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呐喊》观后感

时间:2024.4.14

《呐喊》

蒙克的代表作《呐喊》,绘于1893年,是一幅布面油画。

作者爱德华蒙克1863年生于挪威洛顿的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一位军医。自幼时起,蒙克就开始不停地和死亡、疾病打交道。童年记忆中反复出现的孤独、绝望、死亡和无穷无尽的悲伤深深地困扰着蒙克,悲惨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死亡和痛苦有着异乎常人的敏感。这种极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以后“致力于挖掘人的深层感情,而不是表现一些浅层的,只是给人以感官的愉悦”的创作主旨创造了客观条件。19xx年,45岁的蒙克也很不幸地患了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彻底的解脱。在疗养院中仍然能够以很高的热情坚持创作。最终1944年,81岁高龄的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与世长辞。

《呐喊》,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惯例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

我们从《呐喊》中,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面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着耳朵,睁大着他恐惧双眼,似乎绝望看着前方,他已经看不到了附近美丽宜人的河岸风景,看不到他背后的日落风景有多么美丽,不顾附近正在欣赏如画风景的人们,放声尖叫。空气中强烈的红与蓝,风景中的红、黄、蓝、绿,色彩与线条所产生的动感令人如此不安,一切都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他心里充满的都是绝望和恐惧,似乎已经压抑很久,只是迟迟不能发泄出来。终于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日落西山,有美丽晚霞映衬着的傍晚,他再也不能忍受,将所有的抑郁已久的情绪都呐喊了出来。然而,在他眼中的世界,并不像眼前所见的那没美丽,前面的道路迂回曲折,就像他眼中那些已经被扭曲了的夕阳、湖面和对面的山川一样。他和那些看风景的人间的距离看似很近,但却相隔那么遥远。他没有这个闲情去观看那些风景。绝望包围着他,使他无处可逃。只是将他蜡黄消瘦的脸和瘦弱的身躯扭曲,和远处的背景一样。这是一幅紧张的画,那一声发自内心的疯狂呼喊穿过整个宇宙。

在《呐喊》中,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和颤动的、旋转的、盘绕着向上的动荡线条如同一个人最疯狂的念头。而这正来自于作者蒙克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画中主人公的心情——恐惧、绝望,通过画中强烈的颜色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还有人物夸张的失真效果将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带给了每个观看它的人。我们似乎无法完全体会到作者在绘画时那种对整个世界都失去希望的感觉,不禁要感叹,作者当时到底要多么沮丧,才能画出如斯作品。

在中国,鲁迅的《呐喊》一书,被人们评为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中伟大的呐喊声。而这幅在画中的呐喊,与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没有真正的呐喊的声音,只是将“呐喊”这一抽象的概念作为题目,却在纸上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作为观看者的我们,并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但却感觉到了那种精神欲绝的痛苦,体会到了被压抑得无处可逃的处境。这是一个无声的呐喊。这才是作者最想让我们感受到的,而并不只是单纯的呐喊声。

油画呐喊观后感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话的时候,就被画中央的人物所吸引。画中如骷髅一样的人物形象让人毛骨悚然。他扭曲变形的身躯和惊恐的眼神不断地传给了我一个不安情绪的信息。好几次我在欣赏它的时候,都不得不让自己再深呼吸一下再继续观看,画中的情绪似乎能够传染,使每个观赏者都感受到作者当时抑郁的情感,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正是由于它给人传达的这种强烈的情绪,才使得这幅画给人的映像是那么的深刻。让人在仅仅见过一次后仍然将它想起,再次回想起当时仍然感觉心生压抑。

《呐喊》确实是一幅惊世之作。蒙克在创作之时,并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而是将这种艺术的创作作为他将内心世界与外界沟通、发泄自身情绪的唯一的途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能与蒙克分担那份忧伤,只能在空闲的时候,将它从记忆中翻找出来,欣赏它,仅此而已。


第二篇:油画《呐喊》赏析


油画《呐喊》赏析

《呐喊》创作于1893年,(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惯例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Friezeof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这种将声波图像化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蒙克的名作《呐喊》是精神的焦虑以图式显现的最杰出的代表。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现实,而又无法摆脱这一现实的永恒象征。从绘画的技艺而言,蒙克充分地使用动荡的弯曲的倾斜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和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前景,道路直接伸向观众,呐喊直接面向观众,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强烈的节律感,从而滋生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更多相关推荐: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观后感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观后感朱英杰10月11日在县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王福良老师的带领下我县中小学美术教师赴杭州浙江美术馆观看了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览对于我们这些乡村教师能赶赴...

欣赏油画后的感想

欣赏油画后的感想从前的我对油画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我只是认为它与通常的绘画作品没什么两样庆幸的是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刚开始我还是没什么兴趣老师说的我只是听听渐渐地我发现我好像喜欢上了它画中蕴藏着作者对生活的浓厚...

灰表个另 油画观后感

灰表个另作品展观后感完成学生巫殷正学号6001111017班级建筑111班指导老师曾国华4月18日灰表个另写生江西20xx年春季采风作品展将展示此次写生活动21名艺术家的采风作品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传递他们...

属于中国的油画—观刘文进油画有感

属于中国的油画做编辑许多年接触和欣赏过不少绘画作品但对于现今画家作品还是不敢妄加评论拙撰此文实乃谨就观画家刘文进先生作品后的一些感悟略作心得之言观先生作品感触颇多他的具象油画作品透出清雅自然毫无做作之感准确把握...

茅捷《第51幅油画》读后感

茅捷第51幅油画这是读过的第一本悬疑加恐怖小说某知名画家的个人画展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发现莫名其妙的多出来一幅作品窗台上的Zoe这幅画是谁创作的又是谁带到了美术馆画里那个戴着口罩坐在窗台上名叫Zoe的女人是谁这些问...

观油画教学视频感想

观油画教学视频感想对于油画的学习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的油画作为一种从西方传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在大学期间课堂上对油画的学习大部分以写生为主写生是一种很生动形象的作画形式以最直接最自...

画展观后感

画展观后感篇一画展gt观后感共青城市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协委员曹文军个人画展被安排在了两会主会场的入口处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共青城市第三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成功举办个人书画...

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潘玉良画展观后感昨天我和室友们去看了潘玉良的画展回来后更想了解去了解这个传奇画家的一生花了点时间把电影画魂看了虽然在电影画魂中认识到潘玉良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了解更应该是透过她的作品潘玉良189519xx年原名...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看这部片子了在我看来这是张导拍的最美最好的一部片子那画面那音乐同电影要表达的主题相得益彰几次让我落泪片中的母亲是一位执着美丽而又有主见的女人在那样的年代能够自...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这是一个普通乡村女子的爱情故事很简单很执着她一定是幸福的这样的爱情也许曾经在一个湮没的年代里发生过也许还会一直存在我们的理想里题记这部电影有一股浓烈的乡土气息母亲那种执着的感情令人感动她的...

科技展观后感

科技展观后感10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11月27日上午由校团委科学技术处学生科协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创造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入围作品展剪彩仪式在校本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校长邢永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志雄...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观后感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观后感听说秦始皇兵马俑大展来到了南京这下可以足不出户地观看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我们全家都十分兴奋决定这个星期六就到博物院去参观一走近展览大厅我就被兵马俑的气势这个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吸...

油画观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