈它的形式之高度的艺术的优美——还充满着怎样艺术的优美的情绪呵!我们这个论断还需要佐证吗?——几乎普希金的每一首诗都可以作证。如果我们要想引证的话那会是无尽无休的。我们只须提出一系列诗的题名就够了,不过,为了使读者对我们的论点获得生动而有力的印象起见,还是抄出几篇在情调和内容上都不相同的小诗来看看吧:

你憔悴而缄默 1824

你憔悴而缄默;忧郁在折磨着你;

啊,那少女的唇边也失去了笑意。

很久以来。你懒得用刺针去绣出

花朵和图案,却只爱无言的孤独

和闷坐。啊,少女的悒郁我却很熟悉,

我的眼睛早就读出了你的心意

你在爱着,别隐瞒吧:和我们相同,

温柔的少女也恋爱,为爱而激动。

幸福的青年啊!请告诉我,他是谁——

那个英俊的少年,他的卷发那么黑,

眼睛那么蓝?……你脸红了?我默默无语,

然而我知道一切,一切;如果我愿意,

我会说出他的名字。是不是他常常

在你家附近徘徊,视线投到你的窗上?

你秘密地等待他。他走了,你跑出门,

久久望着他的背影,却把自己藏住。

在明媚的五月,在欢乐的节日里,

一群少年人在华丽的马车里驰驱,

自由而大胆的少年啊,任凭喜好,

有谁肯勒住马儿,不让它尽情奔跑?

这是多么美妙,多么雅致,充满了心灵和温柔,热情而又——用普希金爱用的辞句来说——迷人!在任何其他俄国的诗人中,你都不会找到一首诗是这样美妙地把人的优美情绪和在造型方面美丽的形式结合起来的。

声誉的想望① 1825

每当我为爱情与幸福所陶醉。

屈着膝,默默无言地和你相对,

每当我望着你,心里想:你是我的——

你知道,亲爱的,我是否想望声誉。

你知道:自从避开那浮华的社会,

也不愿再为诗人的虚名所累赘,

倦于长期的风暴,我绝不再去听

遥远的谴责和赞誉的扰攘之声。

难道说,我会计较人言的裁判,

每当你向我低垂着倦慵的视线,

你的纤手轻轻在我的头上抚摸,

并悄悄向:你在爱我吗?你可快乐?

告诉我,你将不会爱别人和我一样?

我的朋友,你将永远不把我遗忘?

那时候,我只保持着困窘的缄默,

我的心里充盈着幸福感,我想着:

没有明天了,那可怕的别离的一天②

永不会来了……可是呢?一转眼间,

眼泪、痛苦、变心、诽谤,一切在我头顶

纷纷碎落……天哪,我怎么了?我站定,

象一个过客,在荒野上遇到电闪,

一切在我眼前昏黑了。而今天

我为一种未曾有过的渴望所煎熬:

啊,我渴望声誉,只为了一片喧嚣

会时刻把我传送到你的耳朵,

只为了要你的周身都环绕着我,

一切,一切都向你嚷着我的姓名;

于是,也许,听着这种钟情的声音,

你会默默想起我的最后的恳求

当我们在花园,在暗夜分手的时候。

这里是青春的感情;然而,即使在成人的感情中,我们一样可以看到那动人心灵的人情味,那艺术的魅力:

“我爱过你” 1829

我爱过你:也许,这爱情的火焰

还没有完全在我心里止熄;

可是,别让这爱情再使你忧烦——

我不愿有什么引起你的悒郁。

我默默地,无望地爱着你,

有时苦于羞怯,又为嫉妒暗伤,

我爱得那么温存,那么专一,

啊,但愿别人爱你也是这样。

最后,下面一首诗表现这被生活所诱惑、但却没有被克服的诗人为一种芬芳而神圣的造物所唤起的优美的人情味的感情:

给—— ①1832

不,不,我不该,不敢,也不能

再疯狂地追求爱情的激动,

我不能再让心灵燃烧、沉迷!

我要严格地保持自己的静谧;

不,我爱得够了;然而,为什么

有时我不安于顷刻的幻梦,

每当从我眼前不意地掠过

一个年轻、纯净、天庭的生命

随即飘然消隐......难道我不能

清心寡欲地欣赏一个少女,

用眼睛追逐她,并在安静中

全心祝祷她幸福和欢愉,

祝祷她把一切荣华都尽享,

无忧的悠闲,平和愉快的精神,

甚至祝福她所选择的对象——

那把少女唤作妻室的人!

除去我们已提到和部分引用过的独创性的诗以外,再请读读以下这些诗吧:《焚毁的信》,《给克恩》,《冬天的道路》,《天使》,《夜莺和玫瑰》,《预感》,《小花》,《美人啊,那格鲁吉亚的歌》,《灿烂的城》,《夜的幽暗》,《仿哈菲斯》,《当那声势滔滔的人言》,《正是冬天》,《我的名字》,《每当我在喧哗的市街漫步》,《茨岗》,《我以前是怎样的》,《毒树》,《征象》,《美人》,《默认》,《心愿》,《两个骑士》??等。这里只有《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没有提到。我们没有提它,因为我们要说:普希金的优美的人情味的缪斯无论在情绪上、在形式上,都没有创造一首诗比这更馥郁、更纯净、更神圣而又更美丽的。??

我们说,阅读普希金的诗会有力地培养、发展和形成人的优美的人情味的感情。是的,在俄国诗人中,绝对没有谁能获得作为教育家的普希金的至上权,无论这教育的对象是青年,成年,或老年(如果他们还没有丧失审美的、人的感情的话)的读者,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有谁在俄国是比普希金(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和诗人)更“道德”的。而至于道学家和理论家们呢(你会看到他们很多人是目光狭小的;尽管他们善良甚至怀着好意,但更多的是法利赛人和塔杜夫①们。),当他们把普希金当作不道德的诗人来口诛笔伐的时候,他们老是喜欢引用普希金青年时期的爱情题材的戏作以及长诗《鲁斯兰和柳密拉》(这其中是有很多放纵的诗句的);或者他们就指出《恶魔》和《枉然的赋与》。然而,普希金犯了什么过错呢?他们自己也不明白。提到了《恶魔》,我们得指出:普希金的“恶魔”并不是最恶的一种,它不过是个捣乱的精灵,还不是魔鬼。再附带说一句:普希金既然不是魔鬼派的诗人,他就有权力怀疑——而且,有时候,他也不可能不感到怀疑的痛苦,因为,只有枯燥、麻木、琐碎的人才没有这种痛苦。《枉然的赋与》这首诗只是精神沮丧和心灵幻灭的瞬间的产物,而这种瞬间对于任何活力充沛的性格都是不可避免的。这首诗绝不是普希金诗的“真情”的表现,它只是那种“真情”的偶然的对立。普希金的诗的使命、特点及趋向更明显地表现在《在

欢娱或者无聊的时候》。

“在欢娱或者无聊的时候”①1830

在欢娱或者无聊的时候.

我常常寄怀于竖琴,

让我的热情、狂妄和慵懒

发出令人溺爱的声音。

但即使那时,不自觉地

我会中断这狡狯的琴声,

每当你的庄严的歌喉

突然响起,将我深深激动。

我会意外地泪如泉捅,

因为你那芬芳的语言

滴下纯洁的圣油,

给我心灵的伤口以慰安。

而现在,从那精神的高峰

你伸出手来帮助我,

你以温柔的爱情的力量

使狂暴的梦幻趋于平和。

心里燃烧着你的火焰,

弃绝了世俗扰攘的幽暗,

于是诗人在敬畏中

倾听着六翼天神的琴弦。

① 普希金的《枉然的赋予》一诗发表后,引起了大主教菲拉列特.德罗兹达夫(1782

-1869)的一首伪善的唱和诗“并不偶然,也并不枉然”,说诗人“忘了上帝”。 普希金一时迷惑,就写了这首诗作答。1834年诗人对大主教的言行不一有所批评。附原诗于后:

“枉然的赋与”1828

一八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①

枉然的赋与,偶尔的赋与,

为什么把你给了我。生命?

为什么命运,那秘密的裁判,

又要给你定期的死刑?

是哪一个不仁的主宰

把我从虚无缥缈中唤起,

使我的心灵充满了热情。

我的头脑旋转着疑虑?......

我的面前毫没有目的;

空虚的心,无所事事的头脑

深沉的忧伤折磨着我,

我倦于生活的单调的烦嚣。

① 这一天是普希金的生日。

既然普希金的诗主要地在于对世界作诗的观察,既然它把世界现状无条件地认为如果不是永远有趣味的、至少必然是永远合乎智慧的——因此,在他的诗中,观察的性质多于冥想的性质,情感和观察多于思索。他的缪斯因为浸润着人情味,所以能为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和谐感到深刻的痛苦;但是,她却以一种无我的态度体察这一切,仿佛她已默认了这一切的不可避免性,因此她的心中并不怀有一个更好的现实的理想和信心,对世界的这种看法是普希金性情的自然流露;由于有这种看法,他才有表现在诗中的优柔,温和,深邃和崇高,但他的诗的弱点也在于这种看法。

《诗人和群众》一诗表现了普希金的艺术的信条。他蔑视群众,而当他们要求他用诗琴来警世时,他所回答的话充满了高贵的骄傲和有力的愤怒。

走开吧!安详歌唱的诗人

和你们能有什么关系?

你们尽量僵化和腐蚀吧,

琴声又怎能使你们复活!

你们象坟墓一样令人厌恶。

由于你们的愚蠢和恶毒,

直到现在,你们还保留

皮鞭、幽暗的牢狱、铁斧——

疯狂的奴才,你们已使人够受!

在你们的喧嚣的市街上

清扫垃圾——多有益的事情!

可是.你们的牧师能不能

暂时忘了祭坛和祀礼,

拿起扫帚来把垃圾清理?

我们歌唱并不是为了

贪婪、战争或世人的狂潮,

我们是为了灵感而生,

为了美妙的音节和祈祷。

事实上,那一群人是可笑而又可怜的,他们所认为的诗,就是把训世的思想填进有韵律的诗行中的一种艺术。他们一成不变地要求诗人给他们歌唱爱情,友谊或其他;如果在一篇充满灵感的诗作中没有一般的训世思想,他们就不能看出诗来。然而,假如达到真理的路不是群众所同意的那样,甚至也不是相反的那样,而是根本忘了他们的存在,用智慧的眼睛来体察事物,那么,不仅是诗人们,就连普希金比作诗人的教士们便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虔诚的群众不来到祭坛参加祭祀的话。群众,那作为广大人民的群众,是民族精神的守护者,是民族生活的灵感的直接源泉。如果人民(指广大的人民)的精神素质不能产生伟大的诗人,那它就不配称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顶多只能叫它是一种部落罢了。一个诗人的诗如果不是从他那民族坚实的生活土壤里滋生出来的,他就不能是、也不能被叫做人民的或民族的诗人。除去偏狭或幼稚的人而外,应该没有人非要诗人一成不变地歌颂美德、或者用讽刺鞭挞罪恶不可;但是,每一个有理性的人都应该首先要求诗人的诗给他们当前的问题作一种解答,或者至少是为了当前这些沉重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充满了苦恼。有哪一个诗人只写他自己,

或者是蔑视群众,只为自己而写作,那恐怕只有诗人自己是他的作品的读者了。事实上,普希金所以是伟大的诗人,是在于他用生动美丽的形式体现了诗的观察,而不在于他之为一个思想家和问题的解答人。他的《诗人》一诗是很杰出的,在这首诗里他表现了这个思想,即诗人在阿波罗要求他作神圣的祭祀以前,比所有轻浮的儿童都更轻浮,可是等他一听到神的召唤,他的心灵立刻摇落了生活的不纯洁的梦,象一只醒了的兀鹰。可是,这个思想现在却完全不合用了。我们现代麇集着很多诗人,他们拿起笔来显得很庸俗鄙陋,可是当他们慷慨激昂的时候,却高贵而纯洁;谁都看得出来,他们不过是“做小事情的伟大的人”。谁都知道,这些先生们很快就会把自己写枯竭了。他们为了金钱,用漂亮的话向人宣扬他们一度相信的、而现在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一些事情。我们的时代只能在这样的艺术家之前屈膝,他的生活是他的作品的最好的注释,而他的作品是他的生活的最好的辩解。哥德并不是一个庸俗的“思想、情感和诗”的兜售者;但是他对实际问题和历史的冷淡就使他不能成为我们时代的思想的首脑,尽管他有着广阔的包罗万象的天才。普希金的性格是崇高的、高贵的。然而他对于自己的艺术作用的看法,一如现代欧洲式教育的缺点,是成为他的热情——那最初鼓舞地的创作的热情——逐渐冷却的原因。的确,过度的热情使他创作了在艺术上最薄弱的作品,但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强烈的、为主观的追求所鼓舞的性格。而当普希金愈成为一个完善的艺术家时,他的性格也就愈为隐藏而至消失,代之以由他的诗的观察所创造的陌生而豪华的世界。读者们一方面固然不能体味他的晚期作品的艺术完整性(自然,这不是普希金的过错);另一方面,他们也正确地要在普希金的诗中去寻找比原来更多的道德及哲学的问题(自然,这也不是读者的过错)。而这之间,普希金所选择的道路却是为他的性情和使命所规划好了的:他没有选择,他只是要成为他自己,但却不幸地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时代对类似他那种禀赋的人是很不友善的。他的艺术凌驾了那个时代,却没有怎样争取到那个社会。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怪罪普希金,质问他为什么不能越出他的性格的牢固的圈子——为什么他要以人的和艺术家的诚恳,写出他卓越的《致诗人》这首诗来(见原诗):

致诗人1830

诗人啊,请不要重视世人的爱好,

热狂的赞誉不过是瞬息的闹声;

你将听到蠢人的指责,社会的冷嘲,

可是坚持下去吧,你要沉着而平静。

你是帝王:在自由之路上自行其是,

任随自由的心灵引你到什么地方,

请致力于完善你珍爱的思想果实,

也不必为你高贵的业绩索取报偿。

它本身就是报酬。你是你的最高法官;

对自己的作品,你比谁都更能严判。

苛求的艺术家啊,它是否使你满意?

满意吗?那么任世人去责骂它好了,

当你的神坛的火在烧,任他们唾弃,

并且和顽童一样,摇撼你的香炉脚。

没有任何俄国诗人能以如此不可思议的艺术、以幻想的灵活的水淋洒在相当粗糙的民歌材料上。请读读《求婚郎》、《淹没的人》、《鬼怪》、《致巴奇萨拉宫的喷泉》(见后)和《冬晚》吧——你会惊异地看到,诗人竟能以他的魔杖从枯索的素材中唤出怎样神奇的诗的世界。

致巴奇萨拉宫的喷泉①1824

爱情的喷泉,灵活的喷泉!

这里是两朵玫瑰,我的礼物。

我爱你的不停的絮语

和你的诗一般的泪珠。

你喷出银白色的水尘

象寒露一样洒了我一身,

啊,喷吧,喷吧,畅快的水泉!

淙淙地,把你的往事铺陈......

爱情的喷泉,伤心的喷泉!

我要问一问你的大理石墙:

我看过了对这远邦的礼赞,

但玛利亚怎样了?你却不响......

你后宫里暗淡的一颗星!

难道在这里你也被人遗忘?

难道玛丽亚和莎丽玛

不过是诗人的美丽的想象?

难道她们只是幻觉的梦

在那幽暗的荒原之中

给自己描绘的瞬息的影子;

只是心灵的模糊的憧憬?

①巴萨奇拉宫的喷泉在克里米亚,传说,鞑靼王基列为了纪念他所爱的波兰郡主玛利亚而建成这个喷泉。玛利亚是被俘来的少女,在禁宫内被基列的妻子莎丽玛杀害。

普希金的诗的特征之一,那使他和以前的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是他的艺术的诚恳。他不夸大,不粉饰,不耍弄效果;他从没有派给自己一种辉煌的、但却是他未曾经历过的感情。他到处都显示着本然的样子。例如,他听到了他从前爱人的死的消息,为了这爱情他的诗琴曾经唱过哀歌——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绝望、来描绘热情的悲哀和难忍的痛苦啊!??可是,我们的心——它对我们却是一个永远的谜。??这致命的消息在普希金身上却产生了这样一种效果:(见《在她的祖国》)

“在她的祖国”①1826

在她的祖国的蔚蓝的天空下

她憔悴,枯萎,凋残......

终于消殒了。也许,她青春的幽灵啊

正飞在我的头上盘旋,

然而,不可超越的界限却隔着我们。

我枉然想把感情激发。

从淡漠的嘴唇传出了她死的音讯,

我也淡漠地听着它。

啊,这就是我爱过的人,我火热的心

曾为她那么沉重、紧张,

我爱得那么温柔、忧郁,暗暗伤情,

那么痛苦,那么疯!

现在,那一切哪里去了?唉,我的心里

对那可怜的痴心的灵魂,

对于那一去不返的往日的记忆,

既没有眼泪,也没有悔恨。

是的,人的心是不可捉摸的;也许,正是这同一个人使普希金以后写出了他那奇异的诗《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1830

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你离去了这异邦的土地;

在那悲哀难忘的一刻,

我对着你久久地哭泣。

我伸出了冰冷的双手

枉然想要把你留住,

我呻吟着,恳求不要打断

这可怕的别离的痛苦。

然而你竟移去了嘴唇,

断然割舍了痛苦的一吻,

你要我去到另一个地方,

从这幽暗的流放里脱身。

你说过:“我们后会有期,

在永远的蓝天下,让我们

在橄榄树荫里,我的朋友,

再一次结合爱情的吻。”

但是,唉,就在那个地方,

天空还闪着蔚蓝的光辉,

橄榄树的荫影铺在水上,

而你却永远静静地安睡。

你的秀色和你的苦痛

都已在墓甕中化为乌有,

随之相会的一吻也完了......

但我等着它,它跟在你后......

这表现了普希金的艺术的诚恳;还有他那首优美的诗《回忆》:

回忆1828

当喧嚣的一日已经万籁无声,

而在城市的静谧的广场上

飘下了半透明的夜影和梦——

那劳碌的白日的报偿,

这时候,在孤寂中,我却慢慢消耗

异常苦闷的不寐的时刻。

长夜绵绵,那内心的毒蛇的啮咬

反而在胸中烧得更炽热;

幻想在沸腾,不断涌来了忧思万缕

拥聚在沉重的脑海间;

往事的回忆在我的眼前默默地

展开了它的漫长的画卷,

我审视过去的生活,不禁深深憎嫌,

我颤栗;我诅咒自己;

我沉痛地怨诉,我痛哭,泪如涌泉,

但却洗不掉悲哀的词句。

在这首诗里,他没有象一般琐碎的庸才所卖弄的那样,给自己披上魔鬼的辉煌的外套;相反地,他只是当作一个普通人,为自己的迷误而哭泣。这并不意味他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迷误;而只是说,作为一个强烈而高贵的灵魂,他的痛苦是深刻的,而且他要在自己的良心裁判之前尽情地认错。??同样艺术的诚恳甚至在他对自然的描写中可以看得出来。一般庸才是特别容易在这上面卖弄的,他们喜欢给它点缀上原来没有的彩色,把俄国的自然擅自变为意大利的景色的摹仿。我们可以举出普希金的异常卓越的一首诗《我的红光满面的批评家》为证——也许是因为这缘故吧,这首诗是很少为人注意和重视的(见原诗)。

“我的红面颊的批评家”l830

我的红面颊的批评家,讥诮人的大肚汉,

你永远在嘲笑我们痛苦的缪斯的伤感。

来吧,我请求你坐上车子,和我一起,

让我们试试,能否处臵这该死的忧郁。

瞧,这是怎样的景象:一排破旧的小屋,

屋后是一片黑土平原,斜向无尽的远处,

低低悬在屋顶上的,是层层灰暗的阴云。

哪里有明媚的田野?哪里是幽深的树林?

哪里有溪水?在矮篱笆后面的院落中,

只有两株可怜的小树安慰你的眼睛。

啊,只有这两株,而且其中有一棵树

因为秋雨的吹打,已经完全凋零、光秃;

另一棵树的叶子枯黄了,湿湿的浸着泪。

只等西风倏起,便落进一滩脏污的泥水。

这就是一切了。院子里甚至没有一条狗。

对,倒是有个农夫,两个老婆子随在身后,

他没戴帽子,臂膀下夹着小儿的棺木,

正在远远的向牧师的懒惰的孩子高呼

让他把爸爸找来,好把教堂的门打开——

“快些!不能再等了!早就该把他掩埋。”

“啊,你为什么皱眉?”“唔,老是这荒诞不经难道你不能用快乐的歌给我们开开心?” 你到哪儿去?“到莫斯科。伯爵的命名日

我可不能在这里闲逛。”等一等!有检疫!

你可知道在我们这里发现了猩红热?

来吧,请坐下,一如在阴沉的高加索

你的忠仆守门而坐①——怎么啦,我的兄弟?

你不再饥诮了,啊哈,你也陷入了忧郁!

再说几句关于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然。他异常忠实而生动地观察了自然,但并没有深入它的秘密的语言。因此,他只是刻画、而没有冥想它。这也帮助说明了:他的诗的“真情”是纯粹艺术的,并且证明他的诗是教育和培养人的感情的有力的工具。在普希金看来,自然是

一幅生动的图画,充满了难言的、然而是沉默的美。《乌云》和《雪崩》两首诗是普希金观察自然的典型的例子。这两首诗尽管在内容上很不相同,却都是诗的彩色画。

雪崩1829

水浪打在阴郁的山岩上,

碎成四溅的泡沫,发出巨响。

苍鹰在我的头上鸣叫、呼应,

飒飒的松林在幽怨;

披着一层暗纱,那崇高的峻岭

冰雪的银光闪闪。

从那里,有一次,积累的冰雪

忽然崩裂,轰隆隆向下倾泻,

它立刻堵塞在那峭壁之间

深谷的夹道,

而捷列克河的汹涌的波澜

也不再奔跑。

突然间,你筋疲力尽,安静了,

捷列克河啊,你停止了咆哮:

但折回的波浪急气不消,

冰雪又被你揭穿。

你以加倍的凶残淹没了

自己的两岸。

于是久久地,崩裂的冰层

以不消融的体积压在河中,

但愤怒的捷列克从底下冲过,

它以喷溅的水尘

和喧腾澎湃的泡沫,泼打着

这冷冰冰的苍穹。

于是沿河打通了一条大路;

马在上面驰奔,牛拖着慢步.

那牵着骆驼的草原的行商

走过这段路途。

但如今只有风神,那空中之王,

在这儿飞舞。

乌云1835

啊,暴风雨后残留的乌云!

你独自曳过了明亮的蓝天,

唯有你投下了忧郁的阴影,

唯有你使欢笑的日子不欢。

不久以前,你还遮满了苍穹,

电闪凶恶地缠住你的躯体;

于是你发出隐秘的雷声,

把雨水泻满了干渴的大地。

够了,躲开吧!时令已变换了,

土地已复苏!雷雨消逝无踪:

你看那微风,轻轻舞弄着树梢,

正要把你逐出平静的天空。

我们已经说过普希金的诗的多样性,他有一种惊人的才能,使他轻而易举地往来于相反的生活领域之间。现在,我们要给所有的短诗作一个总的观察,并且顺便讨论其中的几首。普希金在创作生涯的开头时,对于当代历史有很大的兴趣——这倾向很快地就转变了。他歌唱过拿破仑的死;在《致大海》那首卓越的诗中,他称颂了死去的拜伦,他用了不多而有力的字句刻画了拜伦的性格: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安德列·谢尼埃在古代古典主义的诗歌上是普希金的部分的老师;在以这个法国诗人命名的哀歌中,普希金以不少美丽的诗句忠实地描绘了他的形象。在《十月十九日》这首优美的诗中,我们把普希金当作一个人而认识了,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可爱的人。这篇诗整个是回忆他的遥远的朋友们的。其中有很多描绘已经成为过去:例如,现在,象连斯基(《奥涅金》中的人物)那样热情的青年诗人已经过去了,有没有人谈着“席勒、荣誉和爱情”;然而,也就因为这缘故,这首诗对我们特别珍贵,因为它是过去时代的生动的纪念碑。《浮士德一幕》并不是歌德的伟大诗篇的翻译,而是普希金仿照哥德精神的创作。这是一首优美的诗,但它的“真情”却不完全是歌德式的。《乌鸦朝着乌鸦飞翔》这首美丽的小诗是华尔德·司考特的民歌的俄国风味的改作。后来的诗大多贯穿一种忧郁,但不是哀歌式的忧郁。它甚至不是忧郁。是受生活考验的天才在生活当中深刻观察到的严肃的思想。多诗所表现的人情味的情感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在你的青年时代》和《每当我在喧哗的市街漫步》这两首诗特别是这样的。后一首诗的结语是精彩的,最后一节很有点象歌德的泛神主义的世界观。诗人为切近的死的预感而忧伤,于是他想到要永远安息在自己的乡土,尽管对于无知觉的尸体,在哪里腐烂都是一样的——

但愿有年幼的生命嬉戏,

欢笑在我的墓门之前,

但愿冷漠的自然在那里

以永远的美色向人示艳。

这首诗和普希金其他的、尤其是长篇的诗作一样,使我们明显地看到:他给生活冲突所指出的道路、他和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所作的妥协并不在于出世的冥想,而是在于依赖自己的精神力量。普希金的精神在晚期达到了怎样浑圆的高度,可以由以下两首小诗看出来——《哀歌》和《三条泉水》。

哀歌1830

那荒唐的岁月,已逝去的欢乐,

有如酒醉后的昏沉折磨着我,

但和酒一样,往日留下的忧郁

在心里愈久;愈变得强烈有力。

我的路是凄凉的。啊,坎坷的未来!

你汹涌的海洋只给我辛劳和悲哀。

然而,朋友,我还不愿意了此一生;

我要活下去,好可以思索和苦痛;

我知道,我也会享受种种乐趣

在痛苦,焦虑和日夜操心里。

还有时,我会为乐声而沉醉,

我会对着虚构再倾流热泪,

也许,对我忧郁的生命的夕阳,

甚至爱情会以临别微笑而放光。

三条泉水①1827

在人世的凄凉无边的草原上,

秘密地奔流着三条泉水:

一条青春的突泉,急湍而激荡,

它闪着光,淙淙奔跑和滚沸。

卡斯达里的泉水②以灵感的浪头

润泽人间草原的流亡者。

最后一道泉水——啊,寂灭底寒流,

它最甘美地止熄心灵的火。

我们要用果戈理的意见来结束对于普希金的抒情诗的评论。这意见,自然,是比我们在这里无论怎样做文章都说得更多而且更好的:

“普希金的短诗——这是一个美丽的合集,他在这里表现了各个方面;而且,显然,比他的长篇叙事待所表现的更为广泛。这些短诗里有几篇是如此突出地光彩夺目,任何人都不难理解;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作品,也就是最精彩的作品,在广大的读者看来仿佛是很普通的,可是要想理解它们,必须有异常精微的嗅觉,并且要有比只能辨识突出的和强烈的特征更高超的味觉。要作到这一步,必须你自己多多少少是这样一个浪荡子,他对于那油腻口重的食品早已餍足了,他不再吞食小鸟,犹如他不想吃顶针一样。他只喜欢这样的菜,这菜好象有一种完全说不出的奇怪的味道,和经常大嚼家里厨子的出品的那种喜悦是完全两样的。他这个短诗集给人呈现了一系列最炫人眼目的图画。这里是一个明朗的世界,那只有古代人才熟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是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好象是一条银色的河流,在这急流里鲜明地闪过了灿烂夺目的肩膀,雪白的玉手,被乌黑的卷发象黑夜一样笼罩着的石膏似的颈项,一丛透明的葡萄,或者是为了醒目而栽植的桃金娘①和一片树荫。这里包含着一切:有生活的享乐,有朴素,有以庄严的冷静突然振撼读者的瞬息崇高的思想。这里没有一泻无余的骈丽的辞藻。这种辞藻堆砌的结果是:其中每个辞句只有当它和别的辞句联起来成为一大片时才以其压人的体积显得是有力的;但如果把那个辞句分出来,它就变得脆弱无力了。这里没有美的辞藻,这里只有诗;这里没有外表的炫耀,一切是单纯的,充满了并非突然呈现的内在的光彩。一切是那么简洁,这才是纯粹的诗。话是不多的,却都很精确,富于含蕴。每一个字都是无底的深渊;每一个字都和诗人一样地把握不住。因此就有这种情形,你会把这些小诗读了又读,而那些显著地闪耀着一个思想的作品,反而不会有这种优点。??。 这些短诗可以说是一个试金石,可以试出批评者的口味的高低和审美的情绪。多么不可解的事情!好象它们不是为一切人了解的东西!这些诗是这样朴素而崇高,这样鲜明,这样热情,这样放纵情歌而又这样孩子般的纯洁。怎么能不理解它们呢!??”

①桃金娘是一种常绿灌木,粤、闽山野很多,叶对生,夏天开淡红色的花,很好看的,开花后结圆形象石榴的紫色果实。有一个别名广东土话叫做“冈拈子”,夏秋之间结子象小石榴,色碧泽,汁紫,味甘,牧童常摘来吃,市上却很少见,还有常见的蒲桃,及连雾(土名鬼蒲桃),也是桃金娘科的植物。

四、结束语

“一切都完了”1824

一切都完了,我们是一刀两断。

最后一次抱过你的膝,我垂下

乞求的手,不禁发出痛苦的怨言。

一切都完了,我听见了你的回答。

完了, 我不会再来欺骗我自己,

也不会再追逐你,郁郁地想念;

①本诗和Е. 也许,这过去的一切我都会忘记, 爱情原不是我的,和我无缘。 你还年轻:你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还有很多人会对你恹恹地钟情。 焚毁的信①1825 别了,爱情的信!别了,这是她的旨意。 我迟疑了多久!多么久了,手在迟疑, 不愿把我所有的欢乐付之一焚!...... 可是,算了,到时候了。烧吧,爱情的信。 我已经决定;我的心不再反复寻思。 啊,贪婪的烈火已经在吞噬你的纸...... 只一分钟!......又扑起来烧,火苗的轻烟 冉冉地飘旋,和我的恳求一起消散。 那钟情的指环的烙印,那封口的漆, 都融化了,嘶嘶地响......噢,天命之火! 它完成使命了!焦黑的纸都皱起, 在轻飘的死灰上,那珍重的笔迹 现出白色......我胸口窒息。亲爱的火灰, 永远伴着我在我悲哀的胸口上吧, 你是我凄凉的命运之惨淡的安慰...... .渥隆佐娃伯爵夫人(1792-1880)有关,普希金曾长期迷恋于她。

“我爱过你”1829

我爱过你:也许,这爱情的火焰

还没有完全在我心里止熄;

可是,别让这爱情再使你忧烦—

我不愿有什么引起你的悒郁。

我默默地,无望地爱着你,

有时苦干羞怯,又为嫉妒暗伤.

我爱得那么温存,那么专一;

啊,但愿别人爱你也是这样。

“我原以为” 1835

我原以为,这颗心忘了

轻易感受痛苦的能力。

我说:那以往的一切

早已不在,早已经过去! К

去了,盲目信任的美梦,

热情的激动和忧郁......

可是,来了美底有力统治,

怎么这颗心又在颤栗!

“啊,不,我没有活得厌烦”1827-1836

啊,不,我没有活得厌烦,

我爱生活,我要活下去;

这心灵还没有完全冷却,

尽管我的青春已经虚掷。

它还能对新奇的事物

保留着感受的欢乐,

还能喜于幻想的美梦,

和对一切??的感情。

参考书目:1.《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朱维之、赵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5月第三版

2.《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查良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xx年1月第一版,1984

年10月第三次印刷

更多相关推荐: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城歌唱是什么悄悄地来又轻轻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里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在沉寂...

普希金诗歌读后感

普希金的爱情是很出名今天读来发现确实有感染人的地方读了普希金的理智与爱情这首诗觉得深有感触在爱情的面前所有的理智都是空谈可以这么说爱情是盲目的在专业的立场来看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爱恋彼此信任的情感但是其实爱情是不可...

阅读《普希金诗选》,来场心灵的浪漫奇遇

普希金诗选的读后感那一次那本普希金诗选让我知道了他有的人读着他的诗长大而对于外国诗有着本能反感的我却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才认识他的作品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神圣而辉煌的东西我总是敬畏的可我没有想到他是那么地平易近人带着宽...

《孤独的普希金》阅读理解(师用)

孤独的普希金师用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A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

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唐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宋词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元曲中徜徉了那么久而这个暑假我在外国诗人泰戈尔的笔下度过品尝到了另一番独特的风味起初我并不会读泰戈尔诗选我只是被诗中华丽的...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 浦朔

灵魂的启迪思想的震撼泰戈尔诗集读后感高芳泰戈尔是二十世纪东方伟大的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不世出的旷世奇才他的诗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灵魂的启迪如一颗不灭的恒星永久伫立在东方文学史上读泰戈尔的诗是一个艰难的历...

李白诗选读后感

桀骜的才子不朽的诗篇读李白诗选有感他桀骜不拘他放荡自如他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也曾满怀壮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留名他在事业顶峰曾有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终究让他与世俗格...

艾青 读后感

读艾青有感艾青作为中国现代代表诗人之一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贡献他曾任第三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幼年时被父母视为克星的他被寄养至大堰河保姆家中由于在父母那里...

艾青诗选读后感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

艾青诗选读后感

土地之爱艾青诗选读后感早就听闻艾青是著名的诗人阅读这本艾青诗选前还猜想过他的诗是像毛泽东的一样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或是朴素接地气都无从得知这次以一种未知求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禁激起一朵朵涟漪艾青的诗...

《泰戈尔诗选》读后感

读泰戈尔诗选有感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了泰戈尔他的内心是那般深邃那般细腻一首首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恢宏他的诗中洋溢着对祖国的热恋对妇女的同情对孩子的喜爱有强烈的爱就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

读《繁星.春水》艾青诗选有感

读繁星春水诗选有感艾小乔成都七中万达初20xx级5班初读繁星春水感觉有些深邃零碎和执坳似乎有几分道理却难以理解它没有小小说的故事情节与人性鞭鞑的引人入胜没有心灵鸡汤的感人肺腑深入骨髓的人生哲理的交流与共鸣没有意...

普希金诗选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