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

时间:2024.4.13

《菊与刀》

读后感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 期: 2010—2011第一学期 分 院: 基础学院 学生姓名: 陆梦 专业班级: 10日语1班 学 号: 1041040114 任课教师: 蒋宝麟

二〇一〇年一月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

读后感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文汇出版社2010 年

经过一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发现日本这个民族有很多让我们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有很多让我们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华民族和日本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数不清的恩恩怨怨,日本和我们的瓜葛太多太多。可是在日本人潜心钻研我们的时候,我们又对日本这个民族了解多少呢?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了解多少呢?所以决定去真正了解一下,有关日本的书社会上太多太多,究竟应该选哪一本是个头痛的问题。最后决定读《菊与刀》也是被这个有趣的题目深深吸引了。

《菊与刀》成书于19xx年,是一本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在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里,本书可谓是一部扛鼎之作,甚至有人认为它开了“日本学”之先河。19xx年,本书的日文版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纷纷购买,竞惹得一时洛阳纸贵。本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启人深思,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关于对《菊与刀》这个题目的理解: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象征爱美、尚礼。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即好斗、尚武。体现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名著。出于对日本民族的好奇,我阅读了这本书,因此对日本的国民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于本书各章节的大意稍做讲述: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由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难以琢磨的,行动和思维习惯与我们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是没有的,从而使了解“敌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与之对抗,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行动。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讲述了每个文化传统中都有其关于战争的信条,其中有些是西欧各国所共具,尽管各有特点。日本人与西方人在战争惯例上的一切差异,都是了解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人的全部责任的看法的资料,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很重要,因为他们提出了与日本人性格有关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答。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想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他们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含义。他们对秩序、等级制的信赖,与我们对自由平等的信仰有如南北两极。我们看来,对等级制赋予正当性,把它作为一种可行的社会结构是非常困难的。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赖建立在对人与其同伙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必须对他们的民族习俗,如家庭、国家、宗教信仰

及经济生活等作一番描述,才能了解他们对生活的看法。第四章 :“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中那些精明强干的实权人物,却都是极力反对废除日本的等级制思想的。通过强调天皇的最高统治权和削弱将军势力等手段,“复古维新”运动使社会的等级结构更加清晰。他们废除了藩,从而消除了忠于藩主和忠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等级制的习惯,只是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位置。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看似简单,要认清其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尤为困难。如若不理解日本的这一点,那就不能懂得战争期间日本人那种极端的自我牺牲行为,也不能懂得日本人看似莫名其妙的易行为。凡是负恩的人都非常容易动,日本人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

第六章:“报恩于万一”,“恩”是债务,且必须偿还。但在日本,“报恩”被看作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一个人必须报答“情义”,就像必须报答“义务”一样。但是,“情义”所要求的义务和“义务”所要求的义务分属不同的系列。第八章:“洗刷污名”,对名分的“情义”,就是使名声不受玷污的义务。这种“情义’由一系列德行构成,对日本人来说则是完全统一的。第九章:“人情的世界”,日本这样极端要求回报义务和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似乎坚决要把私欲谴责为罪恶并要求从内心根除它。古典佛教的教义就是这样。但日本的道德准则却对感官享乐那样宽容,这就更加令人惊异。第十章:“道德的困境”,日本人的人生观表现在他们的忠、孝、情义、仁、人情等德行规定之中。他们似乎认为,“人的义务的整体”象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一样分成若干领域。用他们的话来说,人生是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它许多世界组成的。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一种自我修养,在外国观察者看来,似乎说不上有何意义。那些在本国从未学过修养方法的观察者,来到高度信赖修养方法的国家里,就最容易产生误解。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日本的育儿方式是喜欢思考的西方人所想不到的。美国父母训练孩子准备适应的生活,很少象日本那样要求谨慎和自制,而且,父母从一开始就教育婴儿,他们的小小愿望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命令。我们规定一定的授乳时间和睡眠时间。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美国人有充分理由对其战胜以来在管理日本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感到自豪。日本投降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占领的性质。只有极少数对日本文化有足够了解的人才能明确既定政策的恰当与否。

作者是从西方人类学家的视角来认识日本文化的,并把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在这部著作中,本尼迪克特将在研究部族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与人格理论,扩大应用到分析近代日本社会,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各种模式,得出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原理是不同于欧美“个人主义”的“集团主义”,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的结论。

作者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说日本人彬彬有礼时,总想加上“但是,他们又很蛮横高傲”;我们说日本人

冥顽不化时,总爱附带一句“但是,他们又能适应激烈的革新”;我们说这个民族性格温顺,又爱指责他们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日本在遭受战 争的重挫后,能够迅速重整旗鼓,实现伟大复兴,我个人认为这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支持与进。因此,我希望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发掘日本精神的闪光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指导自己走好日后的人生之路。

一、森严的等级

首先震撼我的是:日本是个有着强烈等级文化观念的国家,从中国汲取的关于等级的观念,在这个国家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在这个国家,处于最高效忠地位的就是天皇。虽然在日本接近700多年的历史中,天皇只是在扮演一个傀儡的角色,但这并不能消减天皇的精神力量。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中国文化中的仁扮演的是一种内省的力量,调和着各种矛盾,接近于最高行为准则。日本文化里有种各得其所的说法,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虽然这和平等自由等观念相悖,但自由也有种含义就是尊重每个民族自己的选择。

二、“忠”“孝”“仁”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文化中,“忠”“孝”“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很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中国文化中的“仁”扮演的是一种内省的力量,调和各种矛盾。儒家思想在中国还是占有很高的统治地位,但在日本,没有真正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从另一个面看,因为有天皇的存在,使这种民族情节和“仁”的思想水火不容。一个不“仁”的皇帝在中国会被民众反对,只是因为他行使的不是“仁”。而作为中国的帝王,也一直试图宣布自己是天子。而日本,由于有天皇的存在,完全摒弃了这种伦理。因此,“忠”和“孝”成为他们伦理中最主要的两极。而在对待天皇的态度上,这两种力量完全成为了合力。这或许也是中日在这个事情上的区别。具体来说中日都重视“忠”、“孝”,但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对中国人来说,统治者不“仁”,大家就可以揭竿而起,在日本,由于追求无条件的“忠”、“孝”,导致日本从未改朝换代,直到90年代,跳槽在日本也是难以被人接受。这就说明了在忠与孝的问题上日本是多么的保守。

三、恩

就我感觉另一种思想——报恩,在日本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个人自出生之日,就有着向天皇来偿还恩情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说施恩给别人的人必须认为自己是高尚的,可以接受别人来偿还恩情。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对中国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理,但是在遇到西方这个更好的老师之后,就彻底放弃了中国这个老师。同时也对中国近代的沦落感到羞辱。但是同样他还要把侵略中国作为一种让中国报恩的方式。这也正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地方。日本一直口头上说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这只不过是日本人理解报恩的方式,并不是世界人民理解战争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寻求报恩,只不过是一个对外战争的借口。

这个民族,虽然有很多地球人都知道的丑陋面。但他对强者的认可精神,对先进事物的谦恭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荣誉与尊严的执着,对艰苦环境的忍耐和积极适应的品格??都决定了:如果他一旦重新走上武力征服的道路,尽管他的国民将遭受痛苦,但中华民族更将遭受几倍的不幸。 中国人,必须击碎自己的“玻璃尊”。不过,既已破碎,就不要带着“老子活不好,你也休想活”的恶意,用自己尊严的碎片去肆意切割别人的血管!

但是,日本人身上还有许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其实,要实现自我完善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不断地改善自身素质,提升自身价值。即便不能尽善尽美,至少也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希望你我都能成为这样的“有心人”。

看过这本书后,我并不会那么崇尚日本所特有的武士道精神,但我却陷入了对我中华民族之精神的沉思中。几千年来,我族之精神又何在呢?贯穿于日本人意识最深层的耻辱文化是永远按照别人眼中的模型去塑造自己的行为。不要期望日本会成为和平的使者,历史的发展与延续只决定了他仍只能是那个二战时的那个日本,反省历史,死去的人们无法在那几句真诚的道歉中复活,只是希望日本能反省自身的所作所为。

最后,我想,还是本尼迪克特的一句话最能完整的概括日本:“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敌人??

??(完)

参考文献:

[1](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文汇出版社,2010 年3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修订版


第二篇:菊花与刀读后感


人类天然的种族共性:矛盾的综合体

--读《菊花与刀》有感 菊花与刀是日本皇室与武士道德的象征。在本文中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花与刀”这两种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在书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形式表现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认识日本和日本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既骄傲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日本的卡斯特等级制度,宣扬了天皇至上的理念,同时也是日本从没发生过的改朝换代的革命的重要因素。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综合的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欧美“罪感文化”及东方中国儒家“仁道”文化相对比,把日本文化总结为一中独特的“耻感文化”。罪恶感文化是靠内心服罪来行善的,而耻辱感文化是靠外部约束力行善的。不同与中国的“仁”,日本人认为这是给道德低的人设置的标准。对于日本人来说,“耻感”是高于一切的,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义务认同。由此产生了义务和义理的差别。在日本,义务是无限的,包含了忠孝两个方面的责任,即忠于天皇和对血缘家族的责任。天皇和父

母的恩情是永远都还不完的。在日本有一个总所周知的谜语:“想向父母提意见的儿子犹如一个想在头上长出头发的和尚。这是为什么?”回答是:“无论多么想干也办不到。”然而义理则不然,往往是不情愿不愉快的,有限的。比如对姻亲家庭的责任。这些只是作为义理,不像义务那样责任重大,但人们也不愿背上违背义理的骂名,这是一种耻辱。

读过《菊花与刀》一文后,我对日本文化及日本人愈加感到震惊,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一方面,日本文化让他自足、尊大、偏执、狂妄;另一方面日本岛国的限制,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这又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那种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绝的色彩。无疑,日本文化及日本人内在的矛盾,具有人类特有的矛盾共性,更是将人性的矛盾展现到了极致。

更多相关推荐:
《菊与刀》读后感

姓名綦婷学号1108090055班级11文管01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这本书让我对日本有了更加有文化深度的认识也让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更多的疑惑为什么同在亚洲却是两种文化为什么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东西却与中国完全不一...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读《菊与刀》有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一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用菊与刀和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日本菊...

菊与刀读后感

深入认识自己看ltlt菊与刀gtgt有感最近从书摊上偶得由线装书局出版的ltlt日本四书gtgt由于时间匆忙只读完了ltlt菊与刀gtgt一书故而知能谈谈自己读完这一书的感受我明确我没有完全把握这本书也明确自己...

菊与刀读后感

由lt菊与刀gt所想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如果问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不好如果问你对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还是会脱口而出不好以上并非我的恶意揣测根据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日本言论NPO组织共...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菊与刀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依据当时背景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最近看到一篇新闻是日本官方关于民众对于中国印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感联系到中日两国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纷争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也会像我一样对这样的结果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如果在...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对日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不是讨厌但就是不喜欢也不针对具体的日本人但就是对日本有所排斥不会去亲近但是父亲一直对日本赞誉有加认为那是一个很强大的民族有着极强的自制力和责任感危机意识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努力...

《菊与刀》读后感

读菊与刀认识到的中国与日本文化模式的差异本尼迪克特从菊花所象征的日本人内心情感和日本刀所象征的社会责任感入手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无意识性找到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菊与刀从对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讲起讲...

菊与刀读后感

矛盾的民族菊与刀读书笔记菊与刀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田伟华译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81页数216阅读时间20xx年11月内容简介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假期收到南开大学通知书的时候我心中倍感喜悦但是在激动的同时我也认真阅读了录取通知书并根据通知书上的建议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其中鲁斯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读来感触良多菊与刀一文既是一部研究日本人性格...

菊与刀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