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林诗话》有感

时间:2024.3.23

读《石林诗话》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内涵,文学理论也有着迥异于西方文学理论的特点,中国文论在自身内涵与特质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叶梦得的《石林诗话》是宋代文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是传统中国文论诗话体著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并以其独特性在宋代诗论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重要地位。

一、“杂谈+纯文学评论”的自由评点结构

叶梦得的《石林诗话》与许多冠名诗话类的著作不同,它既有文坛趣事、文人掌故、诗人杂谈,但更有相对鲜明的诗歌评论的文学价值指向与美学追求,避免流于一般性的杂谈类书目。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可将其视为一本多维立体的文论著作,既有社会杂谈、文人掌故趣事,又有精准专业的纯文学批评。全书表面结构与以往文论没有什么不同,但三卷内容中,专论诗词的章节要相对增加,体现了作者较为鲜明的美学追求。

在杂谈部分,全书许多部分读之令人觉得人物事件都活灵活现,如在目前,可以从中看到《世说新语》的影子。如此看来,从另一个角度观之,相对脱离诗文评论的文坛逸事也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是笔记体作品的精品。如卷上有一则记述苏轼因一首《桧诗》遭人在神宗面前曲解攻击的事:

……苏子瞻系大理狱。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时相进呈,忽言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之句,对曰:“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

短短数行,便把几个人物刻画地跃然纸上。同是,也让人真切深入地认识到北宋党争之严重与士人仕途之凶险。几句对话,就把神宗、王珪等人的形象表现得形象生动。

在诗文评论上,叶梦得也写得饶有趣味,令人信服。如写作者对黄鲁直诗句“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的理解,刚开始不懂后句的“风雨浪翻江”,某日“憩于逆旅,闻旁舍有澎湃鼞鞳之声,如风浪之历船者,起视之,乃马食于槽,水与草龃龊于槽间,而为此声,方悟鲁直之好奇。”(卷上)作者对诗句仔细推敲,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终于体悟到黄诗此句的妙。叶氏并未直接写黄诗句之新奇,以及应该如何欣赏诗文,而是讲述自己的一个有趣经历,巧妙而又生动。

二、叶氏真的是“专主半山而抑苏黄”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编论诗,推重王安石者不一而足。而於欧阳修

诗,一则摘其评《河豚诗》之误??於苏轼诗,一则讥其??皆有所抑扬於其间。盖梦得出蔡京之门,而其婿章冲则章之孙,本为绍述馀党。故於公论大明之後,尚阴抑元诸人。然梦得诗文,实南、北宋间之巨擘。其所评论,往往深中窾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略其门户之私,而取其精核之论,分别观之,瑕瑜固两不相掩矣。

四库全书代表着封建社会晚期官方正统学术的最高水平,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清朝官方学界对叶梦得《石林诗话》的认识。编纂者们依据“梦得出自蔡京之门”且“其婿章冲则章之孙”,又根据书中有数处对欧苏的批评和对王安石的夸赞,得出“皆有所抑扬于其间”,但总体评价仍不失公允。我认为这种观点可能受到了传统观点的影响,或者根据北宋党争的严峻形势加了个人的揣测,细细观察,并非叶氏真的因党派关系而对欧苏怀有偏见。研究叶氏的文论主张,我们发现他的这些批评与褒扬皆有所依据,并与自己一惯的论诗主张相吻合,如对苏轼石建牏厕之误的批评,是对创作态度不谨慎这种现象的批判,而非因党派而攻讦。卷上王珪利用《桧诗》那一则,就可明显看出叶氏是站在苏轼一边的。卷上另一则推崇杜甫的几句名句之后,有云“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漵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与苏子瞻‘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卷上又有一则叶氏讲诗之用事不可强求,便是以苏轼的诗句为例,“苏子瞻尝为人作挽诗云:‘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己辰年。’此乃天生作对,不假人力。”

方回在《瀛奎律髓汇评》里说:“石林诗论专主半山而抑苏黄,非正论也。”实施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认为不尽其然。首先,方回本人人品堪忧,为世人所讥。他先攀附贾似道,在贾衰落之后又上疏斩贾;元军攻来之前他写诗誓言忠贞到底,元军一到他就投降了。方回作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面对江西诗派的弊端批评的毫不客气,自然让他不满,所以方氏此番言论自然是反驳叶,为自己和江西诗派辩护,仅供参考,不足为据。要想判定叶氏是否故意贬低苏黄而追捧王安石,还应当依据其具体论断细加考察。

所以,叶氏并未“专主半山而抑苏黄”,也并非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皆有所抑扬于其间”。

三、独特的美学追求——“自然”与“精工”的融合

中国文学的发展往往围绕着言与意而双向运动,与西方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概念类似。美学追求也体现出两个方向,一是追求形式语言的精巧,一是追求对感情的自然表现与抒发,这也是一对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六朝前质朴刚健的文学逐渐发展为“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甚至沦落为宫体诗。有唐一代,经过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的大胆开拓,终于使唐代诗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臻于完美。叶氏论诗以杜甫为标准,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既提倡缘情

而发自然淳朴,又讲求诗句的锻炼与精工。

在讲求自然之神妙方面,叶氏引用了钟嵘《诗品》中自己很赞同的一段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非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卷二)”。这番引用,鲜明体现了在当时江西诗派占领诗坛,诗人竞相实践“资书以为诗”、“无一字无来历”的背景下叶氏的清醒认识。而这一则的后几句,则是用钟嵘的话来曲折批评当时江西诗派的缺点,“颜延之、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迩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牵挛补衲,蠹文已甚,自然英旨,罕遇其人。”(卷二)

对自然纯朴、抒情真挚诗句的推崇,并不意味着叶氏对文学作品形式的忽视,而是对二者采取了一种中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融合。而王安石以其精工与天然,达到了叶氏的这种要求,故而《石林诗话》处处推崇王安石。同时,叶氏也看到了王安石诗歌的前后变化。“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卷二)。这又可以佐证叶氏并非“专主半山”,而恰好是王安石的诗歌符合他的美学追求。那么,在叶氏心中,最优秀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第三卷的一则里,他给出来准确描述,即“自然”与“精工”的融合。“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卷三) ”

《石林诗话》作为北宋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陆机《文赋》“诗缘情”、钟嵘《诗品》诸多观点的继承,以及对后来严羽《沧浪诗话》的开拓作用,都显示出自身的独特内涵与价值。叶梦得本人作为文坛上的“南北宋间之巨擘”,连同他的《石林诗话》,都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时人往往站在既有的西方文论的范式上对中国传统文论进行审视,故而常常讥讽中国文论无理论体系与基本近代意识,我认为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贯通宇宙,并不拘泥于狭小的具体之物 ;中国文学更是非常具有灵性,逃脱凡俗,是一种诗性的文学,所以中国文论也大多表面看去如蜻蜓点水、驳杂兼容,但不失浑然之

美,字字珠玑,言简意赅,感情碰撞,千古逢知己。可谓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有一种浑然天成圆润之美感。正有但正是这种文论模式,看到了文学的抒情朦胧与不确定性,显示出西方文论所没有的眼界与智慧。

对于笔者本人来说,阅读诗话更是更加激发了对于古人的敬仰之情,千古之下,文人雅客,诗酒风流,思想碰撞,感情共鸣,恨不能同生一个时代,挑灯夜话,聆听古训,人生憾事!只能三五好友感怀古风,附庸风雅。才疏学浅,时间匆匆,以上便是本人阅读此书时的一些简单感想,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惭愧。止笔。


第二篇:读课标有感


读《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有感

20xx年版的历史课标是在20xx年版的历史课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如今,已经开始颁布实行。从20xx年版历史课标到20xx年版历史课标的发展,将会使历史课程在改革中迈向更高的一个新台阶。这次改革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构建整合了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本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比较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我觉得新的课程标准更加要求学生有探索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当然也要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非常重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信息。

2011版的新课标,不再出现“使动用法”,换而言之,就是主语都是学生,那么也就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串联者。所以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依据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和价值取向,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其次,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目标的设置。要考虑到与思想品德的关系。第三、把我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把历史现象的记叙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第四,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尽可能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拓展

空间。

这份2011版的课程标准就是一个指南,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去教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

更多相关推荐: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小时侯都读过也很喜欢一些经典的中外童话故事我想之所以一代接一代的家长和老师把诸如安徒生童话豪夫童话和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作为教育孩子的理想工具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作者用孩子们能够听懂的...

读格林童话有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河东区盘山道小学四年级五班韩美玉从小妈妈就喜欢给我买好多作文书叫我阅读为了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可是书买多了我也不知道看哪些比较好也总是提不起兴趣来看经常是用到什么素材才去书里寻找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

读《格林童话》有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格林童话的书这本书里有42篇童话这些文章帮助我进一步理解了生活从中也获得了许多快乐我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这里面有好多神奇的故事故事中的宝物魔力往往到最后都是属于好心而且淳朴的人们在其他...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曾经有那么一本书当翻开第一页我不知不觉就被它带进了一个甜美的梦里梦里我化身为美丽的公主身着层层叠叠的白色纱裙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舞会上等待着英俊的王子走向自己再翻开一页我又闯进了一片幽深的丛林化身为英...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宋营小学三二班张依晗童话是人们不可拒绝的童话是人们所盼望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幸福与美好我利用寒假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通话得到了从未有过得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六年级韩吴灵只要谈起格林童话小孩子们就会想起坏与好的人物小孩子们都会用一些形容坏人的词语来贬这些坏人在我没有读起这本书之前我对格林童话的理解也是这样但自从我看了格林童话系列的书后我就对格林童话这本...

读《格林童话》有感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又迎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暑假暑假中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有意义的书我天天如饥似渴地读着它们其中最有趣的还是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德国着名的格林兄弟写的这些故事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他是世界中永不凋谢的鲜花是世界儿...

读《格林童话》有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最喜欢看格林童话因为里面有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早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后来我自己开始看图画版的格林童话现在它依然是我每天睡前的必读书本之一走进格林童话你会...

读《格林童话》 有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我是农村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我非常喜欢读书特别是渴望读到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书好多次在梦里我梦见爸爸妈妈给我买来很多很多的课外书然而每次醒来却发现这都是梦我幼小的心里是多么的遗憾啊我是多么羡慕城里那些...

读《格林童话》有感

读格林童话有感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一个个精彩的童话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跨进了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走了进去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渔夫和他的妻子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做人不...

《格林童话》读后感(5)

格林童话读后感5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它一共有五十一个故事二百三十四页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他们的代表作还有德国英雄传德国神话等其中比较有趣的六好汉走遍天下讲了从前有一个兵他勇敢善战立下了很多大功但他退伍...

读格林童话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