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时间:2024.3.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学习,上周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和第三讲雄关漫道以及第四讲风雨前行,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找到这本书加以拜读。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纵观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国共 产 党在建党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缺乏,革命走过弯路,是遵义会议之后才走上正确的轨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坚持马克国主义,就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 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第二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 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 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一个是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 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中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 社会主义服务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谈谈学习十八大“三个自信”的体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提出“三个自信”,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这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性?谈谈学习体会。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城镇化道路是指城镇化进程的途径或方式,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某种模式或战略 安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城镇化机制、城乡关系、城镇发展方针。其中城镇化机制是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机制,往往就决定了相应的城乡关系与城镇发展方针;反过来,城乡关系与城市发展方针,也会对城镇化机制产生影响。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镇化机制看,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民营经济推动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这样的城镇化机制,强调了市场选择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发展、人口流动,还是资金集聚,都是以市场化的原则、经济主体的利益机制以及优胜劣汰的方式来决定产业发展,决定城镇化方式与进程。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引导企业与人口有序集聚、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城镇化机制决定了城乡之间成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与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利益优势来发挥要素的最大效益。二是在市场化原则指导下,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因此,它是一条城乡协调、工农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三是考虑到后代人的需要,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镇化道路。从城市发展方针角度看,提倡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实际上是考虑了不同区域城市发展的背景与特点,走适宜本区域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过去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但在实际中大城市规模并没有得到控制,相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因为城市规模是由城市职能决定的,城市职能的等级越高,城市的规模就越大。因此要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与城市职能,合理确定城市的地位与城市职能体系。四是从国际比较来看,由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也不同于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 二、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实践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19xx年,我国工业产值比重为14%,城镇化率10.6%,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是大致相适应的。从“一五”时期起,我国开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并配合以压低农产品价格、限制城乡资源流动的政策,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这种工业化战略,不利于吸纳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加上我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居民福利制度等的存在,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民被固化在土地上,流动性很弱。这样,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之间的差距就开始不断拉大,于70年代达到顶峰。改革开放后,由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加速以及我国特有的小城镇数量的大量增加,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由于我国城乡人口划分标准需要进一步科学和完善,许多学者经过研究提出,我国实际的城镇化水平要高于统计水平,城镇化并不存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特点是存在的。 (二)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各地农村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1979-19xx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3%,由3047.5亿公斤增长到4073亿公斤,平均每年递增4.95%,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两倍,平均每年增长12%。80年代中期开始,以乡镇企业

为代表的农村工业蓬勃发展,使农村的非农产业比重大幅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在我国传统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民不能自由流入城市情况下,自发形成的农村工业化过程。这种工业化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劳动力职业转化先于地域转换。乡镇企业的分布十分分散,90%位于乡、村级单位。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提高了我国工业化程度,但并没有导致相应的城镇化水平提高。 (三)限制大城市发展,优先发展小城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薄弱,城镇化结构失衡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并制定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此后随着建制镇标准的降低和撤县改市的兴起,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大幅提高,目前我国有小城镇2万多个。小城镇规模小,不宜发挥聚集效应,工商服务业落后,许多小城镇还保持着农村的面貌,使城镇化进程表现出缺乏工业化和人口支持的过度城镇化倾向。近20年这个政策的实施结果使全国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在全部城市人口的比重有所降低,中、小城市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但平均规模有所下降。 (四)政府主导型由上而下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的波动较大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和重工业化战略的选择使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处于国家的严格控制管理下,城乡分隔的一系列制度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很有限,城市化不可能自下而上展开,只能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发展。 在政府主导城镇化发展的情况下,城镇化进程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偏离城镇化一般规律和波动较大的特点。我国城镇化进程受政治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起步—停滞—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城镇化发展波动较大。 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 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今后20年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繁荣。因此应把握时机,在尊重世界城市化基本规律、借鉴先行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在对世界多元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借鉴的同时,对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与平衡,多方面考虑未来世界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在确定中国城镇化的目标与模式这个战略层面上提出来的。其中重点考虑了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城镇化规律,在尊重城镇化规律的前提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防止人为主观意志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是对城镇化机制做出科学设计。城镇化机制是决定城镇化进程、城乡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城镇化道路的最核心的要素,必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 (三)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等生产要素缺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在城镇化初期非农产业发展与城市城镇建设中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四)是根据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人口的特殊情况,吸取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教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建立起以受宏观调控的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体制为中心内容的城镇化人口流动管理体制。

(五)是顾及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在东、中、西地区以及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在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模式选择上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综合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容是: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规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民营经济推动的城镇化机制;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集约型、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实行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供求管理的城镇

化体制;实施大中小、多产业类型共存的城镇化模式。 我国30年的改革发展表明,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如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走在前列,通过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充分发展,积累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资金,产生对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城镇化的需求,通过企业在城市、城镇工业园区的建设,通过参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的作用由主导向引导转变,民营经济通过对城市经济的需求与供给,可以成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四、山东新型沿海城市—日照的城镇化道路建设理念 20年前,万平口、山海天的海边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滩涂,日照也只是很多人眼中的“大渔村。如今,这些地方已建设成为景色怡人、环境良好的海滨生态景区,成为展现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的“会客厅”,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而伴随着沿海地带改造建设同步进行的,是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城市魅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立足日照实际,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按照“中心集聚、点轴开发”的原则,以市区为中心,以沿海、沿路为发展轴,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优化城镇布局,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逐步提高。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日照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1.2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3.7%,城市绿化

覆盖率41.4%,一个港城相依、充满活力的中等海滨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一) 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 近年来,日照市理顺了规划管理体制,实行了统一管理,实现了城市规划区内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在此基础上,城市规划编制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目前,已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了“一主三副、四条发展轴线、十个重点城镇”的“井”型市域空间格局;编制了临海产业区规划、北部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阳光海岸概念规划、文化中心城市规划等一批重要城市规划,详规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积极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健全了规划技术初审、专家评审、规划委员会审查、政府审批的规划决策机制,重要规划设计方案均向社会公示,促进了规划决策的科

学民主。不断强化规划效能监察和批后管理能力,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镇化进度的加快,首先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日照市累计投入237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力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荷日铁路复线、胶新铁路、同三和日东高速公路早已相继竣工通车;市区北京路、迎宾路、山海路等50多条、1200多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建设开通,人均道路面积达21.7平方米,形成了畅通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市区现有奎山水厂等水厂8座,供水能力达到32.2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到99%;加快推进了城市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率达到76%;加快了胶州-日照天然气长输管线及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燃气普及率达到99.2%;开通了27条公交线路,市区人均拥有公交车13.9标台/万人。建成了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了再生水利用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9.7%;建成了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推进了二期工程建设,处理能力达到500吨/日。 以建设“一流的比赛场地、一流的旅游景区、一流的大众健身场所、一流的市民休闲公园”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高点定位、分步实施、精心建设,利用六年时间,使该市成为具有国际水准、设施齐全的比赛场所和景色怡人、环境良好的海滨生态景区,展现了城市特色,彰显了城市个

性,打造了“水上运动之都”城市品牌。

更多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院系软件学院班级信息安全0802姓名吴姗姗学号20xx13080243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共 产 党宣言4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论我国革命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amp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前言在接触的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可谓是很少了解只在高中的哲学学习中对其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大二的这学期我接触到这本教材花了一些课余时间看了这本书它加深...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的第一印象就是唯物主义的代言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的认识就是俗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很好诠释世界观的哲学它以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小康社会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挂在嘴边说的顺溜但是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学习运用我很茫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对此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其精髓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读后感技术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091540911010132指导老师冯合国20xx125摘要通过聆听老师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解读让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党校课程中开设了这一课题也是希望...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所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梁树发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市委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本家教材按...

马克思传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L1131408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刘婧烨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选读了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这本书在读此书之前马克思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蒙着重重的面纱而在这本书的描述中马克思却成为了一个更加...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挂在嘴边说的顺溜但是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学习运用我很茫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对此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其精髓便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读了一番...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在纠结于各种电路之中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我花费了七天时间阅读了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阅读这本书之后对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重新思考马克思的话语...

《宇宙与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后感集合

从人类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试图触摸宇宙想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由于人类是慢慢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到足以研究清楚这个的地步因此直到今天这个人类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迅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姓名xxx学号xxx班级xxxx在这个学期之前我对马克思一点都不了解只知道马克思那个人但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