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24.3.19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是,“金钱、财物”或者“节约,节省”的意思。《生活中的经济学》是茅于轼老先生写下的一本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书,它以美国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受感染。茅于轼老先生的巧妙安排这本书的篇章结构,让我很轻松地进行了经济学入门教育。

这本书层次结构非常明显,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体制。

一、 微观经济学

美国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但我刚开始却不是很了解。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到,因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的恋乡感情,这与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因为工作上的变动。住房开支在美国人的总开支中大约要占四分之一。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搬家不必经过任何人的批准, 甚至也不需要到警察局去报告一声。搬家也很方便,有专门的搬家公司,有的专管本市搬家,有的则经营往外地的搬迁。

再有,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在美国你不可能租不到房子,而只会感到房价昂贵而已。灵活的市场安排,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必须通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市场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

机会。

再比如说在时间观念方面,我们真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在“节约时间创造财富中”,作者对比强调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一些习惯上的差异。比如美国人喜欢用电话纸,节约时间节约金钱,创造财富。而中国人还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看街头热闹上。相对于国人的时间观念差,美国人却还在为消除排队带来的时间浪费做出努力。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强时间观念呢?节约时间创造财富,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

二、 宏观经济学

在宏观经济学的章节中茅老先生讲述了美国人是如何存钱的。别看美国很富裕,人民的工资高,其实美国人的储蓄率很低,是世界各大国中最低的。人们之所以从事储蓄,其动机有二。一是为了防老、防意外,在美国还要防失业;二是为了赢利。虽然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美国家庭在银行里存钱,但这并不是储蓄养老的唯一办法,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手段。买房子才是他们的主要的手段。大多数美国人从结婚组建家庭开始就存钱买房子,一半是采取贷款,分为三十年还。买房子作为储蓄的一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既存了钱又有了住处,一举两得。而且房子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不像钞票、股票等有价证券只是一张纸,所以购置房地产比较安全。然而买黄金也是一种储蓄手段。在美国黄金是自由买卖的,非商业性的进出海关也没有限制,这种流通的自由使得黄金成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储蓄手段。另外为了获取港大利益,企业投资和金融投机也是很好的选择。由于风险

较大,人们选择这两种方法不会用来养老而偏向于生利。由此看来储蓄有两种目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储蓄方式也不同。储蓄如果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风险大的获利也可能更丰厚。

三、 经济体制

人类或许有些许共同的是非观,例如杀人偷盗是坏事,乐善好施是好事。但是集中到某些细节上,例如在经济体制中的是非观,各个民族就有各自的特点了。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区别就是对于“拾金不昧”的看法,这与我们平时的道德观截然不同,很是吸引我,也很有意思。比如,作者去休斯顿开会,因天气炎热,来到一家小杂货铺买饮料,忽然见到地上有一张 5 美元的钞票。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作者很自然地拾起来交给掌柜的。可是掌柜的拒绝接受,他回答作者:谁拾到归谁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作者见到课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钢笔,肯定是前一堂课的同学遗忘的。新进来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随手就将这支笔插进了衬衫口袋,继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将这支笔拿出来欣赏了一番,并用它往笔记本上做记录。其神态之自若,绝不像做了什么不应该做而需要隐瞒他人的事。

而与此同时,一个售货员因为少找了顾客30元钱,而花了80元钱登报纸寻找顾客,这种在中国会受到大加赞赏的行为却受到了美国人的批评。

在他们的观念中,道德的原则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他人的利益,如果到头来社会并未得益,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了损己不利人。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称颂的事。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与传统观点,

有一些细微的,然而又是极重要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会的利益。诚实与守信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整体利益。

四、我的收获与感想

在经济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又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有经济,国家的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发展。以上就是我看完此书的个人观点。

另一方面,我尤其佩服茅先生数学、经济与哲学的综合素养,以及敏锐独特的视角,而且可以用平易近人的语句将经济学解释得如此生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会令我们广大学生对经济学产生更深的兴趣。


第二篇: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这本书采用了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原理。作者茅于轼通过对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生活的点滴经验说明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把深奥的经济学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书中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重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

书中对经济学的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阐述,将复杂多样的生活例子中背后的本质揭示开来,证明了作者所说的那一句:“经济学不需要借助于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足以娱人心智,令我们乐而忘返。”那些埋藏在处理生活小事背后的睿智,是如此的令人钦佩,不仅会勾起人们对经济的兴趣。

我对书里面的几处比较感兴趣:

首先,就是在第一篇第一章《喜欢搬家的美国人》中关于美国人喜欢搬家的分析,幽默风趣而不失经济学原理。美国人搬家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的变动。因为行业的变动、兴衰及工作位置的变动使人们改变他们的工作,以便于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搬家没有户口之类的限制,这一点和国内是不同的,国内要跨地区改变工作和籍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国家对户籍的管制是比较严格的,不利于人口的频繁流动。而且在美国有发达的搬家系统提供跨城跨州搬迁业务,以及灵活规范的住房市场,搬家对于美国人而言是很方便的事情。同样,在美国和国内一样,

只有买了房子的人才能真正算有了家,一定程度上才具备相当的信誉,对有房一族来说贷款、求职通常比没房的人要容易些。而且在书中还提到,买了房子却需要搬迁的时候,房屋连同屋主当时的债务可以一并转售,这种债务的买卖发生于资金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得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他在书中第一篇第二章《赌博在美国》对赌博的精辟论述,认为赌场能够得以维持,与赌场老板的精明和精打细算是分不开的。他们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每场赌局的胜负概率,靠胜负之差来赚钱,赌客赢钱的概率将稍低于输钱的概率,于是赌场得以维持。而在文章中,他提到赌场的开支主要包括服务人员、设备维护、房租等固定支出。而且为吸引赌客到此,赌场往往提供接送、就地消费等附加服务。赌徒们的心态也很重要,他们的心态就是:来此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娱乐,而不是赢取更多的钱,也很少有人能从赌场里赢取更多的钱。所以,他们除了少部分人认为他们来就是为了发财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是抱着娱乐的态度来赌钱的。而且由于赢钱后,通常导致花钱大手大脚,因此,赢取的金钱的效用往往低于实际效用,从而使得赌场的收入大于支出,有利可图,所以才得以维持。

还有就是第一篇第六章中关于公共事业收费原则的精辟论述。一般而言,类似于公共交通、水电煤气、公路服务、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消防、治安等都属于公共事业,它们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同于一般商品,政府通过税收来建设这些事业,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政府在制定公共事业收费标准的时候,应该避免资源浪费、分配不公,尽量做到政府不补贴也不多赚钱,但由于没有竞争,通常难以实现,而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不错,不同的公共事业,美国采取了不同

的收费策略,如公路费用通过并入油费来征收;公益性质的教育事业,通常都是免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价格是由政府管理的时候,通常会导致成本和利润之间两难的症结所在了。

另外从第一篇第十章《美国的进口货》我知道了美国人对进口货态度和国人对进口货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国人因为日本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上而发起的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在美国人身上是很少发生的,美国人绝对是哪国货好就买哪国的,这主要是源于对市场的认知和信任,没有竞争力的国货要提高竞争力靠的不是政策保护和国民的拒绝使用,而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认为进口出口是国和国之间通过钱来实现物资互补的手段。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它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它具有生产劣势的产品。在中性的市场条件下,产品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可直接从市场上发现。所以,不能为了发泄一时的不满而使自己的福利遭受损失,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外国商品,不管它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抑或是韩国的,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感情用事。

最后,就是关于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喜欢旅游以及他们旅游的目的是什么的论述也颇有韵致。他在书中提到旅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在美国,热衷旅游的人主要集中在20岁和50岁两个年龄段,人们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精神放松,缓解紧张状态。这就是美国人喜欢旅游的原因和目的。如果在目的地不能产生这种放松的效果,可以说旅游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然而,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经济学原理呢?他认为,随着收入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事物开支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减小,这一规律在比较富裕程度的时候十分有用,但同时应注意价格扭曲造

成的影响。如果要预测今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使用增量分析,就旅游而言,可假设家庭年收入增加100,那么这新增加的100将有多少用于旅游;以及弹性,可假设家庭年收入增加1%,那么旅游支出将增加多少,这样的预测对今后旅游的变化趋势有较大的意义。没想到旅游的背后他也能揭露出这么多的经济学原理,难怪有“旅游经济”这一说法。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三点较深的体会。

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竞争,竞争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效率。在微观经济学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邮政的垄断与民航的竞争这样的事例。通常垄断企业是政府办的,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因而导致了竞争的缺失,生产效率低下。我们通常认为政府办的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赚些钱也无妨。但是事实上,政府以低效率的钱用之于民,还不如取消垄断,发挥合理的竞争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好处。谈起垄断,尤其行政垄断是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难题。作者不断的在书中说只有竞争才能降低价格,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只有保持竞争机制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也是美国仅有较少的贸易障碍的原因。相比之下,我国的贸易壁垒倒是不少,虽说对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拿我国汽车业来说,保护这么久,还不见有大的起色,未免让国人失望。

第二,优势交换原则。市场经过长期有效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有的从事酿酒,有的专门造纸,如此等等。人们的消费也变得五花八门,社会成为互相依赖的一个整体。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要维持生计,可以通过交换劳动来获得所需。因此,个人需要

有专长,以使得自己的产品在交换中具有竞争力,保证自己的生计,促进了职业的发展。市场培育了个人的相对优势,提供全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利用的优势机会。而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体现的,并用价格信号准确地传达给社会中各个成员。市场实现了各种专长的精细的供需平衡。

第三,法律和社会道德对经济的影响。无论经济如何发展,都是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人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人类发展到今天,能源消耗巨大,美国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6.6倍,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开采量得增加日益减少,我们现代经济的发展为后代子孙的能源利用造成了隐患。美国的色情市场发达,是否色情市场上的交换也能使双方获益?看最近几年的中国市场,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所有这些危害国人的饮食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是法律的缺失,是道德的沦丧?毒牛奶事件曝光后,牛奶销售剧减,很多的奶农不得不倾倒牛奶,引起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秩序。

第四,关于效率。在节约时间创造财富一文中,作者告诉了我们美国人富有的秘诀——追求高效率。如美国人对留言纸的“小物大用”,提前预定的习惯,有效有序排队等现象,还有最让人折服的‘求实精神’和‘协商精神’无一不体现出美国人追求高效率的习惯。先说排队现象,在我国可能只有个别地方可挂号领票或专门的维护秩序人员协助才能达到有秩序的排队,但这无疑增加了不少成本。一方面是国人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另外也说明现行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再说美国人‘求实精神’。在美国,当双方发生纠纷后,他们首

先寻求可接受的妥协办法,是非则次之。这样很多矛盾就可较快得到处理,节省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和创造财富上。而对于中国人则刚好相反,如书中所说的国人的本性‘喜欢看热闹’。就本人家中发生车祸为例。车祸发生后,虽然双方都仅受小伤,但众多人员纷纷围观,争吵数小时,请警察协商数小时,动用众多人际关系,前后花费近一个星期才基本把事情办妥。花费的人力,精力不说,却浪费了双方大量的时间。虽是小事,但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太多太多类似事情的发生,就造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据此我们可知道美国富有的真正原因。

总之,这本书对于我上学期已经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以及即将要学习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这本书,我对美国的经济体制有了初步了解。从差距中找到了我们国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然,仅仅通过对这本书的初步阅读我能掌握的经济学知识还很少。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多补充这方面知识,对经济学做更加深入的学习。

更多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20xx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讲述的是茅先生当年留学美国时发现美国市场经济下一些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经济现象例如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美国最大的赌博城市美国人的存钱方式等把浅显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现给我们潜移默化地灌...

读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刚看完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视野来观察生活第一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图和最大化的利用稀缺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学科现代西方的微观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人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以此为逻辑...

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书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特意修葺的结构,甚至连让我下笔圈注的经典语句或论断也为数不多,但是,书中实而不华的文字,平铺直叙的结构,家常式的随笔以及列举的美国案例却使我眼前一亮,我如同听故事般地读完…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读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后感到在生活中微观中存在着大道理大学问让我想到了一句哲言存在即是合理人们追寻生活标准提高的过程中在法律和规定的约束下往往能够够展现才华牟取到一些利益或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是金钱财物或者节约节省的意思生活中的经济学是茅于轼老先生写下的一本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书它以美国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受感染茅于轼...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电子商务1101120xx10121王佳玲最近读了一本有关经济方面的书是茅于轼老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完感触颇深老先生将复杂多样的生活例子中背后的本质揭示开来证明了他所说的那一句经济学不需要...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一时冲动买了茅于轼先生著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每天闲下来都随手翻翻觉得受益匪浅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此书是他把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的一些见闻用深入浅出的话阐释成经济学知识的普及读物喜欢搬家的美国人从美国...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体制生活中的经济学是茅于轼老先生写下的一本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书尤其以美国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

读《生活在经济中》有感政治经济学论文

112110007班之周宇航政经论文读生活在经济中有感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经济就是家庭管理1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生活中的经济学这本书采用了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原理作者茅于轼通过对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生活的点滴经验说明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把深奥的经济学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书中作...

维基经济学读后感

维基经济学读后感最近虽然还在为别人推荐一些管理类书但是自己对于那些忽悠成分很浓的管理类书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厌倦如果说还有一本商业畅销书值得一读的话应该算是维基经济学我已经读了大半虽然不如货币战争那类书纯为了阅读的...

《五常经济学》读后感

读五常学经济有感课上老师集中介绍了多本经济学的课外读物在认识到资源有限必须赶早后一下课我就跑到图书馆海量搜索相关书籍愣是怕比别人晚一步真奇怪自己居然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扫过让人眼花缭乱的书目当我在角落里发现这本五...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