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读后感

时间:2024.4.20

深夜,我看着你,看见

---读柴静《看见》有感 决定写文的那一天,我看着书目发呆。的确,我只是个肤浅的喜好文字的人,喜欢看安意如写的那些诗情画意的词赏析,喜欢在那些词藻中遐想,然后说说那些我认为的人生哲理,偶尔发发感慨,既没有多少深度,也缺乏足够的思考,纯属的自娱。书目上的每一本书,按理说,都是我望而止步的,看着书名,我就能想象到一个夫子在我面前讲书的情景了,所以选择柴静,除了因为知道她是个让人敬仰的记者,更多的,只能说是天意吧!

匆匆下载了电子书,放在手机里便没有再管了,直到前些天的晚上热的睡不着了,才带着些许催眠的心里看起来了。可谁知,这一看,就是整整一夜,有笑有哭,有无奈,有欣慰,我不想说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只想说,作为一个读者,我很完全的演绎了这本书的心情,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写到了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故而,在这深夜,我看着你的《看见》,流露出了人性最真实最本能的心情。

看这本书的开头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柴静就是一个十足的感性的人,她似乎不是记者,不是新闻事件的挖掘人,她只是个观众,一个有权利和当事人见面并责问他们的观众,她看着非典病人会流泪,面对恶人会咄咄逼人的责问,她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在镜头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的感官认识,甚至引导观众的评判观,用自我感觉渲染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那个时候的她好亲切,好像和我总是统一战线,她恨我恨,她哭我哭,她笑我笑,我的脸上好像一直都是她的表情,生动的表情。可是慢慢的,她变了,看似短短的几章她就慢慢的变了,但是我知道,真正去体验这个变的过程的柴静,其中的痛苦和艰辛,用文字是写不出来的。她慢慢的像一个记者了,虽然自己依旧独自的感性着,但是能用理性去告诉别人一个事实。少了一丝敢爱敢恨的直言责问,多了一些理性的陈述和成熟的选择,她能忍了,甚至可以做到没有任何表情,可以握紧了拳头收起拼命想伸出的双手,但是她的文字依旧透露着她的心情,一字一句里依旧撞击着我的心,不能平静,深夜里,我丝毫没有睡意。

说完了人,再来看看这些事。首先,请原谅我不能对每件事深深的研读。这本书,里面大概有二十几章,讲了多多少少几十个故事,每个故事又有每一个故事可以透露出的信息和存在的价值,这个,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都可以读出你们所处阶段的所能读出的深意,我再多说其实也是无意。我匆匆的读完这本书,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从哪件事中看见了什么哲理,也不是哪件事触动了我的心,毕竟,我只是粗读,我的收获是从一件件事中,看见了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在一个职业中慢慢的成熟,心态慢慢的成熟,深度慢慢变沉,让我这个大学生,真真切切的认识了什么才是成熟,什么才叫成长。

柴静到新闻调查的前半段,全国的非典事件,初中生集体自杀事件,警察包庇弟弟等等的事件,全部是一气呵成的写完,留给我的只是自己去思考和自己去感悟,可是慢慢地,到后来的两会,山西煤矿,虐猫视频等等,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作者对事件的思考和深究,似乎是慢慢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转到了人物当中,并且对于事件中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见解和评论,这让我看见了文章开头陈虹所说的记者应该有的一种“欲望”,那是对于新闻的欲望,对事件

剖析的一种欲望,是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到再后来的时候,很多作者以反问的手法写出来的句子,我已是不能很明白了,不能参透其中的深意,说白了,就是柴静能够到达的深度,对于我来说已经太深了,我不曾经历过这些,甚至不曾经历过什么,人生阅历尚不足以与人媲美,那么我所能参透的东西,当然也可见一般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知道,她在成长,她的字里行间开始透露出成熟的气息,不一样的是,这种成熟里,我还能看见有一种叫活力的东西。

关掉书本,看看周围的人,我只能说这么一句话: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世故当成熟,把死寂当沉稳,完完全全进入了一个“成熟”打造的误区。像大人一样世故而实际,对于青春而年少时遇到的一切机遇轻易放弃,不再会疯狂,不再会拼搏,不再有挥洒热汗热泪的感觉,那不叫“变成熟”,那顶多只能算“会模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模仿秀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早熟”,这是一种悲哀,一种全社会的悲哀。当你听到,电视机里一个17、8岁的少年对着全国观众说“长的漂亮的人,才有青春”时,我知道很多同龄的孩子会笑,但是,更可悲的是,笑完了之后,我看见了一个个人的沉默,看见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种迷茫的无奈,从眼睛里看着,那种感觉,一览无遗。也许是我本性就透着些许的悲观,所以我敏感于任何悲伤的情绪,甚至可能会自动的夸大一些悲伤的情绪,但是,无论怎样,我看的出来,周围越来越多和我一样大的孩子,慢慢走向成熟的误区,慢慢淹没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青春。对此,我无能为力。因为,如果不是看见了这本书,我会和他们一样,把世故当成熟,将成熟进行到底。

是夜,我看着你的看见,终于看到了即将出现的黎明。也许,现在的我不能完全看透,但是柴静,但是这本书,他们就像一个向导,为我指了通向黎明的道路。所谓成熟,是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现独特自我却不孤立自我的一种表现,在成熟这段道路上,还有很多路,需要我们自己去铺。


第二篇:你是我的眼——柴静《看见》读后感


你是我的眼

--读柴静《看见》有感

无论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觉悟,在《看见》里,都可以看见。

——题记

偶然在书摊买的盗版书,起初只是为了柴静的名气,她最近很火。 封面是柴静采访时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也毫不怯场地在大家面前玩耍。我知道,在农村能让老人和小孩如此放松地出现在摄像机前,那绝不是容易的事情。

读过无数言情小说的柴静或许更会讲故事。她的故事虽然没有莫言的荒诞和悲壮,但是竟也让人在不经意之处抹眼泪。最重要的是,柴静的书是在以新闻事实说话,感染力并不逊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

很庆幸,一个青春期看惯了言情小说的柴小静,最终能够成长为一名富有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精神的调查记者。由此观之,柴静是如我一样的言情小说爱好者们的榜样。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里记下的,是那些新闻里的人,也是她这十年里的成长路程——从一个被别人批评后就会眼泪打转的小女孩,到一个挥洒自如的女强人。在《看见》中我们并不只是看见,还有感受,感受着《看见》中的成长与变迁,不只是柴静成长着,我们也会跟随着她的脚步成长。

书中,一章就是一个专题的采访。二十章,二十个故事。带给我的是感动,也是沉重。内容主要以社会热点故事为主,比如非典、家暴、

地震、两会、药家鑫案、卢安克等等。透过这些故事,我看到了柴静对中国民权、环境、三农、教育等问题的思考。说实话,这并不是本好看的书,看了总觉得心里堵。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描写的非典时期时的场景,读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心的震撼。明明是最朴实的文字,打动的却是人们浮华的心灵,让它恢复沉静。非典肆虐的时候我还在小学,对于当时的情况不甚了解,只有几个牺牲的医生事例一次次地被用于作文中。当看到文中的医护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坚持工作时,我真的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那时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这是她的原话,可是就是她的最本真的一句话,道出她的朴实。她是央视最清贫的记者,可当采访她时,她却在感谢网友好意的同时,表示“溢美之词,不敢领受”。

柴静的文字,有一种力量,这种有温度又有黏度的力量大多指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夹杂着探索人性的热情,关照着那些为怜悯所涵纳的不安、恐惧与绝望。

柴静的出名是中国当代迫切渴望真实报道的必然发生的结果,她给人真实、追根究底,解决问题的感觉,所以很多柴迷信赖她。我虽然不是她的柴迷,但内心却是尊重她、敬重她这种女子的,同时也渴望自己能像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原则,又在不断经历中完善自己

的原则,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而自主的人,并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周围的人,让这个世界,可以因为我的存在,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

透过《看见》,我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己。你是我的眼。

更多相关推荐:
柴静《看见》读后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李冬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

柴静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柴静的看见感触良多看书之前看了很多介绍书评反映甚好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介绍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是一本出入职场的心路历程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很沉重以致于我无法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感悟读柴静看见有感整体书一字一字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这就应该是看见给我们每一个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读它时让我犹如身在其中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内心有太多无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样不断...

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了什么读看见有感10日张雨萌知道这本书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着重记下的是那些新闻里的人也是她这十年里的成长路程从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看见是央视知名记者柴静的一本记录自己在央视十年的自传性的书这本书记录了柴静在央视十年里经历的大型新闻事件像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原本只是想它用来打发一下闲暇时光可当我真正拿起这本书品读起来时却意外地收获...

柴静《看见》读后感

无能的力量宽容的心看见读后感李琛他与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了婚我祝贺他他回信有些低落既然我同意成家那我就要踉着老婆走虽然我感觉到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板烈就是我的家但我不能要求老婆也这么看她有她的梦想和需要...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看完柴静的看见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一个记者在十年以来的采访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看这本书...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在接触看见之前对于柴静我算是一无所知很无意地从同学里借到书看了下去就情不自禁地读了下去看见虽然是柴静10年从业来的自传性作品和其中我所拜读过的名人自传比如巴菲特自传乔布斯传比较起来看见对于作者自己的成...

看见 读后感

有理解才有爱让看见传递真善美一个幽静的夜晚一杯香气袅袅的茶我慢慢地翻开看见这本书我想知道那些沸沸扬扬的新闻报道是怎样做出来的它们沸腾的外表下是怎样的内心透过这些我又能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什么事情看见这本书里写了很多...

《看见》读后感

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柴静一直是我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是那个拉着苦命女人的手感同身受的百合也是为地震中失去孩子抹去眼泪的康乃馨是质问不负责任的高管的铿锵玫瑰也是奋斗在非典第一线的傲骨雪梅我喜欢她的真实真实的将所有...

读柴静《看见》有感

读柴静的看见有感前两周上公选课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看见作者是一个记者她叫柴静在下课后我毅然决然的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来看在此之前我对柴静并不了解也没有看过她的节目就算是阅读了此书对她的了解应该也不足够所以我见只...

看见 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读完了这本书更多的是留在我心里的一些尖锐的东西一些不良不公的社会现象和对人性的尊重以及人人平等的需求也许这正是柴静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断追求的众多内心目标之一跟随柴静的笔录和内心透过一双眼睛看这个世界也许...

柴静看见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