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4.21

读《三国演义》有感

已经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了,但一直没有看原书,所以,利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下《三国演义》的这本书,又有了新的触动。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昔日,高祖斩白蛇起义,当年的战场激欲横飞,战儿们英勇搏杀,人们之间心机重重,难以猜测。《三国演义》这部名着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三国,品味三国演义中的风情与豪迈,在我心中豁然开朗。我爱三国中人们身上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那些爱国之士(热血男儿)骨子里所拥有的坚贞不屈!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

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关羽


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河东解良人。在与刘备结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属于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军、万人敌……这些都说明亡命之徒的特点,比如许楮、臧霸等人都属于此类。但是关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区别于张飞等人的是他还治《春秋》。所以不管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认为他是比张飞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个档次的。所以刘备可以把荆州交给他打理。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带张飞、赵云进川,很不放心的把荆州交给关羽。在刘备看来,关羽是隆中战略计划中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选。诸葛亮当时似乎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赤壁之战前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关羽精甲水军万人,刘崎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这支原本刘表手下精锐的荆州水军正是关羽镇守荆州的主力军。关于荆州的战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这一性格特点,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建安二十四年,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果然、刘备将黄忠列为无虎上将引起了云长的愤怒大丈夫誓不与老卒为伍不肯受拜。此时关羽针对的并非是黄忠,矛头指向的已经是刘备了。此次幸亏费诗的善言,不然刘备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阶了。此时云长已经如此难控制,刘禅代位之后又如何驾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国历史上来看,此时刘备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量浅,胸无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伤。比起司马懿坦然受妇人服,关羽的心理素质极差。孙权给儿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还说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这样伤人的话。后关羽围樊城,让孙权出兵相助,孙权却使敕使莫速进。关羽极其愤怒下说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这样的话,“洛子”是对江东人极大的侮辱,还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将移师东吴。看看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心中虽痛骂韩信,但是嘴上还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此外看关羽北伐,糜芳、傅士仁供应军粮,有时不能及时到达,关羽宣称还,当治之;再看看刘邦,在外面辛苦作战,还不停的给后方的萧何封官,两下比较,治《春秋》的关羽比起市井无赖刘邦来实在太逊。陆逊的一封信竟然让关羽心花怒放,撤去后防重兵。这充分说明了他只是一个浅碟子,实在浅的很。

在用人方面,关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这些后方重镇以及供应军需的重任交给素来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败!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和当初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项羽一举击溃刘邦的部队,关羽复仇之师却边走边散,这是怎么样的统帅?当年孙权给吴下阿蒙开出的看书单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称的关羽应该感到脸红(有可能是脸红了)。

关羽的自负,不仅断送了自己,还断送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计划。由于他个人的冲动无谋,使全盘战略计划成为虚话。

关羽性格的最大悲剧是自恋,而这种自恋,较之吕布又有不同。吕布的自恋来自于自负,来自于对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无敌的信念。而关羽的自恋则是一种强烈得近乎变态的自恋,这种自恋的来源不是自信,却是自卑,或者说由于到达了自恋的顶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谓“刚极易折,物极必反”。

关羽的性格其实有很多,譬如义薄云天,譬如有情有义,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刚愎自用,譬如……陈寿《三国志》对关羽有一个相当精辟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言虽一句,却大有深意,充分体现了关羽的这种自卑的自恋。“善待卒伍”,是因为从行伍兵卒到三军统领,地位差距足以道计,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加以善待,于己无损,反可博“体恤士卒”美名。而“骄于士大夫”,则是因为面对真正的士大夫,极易勾起自身作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为终关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风雅,所以他留长胡子;所以他处处要显示与众不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手捧一本《春秋》,虽然从未见他从《春秋》之中悟出什么;所以当诸葛亮夸他“髯之绝伦逸群”时会“省书大悦”甚至“以示宾客”,惟恐天下不知。这种需要依靠他人评价来找到信心的心态,充分反映了关羽“附庸风雅”的严重底气不足。

西方文学家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或许事实上不用三代,但是与本人从小的家庭教养和环境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羽在《演义》中卖枣,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实在不具备成为士大夫的条件,也绝对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内涵,所以当真正面对士大夫的风流雅致时,关羽的这种附庸风雅就很容易看破。欲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逆反,以骄相待,处处显示我比你强,我不耻你。而关羽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自卑隐藏得极好而自恋发挥到了极至,因而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辉形象。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因为这种“自恋而又自卑”性格下“骄于士大夫”的表现而导致最终身亡。

首先,他拒绝了与孙权的联姻。与孙权联姻本事上上之策,关羽亦非愚人,不会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为关羽平生最恨,或者说最嫉妒的就是孙权。孙权本亦应是一介武夫,却仰仗父兄基业,竟成一方霸主,且俨然以风流雅士自居,这对关羽内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这种心理的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动兵攻曹。因为自恋到自卑,关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这种事业不是上阵打打杀杀的砍几个敌将,而应当是“威震华夏”,于是他意气风发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骄待”的士大夫却众心不从,于是关羽就走了麦城,然后死掉。

关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一生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恋和自卑,惟使后人叹息。

当我看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对关羽的敬佩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关羽义气。但是他的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这个缺点导致了他丧命,那就是傲。

关羽很傲,导致他大意失荆州,刘备在汉中和曹操决战,关羽忍不住也想建功。如果想要北伐,最好的出发点就是荆州北上,要是想从荆州出发,襄阳,樊城必须占领,所以关羽就攻打樊城。

关羽的确厉害,樊城指日可下,正当这是,曹操于孙权结盟,图区荆襄,之后平分地盘,所以孙吴出兵。

关羽打樊城的时候,马良建议他不要倾巢而出,毕竟要留守荆州。而在关羽眼中,东吴群雄皆鼠辈,所以他根本不把孙吴放在眼里。

东吴大都督吕蒙,装病,然后孙权让陆逊担任大都督一职。关羽更加不把东吴放在眼里,竟然找一个书生担任大都督,可见东吴后继无人了。

关羽攻打樊城,曹操派上将于禁带七路人马去解樊城之围。庞德也随着出征,并且他抬了一口棺材和关羽打。庞德当然打不过关羽,但是他放冷箭,射关羽左臂。这只剑是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关羽都不怕疼,关羽水淹七军。真的很厉害。

但是吕蒙他们率军攻下了荆州,关羽大怒,箭创迸发。最后退守麦城,死战到底,最终死于孙权之手。

一代军神就这样死了,我心中很悲伤,关羽如果不是那么傲,他当初要是听了马良的,守住荆州,就不会遭此大难。关羽忠义,我非常佩服,我会学习关羽。永远不背叛兄弟朋友。 累死了,这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了,采纳吧。

更多相关推荐: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何润民这几天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那时的皇帝软弱无能朝政由外戚与宦官把持这些官兵只知道争夺权力根本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因此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河北巨鹿...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许多名著吧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读过许多书其中三国演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是我国明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写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齐名成为男孩子最...

读三国演义感想

读三国演义感想1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昆虫记红楼梦等课外读物其中我最爱读三国演义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在今年的暑假中我阅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真是大有收获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三国演义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讲述了魏国蜀国吴国在乱世中创立了国家又相互混战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刘备三...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诸葛亮暑假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先介绍一下诸葛亮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罗贯中读后感拂过衣袖的书卷夹杂着些浓墨气息眼眸中的晶莹映过那一幕又一幕的画面是滚滚浓烟卷起粒粒沙尘马蹄下不止息的怒吼挥剑后潇洒的转身轻刀曼舞血染白帘又一仗惊心动魄又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读三国演义的乐趣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不多的兵马交战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这些故事中有让你高兴的有让你生气的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佩服的五体...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读三国演义有感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quot胆quot有quot识quot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

1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尤村小学张学习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日记大全cn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故事通俗易懂脍炙人口从早期的评书戏剧到如今的电视电影以各种艺术形式被展现出来可谓家喻户晓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忠于原著对这部书是百读不厌历久弥新我就是这样从儿童到少年时代它...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