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后感

时间:2024.3.19

《道士塔》读后感

只有失去才能唤起人们的珍惜 ——题记

一直以来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上次去舅舅家,无

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便产生了好奇.

土黄的书皮,还未翻开书,我便已读到枯涩的味道。这类似于泛黄的纸张的色调,似乎已历

经岁月的沉淀,深沉的封面,左侧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成的黑色,这段“苦旅”必定是在

过去岁月中的苦苦行径吧。

这是一本值得让人认真体会的书,所以,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去翻阅了这本书,余秋雨先生渊

博的知识,和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最

让我感慨的是《道士塔》那篇文章,正如所说,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血泪史,而敦煌莫高

窟,更是其中一个较为鲜明的例子

我的目光随着书中的脚步前进着,我驻足于莫高窟下,似乎回到了当时的中国,亲眼目睹了

莫高窟的辉煌与落寞。

曾经有一个叫莫高窟的地方,它安静的沉眠于那片土地,而一个姓王的道士的到来,打破了

它应有的沉寂,他发现了古人留下的精美壁画,而他却将这些壁画送给了来自西方的“和尚”,

贿赂给那些不信佛的官员,在贿赂给更高的京官,而那一个个满腹经纶的文官又为何在他们

滔滔的奏折中对莫高窟只字不提,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这片佛教圣地。

曾经的莫高窟,并没有在文化保护之内,它不比丝绸,不比青花瓷,在一个道士眼中,那些

莫高窟中的石像更不比所谓的天师与灵官,于是我们选择了遗忘,更任由那些来自西方的“游

客”将它一卷一卷,一车一车的带走,那些人想不到,那些他们视为无价的珍品,文化的精

华的字画竟然在那个道士手中成了换来银元的交易品。在那个道士一笔又一笔的“小买卖”

中,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就这样被挥霍掉了,而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使他沾沾自喜的买卖

却几乎葬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而又不得不说,没有这些被我们称为“掠夺者”的人,谁又

能意识到它们的珍贵,又怎能唤起我们对文化的记忆。也许就像那些掠夺者所言,没有他们,

莫高窟将成为永远的历史,而我们能做的,只有鄙夷的称他们为掠夺者。

如作者所说的那句气话,“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是啊,任何一个有血气的中国人都会为

此而感到痛心。

在外国的学者精心探索莫高窟文化时,曾几何时,那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骄傲,

而诺大的中国,真的容不下这片小小的土地?

这究竟是谁的过错,是那些西洋学者,还是那个卑微的王道士,也许是我们太过于自私,我

们有能力去创造辉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遗忘,我们有能力去守护文化,却在时间的流

逝中拱手相让,我们有能力传播文化,却断送在当时无知的社会中。只因我们不懂的珍稀文

化。

直到现在,当我们只能从国外买来文献的胶卷时,当我们深感屈辱的从别人手中买回曾属于

自己的文化时,我们才意识到文化的无价,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而今天,为了那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更加努力钻研。更加懂得珍惜,让那段历史成为永

久的历史。


第二篇:读《道士塔》有感


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读余秋雨《道士塔》随想

很少读余秋雨的散文。可是,一部《文化苦旅》却让我喜欢上了他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的余秋雨,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它不甘甜,因为里面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至今时时萦绕心间的滋味。

“我好恨!”这是在读过《道士塔》之后,我同作者一样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夫声呐喊。然而,却仍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那份难言的痛楚。试想:世界园林之瑰宝——圆明园的毁灭还是缘自西方列强的武力掠夺,可是莫高窟无价珍宝的流失却是缘自无知道士的拱手相送。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的一句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剧啊!

请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

“19xx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xx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绢和绘画;19xx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xx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xx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当几十年之后,新中国的敦煌文化研究者们拿着从外国拍回的胶片研究时,请想一想:他们心中会是怎样的感受?

因此历史虽然不可更改,但我真的好恨!??

(作者: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小学 张福芹)

更多相关推荐:
道士塔读后感

我看余秋雨的道士塔看了新旧两版的道士塔不得不说很有意思在新版里余秋雨可谓是删改了大部分尤其是它让人有争议的部分要让我来评论旧版是余秋雨在见过道士塔之后第一时间的真情流露而新版里大概是他在几年后重新看待这个故事后...

读道士塔有感

读道士塔手中书页泛着微微的黄仿佛经年久月的风尘让我感觉到大漠旷远的气息与微闲的风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过敦煌到过真正的沙漠也无缘得见黄沙深处残阳如血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狼烟直上般悲壮的意象大漠与敦煌石窟中那些反弹琵...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道士塔用失去唤醒珍惜用屈辱唤醒无知用历史点燃未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到敦煌的悲哀我看到了他那两行情感交融的血泪他默默地伫立在沙漠中看着王道士粉刷他那朴实的墙面看着王道士和泥匠雕琢他那婀娜的雕塑敦煌不仅在...

道士塔读书笔记

道士塔读书笔记道士塔读书笔记一读了余秋雨的道士塔我的心和指间都是苍白的我看见了一个民族的血痕深深的还渗着血一王圆禄其人其事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这个人的名字的确是足以令人唾骂万年的如今流落到海外的敦煌国...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看到了吗那西边凄艳的晚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当那几车几十箱几百卷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各国时孰知那是我们中国延续到现在的伤口那愚笨的道士总是自作聪明当他把洞窑壁画涂成自己觉得漂亮的样子的时候他不知...

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

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文化苦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在文中他详细地描述了他行走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的所见所感我喜欢旅游更加喜欢那种流连于名胜古迹中的亲切感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像余秋雨那样感受到了祖国曾经的嘶吼...

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

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今天我读了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的第一篇道士塔这一片主要写了作者到了莫高窟的门外看见了王元转的圆寂塔从而想起了清朝时有关莫高窟的一大民族悲剧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

千年一叹-余秋雨_ 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姚晓玲千年一叹一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千禧年来临之际随凤凰车队一路风尘起于希腊到埃及再经中东西亚入巴基斯坦印度横跨亚欧探险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发源地的历程一路可谓风餐露宿饱受各种...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信客的启示读文化苦旅有感最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在此写上几笔算是读书笔记吧道士塔中作者把敦煌文化的陨落怪罪于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道士身上我未必...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木洞中学王庆最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在此写上几笔算是读书笔记吧道士塔中作者把敦煌文化的陨落怪罪于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道士身上我...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最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在此写上几笔算是读书笔记吧道士塔中作者把敦煌文化的陨落怪罪于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道士身上我未必赞...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打开书的扉页看到的是这么一句话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诉苦旅这句话迫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迫切的好奇恨不得可以一股脑的把它全部塞进脑袋里但是我做不到也不能这么做一...

道士塔读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