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4.3.24

有一种泪水没有痛楚,叫做感动。有一种感动无声,却足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 泪水叫爱。 ---------题记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流满面。

人说,人情如水:人说,世态炎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他人,戴上伪善的面具,或违心或有意地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保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可是疲惫的都市人是否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开始遗忘,遗忘不是罪过,但若任由它们成为回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人类的悲剧!《边城》里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老船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回报。“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哪里活下去。不论是早还是晚,不论自己的身体是累还是不累,不论心里的情绪好还是不好,只要有人喊过渡,他便

毫无怨言的飞快起身。船将拢岸,老船夫口中一面嚷着“慢点,慢点!”自己却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老船夫的工作为公家所有,所以过渡人不必再另外给钱财。但也有人心中不安,抓了把钱掷到船板上,老人就一一拾起来,依然塞回那人手上去,俨然吵嘴的样子:“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也还是有人求个心安理得,不管如何都要给钱。老船夫没办法只好收下,但他却把这些钱财托人到茶峒买了茶叶和烟草。茶叶则是在六月放进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烟草则被一扎一扎挂在老人腰带边,过渡人谁要这东西必慷慨奉献。有时过渡人中有注意到草烟的,老人总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老人质朴,厚道的性格为所有过渡人称赞。在碧溪蛆,船是老人的劳动工具,几十年如一日,过往的行人随叫随到,对过渡的人总是热情地迎来迎往。老人是桥的化身,从老人身上体现了一种宽宏,博大的美。老人用自己的一双老茧的手建起了一座桥,这桥联结了碧溪两岸,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谊。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也是伟大的。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军恋爱,有了小孩后,他“却不加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件事一样,任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死了,女儿为之殉情。老人挑起了哺育孤雏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祖孙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对于翠翠,老人总是那么迁就,不折不扣的让小孙女体验到父爱。天黑了,翠翠坐在悬崖上,心中觉得很悲伤,一只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一闪而过。翠翠锐声叫道:“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

带着娇嗔,又有点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爷爷不在了,你将怎样?”翠翠对爷爷有着那一份深深地依恋之情,所以她不愿离开爷爷。就连去一里路远的茶峒城去看热闹,也要和爷爷一起去。她不愿意让小船来陪爷爷,她要和爷爷一同撑渡船,一同歇息,一同看热闹。她是那么地毫无心机,。她拉着过渡人的衣角说:“不许走,不许走!”要别人收回钱去,引来一阵阵的笑声。她是这么的可爱动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听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到靠近家的岸边,有时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老人开始为翠翠的归宿着急了。他一心想着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给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应该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了,他的心事才算完结。在清冷的碧溪蛆,白塔,渡船,黄狗,祖孙俩相依为命。“若说是爷爷的慈爱给了翠翠安全感,那么必是翠翠的乖巧,明慧和天真给了风烛残年的爷爷以人生的意义和活下去的勇气。”通过老船夫,作者讴歌的是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边城》展现的人性美还有邻里之间的互爱,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点的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

伍的士兵,游学为人墨客”,“凡是到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无不尽力帮助。”在他身上少了都市人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和世故,少了奸佞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

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风民俗,而且这种纯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田园牧歌故事。这就是湘西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人性,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

《边城》是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过蛆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

大老和二老都是茶峒地方优秀青年,情深似海,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孩儿。翠翠是个十五岁的山村姑娘,随着岁月的增长,青春的觉醒,萌发了一颗爱情的心。作品中写到:她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她喜欢看新嫁娘,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喜欢听缠绵的情歌:喜欢一个人坐在岩石上向天空中的一片云一颗星凝眸驻望。外祖父若问:“翠翠你在想什么”?她便带点儿害羞的说:“翠翠不想什么。”但心里同时又在自问:“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时自己也在心里答道:“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道在想什么。”情绪恍惚的是那年和爷爷一起去看龙舟竞渡。划龙船比赛和泅水捉鸭活动已经结束,翠翠一个人在码头等待爷爷一起回家。突然河水中冒出一个英俊的少年,抓住河面上最后一只鸭,在翠翠等爷爷的码头上了岸。翠翠当时不知道这位少年是傩送,又因一时言语误会借身边大黄狗骂了他。傩送不但不介意,反而让家里的人打着火把送她回家。这时她从别人口中才知道这聪明英俊的少年是傩送。从此在她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内心开始微妙的不

安起来,“为某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沉默了一个夜晚。”这使她的精神世界顿时丰富、细微起来,精神气质也呈现出别有风韵的迷醉感、羞涩感、孤独感。她感觉到了自己爱上傩送,因此有时竟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在青浪滩呢?”爷爷的船当然不在青浪滩,而是二老傩送的船在青浪滩。翠翠不由自主地悬念着傩送,这一句无意的话,坦露了少女挚爱的情怀。她爱的二老傩送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茶峒人赞扬他为“小岳云。”他在父亲的教育下,学文习武,成为“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不惰,不浮华”英俊有为的少年。自那次在河岸上与翠翠初会那一刻,他就钟情于翠翠。他借给老船夫送酒,特地来看望翠翠,并邀请翠翠到自家的楼上去观看端午节龙舟竞赛。翠翠被二老望着,翠翠有点不好意思,溪边有人喊过渡,翠翠却借故走开了。随着她一天一天的长大,她热切地盼望着幸福,盼望着爱情的来临,但是当爱情悄然来临的时候,她又似一只受惊的小兔,她不知该如何面对。她把自己爱情的心埋藏的极深,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达到了美丽而令人忧愁的境界。

由于性格内向,少女的羞涩,在爷爷面前她不敢明言,相反时而掩饰,致使爷爷没有摸准她的心,错点鸳鸯谱,无意中促成了二老的哥哥天保派媒人前来求婚,而对傩送亲自前来表态却支吾其词答非所问,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波折迭起。当老人得知大老天保喜欢上翠翠时,既惊又喜,盼望着她从此能找一个好人家,开开心心、轻轻松松的过日子。从此他的心事也好有个了结。因此,当大老说出对翠翠的爱慕之情时,老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下棋有下棋的规矩,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各有走法。”所谓“车路”,意指媒人说媒提亲,男女婚姻由双方家长做主,所谓“马路”,意指男女双方以歌传情,一切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老人真心希望能促成这桩婚事,大老走车路,应当有大老爹爹做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

说,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一切由翠翠做主。老人的意思不管你怎样选择,你都该作出决定,采取行动了。另一方面,老人又怕伤害到翠翠,用玩笑的方式含蓄地告诉翠翠,翠翠在失望中,懒惰地坐在船上漫不经心地剥豌豆,将一簸箕豌豆全倒在了溪水中。翠翠心事忡忡地走到葱地边,他连话都不敢说,生怕翠翠会把一块地的葱全掐掉。老人让翠翠自己做决定,“翠翠不做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回头又同翠翠谈了一次,也依然得不到结果。”面对翠翠大老选择了默默地等待,等待结果,等待翠翠的爱情。可是当大老得知傩送也钟情于翠翠时,他选择了公平竞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彼此鼓励,彼此谦让。天保先走了车路,便说什么也要让傩送走马路。俩人相约为翠翠唱歌的夜晚动人已及。为了赢得翠翠的爱情,半夜里,傩送穿着白色的外挂,到那些月光照及的高崖上去,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地去为自己的爱人唱歌。翠翠本已为情人而朝思暮想,在梦中她听到傩送的情歌觉得又软又缠绵,“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到对溪的悬崖半腰上——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祖父问;“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笋?”翠翠把竹篮往地上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的鞭笋外,只有一把肥大的虎耳草。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二老的歌声美妙犹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时一颗却已破碎。为了成全弟弟,大老决然出走。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摇摇地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和对翠翠的爱去寻找自己的命运。

世界上有很多感情就是在无言中诞生,在无言中失落,在无言中永恒。翠翠对大老是无言的拒绝,对二老则是在无言中默默相许。十五六岁的少女不免带着青春年少的羞涩。爷爷不便明说,只是远远地观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问。他是真心的为翠翠好,却不知由于他太过的关心和太深的爱延误了翠翠一生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可是有的时候,爱也可以成为一种负担。当祖父意会到翠翠心中喜欢的是二老时,老人又忙绿着张罗。一场大病,走路也踉跄,他还急着到城里去,找到船总顺顺打听关于二老亲事的情况。可是,在顺顺和二老心中,总认为大老的死与翠翠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尽管老船夫要为孙女翠翠命运抗争,要为翠翠作一个完美而“清楚”的交待,他拼命抗争却心力交瘁,再也无力支撑,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老人一病不起。就在临死之前,老人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强撑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在她身上,担心她着凉。他带着万般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翠翠在杨兵马等人的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如歌的岁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这也就是故事结束的时候了,爷爷的死使翠翠成为完全的孤独,这样的彻底,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一切的发生太突然了,犹如一个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一个从小就遭受到人生悲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得一处关爱、拯救的归宿,却一直得不到实现。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个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执着的守望、、、、、、幸而沈从文的结尾留给了人们希望。“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故事终于哀而不伤,在凄婉中结束。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翠翠与二老傩送的爱情是纯洁的、自然地,丝毫没有受到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而是出于自然的人性,出于纯真的爱。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当中,翠翠对傩送的爱,始终信守着自己梦魂牵绕的最初选择,

没有因为人事出现而改变初衷。她对傩送的爱是忠诚的,坚贞的。即使在天保因情场失意驾船外出溺死于茨滩,爷爷得知翠翠的心意转过头来为翠翠与傩送的婚姻撮合,眼见事情无法成功而死于暴风雨之夜,爱人傩送也因误会一气之下驾船外出,但翠翠仍然不改初衷。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完全经得起考验的,纯洁坚贞的。傩送对翠翠的爱也是纯真的。他从一开始就明确的追求翠翠,但是摆在傩送面前的婚姻有两条路:一条是娶翠翠,从老船夫手中接过那条渡船,过一辈子撑渡船的日子:另一条是娶团总的女儿,从陪嫁中可以得到一座碾坊。是选择渡船还是选择碾坊?实际上是要爱情还是金钱的问题。傩送舍弃了碾坊,甘愿为真心的爱情守一辈子渡船。当父亲顺顺要他在团总女儿的婚事上最后表态时,他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是为我,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吧。我尚不知道我应该得座碾坊,还是应该的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傩送这一番话是委婉的,但是选择确是明确的,态度也是坚决的。初萌的爱情看到的仅是生命,持续的爱情看到的是永恒。初恋的喜悦强烈的冲击着他们的心,毕竟由于自己本身就脆弱和善良的心,他们最后却变成了天涯海角默默地思念与等待。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善良的人们的悲剧性格,因善良而犹豫不决,因善良有所顾忌,因善良而伤害自己。可是殊不知爱情在瞬间的错失之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再回来。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做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却怎知终于落得孑然一身独守渡船,为了

一个未必会归来的人作永不尽期的等待!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

今夜我又想起了你,不知你在他乡还好吗。我想托星星告诉你,我在想你。在这凄清的夜晚,我想托风儿告诉你,我在想你。在这寂静的晨光中,我想托南去的小燕子、畅游的鱼儿少捎去我的思念。我亲爱的爱人,梦中常与你重逢。、、、、、、心事无从寄托,只化作一帘幽梦。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流水缓中过,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忧来淡淡去,淡淡人生淡淡流。或许这就是翠翠在无尽的等待中的生活吧!!


第二篇:小说《边城》读后感


引语: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美的让人怜惜,她本该是自己爱情的主角,却又让人觉得她离自己的爱情那么远。她确定自己所喜欢,却一而再放弃了表达。她的爱情的最后是无尽的等待,终究成了婚姻的傀儡。她的悲剧不是天保的死,也不是祖父的离世,而是自己一味的等待。等待,往往变成一种猜,猜是赌博,赌注是自己的幸福。

沈从文用细腻的笔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山水墨画,极力渲染出深邃悠远的意境,“远离车马喧”的边城,在作者的记忆里“心远地偏”。作者在《边城》的题记里说: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边城的人和事便如湘西的水一般,在时间里静静地流淌。这种流淌太安静,太过悄无声息,没有一点波澜。沈从文就在这种平静中,对于“不落伍”和“太担心落伍”的评价中,选择了“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

如果说《边城》是一件工艺品,那它绝不是经烈火烧制的陶瓷,边城的水、边城的人和事都不曾热烈。即使每年最为热闹的端阳赛舟,一到了夜里,就恢复了平静。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都像是雪花飘进了水里,惊不起“一滩鸥鹭”。这种平静却似酒酿,在边城的乡土气息里慢慢发酵。沈从文也问:“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所得出的答案是令人惋惜的,也许在“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思考后,《边城》便以一个答案的形式出现在作者的脑中,跃然于纸。

但,这或许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因为答案的最终是没有答案。小说的结语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明天”是不是一种希望,或者“明天”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呢?

但不管怎样,边城还是静静的,静得让人窒息,静得让人压抑,静的宛如寂夜里绽放的昙花,在熟睡的人还未醒来便枯萎了。边城的水象征着所有,茶峒的溪水未曾涨潮,也未曾干涸,十年一日的寂静流淌。它渡过了来来往往多少人,听了多少故事,却未曾回头,一路向东。在茶峒发生的一切,都在时间里沉淀,化作静谧的回忆。

爱情或可为边城增加些热闹,但是这种炙热的情感在边城却似乎受到了霜降。茶峒的溪水滋养着她,也养成了她温柔的情感。边城似乎是一个超时空的介质,在这里没有争斗似的,所有的事情进行的都是有条不紊的,一种无形的、在所有人脑中自然而然存在的约束力,规范着边城的一切人和事。爱情这在这块土地上,一点也不张扬,像是堕入溪水中的石块,泛起几圈的涟漪就恢复了原样,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茶峒最优秀的两个青年,既为兄弟,又同时喜欢上了翠翠,这本身是酝酿着 激烈的故事。然而两兄弟不可能:“霍的把刀抽出,站到空阔处去,接着就同这个人用肉搏来解决。”于是天保大老走“车路”,或可叫做自上而下的追求翠翠,弟弟走“马路”。天保车路不通,用退出来成全弟弟,却不幸在闯滩时溺水身亡。小说的唯一可算的激烈处就在这里,茶峒的溪水也在这个时候偶一次的不平静,冲垮了白塔,冲走了渡船,雷雨夜也带走了祖父的生命。但是埋葬了祖父后,一切又归复平静,渡船依然每天往返于溪流的两岸。生活并没有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有多大的变化,世界的可悲之处就在这里。祖父的辞世就像换掉某个零件一样,如此简单和微不足道。当杨马兵替代祖父,翠翠这样的感叹道:“去了一个祖父,又新得了一个伯父”。但真正有谁能替代她的祖父?

对翠翠来说,亲情是植入生活的情感,他就有这么一个祖父相依为靠。她曾抢着帮祖父渡船、嚷着要听祖父唱歌、想着祖父进城的经历偷笑、她会和晚归的祖父使小性子??也在看完赛舟后寻找祖父不得,在心里形成可笑的想法——“假若祖父死了”。翠翠离不开祖父,并不是说离开后物质生活的无法保障,而是有谁能来替代这份感情?祖父也在想把自己走后,翠翠该怎么办,谁来做这个“渡船”的,谁来代替他照顾翠翠。

若要说,亲情和爱情于翠翠什么更重要,恐怕是难以决断的。在一年的端午,翠翠先是答应祖父独自到船总顺顺的吊脚楼看赛舟,而后又反悔,她总会说:“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这是爱心与玩心相战争的结果,倘若换成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亲情在翠翠那里,经不起分离。

对于发生在这边城的爱情,也是翠翠的爱情,连翠翠也没有看清。从一开始,她喜欢着的傩送,在视野里就是模糊的。一见面,她误会他的好意,骂出了生平

第一句脏话: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他吓唬她: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她挖苦他: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他会错意,放肆的笑着。像是每段感情都有一个美丽的误会,爱情就在那个飘着粽香的季节不期而遇,扎下一颗稚嫩的情苗,悄无声息的生长。

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如名字灵动,“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作者不惜笔墨,将一个鲜活灵动的少女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么讨巧惹人怜爱的少女,身世本就让人垂怜,更使人在祖父的忧愁中一道为翠翠命运担心。翠翠的母亲“很秘密的”与一个军人“发生了暧昧关系”,生下了翠翠,却因为翠翠的祖父“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生下翠翠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令人惋惜的是祖父没有挽救两条生命,翠翠的爸爸服毒死了,妈妈也跟随而去。同样令人感到费解的,“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妓女犹与男人“互相咬着嘴唇咬着颈脖发了誓,约好了‘分手后各人皆不许胡闹’”而为世俗所包容,为何翠翠的父亲便因为“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母亲出于“羞惭”就相继自杀了。这样的道德标准难免让人觉得扭曲。

翠翠的天真烂漫,到了爱的季节,是否也会惆怅而潮湿。祖父的引诱向读者暗示着什么,这个世界总要发生点事情,才算做生活。

日子一天天变长,年过十二的翠翠与从前逐渐的不同。她开始出神,想一些她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因年龄自然而来的一件‘奇事’,到月就来,也使她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她喜欢看迎亲队伍的热闹,也曾“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她开始注意过渡女孩的服饰,开始比较谁比谁好看些;她也在黄昏落日时看红色的云出神;也在安静的夜里,躺在石头上看天上的星星,想些遥远的事情??当听说嫁娶的新娘只有十五岁时,女孩的形式飞到了何处?

祖父一天天的老去,“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一开始,祖父并不知道,茶峒最优秀的两个年轻人都巴着传承做个“摆渡”的,傩送二老甚至不要“碾坊”要“渡船”。这时对于祖父又或是翠翠,都是一个幸运而又悲惨的遭遇。

爽直的天保大老对祖父自白:“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象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祖父把那双小眼睛瞅着大老,他正是想要寻找这样的人的。可是大老的直白让祖父又愁又喜,祖父温习着那些出于一个男子口中的真话,实在又愁又喜,他在心里想:“这个人是不是适宜于照料翠翠?当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祖父寻找的是一个能够代替他照顾翠翠的人,古朴的老人自不能擅做决定,他得依着孙女的态度。不久,傩送二老也上门探起了口,像哥哥那样开门见山的说道:“伯伯,你翠翠象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其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翠翠长大了,到了谈婚嫁的时候,傩送不是在暗示吗。

若要比较分析,天保是不及傩送的。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他是船总顺顺的大儿子,理所应该的要继承起家族的事业,所以他向祖父说的很明白,“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更不能缺少个照料家务的媳妇。”他不是一个细腻的人,大概是继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是跟一个稍有家产的白脸黑发的小寡妇结的婚,在天保眼里,家族的事业是放在第一位的。傩送却不同,他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他前来不只是向祖父表明心意,甚至邀请翠翠到他的家里,为她安置了一个最利于看赛舟的位置。翠翠起初不明白他的意思,直到听人说起:“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儿,就可以猜想得出这劲儿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翠翠这才明白过来,“心中不免有点乱”。

车路和马路,都是走向同一个地方,然而并非每一次的付出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也不管你是怎样的辛苦付出。或许对于决定结果的翠翠来说,不在乎谁走的怎样一条路,在乎的只是一个人,一个存在于心的人。

故事里,天保走的车路,他想:“祖父答应了,孙女必不可不从”,目的虽是好的,其过程未免有失浪漫。他是船总顺顺的大儿子,身上有着承担起家族事业的压力,不在感情上花费过多时日,或也情有可原。天保是豪情的,走不通车路,也想过再走马路。天保先弟弟一步走了车路,为了公平,就让弟弟傩送先走

马路。只是弟弟喉咙一开,他便知道了结果。于是他才指着傩送泄气的对祖父说:“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啊!”

天保是急切的,他让杨马兵上门问过许多次,祖父和顺顺也都满意这门亲事。只是翠翠,她在躲在逃避。祖父第一次问她时,她有些张皇无措,但是她“把空豆菜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第二次问及翠翠,翠翠“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葱被掐完竟也不知。翠翠有些眼红,心里想哭但又找不出哭的理由。她面对祖父的追问只有沉默,不止是躲避吧,她应该是怀有等待的,她等待着傩送。

傩送虽然与翠翠接触不多,但是俨然有了某种默契。不然傩送在月夜唱歌,翠翠怎会“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她说自己不知道把这草给了谁去,但在她心里总有那个模糊的身影的。听了祖父“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求婚,你将怎么说?”的笑话后,坐在石头上沉默,“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谁为翠翠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她便永久的听下去。但翠翠只听到了那一晚的歌唱,接下来的三个月夜,翠翠有意的晚睡,仔细地听,却再也没听到那个让她在梦里摘虎耳草的声音。翠翠心里是失落的,祖父的“笑话”告诉她,天保车路不通,便要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来打动她。翠翠的失落并非来自于感动了天保的誓言却没有看到他的实践,而在于她没有看到她所在意的那个人的实际行动。强烈的对比之下,形成的反差让翠翠失落。

祖父也是紧张的,在他的心里早预备了天保作他的孙女婿,可是说好的三年零六个月的歌声,却只听到了一晚,老人的难免作些想象。等了几天之后,祖父按捺不住瞒着翠翠进城询问天保。“算了吧,你把宝贝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祖父涎皮的老脸挂不住失落。天保的方刚血气展露无遗,但谁又能加以指摘?对祖父的没好气,意气用事的去闯滩,在此时此景发生都是合乎情理的。悲剧慢慢的拉开序幕,天保的意外死亡让情节弥漫着压抑。顺顺多少是心有芥蒂的,如若不是因为翠翠,天保或许不会死。对于翠翠来说,傩送离家出走,她的幸福在这里遗失,又会在哪里拾起。祖父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在雷雨夜怀着遗憾死去。

小说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傩送回来后会不会娶翠翠,谁也做不出解答。读完这本小说,给人留下的关于爱情的印象其实并不深刻。因为翠翠的感情真的太平淡了,这种平淡却真正的融入了生活,或者说是真正的表现了生活。她的感情就是茶峒的那河溪水,静静的流淌,溢不出河岸,因此她的感情不能给读者带来震撼,却可以流入骨髓。

这一条感情的河,像命运,它规定了前行的方向,以及是在前方断流还是不远处汇入江河。

最让人慨叹的还是翠翠本身,她是爱情的主角,却又是婚姻的傀儡,这注定了她的悲剧。如何来定义爱情呢 ? 从外部形态来说,爱情或许不是整天的缠绵,而应该是无尽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翠翠正是这样,她从未说过喜欢傩送,却又在与傩送为数不多的在一起的时间里,无论是撑船时的骄傲还是吊脚楼下的不以为意,都极尽少女的形态。她处在爱情的中心,却又离爱情那么远。

当傩送回到茶峒,他是要碾坊还是渡船,是要打上一个问号了。爱情使人不顾一切,但婚姻的枷锁必然要使人考虑现实的因素。船总唯一的儿子,在选亲上不能再由着自己。

边城的静寂爱情,不悲不喜,没有爱恨情仇,甚至不滴一滴泪。翠翠独自一人站在渡船里,让渡船随着水波飘荡,她的命运也跟着飘荡。她来来回回渡过了那么多的人,却不曾渡过自己。也许这就是爱情、婚姻和生活的全部。如果翠翠勇敢一点,她表达了自己的心中所想,祖父更早的知道,天保也不会失去理智,傩送也会更加坚定。最终的结局定会美好。

(完)

更多相关推荐: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从心里觉得就这样写边城多少有点不负责任因为有无数的文人学者以谨慎的态度对沈从文先生的这部作品从各个方面角度都作了到位的阐述而自己无论对于先生的其他作品还是他的人生都没有太细致的了解然而边城对我而言无需...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1初识先生是高中节选的ltlt边城gtgt翠翠的故事让我着迷于是到了图书馆借来看现在印象还很清晰是本薄薄的集子ltlt边成集gtgt有ltlt边城gt还有ltlt市集gtgt几篇书是岳麓书社出的封面以...

边城读后感1000字

边城读后感边城读后感一初识作者是高中节选的ltlt边城gtgt翠翠的故事让我着迷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

边城读后感(3000字)

边城读后感沈从文是本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还是个谜学历高小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时间证明他许多作品今天依然显出极强的生命力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

边城读后感,高中

走出边城口读边城有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了沈从文之前在脑海中记忆深处似乎有过这个人的出现不过印象甚是模糊似乎有听过他似乎又没有边城这一文章好像有在身边出现不过这也只是好像总得来说沈从文先生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能...

边城读后感800字_范文

边城读后感800字_范文今天在图书馆里读完了沈从文的《边城》,好久没有象今天这样沉浸在书中了。觉得上了大学以后就一直很忙,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习惯于从网上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习惯于使用百度Google那种快…

边城读后感

边城一曲淳朴的抒情歌边城读后感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一点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仍少不更事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己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看故事一样看过去而已最近有时间重新找到了边城把它通篇读下来...

边城 读后感两篇

雨后我坐在阳台读着边城这部小说初读之下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细读之下又会被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以及字里行间的自然优美诗意所吸引读着读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很多年前的故事中小说开头向我们展...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在高中的时候就接触过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是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一段节选却勾起了我对结局的好奇于是借来书读了全文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知道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

边城观后感

安平盛世只有淳朴善良的乡土人士徒留一缕淡淡的纯洁在心中荧屏上善良的人和谐的城简单纯粹的生活不禁神往感同身受青春的悸动纯情少年单纯女孩质朴素颜吸引少年的眼球健美才俊俘获女孩的芳心一切都那么美好他有他的向往她有她的...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

《边城》读后感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边城是沈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xx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

边城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