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时间:2024.4.18

《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人对《国富论》并不陌生,但多将它看作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经济学说而束之高阁,除了高校经管类学生被导师要求阅读之外,普罗大众看过这本书的估计不多。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如此,分工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闭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这个笑话,成了蒸汽机改良史上的一大趣谈。再观现代工厂的生产不就用事实证明了分工理论的重要性。汽车生产厂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因为改变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生产模式为流水线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而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流水线作业不正是分工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篇章众多,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价值理论外,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8世纪,西欧的孟德维尔写过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群蜜蜂由盛及衰的故事。开始,蜜蜂自私自利,爱慕虚荣,追逐荣华富贵,这时,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人安居乐业。但是,当蜜蜂变得善良节俭,放弃了奢侈挥霍的生活时,经济却反而一片萧条,民生凋敝。最后有敌来犯时,无力抵挡,只好逃之夭夭。这则寓言,在当时被视作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但一位意大利哲学家却说得好:“谁要想发现真理,最好是成为异端。”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孟德维尔的“异端邪说”,贯穿始终,成为构造其理论大厦的一根支柱。斯密娓娓道来: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思想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在其中也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描述。在第3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从人类聚集地的地理

位置分析判断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简单朴实的语言,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总是伴随着大江大河而产生的原因。人类的生存都伴随着经济行为的发生。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而更好的促进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国富论》中关于水陆运输的记载“需一百人,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搬运的货物,可借水运之便,由六人或八人搬运。而且,把二百吨货物由伦敦运往爱丁堡,依最低陆运费计算,亦需负担一百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和四百匹马五十辆四轮运货车的维持费,以及和维持费几乎相等的消耗。若由水运,所应负担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六人至八人的生活费,载重二百吨货船的消耗费,和较大的保险费,即水运保险费与陆运保险费之间的差额。所以,假若在这两都市间,除陆运外,没有其他交通方法,那么除了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货物而外,便没有什么商品能由一地运至另一地了。”由于水运的便利优于陆路,水路有庞大的网状结构,能将生产的产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发生交换行为。同时水路是天然产生的,在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变根性决定了人类只能伴随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河流对于交换的有利性,促进了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富裕了人民生活。这样又吸引着更多人的迁入,加入经济生产环节。如此循环,城市的规模就出现了。也就生出了人类的文明。


第二篇:国富论读书心得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读书心得

一、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923-1970)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25岁在爱丁堡大学作讲座,28岁主持格拉斯哥大学讲席(逻辑学、道德哲学),41岁游历欧洲大陆,53岁写成《国富论》,64岁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67岁病逝(1790.7.17)。

他一声写过十几种著作,如《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哲学问题论集》、《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896、坎南编)、《亚当·斯密论美国革命:一篇未发表的论文》等。

亚当·斯密的成就绝非偶然,从他的生平并结合《国富论》全书内容中,我们发现他对经济史的烂熟于心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游刃有余完美结合,打造出了《国富论》这本著作。与此同时,他的逻辑思维相当严密,也是他多年治学养成的习惯。《国富论》与《道德情操》彼此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同时又对社会做出贡献,渴望追求幸福,又从为他人带来幸福而高兴,斯密眼中的世界,使二者紧密交织。他的思想也被后人不断发展。

二、《国富论》写作以及亚当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背景

首先,斯密学说的产生与 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8

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斯密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其次,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斗争的焦点是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行会残余和保护关税制度方面。

最后,斯密经济学说的形成也深受法国重农主义和英国从配第以来的经

济学说发展的影响。 重农主义是十八世纪中叶的主要思想体系,他们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亚当·斯密在对抗重伤主义的意义上把它译作重农主义重农主义对马克思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都有巨大影响,它被马克思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其代表人物魁奈的重要思想如“财富来自于生产领域”被斯密所接受,以及重农主义主张的经济自由主义也被传承。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之一,被马克思称为“最有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他的“土地是财富之父,劳动是财富之母”精要概括了他的财富观,他提出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念被斯密与李嘉图所继承并发展成完整的劳动价值论。

由此看出,在当时的历史格局以及经济思想的一定发展下,《国富论》得以诞生,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联系,斯密的思想不能孤立存在,但是事物的永恒发展也揭示出为什么斯密的思想源于前人却高于前人,虽然许多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者认为斯密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但是他的总结性著作《国富论》已经足以弥补这点不足了,而这本书的许多思想又被后人所传承与发展,旧事物的灭亡于新事物的产生,人类社会便不断进步,涌现出新思想、新活力。

二、 国富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思路

为什么研究财富问题,斯密对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目标:第一,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的说,使人民能够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这回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该书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阐明国民财富的内涵和性质,以及说民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的客观规律,用经济自由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在当时社会面临着商业资本不能代表社会进步趋势,产业资产阶级正在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以及封建残余势力和重商主义严重束缚产业资本和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斯密试图用他的经济学说来解决当时的问题。

本书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为理论,第三篇和第四篇为历史,主要是经济发

展史和经济学说史,最后一篇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财政,对现期的宏观问题进行分析。 资本积累 3.1如何增加财富即财富的生产

劳动生产力劳动分工

决定国民

财富的因素

资本积累

在人们急需而且迫切地希望增加财富时,并且当时的生产主要以手工业为主,斯密用了前三章的来写分工,从分工的起因到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其实斯密想解释的是如何提高生产力,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斯密提到了分工的三个优点:(1)分工可以使熟练程度改进。(2)分工可以节约时间。

(3)分工可以促进机器的发明。分工的产生使人具有交换的倾向,人们各尽所长,利用自己的才能来实现目标。而分工又是受到市场范围限制的,一个村庄里的分工程度显然没有一个城市高,广阔的市场促进分工的高度发展。 ? 资本积累是影响财富增长的又一决定因素,要提高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比例,靠的是资本积累。斯密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他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并且他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 ”。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

而从图中可以看到,资本是决定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斯密也在第二篇

中详细论述了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3.2财富的交换

分工的产生源于人们交换的倾向,而在分工之后,人们要靠交换生活,因为每个人生产的单一产品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又因为交换的产生,人类开始寻求便捷的交换工具和媒介,为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产生了,从起初的各式各样到为人们所同行的金属铸币,斯密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认为它只是一种交换媒介而并不是财富本身,他赞扬纸币节约了货币成本以及其便捷。

货币出现之后更亟待解决和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如何确定交换原则。即价值和价格理论,这也是古典时期一直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之一。

使用价值

价值

耗费劳动

交换价值劳动决定

工资

利润 生产费用

地租

首先,斯密在探寻价值本源的时候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指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也就是指出了交换价值的大小跟使用价值没有关系。

其次,提出了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斯密这里说的劳动是指所有生产部门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即劳动一般。马克思在评价斯密的这一贡献时指出:“在农业、制造业、航海业、商业等等实在劳动的特殊形式被人们轮流地认为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之后,亚当·斯密宣布劳动一般”。

最后,进一步研究了决定交换价值的劳动究竟是哪一种劳动(两种劳动)。

(1)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劳动成本价值论)。斯密指出:“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2)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支配劳动加之论)。斯密指出:“任何一种商品,对于占有这种商品而不打算自己消费,却打算用它交换其它商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等于这个商品能够买到或支配的劳动量。” 斯密认为,购得劳动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组成。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就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斯密从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转向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进而转向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论(生产成本加之论)。

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他所处理的市场关系是一个自由竞争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品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

商品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叫做它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整个中心价格之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定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3.3财富的分配

(一)阶级的结构及其划分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

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依据阶级划分,斯密也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三大阶级的基本收入,各种收入的总和即国民收入。

(二)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斯密认

为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自然价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斯密提出工资额至少应等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 ,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繁荣国家工人的工资高于富裕国家工人的工资。斯密还分析了人口的增减与国民财富增减的关系,认为财富增长造成工资上涨,劳动者生活改善,人口增加;反之,财富缩减时工资下降,人民生活就贫困,人口减少。

自然价格 生存工资

劳动的价格与价值

市场价格

工资理论

各国间工资的差异

(三)利润理论

斯密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价值的一

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了工资以后的余额;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资本家生活费用的正当来源。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润变动的趋势同工资变动的趋势完全相反,随着资本的积累,社会财富的增加,利润必然日益下降(应是利润率)。

(四)地租理论

斯密认为:(1)地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2)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3)地租是一种

垄断价格或者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4)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农业生产的产物。

对于级差地租,斯密认为“不问土地的生产物如何,某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不问其肥沃程度如何,其地租又随土地的位置的不同而不相同,都市附近的土地,比偏僻远地带同样肥沃的土地,能提供更多的地租。

3.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首先,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把能否生产物质产品看成划分标准。例如“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即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 斯密主张减少非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

斯密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

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称为“斯密教条”。根据斯密断言,商品价值或价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即V和M,而成本部分被去掉了。斯密也认识到生产中要使用生产资料,他认为在个别资本家那里存在生产资料价值或价格,在整个社会中不过是其他资本家的产品,可分解为其他资本家的产品中的三种收入。

“斯密教条”给社会资本再生产分析带来混乱与困难。既然产品价值

分解为三种收入,意味着产品价值全部被消费,下年的生产就无资本了。因此,斯密又提出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用总收入的概念把不变资本部分包括进去,但由于他把纯收入划归全部消费基金,没有留下积累的部分,所以仅是简单再生产。

3.5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的好处

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好处。每个人把自己的劳动用来生产他最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它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花费最少,比他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有利。

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都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

(二)国际贸易

第一次明确论述了分工优势原理。

他把分工优势原理又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种。

较多地论述了绝对优势原理,并把绝对优势看成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

三、 主要政策主张

3.1经济自由主义

在经济人普遍存在的社会中,人人都追求个人私利,社会利益的实现只有实行经济自由和完全自由竞争才能实现。斯密坚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这是他颂扬个人利己动机的基本依据,这两者一致性的实现,使对个人利益追求被引上社会利益的道路。斯密说:“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多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而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们无法代劳的。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他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重要依据,甚至是整个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前提之一。人们对私利的追求是有限制或约束的,按斯密的观点,追求个人私利是以不伤害、不破坏他人的幸福为界,超出这一界限就在道德上违反了正义,需在社会法律制度下给予惩罚。

3.2国家及职能

斯密在国家和私有财产的起源上与洛克、休漠等持相同的看法。“财产权的保护和财产的不平均是最初建立政府的原因,而财产权的状态总是随着

政权形式而有所不同。”

国家的职能:(1)保卫国家安全,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2)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他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压迫,亦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能补偿所费而有余,但若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3.3财政和税收理论

斯密把一国的经济分成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国防、行政、司法和各种公共工程和设施。国家的职能为三项,从而相应的费用也从这三项分别加以说明。他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 。国家每年需的费用须有合理的收入来源,各项费用应由受益人分别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 财政收入的来源是税收和公债。税收的来源是三种收入;其中地租是最适合课税的。

(一)赋税原则: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廉洁)

首先,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其次,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然后,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最后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干国家所收入的。 (二)课税对象:重农主义的影响

? 首先,利润不宜课税:抑制投资。“利润,分明是不能直接课税的对象。那是投资危险及困难的报酬,并且,在大多数场合,这报酬是非常轻微的。资本使用者,必得有这项报酬,他才肯继续使用,否则,从其本身利益打算,他是不会再做下去的。” 其次,利息不宜课税:其一,货币容易隐藏,数目难以确查;其二,货币具有流动性,征税导致货币外流。然后,工资不宜课税。最后,最适宜的课税对象是地租:因为地租的不劳而获性质。“在许多场合,地皮租及其他普通土地地租,同为所有者不用亲自劳神费力,便可享得的收入。因此,把他这种收入,提出一部分充国家费用,对于

任何产业,都不会有何等妨害。这样看来,地皮租及其他普通土地地租,就恐怕是最宜于负担特定税收的收入了。”

四、 研究方法

“斯密的著作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混合。” 受过良好教育的他,将《国富论》演绎得十分精彩,相比“李嘉图恶习”以及李嘉图写作缺乏历史厚重感和严密的思路与逻辑,《国富论》将18世纪之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想有条不紊地呈现出,尤如串联起海边的贝壳,呈现出完整的理论。

4.1抽象演绎法 (主要方法)

斯密的抽象演绎法在《国富论》的研究方法中占主要作用,斯密的经济人

假设,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简单的抽象模型。通过假设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也达到追求财富增长,减少财富损失。李嘉图继承了这一特点,并达到了极致,也影响了马克思的今后政治经济学中研究。

4.2经验归纳法 (作为辅助和补充)

斯密的历史厚重感是经济学家中的典范,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史,他都

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斯密结合历史归纳出了一些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颇为相似。

经验归纳法作为《国富论》研究方法的辅助和补充,与抽象演绎法结合

后,《国富论》即充满了逻辑思辨色彩,又富有历史底蕴。在经济史中,得到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五、 历史意义及影响

斯密被称为”经济科学之父”和”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伟大的经济思想家、哲学家和修辞学家,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与他在《国富论》上所取得的成果是分不开的。<国富论>论证了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巨大优越性,批判了重商主义,克服了重农主义的局限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理论基础。它开辟了古典经济学的新时代,为西方经济学提供了基本框架.其提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路径,以绝对优势原理为基

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为相对优势原理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学术的渊源之一.

六、《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斯密最欣赏的道德哲学体系,要求研究这一一个问题,即“不仅被视为个人,而且视为一个家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员的人,其幸福与至善何在?”同样,斯密的经济制度,要求人们处理好个人自由、公众福利、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协调机制,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也会对社会做出贡献。

6.1经济人

“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观点:经济活动因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和基于对收益-成本精确的理性选择。斯密在于说明人的利己之心是如何导致社会和公众福利的促进。

而实质上,关于人的本性的解释,《道德情操论》中谈得更为深刻彻底,斯密从人类的自爱说起,即“人们对自己个人幸福和利益的关心”代替自利。但是自爱也同样导致了我们对财富的追逐。世间的人对财富、权力和地位的贪婪往往是出于虚荣、骄傲、炫耀等,最后却失去了健康、快乐等。人性的弱点驱使我们从自爱到追求财富,也导致了财富的巨大增长。在此时看不见得手已经出现了。

6.2产权制度

财富的增长中,也需要人们对自己财富的保障,这种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使劳动者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人的本性是人类几千年来都具有的,但是经济财富的迅速增长是在近几百年出现的,财富增长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因为制度的改变。产权制度的出现个改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6.3看不见得手

早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谈到了“看不见得手”,在《国富论》中,“看不见得手”则是代表了市场规律的作用。市场价格保证着资源的 有效配置。经济人会寻求自我最优化的解决办法,同时资源在此时开始被市场配置,不用法律干涉,资源自动配置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资本家们在不

知不觉中促进了社会利益,而他们却浑然不知。

然而,在经济学的以后发展中,我们看到市场失灵,任何事物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必定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今天的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从政府干预、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的协调,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矛盾与统一,并在这个社会各自影响并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而最好的结果,用中国古代的精髓来概括,则是“中庸”。这也是各个领域内,现代社会探求的。

更多相关推荐:
国富论--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人一词的理解一直是经济理论界争论的问题之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斯密是第一个系统运用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家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经济人是它理论体系的基本能立足点他全部的经济理论都是以这一...

关于经济学的名人名言

经济学名人名言转关于经济学的名人名言1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美国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2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3...

读书笔记 原创系列 《国富论》

读《国富论》有感姓名:沈洲学号:2052707226班级:艺术074班这次终于把《国富论》读了一遍,了解了很多。我曾经学过一些有关《国富论》的知识,那时我们把亚当·斯密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认为这个经济学派…

世界经济史上的经典名言

世界经济史上的经典名言1一幅图胜过千句话。——中国俗语2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西方哲人如是说。3“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美…

亚当·斯密经典语录

亚当斯密经典语录亚当斯密经典语录1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

亚当·斯密为什么写《国富论》

亚当·斯密为什么写《国富论》在当下中国,诚信丧失,司法不公,监管失控,贪污受贿索贿蔓延,商业环境恶化,长此以往何谈经济发展呢?而且这种负面的因素已经毒化了社会大众的智力,使他们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我在…

国外名言中英文对照

英文Varietyisthespiceoflife中文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英文Lifeishalfspentbeforeweknowwhatitis中文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时已度过了半辈子英文Afteracert...

国外法律名言33条

国外法律名言33条1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庞德2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3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美霍姆斯4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5法...

国内外名言警句之精华

一人生1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法巴尔扎克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印度泰戈尔二命运1知识能改变命运美国爱默生2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俄国契诃夫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外国教育名言

1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2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3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4教学的艺术不在...

国外知名大学名言

1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LetPlatobeyourfriendandAristotlebutmoreletyourfriendbetruth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2杜尔大...

remark 外国名言

ChildrenneedmodelsmorethantheyneedcriticsYourchildrenneedyourpresencemorethanyourpresentsEverychildisageniusButifyo...

国富论名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