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松《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4.3.4

关于“责任”的两三事

若要一句话概述《母亲》这篇小说,这是一个讲述贫苦农民母亲身患中风,在子女想尽办法却仍无法照顾母亲的情况下,被迫毒死一个伟大母亲的故事。

可能因为自身经历着实不够,总觉得小说中交代的情节有些“离奇”。一个大家庭,各个过的是穷苦而无望的日子,没有一个“出人头地”的子女;而作为第一视角的主人公春香以眼珠为代价,与前夫离婚,却仍被其不断骚扰;被一位单亲弄明母亲拉扯大的五个孩子,即使成年了,仍受着母亲的照料;一个家族的每个家庭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的、导致他们更贫困的问题。

围绕着这个故事,前辈们给了诸多视角:社会责任,三农问题,女性问题以及伦理责任等。

关于社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确实当前社会做的明显不足。面对“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这样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行政体系有待完善。社会本有能力、金钱承担的责任,却被花在了这样的地方,着实说不过去。我们许该怀着每天进步一点的乐观思想,相信总有一天这种挥霍社会资源的事终会消失,人们会把这些资金用于维护广大公民——不分等级、不分地域,的权益。

至于三农问题,女性问题,可能身在文明度相对较高的城市,让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总觉得小说中的问题离我们生活很远,尤其出现的女性问题,甚至让人有些不可思议。那里是偏远而并不发达的乡村,文明程度相较于城市肯定略低,但公民是平等的,地区间巨大的落差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个伦理责任,却让我不敢苟同。“但是,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生活艰辛难忍,就抛弃母亲。最后“搞死母亲”是天理不容的,尽管可以找出成十条成百条理由,但在这里,能够服人的理由只有一条:只要你自己还有生存能力,有一息生命尚存,你就必须尽力让母亲活下去,一切都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据。尽管“责任”这两个字很沉重,但我们还是要勇于面对它。尤其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好,一切还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子女尤其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其实,从深层次上说,扶老携幼不应该是什么社会体制问题,甚至也不是民族文化问题,而是人类文明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问题,是人之为人的问题。我觉得勇于承担人生的责任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1

什么是“勇于承担人生的责任”,照顾母亲是,照顾子女和自己就不是承担人生的责任了么?在社会无法承担责任的时候,“母亲”的子女面临的是个两难的选择:要么维系母亲的那一口气而搞的自己的家庭死去可能不能活来,就像那个先天患有心脏病的小外孙女,恐怕为了那口气,必须牺牲她;要么让自己的子女“能”活着,不管不顾自己的母亲。不论是哪个选择,都必须放弃其中一个“责任”。责任,并不是一个想承担便有能力承担的东西。设想一下,如果他们不选择这个令人唏嘘的做法,而是想要承担起两方面的责任,结果会如何?春香早已不成人样,小儿子精神及肉体疾病更加严重,小外孙女终于先一步而去,老大悲痛引起血压跟着持续走高,老二也顶不住压力——离婚什么的真的是小事了,最后得到的无非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最坏的结局。他们对母亲尽了责,但终究自己也照料不下去,母亲仍是死,不同的是死前还必须受一段时间的折磨;他们尽力对子女尽责,但结果仍是照料不下去。如果一整个家族家破人亡,最后到地府能得以团聚,不再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倒又是一种解脱了,然而现实却是,他们只不过是成为了一堆黄土。说的好听点,这是“勇于承担责任”;说的不好听,那便是不自量力。

什么是“尤其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好,一切还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子女尤其应承担自己的责任。”我想这位老师可能正好弄反了,我们为何需要人民政府?为何需要纳税?为了给“特权阶级”奢侈生活买单?如果说如此大的人口基数都不能算作群众利益——一般这些弱势群体都会被扣上少数人的利益,那么国家究竟在为哪些“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买单。问题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好”,而不是“子女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母亲只有一个,我确信子女们愿意在不放弃自己子女的生命为前提,不惜一切代价来救母亲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若是硬要强求,欧亨利大师在《麦琪的礼物》中,也给了我们答案。在鱼和熊掌的博弈中,他们选择了稍具利益的路,然而却要在自责中过一辈子。

在死神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有“爱”又如何,没有财力的支持,不过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苟延残喘,治病什么的就在睡梦中完成罢。

我们无法靠毅力和勇气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否则天上的星星也能被摘来送人了。

2

所以古人在做“忠孝两难全”的事时,都不得不放弃了“孝”。不可不说,把孝道在中国文化中虽重要,却又不那么重要。伦理纲常总是把人禁锢在封闭的空间,人的天性、人最原始的欲望始终是被压制着的。千百年前如此,如今仍是如此。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结局未尝不是一种反束缚的尝试,虽然暴力而残酷。

有时候很想质疑政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我们的经济无法做到每个人都自发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时候,那些因为贫穷仍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不该由社会共同承担么,不该由我们选出的“人民政府”来组织这样的救助活动么。在政府让国人觉得活的有尊严,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崛起自豪的之前,不应该先确保中华子民能否“活着”么。

走在大街上,我们总能看到乞讨者,我们在已经缴纳了不轻的赋税的同时,仍在未政府买单,自讨腰包救助这些人。索性,给他们钱不需要纳税,便也不在乎承担两次“社会责任”。然而,这些救助只是因为我们有一桶水,而对方只需要一滴。社会中,需要一杯水甚至是一桶水的人大有人在,难道我们应该倾家荡产甚至导致自保不能,就为了承担第二次的“社会责任”?对方的命是命,我们自己的命便不是命了?

勇于承担责任确实是应当的,但在自己承担不起的时候,社会却在冷眼旁观,讥笑这些已经游走在崩溃边缘的人们,甚至对他们进行口诛笔伐,说着不能用金钱、利益来衡量爱,那这些人为何不大方的伸出援手,而不是只是站着说说话呢?

是谁拒绝了母亲,是谁抛弃了母亲,是谁让儿女背上弑母的骂名?母亲知道了自己的存在给儿女造成了多大的困窘,她毅然地抓住了儿子的递过来又退缩的药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时下起了雪,晶莹的雪片像纸花一样纷纷落下来。风住了,只有雪,在无声地落着,白得耀眼,白得温暖、遥远…… 这时候,他们的妈死了。”

死的,却又不只是那个伟大的母亲。

3


第二篇: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常庆

一直以来,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天不管有多忙,我总喜欢在睡前读读书,看看报。所以不会花大钱买化妆品,却十分舍得花钱买书,最近又“淘”了不少好书回来静心阅读。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

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2008-09-25

更多相关推荐:
读后感《高尔基·母亲》

读后感高尔基母亲有一个人她像一棵擎天大树孕育着无数生命有一个人她像冬日里的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有一个人她像避风的港湾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给予我们无限的安全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这几日读了高尔基的母亲感受颇深读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完全赞美母亲的书可读过之后才发现这里除了赞美母亲这一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它在从思想上传递着一种力量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母亲是高尔基的名篇之一小说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母亲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过程塑造出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从一个方面真实而具体的反映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母亲确切而言是...

读《母亲》读后感

伟大文学的开创读完母亲这本书是我感到深深的震撼高尔基在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母亲这本书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著作同时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读后感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他的母亲从小就变成了寡妇不仅要管教自己的儿子还要照管他那死去的丈夫所留下来的自己还要大的孩子在这重重的困难劳累痛苦中母亲仍然让胡适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她的宽容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她的刚气...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高喊还是呻吟奋战还是衰败崛起还是堕落你也不知道但总有这么几个声音弱小而坚定地喊着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母亲这本书描写的那个封建时代人们被繁重的劳动压迫被权利所利用年轻人浑浑浑噩噩在乌烟瘴气的酒吧灌着烈酒唱...

母亲读后感

答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

《亲亲我的妈妈》读后感

亲亲我的妈妈读后感当我拿到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时书面上画着一个男孩子在窗户上粘了一片梧桐树叶一开始我还以为故事的内容一定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在窗上东画画西粘粘但是等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认为被爸爸称为安宝儿又被妈妈称为弟...

《怀念母亲》读后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这学期我学习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爱意我读完这篇课文想起了自己和...

冰心《母亲》读后感:母亲

冰心母亲读后感母亲冰心母亲读后感母亲母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依靠她的怀抱好像避风的港湾即使暴风雨来临也不会害怕她的声音好像温暖的清风抚走我们心中的不安短短几句话表达了冰心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也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对儿女...

寻找母亲读后感

忏悔读寻找母亲有感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给了我们生命同时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生都在为家人默默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我们最离不开又最容易忽略遗忘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某天突然消失了找不着了或者...

发现母亲 读后感

读发现母亲有感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是一部能够引人...

母亲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