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

时间:2024.4.13

浮士德读后感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该小说的创作延续了60年之久,凝结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结晶和艺术探索的智慧,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立起了一座丰碑。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浮士德》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及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部灵魂发展史和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浮士德》是现代哲学的诗,又是诗的现代哲学。它艺术地表达出来的新世界观、人生观,是歌德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的“浮士德精神”更是给人巨大的启示与力量。

(一)苦难

人活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数不尽的苦难。刀刀说:“在某一天快乐,在某一天忧伤。”张爱玲说:“人生那么短,苦难那么长。”可见,世上没有人可以脱离苦难困难而存在。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难题。读了《浮士德》,深感一部伟大的作品自有其伟大之处。

该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于今天“浮士德精神”仍能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是跨时空的人类财富。

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与上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魔鬼认为人类必定堕落,代表着“恶”,与上帝的“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上帝则认为人类是不断向上发展的。作为“恶”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我们谁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世上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他与上帝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又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靡菲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价值,而浮士德执着地追求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他们二人之间的角色关系,正好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苦难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人生而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平安快乐一些。但是光想是不够的,要付诸行动,而在这条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唐三藏想取得真经,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运动员想取得佳绩,就要经历自己的不断锻炼与拼搏。要想上个理想的大学,也得要经历一番寒窗之苦。总之,我们在做一些事,实现一些愿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苦难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不会缺少的元素。

(二)磨难

苦难无人不依,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它,解决它呢?托尔斯泰说:“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你是要做个一飞冲天,寻求真理的勇敢者,还是愿成个在困难前畏畏缩缩,自甘堕落的人呢?

伏尔泰说:“不经历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浮士德精神也启示我们:在困难面前,要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信念,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争取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到雨后绚烂 1

的彩虹,遇到苦难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它,勇敢地接受苦难的磨练,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伟业,就算不成功,那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你会问心无愧地说,这一遭,没有白来过,我曾真正地活过,奋斗过。《浮士德》中靡菲斯特说:要有苦难然后才有幸运,愚人们却全不知情;智者之石如若他们得到,石到手时也会把智者丢掉。这句也真正体现了,苦难对于一个人成功成长的特殊意义。

歌德说过:“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我国圣贤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无数的先贤都告诫我们苦难于我们人生的重要作用,启示我们要勇敢接受生活抑或梦想给我们的磨难。磨难之后,必是幸福。《浮士德》的巨大思想价值还体现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和总结。而浮士德的悲剧性,则说明了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即外在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充分肯定了现实的实践意义,反映了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长曲折的道路,对自然、社会、人生都体现着斗争的智慧。我们试想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那么他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特别欣赏书中浮士德所说的一句话:“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虽然浮士德是一个悲剧,但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积极的进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天堂之路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且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使自己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作品中还有些东西,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与思考。比如说,文章中学生说,我要欣喜地投入学问,要怎样才能和学问相亲,先生?靡菲斯特说,远的不必去过问,先看你如何选择课程?学生:我期望做一个饱学诗书,既想学地理,也想学天文,一面研究人文,一面研究自然。

靡菲斯特答,你的想法很好,不过你过于浪漫。要先学会还原与分类??是呀,有时候我就有类似的 2

困惑,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做一个饱学诗书,无所不知的人。结果忙忙碌碌,最后啥都做不好。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一切想得过于美好与浪漫,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正视自己。在学好学生阶段要求学习的科学知识外,其他的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在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难题与疑惑时,我们就要学浮士德一样,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虚心向智者学习,这才是理性的学习方式,也才会拥有充实快乐的人生。经过一番磨难,一番生活的历练,不管成功与否,天堂幸福之门就会向你开启。

3


第二篇:也谈浮士德精神——读《浮士德》有感


也谈“浮士德精神"

——读《浮士德》有感

卢蕊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学院,9)1l成都610068)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浮士德精神”的问题性。在歌德的诗剧中,浮士德通过以“围海造田”为标志的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一系列努力,表现出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19世纪初上升期的资本主义精神,其实质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精神。“浮士德”精神中蕴含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矛盾性:如果科学和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的根基,不断进取的努力最终会导致人与社会、自然以及自我的疏离和异化。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启蒙思想;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29—02

就在离此沙丘的不远处。他们开始了工程第一步,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可谓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旷世之作,在它问世的近两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评论家赋予《浮士德》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容量。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歌德研究专者杨武能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浮士德》“就如同一块硕大的水晶体,随角度、背景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永远闪射着美丽迷人的异彩。”

谓“浮士德精神”,专家和一般读者大都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十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

搭营帐,建工棚!——可转瞬间,

绿野中便耸起一座宫殿。”

再看第二场“宫殿”中浮士德的自述:

“浮士德(愤慨地)该死的钟声!它像利箭深深地射进了我的心灵!我眼前的帝国无边无垠,背后的情形却大煞风景,满含妒意的钟声提醒我:我神圣的疆土并不完整。那菩提树、那棕色小屋连同破小教堂尚属他人。”

于是,他命令靡菲斯托:

“快让那边俩老家伙迁移,我希望在菩提树下安居;这几株树如果不归我有,纵然统治世界仍觉难受。”

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其中,第三个时期——近代——的

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李赋宁先生在新编《欧洲文学史》的“序言”中引用了上述说法,并写道:“所谓‘浮士德精神’,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进取精神。……歌德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填海造田,以期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斯本格勒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

诚然,“浮士德精神”的确是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肯定说,浮士德因此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类的美好未来饱含深情地说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或者,我们是否可以凭着浮士德的灵魂最终被天使拯救从而全盘肯定“浮士德精神”,并判定浮士德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努力是全然没有疑问的呢?

我们不妨从浮士德“围海造田”说起。

浮士德“围海造田”一般被评论为“浮士德精神”的体现:浮士德认识到书本知识和纯粹的精神生活不能使人认识真理,从而投身到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实践中去,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然而,如果我们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浮士德在“围海造田”中(第五幕)的

在“宫中宽广的前院”一场,浮士德还命令靡菲斯托:

“不管你怎么样干。招工要多多益善,利诱、恐吓、逼迫,吃硬给硬吃软给软!我要每天听你汇报,沟渠又延伸了多少。”

在“围海造田”的庞大工程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由于自我内心膨胀的征服欲、占有欲而变得几近疯狂而暴虐的浮士德;他可以为了达到心中的宏伟目标而不择手段。这不禁立刻使我们联想到十九世纪初期快速发展中的资产阶级不可抑制的扩张冲动。总之,“围海造田”中的浮士德与造福人类的形象相去甚远。

其次,“围海造田”对自然的破坏与诗剧整体对自然的讴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守塔人的一句“千百年的悦目风景,一眨眼已化为灰烬”,发人深省,这是对浮士德破坏自然的有力控诉。而且,整个“围海造田”工程充满了血腥和喧闹,与歌剧前半部中大自然的勃勃生气与祥和宁静构成巨大的逆差。歌德

形象。在第五幕第一场“旷野”中,作者就借那对乐善好施、本

应善终的老夫妇之13描绘出一个暴君的形象。菲利门说:

“可能是皇帝存心要作孽,才赐给他这海滩当封地?不有个传令官来宣圣喻,一路又吹喇叭又把鼓击?

万方数据

认为,人与自然是宇宙间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上帝创造生气勃勃的自然,原本为让人类生存其间”;“宇宙万物交织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才富有活力”。不仅如此,自然在歌德笔下具有一种启迪人心、指点迷津的力量:

“唉!真想披着你的银光,漫步在高高的山顶上,随精灵们绕着山洞飞旋;在洒满你幽辉的草地徜徉,扫净知识的雾障。沐浴你的清露,还我身心康健!”“一当你得到自然的指点,就会看清星辰的轨迹,顿时获得心灵的力量。把神灵间的对话洞悉。”“哈!才这么看上它一眼,我便突然觉得心旷神怡!”

读者很难想象如此钟情于自然的歌德会对浮士德肆意毁坏自然的行为持肯定态度!这样看来,浮士德在晚年以造福人类为由对自然的破坏,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的迷失、一种心灵的盲目呢?倘若如此,那倒不难解释为什么浮士德依然执着于信念却又不能摆脱忧愁的困扰。正如“忧愁”所言,他“外部器官虽然健全,内心却会是一片黑暗”;无怪乎他临终时“瞎了眼”。

让我们再回到“浮士德精神”本身。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希望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当然值得肯定,浮士德灵魂的最终救赎也得益于此。正如读者在剧终时所看到的,飘浮在空中的天使们抬着浮士德的灵魂,高唱:“我们能将他搭救,他永远奋发向上。”歌德在写作时专门使用异体字以强调主人公得救的原因。但是,这个美丽动人的结局也不能掩盖这种奋斗精神和美好愿望背后的阴影。“实际上,在浮士德的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隐藏了毁灭的种子。与靡菲斯托‘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相反,浮士德常常想的是善而常常导致了恶。他渴望得到人世间最珍贵的爱情,但却造成了一个无辜少女的毁灭;他想施展才能辅佐国君安邦定国,但他却借助魔法迷惑皇帝,使国家的情况更加危急;最后他抛弃了从前追求享受的生活目标,立志做一番真正的事业,造福人类,但他开垦海边荒地的事业不仅虚幻,而且是以牺牲一对老夫妇以及无数不知名的人为代价的。

在笔者看来,歌德通过《浮士德》诗剧所表现的更多的是浮士德精神的问题性。它实际上代表了迅猛发展、极度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正如董文樵先生在《浮士德研究》中所言,它是“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的民族形式中加以艺术概括,并根据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人类社会的将来。”这种精神,源于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张扬人类进步的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精神,表现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进而改造人类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之中。

浮士德式的人物力图创造人生的价值,内心充满着超越自我,追求无限的冲动。正如在诗剧中,浮士德豪情万丈地宣言:

整个人类注定要承受的一切,我都渴望在灵魂深处体验感受,

万方数据

30

用我的精神去攫取至高,至深,在我的心上堆积全人类的苦乐,把我的自我扩展成全人类的自我,哪怕最后也同样地失败、沦落。”

浮士德式的人物不满足于“自我”,他们渴望的是“全人类的自我”,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他们赋予自我以全人类幸福的使命,并希冀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追求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人之为人,皆有超越自我,追求无限的倾向,正如“永远心神不宁,老向往远处”的浮士德所言:“我心中便渴望向上、向前,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然而,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在支撑着这种追求?这种追求又是采取了何种方式得以进行?

在笔者看来,浮士德精神的问题在于,个人自由借助工具理性的力量而无限膨胀,导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然的疏离和异化。个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彰显,一切外在

于自我的东西——他人与自然——皆成为客体,处于被主体

逼视的目光之下,从而产生主客体的两分和对立。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然成为被主体统治和改造的对象。我们已经看到,在“围海造田”中浮士德对待自然的恣意妄为,无异于一个独裁者对待其统治下的人民的奴役。就人与他人的关系而言,他人成为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完全没有平等和谐可言。在剧中,浮士德纵容手下在海上杀人掠货,野蛮对待民工,残忍杀害在海边居住的老夫妇,这一切都是明证。就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言,在追求外在目标的同时丧失本心。浮士德在学会统治外在自然界和他人的同时,却总是处在“忧郁”的笼罩中,他的内心“一片黑暗”。歌德安排浮士德在临终时“瞎了眼”,不能不说是发人深省的。

在浮士德身上,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启蒙精神中蕴含的深重的矛盾性。其一是知识与权力的矛盾。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科学知识,为其提供合理性基础的是人的理性。科学技术知识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但是,一旦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成为一种支配性力量的时候,它所形成的权力就会给社会、给自然界带来可怕的后果。其二是目的与手段的矛盾。启蒙的初衷是要确定人作为目的和价值指向的,但是,一旦理性和科学成为目的。人反倒成为了手段。其三,也是总结性的,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矛盾。启蒙用科学从神学的统治下把人解放出来。本是极具人文精神的。但是,一旦科学精神变形为科学沙文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它也就丧失了本应具有的人文内容。

当人文精神缺位,以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工具理性作为后盾的创造力或许会成为“贪欲”的代名词,只能给他人带来灾难,给自然带来毁灭,给自我带来迷失。

这也许就是浮士德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l敞德著,杨武能译.浮士德【1II】.jE京:北京燕th¥版社.2000年版.

【2降赋宁.欧洲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也谈浮士德精神读浮士德有感

也谈"浮士德精神"——读《浮士德》有感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卢蕊四川师范大学,外国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文艺生活·文海艺苑LITERARY GALLERY2010(4)

参考文献(2条)

1.歌德.杨武能 浮士德 2000

2.李赋宁 欧洲文学史 2001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wysh-whyy201004022.aspx

更多相关推荐: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一共花费了歌德近60年的时间去创作与完成其内容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兼有政治社会历史神学哲学美学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的内容从这部作品当...

浮士德读后感

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读书心得读浮士德有感作者系别专业年级姚赫市场营销08级学号8020xx243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浮...

《浮士德》读后感

读浮士德有感浮士德是歌德根据德国古典传说改编而成在浮士德这一部剧本里我认为作者意在向我们反映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歌德借这个剧本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现实的涵盖范围很广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批判...

《浮士德》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浮士德浮士德是歌德的著名长诗这部作品花费了歌德大半生的努力直到歌德垂暮之年才真正完成浮士德的故事其实在德国广为流传浮士德可能是中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能力过人发明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器具当时...

浮士德 读后感

浮士德精神启示人类要永不满足于现状才能产生动力促使人进取而不断追求真理才能反过来指明进取的方向同荷马但丁莎士比亚一起被尊为世界四大诗人的歌德从1774年25岁时着手直至1832年82岁几近花了六十年的时间终于完...

浮士德读书笔记 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一度我也曾英俊像个少年但那时我生涩的诗脆弱不堪我的诗神也很苍老现在我已苍老且患风湿形体不值一顾但我的缪思却年轻起来了我甚至相信她永恒地向青春的岁月前进像使维登堡灵视所见的那些天使一样叶芝看过了少年维...

浮士德读后感

小说讲述了老年歌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烦闷苦恼和弟子瓦格讷出外郊游遇到一条黑色的尨犬原来这尨犬是天上降下来的恶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变成的他和上帝打过赌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烦闷如果浮士德感到满意了那么浮士德...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篇一浮士德gt读后感开始看了浮士德认认真真推敲每一句话的意思看了两个钟头才把书的序言献诗舞台序幕和天上序曲给看完这书是难懂的曾经看过一遍是大二的时候喜欢打手电熬夜看书每天也就能安静地看个23个小时吧...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浮士德这个故事...

浮士德读后感——追求与超越

追求与超越我看浮士德精神机电102戴美富浮士德歌德的作品老实说很难读懂让一个男生静下心来细读是蛮困难的或者我根本不会接触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阴雨天我试着走进浮士德的世界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

《浮士德》观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112212137高昂这几次课老师集中讲了18世纪的欧洲文学此时的文学称为启蒙文学主要成就是启蒙主义它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而我在里面非常感兴趣的一篇著作就是歌德的浮士德...

阿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堂吉诃德,浮士德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剧中人霍拉旭所说quot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

浮士德读后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