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时间:2024.4.13

《目送》龙应台 读后感 高一(3)班 戴超然

我最终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喜欢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她仅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目送。

这本书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沙上有印,风中有声,光中有影;漫山遍野茶树花开。只读这三个标题就能引发人的无限遐想——个人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在这条路上感受的是孤独还是自由?印、声、影中留下的是什么,是和父母温馨的回忆还是亲友的笑脸?在漫山遍野茶花开的地方作者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带着这些“胡思乱想”我翻开了这本书。

第一部分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其中作者失忆的母亲出现的次数最多,描写的最详细。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情节的大概是这样的:作者和她的兄弟带着母亲出去游玩。在回来的火车上,母亲在床上不愿意睡觉。作者想让她盖好被子。她以一个陌生人口吻拒绝了作者的“好意”。老太太在不停地重复着:我要回家。龙应台哭笑不得,她不停的解释。封闭车厢忽明忽暗,一次次照射着老人迷茫的眼神。作者是明白的,母亲要回去的不是一个房子,一个地点而是过去的那段时光。我读完后恍然意识到所有人对某一事物的怀念不在于何时何地而在于贮藏在记忆中的时光。我们记忆中总有一颗最甜的糖。这颗糖不一定真的有多甜,而是因为那包含着童年的快乐时光。几代人对于一物的不同理解是因为相同的事物中贮存了不同的记忆。那些他们珍惜的东西里,满满的都是他们过去的时光,我们应该给予理解。他们

经历了我们没有经历的时光,有我们不曾见过的回忆。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所包含的意义比我们的要多得多。作者在关于人的记忆碎片中还掺杂了对于事理的思考。在《山路》中作者感叹: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寂寞》中作者又哀怨: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不)相信》作者再次感慨随着岁月的增加,以前的相信会变成不相信,不相信也会转化为相信。阅读这些文字我一点一点体会到孤独是人生正常的体验,信仰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总有那么一天,那一段日子你感到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你,所有人的不关心你,没有人真正理解你。这时你不必觉得世界抛弃了你,只是上帝暂时拉上了窗帘。你要学会自己打开这扇窗户让阳光进屋。当一个人跌倒时,要学会坚强;当一个人感到痛苦时,要学会等待。我懂得了时间才是真正的主宰,很多人事物在流逝面前像沙,随风飘逝。

接下来作者开始着眼于人与自然的流逝。她用了一篇文章来描写女佣海伦。女佣海伦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作者本以为自己早已是生活的能手,却惊奇的发现自己很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佣人——不会煮粥,不会种花…...这些琐事让她也让我意识到眼前这个缤纷的世界还有很多我们未探索的领域。无论如何,生活中总有自己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将学习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我们不要仅仅迷恋自己的背影,否则你只有目送自己的光辉。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孔圣人说的那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身边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

作者还将思考的范围扩大提升到社会和世界。作者极力反对战争,她着力描写了两个饱受战乱的地方——金门和阿拉伯。作者用接近愤慨的文字写到:“一九五八年的秋天,这个小小的美丽的岛在四十四天内承受了四十七万枚炸弹从天而降的轰炸,在四十年的战地封锁中又在地下埋藏了不知其数目的地雷。这里的孩子,没人敢到沙滩上嘻耍追逐,没人敢进森林里采野花野果,没人赶跳进海里玩水游泳。这里的大人,从没见过家乡的地图,从不敢问山头的那一边有多远,从不敢想象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这里的人,好多在上学的路上失去了一条手臂、一条腿。这里的人,好多过了海去买瓶酱油就隔了五十年才能回来,回来时,辫子姑娘已是白发干枯的老妇;找到老家,看见老家的顶都垮了,墙半倒,虽然柚子还开着香花。捡起一张残破的全家福,她老泪纵横,什么都不认得了。”对于战事不断的阿拉伯地区她毫不留情的批判到:“如果勇敢领袖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有这样的言论足以警醒世人。我们这一代人离战争已经很远很远,我们无法从纸上看见那血腥味儿的历史。但是世界并不是完全和平的,我们要做一个和平的创造者。这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这已有的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怀有博爱,去关怀那些幸福还未降临的土地上的人。

读完这本书在回看标题,我又有了新的体会。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无论孤独与否,不要丢失自己。沙上留下的不是印,是记忆的扉

页;风中留下的不是声,是忆里的笑声;光中留下的不是影,是梦里的相片。在茶花下,嗅到的是博爱的芬芳;在阳光下,映衬的是正义的鲜艳。

一本好书应像茶,当你开始品读它,它会一点一点地泡开。这本书是龙应台眼中这个世界的背影。她给我塑造了一个心灵的完整的世界。我会以这本书为蓝本去看看我之后的人生。


第二篇:目送读后感


读目送有感

暑假的时候去书店,看见排行榜上赫然有一本青绿色的《目送》,令我惊讶不已,原以为排行榜上,要不就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80后,要不就是《求医不如求己》这样的保健书,再不就是金融危机下一系列关于经济的书,现在居然有一本散文集,接着好奇心,把它拿下来,捧在手里,细细的读起来。

腰封上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全书的主旨所在,看完这句话,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酷爱旅游,也是很有名的作家,经常离开家,每次走之前,他的老母亲都会帮他收拾行李,我还清晰记得,他写道:“每次我走的时候,母亲总要为我收拾行李,尽管,我已经年过四十,可是母亲坚持要帮我做,每次拿的东西她总要掂量再三,拿多了怕走路的时候沉,拿少了又怕不够用??”然而当这位游子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不经意的回眸,发现自己的父母,姑姑还在窗台上守望,他才知道原来每一次他走的时候亲人都是这样目送他走的,一转眼,流年,在窗台上守望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母亲,这不正和龙应台写得很像么?

全书一共分成3部分,我只有幸拜读了第一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但也感触颇深。

我查过龙应台的资料,20xx年,龙应台的父亲逝世,在他去世前,五十多岁的龙应台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她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在我原来的家族,可能十岁就遇到祖父过世,十三岁祖母过世,还会有叔公之类的人际变化,可是我到了五十岁,才上别人十几岁就上过的人生课程,我父亲的过世,就是我上的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人生事件。”而之后的母亲的失忆,孩子的独立,友人的悲伤,同学的时过境迁,也是龙应台不断的经历人生事件。她发现,自己不会煮饭,不知道蔬菜的价格,直到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这方面的低能。也正因为慢慢的经历了这么多,她才开始咀嚼和消化人生不可逃脱的生老病死,学会了自己,独立,感叹道:“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美,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同时,这本书也体现着一种物是人非之美。自己挚爱的孩子,小的时候去幼儿园,怯怯的,在入院的时候回过头,目光与自己的久久的交汇;长大后,送他去国外读书,走过安检的时候,只是在海关窗口匆匆停留,又匆匆的离开,始终没有回头,连匆匆的一瞥也没有。自己的母亲,本也是家中捧在手心的大小姐,成了母亲之后,柴米油盐一肩挑,把自己变成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的CEO,只是没人给薪水。母亲老了之后,失忆了,像个孩子一样不停的在问:你是谁?是我的女儿么?你和我的女儿很像。你不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呢?终究,当初那个叱咤风云的母亲,变成了乖乖听孩子话的母亲。而作者,也在着不断的变化之中成长着,成长着。

有人把这部书评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我完全同意。这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进了悲欢离合,让那个每个人都产生内心的共鸣,让每个人都有所感悟。

最后用一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的和解。

更多相关推荐: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韩国琛我读了龙应台所写的目送以后有一些感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目送读后感

读目送有感暑假的时候去书店看见排行榜上赫然有一本青绿色的目送令我惊讶不已原以为排行榜上要不就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80后要不就是求医不如求己这样的保健书再不就是金融危机下一系列关于经济的书现在居然有一本散文集接着好...

目送读后感—龙应台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在读龙目送之前非常惭愧我并在不知道龙应台是何许人氏起初认为这应该是男作者才能驾驭得起这么霸气的名字又或者这仅仅就是一个笔名犹如鲁迅先生直到大学毕业前夕友人将这本书送予我时翻开扉页的那一刹那我才...

目送_读后感

生命的思考读目送有感一个字能承受多大的感情一句话又蕴含了多少意义目送透过文字的交织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片能穿越时空的网仿佛伸手就能走进作者的世界或喜或悲或感动淡淡的文字轻轻的语调却让人深思目送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

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正是这段话触动了我心读起...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翻开书柜浓郁的气息吸引了我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知己这个书柜的藏书从少到多伴随了我的成长与成熟大概扫过全部书籍后有一本是我每次都想再看一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的书那就是龙应台著名散文集ltlt目...

《目送》读后感

所阅读书目目送作者amp出版社龙应台amp三联书店出版社姓名黄臻昊学校上海市文来中学年级八2指导教师程明霞联系电话54800499联系地址闵行区万源路平南三村96号601室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

《目送》读后感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窗外的雨已经停了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在书里那位母亲轻声的呼唤雨儿我不停地在问自己谁目送了我我又目送了谁隔着一条马路当我回头的时候是谁在那里是谁在哪里轻声呼唤我人们常常说三生可是真的又三生吗如果又...

《目送》读后感

文章编制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目送是龙应台的一部散文每一次都会被那朴实真切的语言所深深地打动目送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别每当经历这些事情龙应台都会竭尽自己的所能陪伴着每一个亲人书中有一段话成为了人人赞不绝口的佳段我慢慢地慢...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目送中的一段语句这...

目送读后感

读目送之初感悟预备4班冯贝宁目送是由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所著阅读之前我对她并不熟悉只知道妈妈曾经读过她的作品这一次我用心地去品读虽然如今也只有那么薄薄的几十页但也已经深有感触读着它心里充满了一阵阵感动与温暖偶尔还夹...

目送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