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时间:2024.4.21

读目送有感

暑假的时候去书店,看见排行榜上赫然有一本青绿色的《目送》,令我惊讶不已,原以为排行榜上,要不就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80后,要不就是《求医不如求己》这样的保健书,再不就是金融危机下一系列关于经济的书,现在居然有一本散文集,接着好奇心,把它拿下来,捧在手里,细细的读起来。

腰封上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全书的主旨所在,看完这句话,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酷爱旅游,也是很有名的作家,经常离开家,每次走之前,他的老母亲都会帮他收拾行李,我还清晰记得,他写道:“每次我走的时候,母亲总要为我收拾行李,尽管,我已经年过四十,可是母亲坚持要帮我做,每次拿的东西她总要掂量再三,拿多了怕走路的时候沉,拿少了又怕不够用??”然而当这位游子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不经意的回眸,发现自己的父母,姑姑还在窗台上守望,他才知道原来每一次他走的时候亲人都是这样目送他走的,一转眼,流年,在窗台上守望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母亲,这不正和龙应台写得很像么?

全书一共分成3部分,我只有幸拜读了第一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但也感触颇深。

我查过龙应台的资料,20xx年,龙应台的父亲逝世,在他去世前,五十多岁的龙应台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她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在我原来的家族,可能十岁就遇到祖父过世,十三岁祖母过世,还会有叔公之类的人际变化,可是我到了五十岁,才上别人十几岁就上过的人生课程,我父亲的过世,就是我上的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人生事件。”而之后的母亲的失忆,孩子的独立,友人的悲伤,同学的时过境迁,也是龙应台不断的经历人生事件。她发现,自己不会煮饭,不知道蔬菜的价格,直到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这方面的低能。也正因为慢慢的经历了这么多,她才开始咀嚼和消化人生不可逃脱的生老病死,学会了自己,独立,感叹道:“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美,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同时,这本书也体现着一种物是人非之美。自己挚爱的孩子,小的时候去幼儿园,怯怯的,在入院的时候回过头,目光与自己的久久的交汇;长大后,送他去国外读书,走过安检的时候,只是在海关窗口匆匆停留,又匆匆的离开,始终没有回头,连匆匆的一瞥也没有。自己的母亲,本也是家中捧在手心的大小姐,成了母亲之后,柴米油盐一肩挑,把自己变成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的CEO,只是没人给薪水。母亲老了之后,失忆了,像个孩子一样不停的在问:你是谁?是我的女儿么?你和我的女儿很像。你不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呢?终究,当初那个叱咤风云的母亲,变成了乖乖听孩子话的母亲。而作者,也在着不断的变化之中成长着,成长着。

有人把这部书评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我完全同意。这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进了悲欢离合,让那个每个人都产生内心的共鸣,让每个人都有所感悟。

最后用一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的和解。


第二篇:目送读后感—龙应台


读 后 感

——龙应台的《目送》

在读龙《目送》之前,非常惭愧我并在不知道龙应台是何许人氏,起初认为这应该是男作者才能驾驭得起这么霸气的名字,又或者这仅仅就是一个笔名,犹如鲁迅先生。直到大学毕业前夕友人将这本书送予我时,翻开扉页的那一刹那,我才知道,这本书注定将和她的作者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存在。

之后又陆续读了她的《野火集》,惊叹于那疾风卷沙般的文风,女子笔下如此爽利果敢,岂止是难得!这般豪气犹如百年前夜里挑灯看剑的剑湖女侠,她们心里怀着同样深刻的情感——“无可救药的爱着这片我痛恨的土地”!那时的她正当而立之年。龙应台不惑之年的《百年思索》,有着深刻的理性反思,笔下仍这般冷峻理智,她脸上的线条已变得柔和,不似二十年前那么硬朗,但仍旧闪耀着她所独有的那份理智的光辉。而今的她,已知天命。一本《目送》拿在手里,百转的惆怅,让人知道,大漠的狂风已吹入林间,在枝桠间穿行,与溪水低吟,与草叶倾诉。

这本书,是龙应台几年来散文作品的集结。其中少了政治论述,多了人生感悟;少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多了丝恬淡深沉的哀伤。书中写母亲的老去,写父亲的诀别,写孩子 1

的疏离,写人生的困惑,写经历失败的颓废,写成功过后的淡漠,写身处闹市的孤独,写面对生死的迷惑,读着读着,赫然发现那支犀利如匕首的笔,竟然也能有如此温婉忧伤,惹人落泪的笔触。那支能够在华语文坛掀起龙卷风暴的笔,也可以如此平静而冷彻,看着她的那些对自己生活点滴的描写,渐渐恍然大悟自己的短暂人生。龙应台是那个气势磅礴的龙卷风没错,可她也是个真实世界的人,是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她也有一个母亲的酸楚,面对生她养她父母的衰老与逝去,她也有为人儿女的悲恸。或许随着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人越来越怕生命的老去,情感也越来越多愁善感了。当看完这本书,潸然泪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本书,读过以后又多了一种更深的体会,在龙应台柔情的一面里,还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深沉的,沧桑的,茫然不知所之的,很彷徨,很沉重;另一种是比较平和的,比较看得开,甚至比较欢快、比较享受的。前一种,是写到父母的;后一种,是写同辈、儿子、自己的事的。看《目送》,这两种感觉很分明。看《如果》到《散步》,一连六篇,一路压得心头快喘不过起来,很沉,很重,对父母的感情就像一座大山,在心头,是无法轻易承担的。接下来的一篇是《为谁》,顿感轻松,写自己与儿子,虽然涉及的还是为人父母,文字却活泼了许多。甚至插图都不一样,前面的插图是泼墨 2

残荷,是空洞原野,是荒凉窗景,后面配的则是母子相娱。 龙应台常说她是逃民,是一个无根的人,不系之舟。这种漂泊的流离感、不安全感时刻流淌在她的血管里,如影随形。然而无根之人,最在意的、最放不下的、最流连忘返的,就是这种她时刻在企求、在挽留的记忆,与童年、成长、父母相关的记忆。对她来说,记忆,是比将来让人害怕得多的东西,尤其是与她试图挽留住的童年、成长、父母相关的记忆。这些童年、成长都是与父母相关的,而父母已经逐渐远去了,虽然母亲还在,也已经看得到另一端的情景了,已经定格,只能往回看,无法更改,无法重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念着。而与儿子、与朋友,还有那么长的路,可以慢慢来,慢慢玩。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了,一种还在继续。孩子还会长大,而母亲只会更老,写的感情怎么能一样呢。

家,在变,从前是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后来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目送,也在变,先是目送父母,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然后是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前一后的背影,一前一后的目送,就是人的一生了。龙应台就在这一前一后,像一片孤舟,在芦花深处,听着杜鹃啼血,深深凝望。

3

更多相关推荐: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韩国琛我读了龙应台所写的目送以后有一些感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目送_读后感

生命的思考读目送有感一个字能承受多大的感情一句话又蕴含了多少意义目送透过文字的交织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片能穿越时空的网仿佛伸手就能走进作者的世界或喜或悲或感动淡淡的文字轻轻的语调却让人深思目送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

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正是这段话触动了我心读起...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翻开书柜浓郁的气息吸引了我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知己这个书柜的藏书从少到多伴随了我的成长与成熟大概扫过全部书籍后有一本是我每次都想再看一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的书那就是龙应台著名散文集ltlt目...

《目送》读后感

所阅读书目目送作者amp出版社龙应台amp三联书店出版社姓名黄臻昊学校上海市文来中学年级八2指导教师程明霞联系电话54800499联系地址闵行区万源路平南三村96号601室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

目送_读后感

目送印象当中台湾文学如台湾电影一般于世俗之中透出一股小清新之风也许这就是所谓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知何时喜欢上了龙应台的文字她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我...

龙应台 文章目送读后感 600字

龙应台文章目送读后感600字13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

《目送》读后感

买下龙应台的目送是因为主任的推荐之所以在他推荐的众多书籍中选择了它是因为龙应台她的文字总是能够触动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犹记得她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的愤慨与痛心也记得她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款款深情与落寞寡欢而...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再感伤憔悴的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就比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正是如此动人之处显露作家的文笔如此细腻从本书题目可知所要介绍的是母亲与孩子的浓浓亲情当然作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笔带过可以通过扩充句子增加读者的...

《目送》读后感

目送分享会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这本书有一个比较文艺的书名目送它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写的一本散文集它是一本描写亲情的书在分享这本书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公益广告片family中央台的大家应该都看过是通过对...

《目送》读后感

绵绵情语一直与龙应台的目送神交已久只是无缘窥其真目昨日有幸得到一本细细捧读感受如淋浴秋雨一般一场秋雨一场寒啊我从不惮以最美的文字来描绘所见所感但目送带给我的触动使我没有勇气对朴拙风情铺以华丽词藻生怕污浊了龙应台...

目送 读后感

默默目送也是一种幸福读目送有感王爱华不知何时喜欢上了龙应台的文字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网上浏览了她的生平人生经历之后她的身上又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最喜欢她的目送这本书这部书中她的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

目送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