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时间:2024.4.5

月是故乡明

——《黑骏马》读后感

《黑骏马》可以说是张承志个人文学创作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故事情节虽无出奇之处,但却以浓烈而质朴的情感一次次触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对于这部小说,我个人认为做任何单方面的评论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对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亵渎。作为后辈,我仅仅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权当是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并无板门弄斧之意。

小说中白音宝力格获得了前往苏木(一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的机会,而成为一名兽医是蒙古小伙儿时的夙愿。面对着这样难得的机会,白音宝力格选择了离开家乡。在索米娅送白音去城里的车上,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然后一起和奶奶在美丽的草原上享受幸福的生活。

感人的爱情,浪漫的承诺。

半年之后,当满怀欣喜的白音宝力格回到家乡以后,却发现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索米娅已经不知不觉变了,变得陌生、惶恐,甚至还经常躲着白音。而后在一次青年人的聚会上,白音意外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 黄毛希拉何许人也?远近闻名的恶棍!

血气方刚的白音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在巨大的打击之下,他决定了出走他乡。

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艰难度日。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但是回头想想,如果白音当初没有去城里上培训班,如果他能在草原一直和索米娅过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了,至少在黄毛希拉企图霸占索米娅的时候他可以以一个男子汉的姿态挺身而出,去保护自己心爱的姑娘。但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白音走了,把一个善良、单纯而又柔弱的女孩子孤零零的留在家乡为他厮守,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夜晚索米娅独自坐在草原上,望着漫天的繁心,牵挂着远在异乡的他。为了等来重逢的那一天,纵然生活有再多的苦,纵然有再多的委屈,索米娅都不会抱怨,因为在她心中一直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渴望。

但是,这样对一个女孩子公平吗?虽然两人青梅竹马,心心相印,但是半年的时间分居两地,谁又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呢?于是,白音齐力格为了自己的愿望、理想,失去了自己一生最爱的人和一生的幸福。同样,索米娅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其实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观念中,家乡似乎总是个“小地方”,城市小,楼房低,没有宽阔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于是乎几乎每个人都为自己勾勒出了一幅所谓的现代化大都市图景,似乎我们十年寒窗,就是在期待那破茧成蝶之日走出山门,去外面开阔眼界好好施展一番,有的人甚至为了事业孤身一人在外打拼数年难与家人团聚一次。不可否认,有理想固然是件好事,但我们是否真正在奋斗之余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过?自从我们离家那天开始,我们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在寒冷的冬夜,当我们回到宿舍再也品尝不到父母准备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了;晚上再也没机会和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看电视了;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每人耐心听你倾诉了;还有,也再没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唠唠叨叨了。似乎这时的我们只是一个冰冷的躯体,每天在机械地生活、机械地工作,而没有往日的那种至亲之情来温暖我们的血液。同样,在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一个孩子离开家乡,就意味着爷爷奶奶要失去孙子,爸妈看不到儿子,弟弟看不到哥哥……而我们却毫不在意,所以我们我们不会明白奶奶为什么反对我们走,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哭,不明白妈妈伤心就因为我们离开家的时候一点也不伤心,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在走之前对我们千耵聍万嘱咐,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学校还不打电话回家父母会觉得很生气。

所以想起了一位作家写过的一段话:“每一个从故乡来的男人,都明白故乡意味着什么。故乡拥有什么?故乡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熟悉的牛马,有自己心爱的姑娘。在故乡,一个男人才知道自己的价值,才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这个血肉,是经过充满血缘意义的称呼所标定的。这血留在血管里,但是也留在人与人之间。这肉,长在每个人身上,但他时时提醒,你的身体来自祖先。你跟你周围的人,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故乡不像他乡,你永远没有位置,只有“职位”。你没有血肉,只有外壳。你没有灵魂,只有“角色”。你没有“生活”,你不过是在“扮演”。你没有仪式,只有游戏。你没有神圣,只有规则。你没有尊严,只有“价值”。”

以前不懂这是为什么,现在自己身处其中,体会深刻。

所以,当我们事业有成的时候,却猛然发现父母已经悄然变老,我们让他们等待得太久、太长,以至于大半的时间都是他们独自在为我们牵挂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而当我们意识到年华流逝染白了父母双鬓的时候,他们似乎并不需要我们的歉意,因为他们心中一直深爱着我们,尽管这些年他们忍受着生活的孤独和寂寞,尽管他们为了我们的学业、家庭一直在拼命地工作、攒钱,但是他们从来不像我们诉说他们的心酸。我们的自私、懦弱在父母的坚韧和奉献面前,竟是那么微不足道。

我想,可能这就是故乡。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永远找不到故乡。

俞敏洪先生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在他面临选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去外国而是留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对新东方出国留学班的学员们说过四个字:“早去早回!”

所以身在异乡的游子们,早点回家吧,那里有一直牵挂你们的亲人。


第二篇:第二组 月是故乡明


第二组 月是故乡明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理解诗词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

4、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之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教学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宁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jiàn、重chónɡ、还huán

c. 说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13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 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14

4.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指板书小结)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xx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小黑板出示)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小黑板出示)

1.满 过 绿 入 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 拂 翻 皱 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第二课时 秋思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指名背诵《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15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人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 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齐背这首思乡诗。

2、体悟表达方法之妙。(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

四、作业

1、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16

2、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第三课时 长相思

一、复习引入

1、指名默写前面所学的两首古诗,评议。

2、表达思乡的除了诗,还有词,回顾诗词异同。

三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指名朗读本词,正音。

2、出示投影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3、讨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象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

1、男女生合作背诵词的上下阕。

2、体悟表达方法之妙。

3、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

17

同:思乡怀亲的主题

异:表达方法 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绿、明月)

秋思——叙事抒情(又开封)

长相思——融写景叙事于一体(那畔行、风雪)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完成本课的背诵。

3、预习第6课。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宋·王安石 唐·张籍 清·纳兰性德

欣赏诗歌 一水间 见秋风 山水一程又一程

知诗人,解诗题 只隔 近 意万重 千帐灯

抓字眼,明诗意 又绿 说不尽 风雪一更又一更

入诗境,悟诗情 明月 远 又开封 故园

满目春色 一封家书 行军、北方的风雪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录音带、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18

2、教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听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轻读课文,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小黑板出示词语:秉性 训斥 撩乱 蒙胧 眷恋 玷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 低头 折节

(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4、小组开火车朗读全文,说说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抄写识记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开火车朗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与同桌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二、交流感悟,入境入情(全班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黯然泪下)

(2)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3)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4)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2)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3)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19

(3)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典"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4)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5)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6)“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7)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段话写的是梅花,文中为什么用'她',而不用'它'?”此时,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4、 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 痛哭 含泪递绢)

5、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六十颗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三、即时拓展 加深体验

1、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2、交流所写的话,加深体验。

四、作业

1、摘抄本课好词佳句。

2、预习第7课。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7﹡桂花雨

2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xx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它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1)重点理解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 21

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②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A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C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1.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2.摘抄本课好词佳句。

3.预习第8课。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22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积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古诗文《天净沙》(抄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1)“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2)“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3)“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23

(4)“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家乡的美景深深地印

人们的生活情景

(恬淡、闲适)一辈子不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讨论活动内容,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教学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 24

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

第三课时 写作练习

一、回顾要求

1、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回顾一下自己刚才想到的内容。

25

二、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指导。

4、先完成的同学自读修改。

三、同桌交流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3、小组内再读作品,推选出好的,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二、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发言人,小结本组情况。

2、各小组代表朗读自己习作的全文或片段。

3、全班评议。

三、总结

1、说说本次习作的优点。

2、谈谈存在的总体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延伸

鼓励全班同学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作品念给家长听。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抄写本组课文相关语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本组课文所学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共同回顾本组课文所学。

26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小黑板出示 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2、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3、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四、拓展延伸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拓展积累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回顾、欣赏了课文中思乡的语句。谁来背诵一两段?

2、这组课文告诉了我们,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

3、这节课,我们再积累一些相关的诗文。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正音。zhon

2、自读体会,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3、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4、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27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28

更多相关推荐:
《月是故乡明》读后感

月是故乡明读后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穹广袤的夜空如一挂蓝色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闪烁今夜的月也比平时分外的圆如一轮银盘嵌在天幕之上久违了这月明月圆之夜我不知何人初见月亦不知这月何年初照人...

鲁迅《故乡》读后感:故乡的味道

鲁迅故乡读后感故乡的味道鲁迅故乡读后感故乡的味道故乡是什么味道的是甜蜜的或是苦涩的是梦幻的还是虚无缥缈的故乡的情故乡的味道是复杂的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这样告诉我对是复杂的故乡是甜蜜的有着高大宽阔的大院有着快乐的生活...

故乡的读后感

故乡的读后感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

关于家乡的作文:月是故乡明

关于家乡的作文月是故乡明摘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用它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我想说得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苦短又有多少个月明的日子人在世莫在于珍惜每一个有月相陪的日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想不到此时的我...

鲁迅《故乡》读后感

语言品析故乡之我见时候深冬天气阴晦基调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感触初中时刚读到故乡我想沟墩是我的故乡现如今每次我和别人说我是哪里人我会说我是盐城阜宁的可是在我心里我的故乡却只有儿时的外婆家...

《故乡》读后感

读故乡有感读了鲁迅的小说我印象最深是那篇故乡而此书中印象最深的还数那最后一段话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鲁迅《故乡》读后感

时候深冬天气阴晦基调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选文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

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故乡读后感鲁迅故乡读后感人是把家园带在本身身旁流浪的家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深深的刻在鲁迅的记忆中记忆中的家城浙东江北水城山浑水秀天灵人杰恍若仙境例如社戏描画了家城飞通俗的黑篷航船月色朦胧下升沉的连山两岸碧...

故乡读后感

故乡鲁迅读后感我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

《故乡》读后感

没有春天的故乡故乡读后感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的中国日本的入侵大革命的失败新军阀的成立把当时者处于动荡之中的中国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在这种黑暗之中有的人在黑暗中沉沦而有的人则想在黑暗之中找出一丝的光明但这种人往往...

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故乡读后感鲁迅故乡gt读后感我热爱自己的故乡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与gt幸福人们地位平等安居乐业但是一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自己在旧社会中萧索黑暗的家乡我不禁暗暗痛心在鲁迅的心目中故乡是美好的漂亮的...

鲁迅故乡读后感1000字

鲁迅故乡读后感1000字鲁迅故乡gt读后感闰土当之无愧是重点人物20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贫穷还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得知的但是从鲁迅的...

月是故乡明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