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

时间:2024.4.20

《伤逝》读后感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它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无法逾越的封建礼教。

在那间“铁屋子”里,人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礼教精神。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诸如节烈、孝道。“以不情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最低限度也是压制人的个性的东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叛逆者”,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于是,涓生和子君便生活在一个众人白眼的环境里。

虽然涓生和子君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同居了,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他们自己看来,一切都是幸福的,但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他们这些坏纲乱常的“激进分子”是不允许存在的!“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人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破坏了人们一直以来所认同的“道德”。“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坏社会风气的了!

封建的伦理道德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生活在“铁屋子”里面的人们身上,他们一旦脱离了这些准则,就难以在社会上走动。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结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的,那他们的爱情绿洲也就被破灭了。

第二方面是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是一个悲剧。

涓生和子君他们本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是一个悲剧。刚开始的时候,涓生是勇敢的,对爱情也是真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他们都是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彼此鼓励着,彼此依偎,准备逃脱这个沉滞的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但是,涓生他本身的弱点,在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流露出来。他们两个人同居之后,他们的性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踵而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没有了,随即自己的自私、虚伪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胀起来。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质,慢慢地变淡,最后走向了破裂。

第三个方面是爱情应该有面包作基石。

当生活也成为爱情的一部分时,便要承受那生活的压力。子君开始以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出现在那个家时,她必须做饭,做家务,养家禽,甚至和别的妇女口舌,种种的生活琐事,使子君再难觅到在会馆的那种形象。涓生开始为生计而厌倦了恋爱前的种种海誓山盟。这时的爱情,没有了玫瑰,生活的影子已经覆盖了那层艳丽,面包使爱情出现了危机。我们的主人公的爱情,在没有面包做基石的情况下,悄悄地改变。“子君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

神??”涓生开始“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一个人要想战斗,首先你得不饿着肚子,“不至于饿着肚子战斗,减了锐气”,涓生和子君都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但是由于经济陷入了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静静地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去,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了。也许他们都忘却了经济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办法”。所以,涓生和子君想得到美满的爱情,得去解决一下自己的经济问题才行啊。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另外一方面是爱情应该是相同爱情观的结合

爱情是两情相悦,更是爱情观相同的结合。涓生和子君不同的爱情观,涓生的爱情观是浪漫的,子君的爱情观是实在的,这种不同决定了恋爱过程中二人心态行为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压迫和金钱困扰的冲击下,终于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涓生子君初始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不难看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涓生看来,则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着一种不愿负责任或不敢负责任的自私、怯懦与虚伪,流露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正是这一爱情观使得他以真挚热烈之情开始的自由恋爱最终转化成“始乱终弃”这一古老的男人风流勾当的变种。对子君而言,爱则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她看来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而非择偶行为的自由,这就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令人振奋的宣言的实质。子君把爱视为生活的全部,是目的而非手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幸福寄托在一个爱自己的男人身上,这种折射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老妇道观的爱情观念,使得她这样一个实践自由恋爱的新女性亦难免逃脱由尤物到累赘,最终被遗弃的悲剧命运。

《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希望伤逝能给我们带来对爱情更多的思考。


第二篇:《伤逝》读后感


读《伤逝》

—爱情不能失去面包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叙述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是一个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青年 ,对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现状有极大的不满, 但又无法脱离社会。他曾嘲讽自己我在教育局里做事,就像鸟贩子手里的的小鸟,很怕日子久了翅膀麻痹了,将来忘却了飞翔,他感到空虚和寂寞。这是一个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女青年子君闯入了她的生活。

子君是一个叛逆的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冲破封建束缚,喊出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话,这是她分明的,坚决的,沉静的说出来的话,表示出一个新青年女性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是时代的希望的曙光。正是子君这种坚定的精神与先进的思想令涓生为之倾倒,喜欢上了子君,不过世俗的反对与现实的残酷。也许子君在那个社会是涓生这个五四青年的一个最好的倾听者。他俩无视社会嘲讽,依然同居在一起在吉兆胡同组建了自以为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子君却没有涓生思想自由程度高,她始终逃脱不掉封建思想的枷锁 。涓生给子君将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子君只是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思了。”证明她尚未脱掉旧思想的束缚,我觉得这为子君和娟生的爱情在封建压力下破灭埋下伏笔是有关联的。他们不了解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下,是不可能有长久的幸福和安宁生活的,无情的现实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

接下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各种难题,也是他们爱情悲剧的催化剂。首先是寻住所问题,“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威胁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是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静静的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就像现代社会担心住房问题的更多是男士,毕竟传统思想中男人是顶天立地的。此时涓生面对的住房问题已很苦恼,不易中找到吉兆胡同中的两间南屋。“子君为了这个家,卖掉了他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由此也体现出子君思想上的坚决性。“子君和她的叔子皁经闹

开,至于使他气愤道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可见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可谓是众叛亲离,两人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这也许是见证谁在 压力面前先倒下,放弃这段“离经叛道”的爱情。

同时,子君和涓生与官太太住在同一个院里,贫穷与富有的鲜明对比,子君和官太太的明争暗斗,也催化了爱情悲剧。这之间文章的一个重要线索,阿随出现了,“阿随”是子君起的名字,但涓生说:“我就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是否阿随代表随便的生活态度,表明子君已被这个社会同化,她希望平和安定的生活,他也无力在于这个社会抗争。但这与涓生这个新青年的思想相悖,他追求社会的解放,思想的变革。“人总该有一个独立的家庭。这 样的处所是不能居住的。”这是涓生在子君与小官太太的暗斗后发出的感慨。之后一个重大的打击到来,由于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因此不久涓生被教育局解雇。 其次是收入来源问题。涓生的丢工作无疑使这个没有物质基础的小家庭更加不牢固 ,他们似乎面临灭顶之灾。涓生不断的投稿以谋取微薄的稿费。“当停笔凝思的时候,转眼去一瞥她的脸 ,在昏暗的灯光下,又很见得凄然。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明显的变化。他近来是在变的很怯懦了。”说明子君越来越对这场违世俗有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失去信心。“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涓生的这句描写“川流不息”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吃饭问题已经成了他的沉重负担,他不得不放下他伟大的抱负,只求维持生计。

最后是阿随的问题。阿随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从一开始受喜爱到迫于生计不得不把它丢掉再到最后它跑回来,成为文章情节发展的支柱。“阿随也将留不住了”于是为了人能活下去不得不放弃阿随,由此看出涓生此时的情景已相当窘迫。“我一回寓,觉得又清静的多多了,担子君的凄惨的神色确使我很吃惊。那时没有见过的神色,自然是为阿随。”“我终于从她言动上看出他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了。”子君已经越发的对涓生失望,涓生也越来越觉得子君不懂道理,逼得涓生只得逃出这个家。“我终于在通俗图书馆里觅得了我的天堂。”图书馆

俨然成为了涓生灵魂寄居之所。“又须回到吉兆胡同领略冰冷的颜色去

了。”“冰冷的颜色”一语双关,既是指天气的寒冷,也是指子君冰冷的表

情。表明涓生已经逐步不再喜欢子君,两人关系变僵。直至“是的人是

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对于你倒好的多因

为你可以毫无挂念的做事。”涓生的这份坦白是对子君莫大的打击,子

君活着的所有支柱刹那间倾倒,这个世界抛弃了她。他失去了当初所有

的勇敢和无畏,这一切促使了子君的死。”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

所给予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

事情总是巧合,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注定。一天阴沉的上午“地面上

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那时阿随。

阿随在子君死后再次来到涓生面前,这也许象征着涓生对子君的思念,

忏悔及自责。子君是个可怜的人,是涓生要为她的死负责吗?我觉得是

当时的封建制度扼杀了她,扼杀了者建立在没有面包上的爱情。涓生和

子君都是新制度的开掘者,试图冲破却无力回天。

“我总得向新的生路跨出第一步,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

中,默默的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涓生经历重大变故后顿

悟,但他并未放弃开辟新制度的希望,更鼓足了他推翻旧制度的勇气。

对外汉语一班

41125009彭姗

更多相关推荐: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余漫君伤逝是涓生的手记是涓生在子君死后深深的忏悔涓生说道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然而在我看来涓生也仅仅是因着子君的死而忏悔而悲伤许下这般誓言因着子君的死发现自己是...

伤逝读后感

今日推荐经典短篇小说伤逝第一次看伤逝是在一部悲情小说集子里面那时候我十分梦幻总是对爱情有瑰丽的想象所以朋友推荐了这部集子给我说这才是爱情的真相这集子的第一篇就是这篇伤逝彼时的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还是高举着革命旗帜...

鲁迅《伤逝》读后感

我看鲁迅的伤逝汉语114班潘浩川20号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当时的知识青年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课堂上都接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鲁迅先生我是敬佩的课堂之余我看过他很多小说我总觉得读他的小说不会只简单的感觉到写得好或不好有时候会感觉到时代的悲哀有时候感觉主人公内心深深的无奈有时...

读《伤逝》有感

读伤逝有感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能说讨厌但也实在不算是喜欢也许是生在90后的我们生活过于的幸福也许是仍在学校中学习着的我们还不明白社会的辛酸与残酷所以先生笔下的种种深意总是感受不到只有听过了老师的讲解才能明白先生...

鲁迅《伤逝》读后感

鲁迅伤逝读后感我原是没资格对鲁迅的伤逝发表任何感慨的从前没有那是因为十四五岁的年龄还不懂得涓生的的矛盾和子君的凄然现在不应有那也是因为太过体验他们的思想弱点感叹鲁迅先生的细腻描写而惭愧自已不知该如何表达从昨晚掌...

鲁迅伤逝读后感

内容提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他们生活在那沉滞的社会里那沉滞的社会很自然地毁去了他们爱情的绿洲他们自...

伤逝读后感

伤逝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人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悲情小说鲁迅先生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忆了涓生从恋爱到失恋的过程抒发了涓生的悲痛和懊悔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革命的时代涓生的爱情而注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在那个黑暗的社会...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生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读完伤逝自己颇有感觉觉得涓生至于子君初始的感觉就像我们刚接触爱情一般对方的方方面面往往永远是那么美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而当爱情面临生活时涓生却失去了最初的美好我想说爱情也是生活的一...

伤逝读后感

昙花注定短暂读伤逝有感随着五四新思潮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那些新思想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中自由风还没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下对于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来说就犹如昙花一般没有土壤的寄宿注定只是短暂的繁华题记伤...

伤逝读后感

伤逝涓生的手记李春燕本文是鲁迅于19xx年写的唯一一篇有关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后来被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伤逝即对逝去的事感到悲伤和难过鲁迅以涓生的手记讲述五四之后一对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从恋爱到婚姻的故事但...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这篇文章讲了五四时代的两个青年们婚姻自主的经过自由恋爱勇敢地在一起经济状况差了爱结束一篇婚恋悲剧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告诉我们爱情是有期限的当热恋的时间过去之后男方对女方的爱情自然而然的就会变淡男的再也不...

伤逝读后感(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