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读后感:论话题自由与平等

时间:2024.4.20

自由选择读后感:论话题自由与平等

自由选择>读后感:论话题自由与平等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与平等都是非常神圣的,甚至无法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什么是平等?对平等的理解,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即“上帝面前的平等”。代表人物是杰斐逊,其著名的话便是“造物主赋予我们若干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个层次,“自由”正是平等概念的一部分,与平等并不冲突。这是因为,个人平等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各行其是的权利,不能把别人的价值观和评判强加给他。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只要他不干涉他人同样的权利。

第二种即“机会平等”。对此,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句话最传神,“前途向人才开放”。只要他的才能足以胜任,他自己认为值得,人人都有权追求任何社会地位而不受到随意的干涉。一个人所拥有的机会之多寡,不应该取决于出身、国籍、肤色、性别、宗教信仰等毫不相干的特征,只应该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

第三种即“结果平等”。目前在全球盛行,“公平分配”就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也就是追求“人人一样”。

弗里德曼认同第一、二种平等,坚决反对第三种“结果平等”。他认为,要实现所谓的“公平”,就要剥夺一部分的“份额”,而这只有而且必须依靠暴力强制和恫吓。“欲使结果平等成为组织社会活动的首要原则,处处都会受到这一冲突的困扰。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国家笼罩在一片恐怖当中。而且,即便采取了恐怖统治,还是达不到结果平等的局面”。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给了我们非常形象的场景:在那里,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某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最后,弗里德曼说了他的结论,我个人认为这个结论是有关自由与平等关系有史以来最精彩的论述,我们不妨整段摘录下来:

一个社会若是把平等(即结果平等)置于自由之上,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既没有平等也没有自由。运用强制力量来追求平等,只能摧毁自由;而且,强制力量,即使最初是为了实现良好的意图才使用,最终也会为一小撮人所攫取,他们以之来牟取私利。

相反,一个社会若是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那么最终不仅会增进自由,也会增进平等,后者可谓无心插柳之作。在一个自由的社会当中,人们的精力和才能得到了释放,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标。自由的社会防止了专断的压迫,当然,它确实不能防止某些人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但是,只要坚持自由,这些社会地位和各种特权就不会变成制度化的安排,成功者的地位和特权,时时面临着有能力、有雄心的竞争>对手的挑

战。自由意味着多样性和流动性,只要有自由,今日之穷困潦倒者就有机会成为明日之飞黄腾达者;在此过程中,几乎上上下下每个人都能受益,都能享受更加健全、更加富裕的生活。

《自由选择读后感:论话题自由与平等》


第二篇:《自由选择》读后感


《自由选择》是一本探讨关于经济与自由的关系的书,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是美国的经济学家。 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在一个被别人卖了还笑的社会生活真不容易。

本书主要写的是关于美国当局是如何制定过多法规,实施过多管制,建立过多行政机构,花了更多的钱财物力,从而使美国的人民社会财富受到了削弱和侵蚀。每次美国政府插手干预社会经济时,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后果往往是悲剧收场。书中还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扩展我们有的自由,增加我们的财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福利制,平等。

美国大萧条为例,19xx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他的“新政”对于当时的美国帮助很大,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福利制度。通过收归国有等手段,罗斯福为了更好的拉拢民众,对福利制度采取了很多辅助措施。由此,现代福利国家开始出现。然而现代福利国家的出现导致的是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福利制度是典型的用中年人的钱养老年人,以青年人作为预备队伍。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是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移民政策会使福利的需要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英国和瑞典这两个号称全福利国家,他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不满也随之增加。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国家的福利制度也更加发展,然而我们的底蕴终究是不足的,人口的众多决定了我们的福利制度无法照顾所有人,13亿人,人口老龄化,这两个问题相加不是1+1=2那么简单的。 平等是本书中又一大要点,书中的平等有两方面: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机会均等就是同等,说明白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某种事物的全力,这种事物可以是职业,钱财,也可以是自由。与之相反的是结果平等,结果平等就像《艾丽丝漫游记》中的渡渡所说:“人人获胜,都该得奖。”也就是说这其中的过程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不平等的,有的人无需做事,有的人却要努力奋斗,然而大家都获得了相同的东西。

《自由选择》一书其实不是学术著作。它是在一个电视片的解说词基础之上扩充而成,并与老弗里德曼同期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的一系列专栏文章一起,作为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父子向公众宣传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的通俗读本。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这本书因此而贬值。相反,因为它使得原本属于象牙塔内的高深的货币主义理论升华成自由主义诉求走向美国民间,从而直接推动了自七十年代中期始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复兴。

尽管书名及书的开头所宣称的“将平行地论述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很容易让带有“主义”眼光的人想到意识形态问题,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此书的主题是探讨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主旨仍是新自由主义者所念念不能忘怀的“有限政府论”。

关于政府,历来有两个神话:一个是人们相信政府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区别于经济人是为私人利益服务,因此,政府官员应该有比常人更高的道德,用弗里德曼在书中的话说,这是对“好人政府”的迷信;另一个是人们认为自由市场具有与生具来的缺陷,即所谓“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自由市场的缺陷,尤其在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外部性以及促进平等方面,用弗里德曼的话讲,就是对“有效政府”的迷信。

认为政府官员是“好人”,实际是在经济学上造就了“双重标准”:一个标准对着经济人,经济学假设经济人是自利的;一个标准对着政府官员,认为他们是“他利”的。双重标准如果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很好理解。因为用牟宗三先生的话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无非就“内圣外王”四个字。即一个人只有首先搞好了自身道德修养,然后才有资格做官,也就是孔子讲的“修己以安人”,或者说先“修身齐家”,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都在讲当官者必须要有超过一般人道德才行,但吊诡的是,在政治文化传统迥异于中国的西方,“双重标准”开始也存在。

“双重标准”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结束,是由詹姆斯.布坎南以及戈登.塔洛克两人发展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因而《自由选择》一书承认对此的分析是循此二人的理路。公共选择理论首次将政府官员也作为经济人看待,他们也一样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或者说是在“最大化他们的偏好”。尽管他们不参与市场交易,但他们与民众之间实质上是交易关系:民众以纳税的方式赋予他们尊严而体面的生活,他们则利用自身的资源为民众公共利益服务,他们是民众雇佣来为民众服务的。这一理论被认为很好地解释了政府运作方式及政府官员行为的选择。在经济学上,这种理论还终于将私人决策与公共决策两个看似不同的决策过程统一起来了,如同物理学中统一场理论一样。这一理论还有更重要的意义。老弗里德曼深刻地指出,它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圣徒追求自己的私利并不亚于魔鬼。”由此,它宣告了“好人政府”神话的破产。

“好人政府”神话的破产带来的效应却是十分积极的。一方面,由于将政府官员看成是经济人,政府则不过是由民众花钱雇佣来为民众提供服务的经济人组成,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政府的位置:政府不是高于民众,官员不是高于百姓。相反,官员真正是“公仆”:不是我们某些人天天挂在嘴边的“形而上”的公仆,而是作为雇主的公众花了钱雇佣过来的仆人,他们理应按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相应的服务。政府就是由这些仆人组成。因而,《自由选择》一书中说,要“使政府成为我们的仆人而不让它变成我们的主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官员也不过是追求自利的经济人,加之民众又通过契约把一部分权利交给了政府,因而,

始终存在着他们利用政府的名义亦即公共利益的名义来增进私人收益的可能,即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就是《自由选择》书中所言,“在‘全体福利’的幌子下,为其本阶层谋利益”,正是基于此,书中提出,一方面要尽可能限制政府的权利过分膨胀,另一方面要通过权利的分设,以权利制约权利。两方面加总,即限权与分权。现代国家吏治的理论根据就滥觞于此。

弗里德曼之于人类的价值,恐怕不是由诺奖委员会所能厘定的,他和凯恩斯一起成为了经济学两个截然相反的流派的现代掌门人,而弗氏是在现代经济的图景下,更进一步地发展和捍卫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憎恶其人者称其为“卫道士”,而正如《自由选择》的副标题,这本书就是他的宣言书。

除了政治家,没有哪类人比当今的经济学家更容易引起争议。在我印象里,只有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没有被过多地质疑,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各经济理论流派都受到了来自实践的挑战,弗里德曼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例子。这位被认为是20世纪后三分之一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维护者20xx年去世,人们开始认识到使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货币理论也有相当大的缺陷。

最后,全面干预的全失败了,部分干预的成功了,完全不干预的大量国家却失败了(书中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案例,所以你不知道,主要在拉美,还有非洲一些)。因此,这类书完全以美国为参照强调市场经济尽可能自由,并且以美国一些干预因素的出现带来的副作用论证自由应该进一步扩大,那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假如没有这些,例如工会、福利、公立中小学,美国的基础教育、工人的状况如何,那就是另一个大萧条了。有了这些就没有了大萧条,作者也许只看到这这一制度的问题,没有看到失去这些限制自由的制度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自由选择》读后感

自由选择读后感自由选择此书主要通过对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的分析研究探讨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重申和捍卫了古典自由主义原则其最核心主旨是新自由主义者所坚持的有限政府论弗里德曼强烈反...

读《自由选择》有感——自由选择离不开政府

读自由选择有感自由选择离不开政府弗里德曼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强烈抨击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这与当时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凯恩斯主义格格不入离经叛道的弗里德曼凭借自己对美国经济的深刻体验清醒地看到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理论危机...

《自由选择》读后感

自由选择读后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后学习中我阅读了费里德曼自由选择一书书中作者分社会福利社会平等学校与教育消费者的保护工人的保护通货膨胀这几个板块论证他的观点应不懈追求人类自由和经济自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六...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有的思想家从人之本性的角度论述它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尚的心向英格索尔说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的自由主义思想12社保朱鹏20xx104225今天我想来谈谈十九世纪哲学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从中汲取到的关于自由主义思想的精神密尔在书一开始的引论中就写到关于自由的涵义密尔所关注的是公民在国家中和个人在社会...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先总述文章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第三章论述个性与自由的关系及其意义第四章论述社...

论自由读后感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密尔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理论家甚至还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密尔出生于一个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其父是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密尔密尔的思...

论出版自由 读后感 论文

自由与真理之光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真理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反复读这一本从17世纪流传下来的小册子它思想之深邃精神之纯粹文字之准确仿若使人沐浴...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1644年约翰弥尔顿在国会上发表一篇关于出版自由的演讲之后并形成小册子印刷出版关于论出版自由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弥尔顿一面表达他反对出版检查制度但自己却又做了书报检察官二是他提倡出版自由的目的...

《两种自由概念》读后感

读两种自由概念有感这本书着重论述了两种自由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感叹感叹生活被束缚感叹自由被限制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拿学生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为止每天都要学习往返于家与学校之...

《爱与自由》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读完孙瑞雪老师写的爱与自由让我感触颇深全书主要围绕爱与自由展开书写内容清晰而有条理且通俗易懂很适合父母老师及从事幼儿专业等方面的人士阅读此书定能让你收获多多让从中你懂得孩子的心声通过阅读完此书感受...

“什么是自由”读后感

对什么是自由的听后感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如是说自由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在我眼里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充满着一种难以描述却给人不禁敬畏的情怀似乎我们从小耳边...

自由选择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