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后感

时间:2024.4.20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有些人在精神上经常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其实他们具备很多可以实现幸福的条件却自叹不幸,原因就在于其自我中心思想作祟,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而那些时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对很多的事情感兴趣,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因此这些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休息,对于获取和给予,不仅能够驾驭,还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第二篇:《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让使命苏醒——读《镜鉴》有感

合上有着345页的《镜鉴》,百余名锒铛入狱的阶下囚,和着一声声的忏悔,他们的形象由远及近。脑海里“五四”运动学生的呐喊声依然清晰,刚刚看过的红色电影《风声》里男女卧底所受酷刑的场面也历历在目。此时眼前犹如出现两个屏幕,两个时代,两种人生,鲜明的反差,让人深思。

同样是身处炼狱,一面是背负罪名,自我毁灭;一面是万古流芳,坚贞不屈。曾经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无法战胜革命战士的理想信仰;今天金钱与利益的诱惑却悄无声息的腐蚀着一批批干部的思想灵魂。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陈燃为表忠诚之志,一身囚衣奋笔疾书“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荡。这就是我——一个共 产 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再次回眸,我们听到陈毅被困后坚守革命的信心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一句句、一首首,都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誓言,不仅仅折射出先辈们的文学素养,更多的是表达出了他们对党的赤胆忠诚,救大众出苦难的坚定信念。而抬头再看看眼前的另一屏幕,一个个空调洋房幸福生活中的国企员工、干部,也曾面对党旗许下铮铮誓言,也曾面对人民表过无限忠诚,更曾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唯独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茫了心态,遗忘了誓言,将高昂的头颅钻进了腐败的枷锁之内。如果金钱的诱惑能让人俯首称臣,那革命先烈们为何还要宁死不屈?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坚不可摧的革命信仰,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坚不可摧的对民族兴旺的历史责任。

同样是共 产 党人,毛泽东强行带着弟弟姐妹走出韶山参加革命,无一幸免,都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多少共 产 党人前赴后继上演着舍小家保国家的故事。另一屏幕里的人呢,利用家属大肆敛财,获取不义之金供家人挥霍......同样是家人亲,同样是手足情,革命者们本可以过贫寒但能安居的生活,为什么非要背起行囊一起冲锋陷阵?那是因为革命者心里怀着那份对党的深情厚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没有先人的献身哪有后人的幸福生活。”当法网恢恢罩住不法分子时,往往是幡然悔悟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国家。如今的我们抬头看看为国牺牲的代代先烈,多少悲壮会涌向心头,再低头看看今天的幸福之路,多少恩情又应长挂心间!

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弥留之际留遗嘱,让骨灰埋入沙丘,时刻守护兰考人民;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孔繁森,两离桑梓,独恋雪域,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当地震来临时,张开的双臂护住桌下的4

个学生的绵竹市东汽中学51岁教师谭千秋。 用鹰的翅膀保住了4个少年鲜活的生活,而他的妻儿却永远失去了如山的依靠......

从中国共 产 党成立至今,九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一代代不屈的中国人浴血奋战换回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代代新中国的赤子,经过了艰难探索描绘出社会主义蓝图。九十二载岁月峥嵘,新千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已将民族复兴的重任交给了奔向小康的一代人。

如果说法律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越过者自有大法的惩罚。那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的红色底线呢?它在每个人的心里。《镜鉴》中一段段活生生的事例犹如一个个嗡嗡炸响的警钟,敲响了法律的尊严,更震撼着每一个人内心世界,让心底里的道德荣辱苏醒,历史使命苏醒,党性觉悟苏醒!

回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足以让我们坚定信仰、懂得责任。侧耳常听,一段段悔之晚矣的故事,一声声悲痛低沉的警钟,会让每一个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环顾四周,无论是贫瘠的沙漠高原,还是风雨无情的灾区,一个个将百姓、将他人的利益看作比天还大的人,足以激励我们珍惜生活,满怀激情。几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几代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更多相关推荐:
幸福之路读后感

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

《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

《罗素道德哲学——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读了罗素道德哲学这本书我有很多感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了解到罗素本人也经历了由不幸福到幸福这个过程他在五岁的时候就认为人生漫长的不可忍受到了少年时更是憎恨人生乃至多次站到自杀边缘幸而有对于数学的渴求才得以生的希望...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告诉过我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哲学要想读懂一本关乎哲学的书你必须要先去了解作者的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我所读的幸福之路是由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写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

《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读书心得

《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读书心得随着现代进程的化步伐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人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教师这一个职业,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的的问题。如何做一个幸福…

《幸福之路》观后感

幸福之路观后感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在幸福之路一书中罗素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

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有感黑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苗秀影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读的幸福人生这本书这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本书以前也曾走进过传统教育的课堂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深但是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

《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所拥有态度的总结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真真切切地享受一份惟...

《幸福排列组合》读后感

幸福排列组合读后感高雪女四年级九班振华小学青岛胶州市寒假里妈妈带我来到了琳琅满目的图书馆来到图书馆我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鱼一样畅游在书海里其中有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睛幸福排列组合于是我拿起这本书看了看简介我很好奇里面...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

低头找幸福 读后感 陈晓婷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陈晓婷俞正强这个人的名字是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对这个人似乎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不再陌生低头找幸福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愈老师是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背景在评为特级...

幸福之路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