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读后感

时间:2024.4.13

雷雨的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第二篇:《雷雨》的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雷雨》这部著作已有了众多形式向人们展现当时的史实,话剧、电影、小说等等。小时候看过话剧,印象深刻,那时还小,只能了解到故事情节的梗概,并不能深入洞察到这部剧作的深层涵义,如今再次欣赏过电影版《雷雨》,对于其中的人物、场景以及对话都有了深入见解。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两个多小时的演绎,阴暗的色调,看不见温暖的光。一如腐朽的旧中国,在黑色的国度里沉沦。最后那一道闪电,撕开天幕,带来凌厉的光,结束了苍白的生命,划上悲剧的末点,震击世人的灵魂。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到了最后,周萍打算带四风离家出走,最后周朴园说出了过去的种种恩怨,道出了故事里人物的关系。

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它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影片中对他的描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专横而虚伪。他年轻时对侍萍的荒唐行为和过后的翻脸决裂;婚后对妻子繁漪的淡漠甚至压抑,对两个孩子专制古板的教育方式;年老时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周家的侍萍又冷言相向,都充分地体现了他为人颇有心计、惟恐危及自己贵族地位的反面性格。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他也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曾经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

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

一。她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萍,灵魂空虚的资产阶级少爷。他所做过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拼命想要忘记,忘记过去的一切,一切由于他的冲动而犯下的过错。我不知道他对四凤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来拯救的。他想忘记一切,可是他办不到。从小在周公馆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注定要继承周家的事业, 虽然家境甚好但是有些许的懦弱在他的身上,他惧怕自己的父亲,忧郁和恐惧一直缠绕在他的心间。在我看来,周萍胆小也与周朴园一样,是一个花心的大少爷,与自己的续母周繁漪有染,同时也怕他父亲,不敢去面对四凤的爱。

身为仆人的四凤,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并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难堪。但是毕竟身份有别,她想爱却又不敢爱。她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她的想法,她所想象的都是很单纯的,很圣洁的。但是她的这种善良,对最后的打击来说太不堪一击了。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

鲁大海是四凤的哥哥,是矿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个充满精力的人,刚正不阿,和鲁贵是一个强烈的对比。鲁大海是一个正义的,不会被其他事物所打动的人。他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与众不同,给读者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他不认为人之间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视鲁贵,恨周家,他的正义感使他厌恶周家。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过去的封建家庭中,是一个以男人为尊的家庭,在婚姻上,也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幸福可以说是一种奢望。无论是侍萍,还是蘩漪,可以说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在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浪潮下,这种制度也必然随着时间而淘汰。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黑暗阴郁是《雷雨》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应该去朝着光明前进。

更多相关推荐:
雷雨读后感

读雷雨后感最近再次把雷雨看了一次跟当初看完后的感情一样同样感到纠结内心感情交织不得不为这个家里伦理悲惨的结局而深深地叹息也不得不赞叹曹禺在短短的两幕一场雷雨的推动下把整个故事切合主题地交代出来并将话剧的悲伤气氛...

雷雨 读后感

读雷雨有感心灵的震撼直到读完雷雨我的心似乎还在那暴风雨中摇晃久久不能平息雷雨的作者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和寂寞的这句活反映了他辛酸的人生我想这也是他完成雷雨这一著作的重要原因他用文字诉说...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爱恨情愁混乱而不...

雷雨的观后感

雷雨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成功的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不一的人物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书笔记这是一出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悲剧前记之所以选择精读话剧雷雨这一部作品是因为雷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篇难得的力作而大凡杰出的作品总是像一座蕴量丰富的矿只要人们肯认真勘探不懈挖掘就会得到意想不...

雷雨 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曹禺19xx19xx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xx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

雷雨:读后感1500字

雷雨读后感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看雷雨雷雨是禺先生话最著名剧之一它与日出原野北京人被称为曹禺先生的四大经典名著雷雨写于19xx年一共有四幕是意在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处同时一表达了新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取代尘封已久的封建主...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初次接触雷雨大约是在高中因为在课本中学习了几个幕剧让我对雷雨充满了很大的期望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沉默至今还是记忆犹新的虽然具体的感情不记得该怎么诉说了但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庆幸庆幸我生活在当代庆幸我不是生活在...

雷雨读后感

初见雷雨这个题目内心并未激起多大的波澜只是单纯地认为这不过是一篇暗含着某种寓意的写景文罢了但是当我静下心里细细品读句句斟酌方才发现其中深刻的韵味雷雨主要讲了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两位少爷喻佳丽的女仆和后母之间的四角恋...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珠江路小学602李子泰曹禺的雷雨一直被喻为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它同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一样是一部经典之作因此我看了这部短剧的剧本虽然它并没有华丽的词语加以修饰但却以话剧独有的形式清晰的...

雷雨读后感800字

雷雨读后感800字一文王巧云总有一种感情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段经历会让我们心潮澎湃然而一个故事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故事它所包含的爱恨情仇与纠葛却让所有的人心为之一颤高大的院墙厚厚的铁门紧紧地锁住了一个家庭的悲哀...

雷雨的读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