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论文读后感

时间:2024.4.13

1.《监所内未成年犯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出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年第17 卷第1 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9, Vol 17, No. 1

作者 :罗勇 ,王伟力 , 肖则兰

目的 :调查监所内未成年犯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提出相应建议和思考。

方法 :采用访谈方式和运用SCL- 90 量表对四川泸州市公安局看守所34 名未成年犯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未成年犯在SCL - 90 上的总分和总均分, 以及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 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并显著。

结论 :在监所内的未成年犯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政府和司法机构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调查; 症状自评量表; 未成年犯罪

参考文献

[ 1]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6-27

2.《电影疗法对 16 例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

出自《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年第 1 期第 9 卷(总第 46 期)

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9,No .1Feb.,2010

作者:余青云,张高波

目的:探讨电影疗法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适应性

方法:由监狱管教干部根据本研究的要求选派了 16 名未成年犯,根据电影疗法的选片原则选择 4 部适合未成年犯的心理影片,进行历时一个月共 9 次的团体辅导,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接纳问卷(SAQ)、自尊量表(SES)进行评价。

结果:团体成员在抑郁、自我接纳、自尊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式访谈显示未成年犯对电影疗法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均不同程度表示从中获得心灵的震撼。

结论:电影疗法对促进未成年犯团体成员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其疗效。 关键词:电影疗法;心理健康;干预;未成年犯罪

参考文献:

[1]兴.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Sterner,Gary A. Washington State U. Facilitating short- term grouppsychotherapy using modeling and didactic methods [J]. Dissertation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72,33(2):2824.

[3]房 明,杨 旭,纪术茂.男性青少年犯的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02):103- 105.

[4]曲晓艳,甘怡群,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03):288- 290.

[5]盛永慧. 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差异及其家庭社会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84- 85.

[6]Bordwell,David.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M]. 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俞晓歆.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高级情感培养的团体训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9]蔡迎春.一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训练实验[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汪献平.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01):39- 45.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1

3.《电影对大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

出自《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xx年 10月第 26卷第 5期 C hinese Jou rnal of Social M ed icin e, O ctob er 2009, V o.l 26, N o. 5

作者:黄璐, 王荣, 徐选国, 张蕾, 韩良, 姜峰

目的 : 了解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基本情况, 把握大学生对电影的认知以及电影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为科学开展大学生电影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山西医科大学共发放 1 000份问卷, 大一至大四年级各 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 913份, 有效回收率达 91. 3% 。

结果 :大学生回答喜欢观看电影的人数达到78. 5% ; 认为在看电影过程中会获得一些学习或工作灵感的人数达到 80. 8% ; 另外, 电影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各题中, 回答观看电影后, 经常以电影中某个角色为榜样等问题上均不超过 50% 。

结论 : 电影对大学生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 观看电影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问题有促进作用, 但是大学生的电影教育还需要引导,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 : 心理影响; 电影; 大学生

参考文献

[ 1] 陈远东. 试论大学生校园电影的作用 [ J] . 咸宁学院学报, 2005, ( 5): 107- 108.

[ 2] 吉元正. 现代媒体条件下要发挥电影课的教育功能[ J]. 教育战线, 2006, ( 6): 107.

[ 3] 缪红燕. 电影课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 J]. 高教研究, 2006, ( 3): 23- 24.

[ 4 ] 厉国刚, 杨云. 关于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 J]. 东南传播, 2008, ( 9): 124- 126.

[ 5] 王楠. 电影欣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3): 184- 185.

[ 6] 杨少伟. 大学生电影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140- 141.

[ 7] 胡文清, 柴桐, 袁军. 论新时期电影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 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4, ( suppl): 28-29.

4.《浅谈超市布局与消费者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

出自《当代经济》20xx年12期

作者 :许林

目的:对昆明部分购物中心的超市布局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并就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优化超市的选购布局,促进其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方法:以抽样问卷进行实证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昆明各大超市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心理诉求,都采用的是格子式的布局,同时其采用的是同类商品集中摆放的方法。收银处摆有小件商品,手推车设在收银处、超市内设有指示牌方便消费者选购商品。但对高低层货架摆放的商品位置上没有过多地进行研究,超市内的销售方式比较单一,超市内的理货员大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说笑,缺乏效率。

结论:应结合商品的特点和购买规律,遵守“货架与消费者眼睛平行”的理论,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弥补货架位置上的劣势,对下层进入衰退期的商品。要适当地增加商品的销售方式,销售频率高、交易零星、选择性不强的商品,其柜组应设在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位置,以便于他们购买、节省购买时间。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 商品布局 超市 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玲:消费者购买心理八阶段ⅡwTo经济导刊,2011(5).

[2]邱香:超市布局,以人为本Ⅱ商场现代化,2006(19).

[3]唐赤华、戴克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清华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F

[4]张世君:基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百货商场大类商品布局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1).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2

[5]陈立平:商品陈列及其表现Ⅱ中国商贸,2001(11).

[6]范秀成、张运来:情感影响冲动性购买的机制研究Ⅱ.社会科学家,2006(2).

[7]孙毅、杨建:基于顾客满意度因素的购买意图及购买行为密性研究Ⅱ.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

[8]:大型超市消费心理透视.中国国情国力,2008(4).

[9]土建东、谢磊、史小辉: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大型超市内部布局设计研究Ⅱ.商场现代化,2008(21).

[10]王永进、赵平:北京超市中服装销售状况与前景的调查分析U商场现代化,2007(6).

5.《用电影文本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出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年第17卷第8期 China Journal ofHealth Psychology 2009,Vol 17,No. 8

作者 : 杨 眉

目的 :以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方法 :以电影文本为媒介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在课前与课后施测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并对施测结果做统计显著性检验。

结果 :《电影文本成长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心理稳定和社会适应力等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结论 :电影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 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电影文本;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

参考文献:

[1]胡金生,中村俊哉,董光恒.大学生生死观量表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7): 470-47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 31-35, 106-108, 120-122, 127-131

[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4:112-113

[4]张理义.临床心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326-327

[5]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全国青年常模均值的比较[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91-194

[6]郑爱明,袁勇贵,王志琳,等.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1): 807-809

[7]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1): 33-35

[8]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2): 155-156

6.《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作者 :李海青

出自《社会心理科学》 第 21 卷 总第 85 期 2006 年第 3 期 总第 297 页

方法: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 346 名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大学生良知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 大学生认为良知的诸特征中有较高的一致性; 年龄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显著, 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不显著。

结论: 大学生良知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 经因素分析可以把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概括为 9 个因素。大学生认为良知的诸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有: 孝敬父母、有责任心、守信、善良、自爱、诚实、真诚、感恩、明辨是非和自尊等。年龄因素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显著, 性别和专业因素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不显著。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3

关 键 词: 良知 内隐观 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田薇“知”“德”之辨 孔子研究 2003,( 6) :81~88

[2] 陈徽 李洵 致良知和成圣功夫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4( 2) : 36~40

[3] 田薇 论王阳明以“良知”为本的道德哲学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8( 1) : 5~9

[4] 汪凤炎等 德化的生活: 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106

[5] 陈会昌 道德发展心理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13

[6] 朱永祥 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4): 32~3

[7] 黄四林 林崇德 王益文 教师创造力内隐理论 心理科学 2005, 28( 5) : 1243~1245

[8] 陈建文 陈淑菊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词汇内隐观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2004, 27( 5) : 1209~1211

[9] 王登峰 崔红 文化、语言、人格结构 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0, 37( 4) : 38~45

[10] 张厚粲 吴正 公众的智力观———北京普通居民对智力看法的调查研究 心理科学 1994, 17( 2) : 66~69

[11] 杨治良 蔡华俭 符起俊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心理科学 2001, 24( 6) : 641~645

[12] 李祚山 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 心理科学 2005, 28( 6) : 1406~1409

7.《离异与非离异家庭幼儿气质特点的调查研究*——以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幼儿为例》

出自《当代学前教育》2010 年第3期

作者 : 高桂梅 傅淳

目的:以昆明市五华区中班幼儿为例,探讨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气质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法:采用 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昆明市五华区大观幼儿园、第二十幼儿园、碧江路幼儿园、师大附幼全体中班幼儿家长进行测查,随机抽取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问卷各30份进行分析。

结果: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幼儿气质具有年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改变,家庭离异对幼儿气质的发展存在影响。

关键词: 幼儿 气质离异家庭 非离异家庭

参考文献:

[1]姚凯南. 儿童气质特点及其意义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3

[2]梁宝勇主编.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6

8.《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出自《 学前教育研究》20xx年第06期(总第174期)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No.06,2009Serial No.174

作者:程秀兰 王 莉 李丽娥 张晓艳

目的: 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生活主流

方法:运用综合方法对一名进入幼儿园普通班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结果:证明融合教育在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改善其问题行为和情绪情感表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孤独症;融合教育;个案研究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4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儿童孤独症.中国医刊,2005,35(10)

[2]吴攸菁.探讨自闭症儿童在融合班的学习经验———以三个就读竹师实小融合班的自闭症学生为例.台湾新竹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95—99

[3]谈秀清,尹坚勤.普通幼儿园中特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8,(5)

[4]王子才,钱冬梅,盛晓尉等.用ABC量表分析儿童孤独症.临床儿科杂志,2002,20(2)

[5]邓红珠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5,(2)

[6]王爱之,刘贺威,魏云霞.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7,(10)

[7]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7

[8]许燕主编.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389

[9]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9.《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

出自《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 年 11月第 4期

作者:叶平枝

目的:探讨在生态化的环境中,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由幼儿教师编制并实施幼儿集体游戏,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退缩幼儿自我效能感来消除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结果:游戏干预不仅改变了退缩幼儿的交往质量,而且提高了其适应水平。

结论: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不是竞争的、完全平等的群体观念,而是对弱者的关照和体恤,通过这种关照和体恤,重建退缩幼儿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而帮助他们获得自我效能感,发展完善的自我体系,从而实现由外至内再由内至外的改变。

10.《留守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个案研究》

出自《社会心理科学》 第 28 卷 总第 147 期 2013 年第 6 期 总第 689 页

作者:王 艳

目的:探索留守高中生家庭功能的运作。

方法:结合方便取样和目的取样原则选取一名留守高中生进行深度访谈和对其家庭进行非参与式观察。

结果:(1) 被访者眼中父亲是权威的,对母亲更多情感依恋;

(2) 家庭以单向沟通为主,父母以实际行动表达关心但缺乏情感沟通;

(3) 改善生活条件为家庭认同的首要任务,经济匮乏直接影响价值观形成;

(4) 学业是被访者在家庭中可自主控制的首要任务,有时也需承担家庭代表角色;

(5) 扩展家庭成员间联结松散,被访者支持系统薄弱。

结论:留守高中生的家庭功能保证了家庭的正常运作,其留守经验对留守高中生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 家庭功能 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会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337- 340

[3]郭文姣,黄俊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81-85

[4]陈孜, 卢溪,何骢,陆阳,杨曦.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12-1114

[5]高侠丽,侯春在. 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3-4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5

[6]方晓义, 徐洁, 孙莉, 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4):544- 553.

[7] Harvey Skinner, Paul Steinhauer, Gill Sitare-nios. 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of Family Functioning[J].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 ( 2) : 190- 210.

[8]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第 4 版) [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1.《在自由玩耍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研究》

出自《调查与研究》20xx年第11期

作者:林 寒

目的:探索幼儿园自由玩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所起的作用

方法:实验法,采用美国托兰斯幼儿创造性思维测验,通过开展四项测试活动,分别测试被试创造性思维的三个方面,即流畅性,独创性及想像性。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自由玩耍有助于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但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幼儿; 自由玩耍; 创造性思维

12.《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出自《心理发展与教育》20xx年第一期

作者: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

目的: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和 Go/No-go 联想任务测验( Go/No-go AssociationTask,GNAT) 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

方法: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 16 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 20 个,根据 65 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 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 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 IAT、GNAT 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 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 ,对 155 名大学生同时进行 IAT、GNAT 及外显感恩的测量。

结果: ( 1) 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 2) 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 3) 采用 IAT 和 GNAT 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关键词:大学生; 内隐联想测验( IAT) ; Go/No-go 联想任务测验( GNAT) ; 内隐感恩; 外显感恩

13.《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对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干预实验》

作者:强';郭本禹;郑剑锋;王伟伟

目的:探讨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学校道德氛围知觉问卷、一问卷及自编情境故事,对名中学生进行了干预实验,运用巧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干预,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的知觉水平提高后,其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结论: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影响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道德氛围知觉; 道德发展 ;道德判断 ;学生;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6

14.《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

出自《心理发展与教育》19xx年第3期

作者 :王美芳

方法:采用事件取样的方法,对276名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儿童的在园亲社会行为进行10天的自然观察

结果:统计分析表明:

(1)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

(4)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5)教师通常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中性反应;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儿童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中性反应。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的强化。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学前儿童 ;自然观察 ;事件取样;

参考文献:

[1]Hartshore,H.,may,m.a.,and maller,J.B.Studies in service and self control,New York:M acm illan,1929.

[2]E isenberg,N., &Hand,M.The relationship ofprescholler's reasoning about prosocial moral conflicts toprosocial behavior.Child Development, 1979, 50, 356-363.

[3]E isenberg,N., &Lennon,R.A ltruism and as-sessment of empathy in the preschool year.Child Develop-ment, 1980, 51, 552-557.

[4]Iannotti,r.J.Naturalistic and structured assess-ments of prosocial behavior in preschool children: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and perspective taking.Developmentalpsychology, 1985, 21, 46-55.

[5]E isenberg,N., &M ussen,P.H.The roots ofpro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6, 42-54.

[6]周宗奎:儿童社会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xx年。

[7]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xx年修订版。

[8]E isenberg,N.,Cameron,E.,Tryon,K., &Do-dez,R.Socialization of prosocial behavior in preschoolclassroom.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1, 17,No. 6,773-782.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7

更多相关推荐:
Sons and Lovers 英文读书报告 读后感 论文(500字以上)

SonsandloversThisnoveliswrittenbyD.H.Lawrence,amansufferedmanysorrowandledamiserablelife.Hehadmanymasterp…

读后感论文

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刘桥乡陈楼中心小学焦方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财富,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给养,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不然高尔基怎么会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后感(论文)格式要求

读后感论文格式要求如下1封面页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系院部班级学号姓名日期2正文页题目宋体小4加黑摘要200字以内宋体小4主题词不少于三个宋体小4加黑论文正文宋体小4一二级标题加黑图表统一编号参考文献...

各类读后感的范文

一读可爱的中国有感一路走来我们可爱的母亲中国历经了多少风雨和坎坷走在大街小巷断壁颓垣触目皆是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吞掉中国的一切中国人本该奋起抗争可是中国人却残害着自己的祖国无情的伤害着自己的母亲读完可爱的中国后我心...

毕业论文写作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对一个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非常重要因为毕业论文写作意味着大学的尾声在读完howtowriteyourundergraduatedissertation一书后我对如何定位和写自己的毕业...

20xx-09-19 议论文,读后感范文(1)

Towriteanargumentativeessayusethefollowingstepstohelpyou1Beginbyintroducingthedebatetopicinyourownwords2Thenwriteif...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读后感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读后感众所周知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后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每个准毕业生都应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并且要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而当我正为这个任务感到迷茫的时候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帮了我很...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范文

幸福是什么做老师的幸福是什么老师们聚在一起听到的很多都是抱怨的确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总是那么不成正比在这样的心境下在这个社会我们都觉得做老师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俞老师告诉我们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范文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范文最近读了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一书受益匪浅其实选择读这本书的初衷也是因为该书宣称就是要帮助读者解决的面临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主人公霍尔顿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带着满嘴的污言秽语走进了我的视线他的愤世嫉俗思想引起了消极反抗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读后感写作方法

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

读后感论文(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