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读莫泊桑《一生》有感

时间:2024.4.7

远方读莫泊桑一生有感

道德教育

远方

——读莫泊桑的《一生》

11文一 赵越

道德教育

写在前面的序

放下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对人生的探讨始终都离不开“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要怎么样去活”一些最原始的话题。很多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最不好解释,人生就是这样。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我们只不过是天下苍生中的渺小的一员,时间或长或短,活的精彩亦或者是痛苦,不管是轰轰烈烈活着碌碌无为,终归要走到结束,我想这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可以体会。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艘在海上远航的船。海上有艳阳,也有风雨,人生的船有事处在浪尖,也有时会跌入浪谷,永远不会一直处于浪尖中,同样也不会永远在低谷中奋斗。

面对人生,我只想用一句诗来回答他: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我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 1 -

道德教育

人物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1]这些作品不同 程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居伊·德·莫泊桑,曾经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让他观察马车以 - 2 -

道德教育 换取题材,但当时的他,并不会写,于是再度请教老师,老师对他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他脑海里打下了烙印。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形象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展现当时社会世态,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深受其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 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的溃败、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沙龙里的聚会、官僚机构里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镇上的情景、农民的劳动与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妓院里的喧闹,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从上层的贵 - 3 -

道德教育 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小业主,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法国广阔天地里,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轶事。

早在以短篇小说成名之前,莫泊桑就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他的第一个长篇《一生》经过几年的耕耘,于一八八一年完成,一八八三年问世。

《一生》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长篇处女作,是其生平仅有的6部长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一位出身破落贵族的纯洁天真、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约娜进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过程,概括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人生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名著之一。入选日本城冢登等著名学者开列的世界优秀古典名著书目。

- 4 -

道德教育

点评鉴赏与人物原型

《一生》是莫泊桑的第一部长篇,这是一部描绘诺曼底农村的风俗小说。众所周知,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一生》就颇有点像《包法利夫人》,因为《一生》也写的是—个女人的一生,而且是悲苦的一生。扩而言之,《一生》与《情感教育》、《一颗纯朴的心》也有不少类似之处。例如,《一颗纯朴的心》描写—个女仆的—生,女主人公全福是一个平凡而纯朴的女仆,在这一点上这篇小说与《一生》更相像。话说回来,如果《一生》只是模仿福楼拜的小说,那么它的价值就不大了。恰恰相反,《一生》仅仅是在上述方面与福楼拜的小说相似,其实这是—部有创新意义的小说。它以别开生面的描写,成为十九世纪末叶出类拔萃的长篇,也是莫泊桑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显示了擅长短篇小说创作的莫泊桑在长篇小说上的创作功力,使他赢得了大作家的声誉,巩固并提高了他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莫泊桑主张的表现自然主义观点,具有他所追求的“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生》描写的是—个贵族女子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她与包法利夫人不同,包法利夫人虽然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爱情,但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挥霍掉家产,最后因走投无路而自尽。《一生》 - 5 -

道德教育 的女主人公雅娜则完全不一样。不错,她也爱幻想,早先她在修道院白天百无聊赖,夜晚难以入眠时,就曾经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走出修道院以后,便急切地想尝一尝人生的欢乐和幸福,盼望有甜蜜的奇遇。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使她的希望幻灭;面对残酷的现实,她并没有堕落,而是—次又一次与命运抗争。最后,纵然她的家产被儿子败光了,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得到以前的使女罗萨莉的帮助,让她的儿子最后回到身边,她也还能维持简朴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娜的本性与包法利夫人不同,她是—个善良纯朴、洁身自好的女子。她生活在风俗败坏的诺曼底农村:在莫泊桑笔下,这里不仅贵族阶层,而且农民中也两性关系紊乱。女孩子往往未婚先孕,有钱人家的使女与男主人有染的情况司空见惯。不说别人,就是雅娜的双亲也不例外。她的父亲早年风流过,有外遇也不是一次两次。在他得知女婿德·拉马尔子爵与使女通奸,让使女有了私生子的丑事之后,一时之间勃然大怒。可是,当地神父只消几句话就说得他哑口无言,变愤怒为平静。神父说:“您难道没有碰过这样的小使女吗?我对您说吧,大家都是这样的,而您的夫人既没有因此少得到幸福,也没有因此少得到爱情,对不对?”这番话打中了他的要害。他与女婿不过是半斤与八两,彼此彼此。神父言下之意是不要对子爵苛求了。让娜的母亲同样有情人,她甚至将情人写给她的情书保留至死,不时还拿出来欣赏和怀念—番!她去世之后,让娜在翻看母亲视若至宝的书信时惊得目瞪口呆。她感到非常痛苦,心头对亲人的一点信任都失去了。面对周围的人的无行,让娜依然一以贯之,保持纯洁,出污泥而不染。对于这样一个被命运 - 6 -

道德教育 所抛弃的女子,莫泊桑把同情的笔墨都倾注在她身上,并通过罗萨莉之口,把她悲苦的身世归结为尚未了解对方,就轻率地结婚,导致一生的不幸。莫泊桑很有可能根据切身经验去塑造这个形象:他的母亲因丈夫浪荡,很早两人就分居,然后离婚。无疑,莫泊桑的母亲的经历启迪了他塑造出让娜的形象。

- 7 -

道德教育

他人的评价

雅娜的一生

一生要怎么过,一生又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摆在女人面前的真正的终身大事。

她的一生,是在“情”与“欲”、“灵”与“肉”的漩涡中度过的。不必问她是谁,无论她是雅娜还是安娜,只要是女人,只要一生不幸,那么她的悲剧,多半是卷入这种漩涡的缘故。请看雅娜的一生。

雅娜生于一个温馨融融、喜气洋洋的贵族之家。母亲多愁善感,沉湎于风流往事的回忆中。父亲勒佩丘·德沃男爵生性温厚诚朴,乐善好施;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田野和树林;他特别信奉卢梭的“顺乎天性”的教育思想,这一点对雅娜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雅娜十二岁时人修道院,一住五年,与人世隔绝,以免受社会环境的毒害。因此,直到十七岁出修道院开始她的一生时,她仍然是个纯情天真、富于幻想的姑娘。她回到白杨田庄,在海边田野憧憬美好的人生、奇妙的爱情,渴望梦想中的那个人来叩田庄的大门。命运似乎对她特别慷慨,不久便派来一个相貌堂 - 8 -

道德教育 堂的贵族青年德·拉马尔子爵。二人一见钟情,很快由热恋而结婚。从少女到新娘,雅娜首先遇到的是情和欲的冲突。她刚刚情窦初开,以纯情投入决定她一生的结合,还难以接受子爵的性欲,敏感的心灵一开始就受到伤害。蜜月旅行到科西嘉岛,新婚夫妻在幽谷山泉戏水时,雅娜才完成性觉醒的转变,在短暂的时间内,夫妻间的情和欲达到了协调。这段美好的日子,成为她一生弥足珍贵的唯一记忆。

然而,情和欲的这种协调,如昙花一现。雅娜的幸福来得迅疾,去得也迅疾,好似流星转瞬即逝,闪光熄灭之后,给她留下的是一片更加幽暗的夜空。这就是先慷慨后吝啬的命运给她安排的一生。结婚之后,德·拉马尔子爵就摘下温文尔雅的面具,露出了卑劣淫邪、薄情寡义的嘴脸。蜜月旅行回来,他立刻把庄园和财产的管理大权抓在手中,甚至苛刻地限制雅娜的花销用度,暴露了他那贪婪而自私的本性;他稍不如意,就对雅娜和岳父岳母提高嗓门儿,说话就跟争吵一样,表明了他那专横跋扈、缺乏涵养的品格。这一切,雅娜都可以忍受,都可以渐渐习惯;然而,她那颗纯情的心灵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丈夫那种不择手段、永难餍足的肉欲。

德·拉马尔子爵初次应邀到白杨田庄吃晚饭,就同雅娜的使女罗莎莉私通了。蜜月旅行归来的当天夜晚,他就抛开妻子,去同罗莎莉重温旧情。直到他们有了个私生子,雅娜也没有觉察丈夫的奸情,只是在一天夜里,她无意中才发现丈夫和使女睡在床上,精神立刻受到 - 9 -

道德教育 极大的刺激,穿着单薄的睡衣跑到积雪的荒野,要跳崖投海自杀。此后她大病一场,早产生下一个儿子,便移情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德·拉马尔子爵恶习难改,又同本地的富维尔伯爵夫人野合,二人经常骑马到树林幽谷私会。奸情被伯爵发现后,遭到报复而双双死于非命。

雅娜的儿子在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离家上中学后,很快就堕落了。

他赌博成性,并且寻花问柳,同暗娼私奔。数年间,不但提前把名下继承的财产挥霍殆尽,还欠下大笔债务,逼得雅娜不得不忍痛卖掉白杨田庄。

雅娜晚年的凄凉境况可想而知,只能从儿子和暗娼生下的女婴身上,得到一点点人生的温暖。

同《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一样,雅娜的一生也是个悲剧。在少女时期,二人都在修道院里过了一段禁锢的生活,都抱着幻想走向人生。女人入世,就要投进情和欲的大漩涡。雅娜和爱玛都同样抱着幻想,虽其渴望又不尽相同,但其命运可谓殊途同归。爱玛抱着浪漫的幻想开始人生,从“欲”出发,感到自己的丈夫缺乏情感情趣,渴望结识一个风度翩翩、谈吐风雅的男子,终于做人情妇,纵情声色,结果身败名裂,不得不服毒自杀。如果说爱玛想入非非,有几分自作自受的话,那么雅娜所向往的,不过是一个钟情体贴的丈夫、一种相亲 - 10 -

道德教育 相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是一个纯真少女最正当、最现实的渴望。然而,她入世所抱的纯情的理想,却被淫欲横流的现实所击破。连这种最起码的追求都难实现,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极大同情了。

《一生》是莫泊桑的名篇,显然受了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启发和影响。然而,爱玛是追求幻想而不可得,雅娜却是追求现实而不可得。前者的悲剧是可想而知的,后者的悲剧则出人意料,因而愈加可悲。可不可以设想,如果雅娜遇到另一种类型的男人,她的一生就不是悲剧了呢?当然可以。但是,《一生》便不再成其为名篇,列入庸俗小说之列了。在这部小说中,莫泊桑没有扮演道德说教的角色,而是投注了真挚严肃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他母亲的不幸婚姻同雅娜相似,还因为他不回避社会的现实和他自身的现实。作者固然赞赏纯情的理想主义,但并不信奉。在他短短的四十三年寿命里,尤其在1880年发表《羊脂球》一举成名之后的十余年,他不仅在小说创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猎艳方面也战绩卓著。从贵妇人到年轻女工,都列入他的战利品的名单。他有三个私生子,只供养而不承认。他讨厌结婚,也讨厌建立家庭。淫风普遍存在,社会就是情和欲的大漩涡,对此谁也无能为力,任何批评指责,就算不是虚伪,也是苍白无力的。 李玉民 【2】

- 11 -

道德教育 莫泊桑的创作及其《一生》

乔福生译

小说的表现技巧及题材莫泊桑在小说创作上, 从他老师福楼拜那里学到了客观的、没有个性的写作手法, 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老师, 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莫泊桑和福楼拜在小说的表现技巧上并不尽相同。福楼拜从他生活的文学环境中, 接受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影响, 同时在他本身的气质中, 也蕴蓄着许多浪漫主义的东西。相反, 莫泊桑所生活的文学环境则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冷静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莫泊桑在《福楼拜论》中说: “ 福楼拜在作品中, 不用冗长的议论来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 而是只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其实也是莫泊桑木人的创作态度。他在《皮埃尔和若望》一开头的小说论中说: “ 客观派的作家们不去展示人物的心理, 而是隐藏它。他们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作品的骨架, 正象从外部看不见的骨骼是人体的骨架一样, 给我们画肖像的画家决不表现我们的骸骨。” 这种表现技巧,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已经达到了神妙的境地, 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莫泊桑曾创作了以《一生》为代表的多部优秀长篇小说, 但他却被誉为典型的短篇小说家,其原因就在于此。又寸莫泊桑的小说尽管评价不一, 但对他的写作技巧的完美, 文艺评论家却无不绝口称赞。当然也应该指出, 由于莫泊桑采 - 12 -

道德教育 用了这种创作技巧, 结果对人物缺少细致的心理剖析, 对于喜欢探讨内在事物的现代人来说, 对他的作品自然会感到不太满足。

从小说的题材方面来说, 莫泊桑的想象力并不那么丰富, 而且缺乏创作社会小说所需要的那种组织素材的能力。所以, 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只局限于他实际生活过的环境, 这是很自然的。首先是池曾经在那里度过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诺曼底, 生活在那里的农民、渔夫给他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有的表面朴实, 实际上既狡猾又贪梦,作品里, 被他以简洁苍劲的笔触刻画出来。其次,他在以普法战争为素材的一些作品里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影响。莫泊桑还基于他在巴黎的官吏生活, 以因循姑息的小官吏及其家庭为题材, 写出了许多反映所谓小市民生活的悲喜剧。莫泊桑在巴黎时, 一方面过着官吏的生活,一方面常常装病, 或提笔写作、或泛舟塞纳河上消愁解闷。这条塞纳河也为他创作的许多以爱情和娱乐场所的娟妇为题材的作品提供了舞台。当莫泊桑成为文坛上的宠儿之后, 生活也越来越豪华,因此, 社交界和交际花也进入了他的作品, 《俊友》就是写这方面题材的代表作。给他终生带来痛苦的精神病所造成的恐怖和幻觉, 也使他写出了许多奇特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自己的精神失常,并用自己的手把它写出来, 对他来说则是宿命论的悲剧。

还有,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父母和子女关系的作品, 这是因为他从小就痛切地体验到由于父母的不和造成家庭悲剧的缘 - 13 -

道德教育 故。

莫泊桑在选取和处理上述这类题材时, , 具有从日常生活中抓住人间悲剧的非凡能力。所以他乐于把平凡的人物写进他的作品, 并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真实面目。作者对这些人物, 虽然有时也流露出怜悯之情, 有时也报以幽默的微笑, 但在多数场合他观察现实的目光是冷静透彻的, 态度是嘲笑讥讽的。总之, 他毫不留情地描写当时的黑暗现实, 并借以批判现实。但是他并没有改变那个现实的理想和兴趣, 这一点也是许多人指出的他的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 莫泊桑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有时, 他虽然也发出象中世纪法国短篇小说里那种爽朗而无忧无虑的欢笑,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分析, 就会发现在他的内心深处往往依然流露出深沉的悲观主义情绪。这种悲观主义是正视现实的作家容易产生的思想倾向, 而且他的老师福楼拜的榜样也助长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莫泊桑生来就患有的精神性疾病, 这是无可否认的。

对莫泊桑创作的评价及其《一生》

代表二十世纪前半期法国文学界的三位文学家中, 保尔· 瓦莱里、保尔· 瓦扬一古久里对莫泊桑的创作并不感兴趣, 只是安德烈。纪德对莫泊桑的小说创作技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在国外莫泊桑 - 14 -

道德教育 却受到一些著名作家的称赞。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托马斯· 曼, 英国的萨默塞特· 毛姆, 美国的威廉· 萨洛扬等人都对莫泊桑的文学作品表示敬佩。其中有的还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莫泊桑的影

响。实际上, 在国外莫泊桑比他的老师福楼拜更负盛名, 拥有更多的读者。总之, 以简洁客观的手法, 生动地描绘人物生活的片断, 揭示事物的本质, 这就是莫泊桑艺术创作的精髓。在这一点上, 他的创作可说是达到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

莫泊桑的代表作《一生》于1 8 8 3 年出版。他为了完成这部作品花了很长的时间。众所周知, 莫泊桑是一位写作速度很快的多产作家, 唯有这部作品, 他在写作过程中再三推敲, 煞费周章, 曾有几次他写不下去, 焦急得甚至想把笔折断。莫泊桑最初对这部作品的构思, 是1 8 7 7 年底或1 8 7 8 年初的事。当时他立即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他的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回信表示赞成并鼓励了他。莫泊桑虽然按计划动笔了, 但进展很不称心, 写到第七章时实在写不下去了, 只好暂时搁笔。1 8 了9 年1 月, 他在写给福楼拜的信中说: “ 我越发想离开我那本可怜的小说, 我担心它是否能很快诞生。”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 也常常诉说这部小说难产的苦恼。它之所以难产, 其原因或许是由于莫泊桑在当时已经有了精神病的先兆, 被痛苦折磨所致; 或许是由于他的创作技巧尚未成熟。他可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把这部小说中的一些场面, 先写成了独立的短篇小说, 在报上发表了。例如: 1 8 8 1年5 月7 发表的《春夜》同《一生》 - 15 -

道德教育 第四章丽松姨妈窥视约娜与她的未婚夫重归于好而吸泣的场面是雷同的; 1 8 8 1 年12 月1 日发表的《科西嘉故事》和1 8 8 2 年8 月18 日发表的《新婚旅行》原封不动地插入了写约娜们去科西嘉新婚旅行的第五章等等。

莫泊桑从1 8 7 9 年开始, 将他构思的这部作品至少放下三年, 直到1 8 8 2 年才好不容易写完了全篇。而后在《吉尔· 布拉斯》报上连载时, 他又作了多处修改。他创作《一生》所付出的艰苦的劳动, 似乎证明了与其说他是长篇小说家, 不如说他是一位天才的短篇小说家。尽管以《一生》为代表的六部长篇小说堪称优秀作品, 可是读了他的几十篇短篇小说, 就令人确信他和契诃夫是并驾齐驱的短篇小说家, 其他人是无法比拟的。

《一生》以莫泊桑终生留恋的诺曼底为背景,作品中的人物也是以他的亲属为模特儿。他的母亲洛尔的不幸在小说主人公约娜身上投下了浓厚的影子。他的父亲德沃和作品中于连一样是个品行不端的人。他的弟弟埃尔韦和作品中保尔一样是个不孝之子。但是绝不能把他们的性格与行动和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行为等同看待。因为作品中的人物是经过作者加工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一生》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约娜一生的悲剧。约娜是一位善良的女子, 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但是在新婚之夜, 她爱情的理想 - 16 -

道德教育 破灭了。接着丈夫背叛了她, 进而寄托着她唯一希望的孩子也背弃了她, 整部作品悲观色彩很浓。在莫泊桑的许多作品中, 都笼罩着浓郁的悲观主义阴影。在《一生》中, 孤独感支配着整个作品。即使在约娜紧紧地抱住孙女频频亲吻时, 读者也会恍惚地预料到, 那只是短暂的幸福, 不久的将来, 不也会被这个孙女所抛弃吗? 所以, 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是强烈的绝望感。不过, 能将读者从充溢于全篇的阴暗的悲观主义沉重压力下解救出来的乃是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深沉的侧隐之情。托尔斯泰最初在屠格涅夫的推荐下阅读了莫泊桑的作品。他对作者对人生的冷淡、对恋爱的不严肃的态度, 颇为反感。但是, 托尔斯泰读了《一生》之后, 却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对作品中这位单纯可爱的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并竭力称赞这部作品是继雨果的《悲惨世界》之后最优秀的作品。评论家丹纳早已严厉地批评过莫泊桑那种冷静到残酷程度的描写现实的态度,并指出巴尔扎克之所以成为伟大作家是他对人生充满了温厚的同情, 以此唤起莫泊桑的注意。可以说只有莫泊桑的《一生》, 才充分回答了丹纳的期待。

作为描写与约娜一样对人生不断地抱有梦想,可是那令人憧憬的梦, 又总是一个一个地凄惨地被粉碎了的女性的小说, 不禁令人想起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两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性,但是那种相似始终是外表上的。从作品的人物性格来说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包法利夫人》是以作者福楼拜的血和肉作为自 - 17 -

道德教育 己的血和肉的, 而《一生》中, 约娜的思想性格则是作者客观地从外部观察的结果。评论家契保迪曾说: “ 莫泊桑同左拉一样, 实际上在毫不费力地接纳小说中的各种人物, 他没有象福楼拜和都德那样让这些人物在自己的家里住下来。”

总之, 《一生》和《包法利夫人》并驾齐驱,成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的双璧, 而《一生》这部优秀作品对人世间的宿命论的悲惨生活的反映, 更可以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许多问题。【3】

- 18 -

道德教育

精彩节选:

男爵一直笑呵呵的,应声说:“这可是您拿的主意呀,阿黛莱德夫人。”

他妻子起了个华贵的名字,男爵叫她时总加上“夫人”这种称谓,而恭敬中却含有几分讥笑的意味。

男爵夫人又朝前走去,吃力地上了车,压得车身的弹簧咯吱咯吱乱响。男爵坐到她身旁,而雅娜和罗莎莉则坐在背向的车凳上。

厨娘吕迪芬拿来一抱斗篷,盖在他们膝上,又拎来两个篮子,塞到他们腿中间,然后她爬上车,坐到西蒙老头的身边,并用一条大毯子裹住全身。门房夫妇向前施礼送行,关上了车门,主人又最后叮嘱他们注意随后运送行李的两轮大车,这才吩咐起程。

车夫西蒙老头顶着大雨,他弓着背,低着头,整个人缩进三层领的外套里。急风暴雨呼啸着击打车窗,雨水淹没了路面。

两套马车沿河岸大道飞驰,一旁闪过靠岸排列停泊的大船,只见桅杆、横桁和绳索像脱叶的树木,光秃秃的,挺立在凄风苦雨的天空 - 19 -

道德教育 里。继而,马车拐入长街,行驶在里布台山林荫大道上。

不久,马车又穿过一片片牧场,时而望见一株淋雨的柳树,像尸体一般枝叶低垂,黯然兀立在烟雨中。马蹄发出嗒嗒的声响,四个车轮抛起飞旋的泥浆。

车上的人沉闷不语,他们的神思好像大地一样,都淋得湿重了。老夫人仰头靠在车厢上,闭起了眼睛。男爵无精打采地凝望雨中单调的田野景象。罗莎莉膝上放着一个包裹,她像牲畜一样发愣,一副平民百姓常有的神态。在这温煦的雨天,唯独雅娜感到复活了,好似久久放在室内的一盆花草移到了户外。她那快活的情绪,犹如繁茂的枝叶,遮护她的心免遭忧伤的侵袭。她虽然默默无语,但是真想放声歌唱,真想把手伸到车外接雨水喝喝。她观望外面,景物凄凉,全淹没在雨中,而她坐着马车飞驰,既躲风又避雨,心中好不快活。

在滂沱大雨中,两匹马皮毛光亮的臀部腾腾冒着热气。 男爵夫人渐渐入睡,她那由六束整齐的发鬈镶衬的脸庞慢慢垂下来,软绵绵地托在颌下三道厚褶上,而下端的褶皱则没入汪洋大海般的胸脯里。她的脑袋随着呼吸一起一落,两边腮帮子鼓起来,从微张的嘴唇发出响亮的鼾声。丈夫朝她俯过身去,将一个皮夹子轻轻放到她交叉搭在肥硕阔腹上的双手里。

这一触碰把她惊醒,她睡眼惺松,直愣愣地看着这件东西。皮夹 - 20 -

道德教育 子滑下去,震开了,里面的金币和钞票撒了满车。这一来,她才完全清醒,而女儿看着开心,格格大笑。

男爵拾起钱币,又放到夫人的双膝上,说道:

“喏,亲爱的朋友,埃尔托田庄只剩下这些钱了。我卖了那座田庄,好修缮白杨田庄;从今往后,我们就要常去住了。”

男爵夫人数了数,总共六千四百法郎,数完便把钱从容地放进自己兜里。

祖传三十一座庄子,这是卖掉的第九座。余下的田产每年约有两万法郎的进项,如果经营得当,每年收入三万也很容易。

男爵一家生活相当简朴,这笔收入本来够用,可惜家里始终有一个敞着口的无底洞,即乐善好施。乐善好施吸光他们手上的钱,就像太阳晒干沼泽地的水分一样。钱哗哗流淌,很快流光了。怎么花出去的呢?谁也说不清楚。家里总有人说:“真是怪事儿,今天我花出去一百法郎,还见不到买了什么东西。”

不过,这种慷慨好施的行为,倒是他们生活中一大乐趣;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心照不宣,达到了可歌可泣的默契的程度。

- 21 -

道德教育 雅娜问道:“现在,我那庄园修得很美啦?”

男爵兴冲冲地回答,“孩子,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雨势渐渐小了,不久就飘着雨雾,化为霏霏细雨。天空密布的乌云仿佛飞升,颜色由黑变白。突然间,斜阳的一长束光芒,从看不见的云隙中射到牧场上。

云层裂开了,露出蓝色的天穹。继而,云隙越裂越大,就像面纱撕开一样,只见澄净幽邃的碧空扩展开来,笼罩大地。

一阵清爽的和风吹过,宛若大地欣慰地长出了一口气。就在马车沿着园林行驶的时候,不时听见一只晒羽毛的鸟儿欢唱。

- 22 -

道德教育

我的感想:

我们通常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然而迎接我们的常常却是残酷的事实。生活总是不尽人意,可这一切究竟是谁的过错?是我们的命运不济还是这个社会太污浊?

约娜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约娜的婚前生活无疑是幸福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幸福的贵族家庭里,这无疑是每一个少女所向往追求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她拥有着美好的面容,善良的心肠,完全是一个“白富美”的代名词。然而她少女时期的幸福越发的烘托出婚后生活的悲惨。

虽然婚后她确实度过了一段令人欣羡的幸福时光,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短暂的幸福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丈夫那丑恶的嘴脸。作为少女,约娜幻想的忠贞的爱情,最终还是化作泡沫;作为一个妻子,约娜幻想的幸福的家庭,却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丈夫的背叛与欺骗;作为一个女儿,她所那么深沉的敬爱着的父母,幻想着他们都是具有高尚情操的长者,却在母亲死后发现他们都有着荒唐的往事;作为母亲,如同所有母亲一样,她所幻想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然而她的儿子却沉溺酒色,挥霍无度,败光了她的家产……最终,她又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孙女身上,而此时的她,由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 - 23 -

道德教育 老妇人,唯一没变的就是她依然抱有美好的希望……

小说的结尾部分有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描写。“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的下午,佣人罗莎莉赶着马车载着约娜在破败的庄园里闲逛,光秃秃的树木静静地肃立在道路的两旁。约娜望着满天的雪花若有所思的对使女喃喃自语说道:‘我的命,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罗莎莉低头赶着马车,在思考着怎么回答她的提问,半天絮絮地说道:‘夫人,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不得不为一片糊口的面包而奔走忙碌,你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这样的回答等于是答非所问,也等于是没有回答,她只是说了自己的现象。以一个使女的水平是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的,她只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到这样的程度。其实,不仅女佣人回答不出来,就连小说的作者莫泊桑也回答不出来,他不过是借女使女的口说出自己对人生迷茫的心境。

约娜的一生揭示了什么?作者从未做过解释,但最精彩的是作者结尾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之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之中那么坏”也许,生活本是如此,幸福总是短暂的,苦痛总是无限长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我们应该敢于同命运抗争,不要向命运屈服,只有在对风雨的战斗中,海燕才会生出坚强有力的翅膀,才能在阴霾的天空下发出划破长空的长鸣!

面对远方,我们应该风雨无阻!

- 24 -

道德教育

【1】伍厚恺 .《外国文学知识辞典》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3-01 ( 摘自百度百科 “莫泊桑”,有改动,网址是

/link?url=YT87eXiABRFWUHsDEV66E4rMhdZeaa7ViHCcq9ZuvHP4HT9iwg2OZ-2B-j30eZ-BRfG78bAzYkdUaNxLsxQ7gW6vQHP9FKbvMhBri5NCrOW)

【2】《一生》莫泊桑 著 李玉民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xx年4月第一版

【3】《莫泊桑的创作及其《一生》》 乔福生译 〔译自日译木《一生》附录)

- 25 -

更多相关推荐:
《人生 莫泊桑》读后感

少女时期的姌妮满心向往的是像神话传说纯洁永恒的爱情当遇到高大英俊稳重沉静的德拉马尔子爵梁茹后姌妮自以为找到了理想中的完美爱人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新婚之夜当姌妮发现梁茹对自己的身体比对自已的灵魂更感兴趣以后她感到...

莫泊桑《一生》英文读后感

MyimpressionafterreadingUneVie一生MaybeismyownbiasandshadowonitAlthoughIfeelabitdisappointedbutIhavetosayFr...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莫泊桑特别是经常在书店看到他的代表作羊脂球当时不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也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内容这个暑假我第一本书就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翻开书没看多久就被他独特的叙述姿态和故...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从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折射出的十九世纪下半期的法国社会莫泊桑短片小说选是莫泊桑一八八至一八九十年时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合集他的短篇小说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发过社会衣服全面的风俗画莫泊桑短篇小...

莫泊桑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将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羊脂球与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谓上层人物做对比充分显示出前者极富正义...

莫泊桑小说瞎子读后感

莫泊桑小说瞎子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莫泊桑的小说瞎子瞎子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连饿带冻被人逼着去讨饭死在了一个冬天的故事这个故事令我的感触很深尤其是描写瞎子的那几段更是让我对瞎子涌起了怜悯之情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白色...

莫泊桑的项链读后感

莫泊桑项链的读后感莫泊桑是世界上著名的小说家看似简单的小说里却包含了许多道理也同时揭示了从而从而从他们的教训中来教会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和做人而现在我想对莫泊桑的项链来谈谈我的读后感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

莫泊桑《一生》读后感

当纯情理想被现实击破读莫泊桑一生有感一生要怎么过一生又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真正的终身大事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是一生的不幸她的悲剧是在情与欲灵与肉的涡旋中度过的小说的女主人公雅娜是个纯情天真温柔美丽富...

莫泊桑的项链读后感

莫泊桑的项链读后感记得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当时就被这篇小说深深地吸引它主演讲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孩因为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只有将就凑合的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虽然衣食无忧但是...

羊脂球莫泊桑读后感--人性的“真善美”

朱颖人性的真善美羊脂球之我见有时候我们总是爱三五成群的讨论着什么或是各结成所谓小帮小派大肆指责着我们眼中的是非对错有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是路西菲尔一般的光明荣耀似乎自己便是最高贵的存在至于你们呵呵咱瞧不起你这...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他为何能写出如此出色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莫泊桑拜师一文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我对这篇课文感触很深莫泊桑的作品之所以写得这么好...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

莫泊桑拜师课文及其读后感课文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很平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

莫泊桑一生读后感(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