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心》读后感

时间:2024.3.19

《心》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捧起了夏目漱石的《心》开始品读。在看完了中文翻译的版本后竟疯狂的想看看日文原著。最终,在网上找到了日文的版本。在两个版本对照着的阅读下,我完成了对这篇巨著的阅读,虽然仍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还是写下了自己对于它的一点感悟。总体来说,虽然我并没有看过太多的日语著作,但是对于日作,我并不喜欢。太多的无病呻吟,太可怕的委婉措辞,而对于日本文化的不了解,让我无法理解作者著作的目的与意义。反而让我感觉这平平淡淡的叙事里面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真理。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以及被成为“先生”的另一个角色。从一开始作者便把“我”与“先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大学生的“我”对于“先生”独到的思想,独到的行为方式不仅赞赏且佩服,并常常到“先生家”与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而在这一过程中“我”经历了父亲的死,“先生”的自杀,并了解了“先生”的过去。“先生”在被自己的叔叔骗走了父母的遗产之后对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并远走他乡独自在东京生活。在这期间喜欢上了房东的女儿,但却因过去的阴影,让“先生”不敢肯定自己对她的喜爱。而当出现了同样喜欢小姐的“K先生”后“先生”感觉到了危机,他抓住了“K先生”的弱点抢先向房东提亲了,虽然最后他与小姐结为夫妇,但“K先生”却自杀了。从此“先生”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空间里,并且不怎么与人交流。他活在寂寞与孤独中,对于“K先生”的死他很自责,最后他也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心理小说,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世故,在巨大利益的面前所有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有可能化为乌有,而更可怕的是你却不知道这样的人什么时候会从好人变成坏人。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压抑苦涩、厌世悲观等灰色基调的画卷。

小说一开始“先生”便常常与“我”谈论到人性的问题。“我”虽然觉得“先生”有满脑的伟大的思想,但他却不想把这些公诸于世,并且常会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让“我”觉得无法理解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与先生的过往有关的。“先生”曾经说过“我被人欺骗过,而且是骨肉至亲欺骗的。我决不会忘记。他们在我父亲面前装作好人,父亲刚闭眼就变成了不可饶恕的没有良心的坏蛋。他们家给我的屈辱与损害,我从孩子时起一直背负到今天,大概要背负到死吧。这时我至死也不会忘记的。但是我又不能去报仇,说起来,我现在要做的是超出个人的仇恨。我不仅憎恶他们,而且憎恶一切他们所代表的人,这样的人太多了。”人性本善,但是金钱却经常蒙蔽我们的双眼,就像先生这样被自己的骨肉至亲欺骗也是常有的。人都是虚伪的动物,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每个人都把自己伪装起来了,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想伸出自己的魔爪,于是在美丽的微笑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但是在这糖衣炮弹下你却无法分辨这到底是真是假,就像“先生”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从好人变成坏人。而在经历了巨大变故之后人往往会变得沉默和不信任,就像“先生”那样。 每看到一个笑脸都要怀疑这背后的真实性,让自己宁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也不愿意与人过多的接触,并且再也没有办法真诚的接受所谓的关心与爱护,或者就必须在即将失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更有可能会做出另自己终身遗憾的事情。人或许都是脆弱的,我们都太容易受伤,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但有的时候当这奢求已久的关怀到来时你已经失去了接受它的能力了。

小说中“K先生”和“先生”最后是以自杀收场。他们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但却是“先生”使诈先行一步向房东提亲了。得知真相的“K先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于是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此“先生”活在了永远的自责里,虽然他成功迎娶了小姐,但他却永远觉得自己是卑鄙的、可恶的。当初是的他是如此的憎恨欺骗,是欺骗让他一无所有并且必须得远走他乡,但现在的自己却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朋友,这让他对人、对社会产生了厌恶,他把自己封闭了,他的性情大变,他的内心除了自责就是孤独。他每个月去给“K先生”扫墓,但这却仍然无法让他摆脱心里的阴影,并且这些事情又都是无法跟妻子启齿的,最后“先生”也自杀了。这是深受明治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小说发表在1914年,作者以强烈的批判的笔触直指专制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作者在书中巧妙的安排了五个死亡事件,沉重的死亡背后都暗示着些什么。明治天皇的死暗示着明治社会的结束,乃木大将的死暗示着武士道军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父亲的死暗示着一部分国民崇尚天皇,把自己与天皇政体一体化的愚忠,先生的死暗示着深受明治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悲哀。而“我”是书中唯一 一个代表着日本的未来和希望的人物,“我”是一个年轻、不谙世事、正直求知的人。在与“先生”的思想碰撞中,我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在对于“先生”思想不理解的时候“我”会一步步地向先生求证直至得到答案为止。虽然“我”代表着先进的思想,但是“我”也有苦恼的时候,贵为大学生却只能空有一身的学识,毕业之后却也只是为自己的工作而发愁,大学时代的激进,大学时代所有的思想大多也只能成为泡影了。毕竟在前途迷茫的时候活下去才是至关重要。

反复的阅读才明白为什么本书会取名为“心”被欺骗之后的苦闷和无所适从,而欺骗别人之后的自责和孤独,还有那看不见的未来,都在心里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先生”在遗书中讲述到自己的孤独与绝望:“我是孤寂的,我常常感到好像跟任何方面的联系都被切断了,在这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住着似的。”作者在此也写出了人性深处的原始悲怆,令人沉思和震撼。

20xx年2月3日


第二篇:夏目漱石《心》读后感


夏目漱石《心》读后感

《心》——善与恶,利己与忏悔,成就夏目漱石笔下的一个时代故事

夏目漱石,时势造英雄

1867年,夏目直克老年得子,出于羞耻之心,把他送到别人家作养子,期间,他的养父母感情不睦,他就多次转学,生母去世,21年之后,这个孩子终于回到自己的家庭,这个孩子就是夏目漱石。后来,他与镜子结婚。

英国的留学让他的文学修养大幅度拔高,可贫穷和孤独让他的内心十分低落,精神状态就进入最坏的时期。1905年,38岁时,他写下《我是猫》,批判残酷的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夏目漱石发表这本《心》。1916年,夏目漱石49岁时,因胃病去世。

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时间虽短,但他在日本甚至世界文坛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在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他的文字就如同中国的鲁迅,敲醒了世人混沌的灵魂。

为什么说是时势造英雄?

日本的明治时代(1868—1912)共存在44年,可以说完全涵盖了夏目漱石的一生,也就是说,夏目漱石一辈子都在这个新旧交替,传统与革新不断拉扯的时代里挣扎浮沉。

幼时原生家庭的亲情的缺失,不断转学导致的无法长久维系的友情,大变革下充满自我的环境,都在塑造着他敏感的内心;同时,他接受的教育,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培养着他的细腻;他在社会变革之下,与同道之人的作为,更加引发了他对世界,对人本性的思考。

留学时,他见识到英国国力的强劲。可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造就的繁荣里,举国上下妄想着称霸世界。殊不知,以牺牲环境和公平换来的财富,只会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夏目漱石拿起笔,欲用文字救国。所以说,时势造漱石。

何为善恶?——明治时代下的一个缩影,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忏悔

“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也爱上了小姐,并向好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先生”批评着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提出要和小姐结婚。

知道了真相之后,K在绝望中自杀了,他的死给“先生”留下了一生的不安和自责,最终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夏目漱石笔下的心,是人性的私心,是人们妄想、多疑、嫉妒的心魔,也是拨云见雾,苦苦求索的“本心”——即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思想。

《心》分为三个部分——“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遗书”。

这三部分里,讲述了善与恶的故事,并发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就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大意”的感慨。

“先生”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忏悔者。他对房东小姐怀着热烈的爱情的同时,又怀疑着小姐和她的母亲,认为她们都是狡猾的阴谋家,这是心魔。发现K自杀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救人,而是纠结于这个人的自杀对自己的影响,这是私心。

满怀爱情的“先生”是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时候是“恶”,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是“善”。

“我”亲眼见证了先生一系列“善恶”的心理变化过程,从由利己主义的受害者,到利己主义的加害者,再到利己主义的受害者,最后从忏悔走向自绝之路。

K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值得敬畏的人。他追求“道”是善,可灵肉分离,不符合现实的理想就算不得善了。夏目用这个角色批判利己主义,又主张以个人为中心,他提倡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的个人主义,也就是“自我本位”的思想。

总结

作者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把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个人主义”思想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关系。

虽然年代久远,但夏目漱石对于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仍然会给人以很多启迪,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也会有许多启发。

更多相关推荐:
Book Report of Botchan夏目漱石 哥们儿 读后感

BookReportofBotchanBotchanisaveryinterestingintriguingandamusingnovelwhichiswrittenbyaJapanesenovelistNatsumeSoseki...

从《我是猫》看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日语)

吾輩猫見夏目漱石文明批判要旨吾輩猫小説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処女作小説明治時代文明開化背景主人公猫目通明治社会批判書自分西洋留学生活境遇通吾輩猫明治社会各階層社会物批判明治時代資本主義大発展資本家物欲強欲張知識人資...

夏目漱石 我是猫 论文

我是猫在对本民族文学的贡献与影响上夏目漱石之于日本颇似于鲁迅之于中国然而夏目漱石大器晚成约38岁才开始写小说我是猫便是他的小说处女作1853年黑船事件中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而日本人似乎并不排斥并且很是庆幸...

《心中的顽石》读书笔记

心中的顽石读书笔记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心中的顽石它的内容是有一户人家的菜地上有一块大石头宽四十公分高十公分经常会把人弄跌倒儿子就想把石头挖走爸爸却认为石头很大儿子是挖不走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当...

读《心中的顽石》心得体会

读心中的顽石心得体会河流镇中心小学牛峻近来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影响教师的100教育美文书中有一百零一个花样繁多的故事有令你提升自信坚毅顽强勤奋努力等的故事故事都不长但总是蕴藏着不少的人生道理其中我比较喜欢心中的顽石...

用心工作读后感

用心工作读后感阅读用心工作这本书之后我的思维豁然开朗书中对工作方法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独到论述与见解使我感触良多书中说用心工作是一种态度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内心反映端正地态度是做事成功的一半用心工作的人把工作当成...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做任何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用心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史蒂夫乔布斯读过这本书后我认为用心去工作就是要一心一意心无旁贷的去工作把工作做好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心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影...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不用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用心去做事读起来简单写起来也简单但是做起来呢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只能称作称职一个用心工作的人才能企及优秀用心不但能使我们做好本职工...

《用心工作》读后感-时刻用心不要停下来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时刻用心不要停下来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工作将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唯一方式就是相信你正从事的了不起的工作要干一样爱一行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的职...

《用心才能优秀》读后感

用心才能优秀读后感读用心才能优秀一书前我曾反问自己怎么才算用心工作用心才能优秀的作者告诉了我用心工作指的是既要有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又要有头脑有智慧并带着思考去工作以期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想做好工作创造业绩...

《心怀感恩去工作》读后感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心怀感恩去工作读后感首先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购置了图书感恩开卷有益在读完心怀感恩去工作这本书后让我体会更深的是要想更好的生活工作树立良好的心态是前提比如同样是度过一天同样的工作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改...

《用心做教师》读后感

读用心做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十大定律有感暑假期间读了这本用心做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十大定律边读边回忆自己一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所做的工作收获良多经常听人说做老师和医生都是良心活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

夏目漱石心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