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玉蟾的介绍

时间:2024.3.23

关于白玉蟾的介绍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简介

白玉蟾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经历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传奇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著述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

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个人作品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释 文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第二篇: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


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

——兼评近年来有关白玉蟾问题的研究

王尊旺 方宝璋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论述,对白玉蟾的若干问题加以考证。其焦点集中在他的出生年代上,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年(1194年),而非绍兴甲寅年(1134年)。另外,我们对白氏活动区域、与朱熹交往、卒年及去世地点等问题均也作了考辨。

关键词:白玉蟾 武夷山 朱熹 彭耜

近年来,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研究领域涉及到白氏生平、云游经历、白氏与金丹派南宗的关系、白氏的道术、白氏作品的文学价值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对于白玉蟾的考证存在不少纰漏和不当之处,以致未能真正解决相关问题。严格地说,有些结论还是主观的推测,而不是严谨的历史考证。现结合有关文章和相关史料,对白玉蟾生平事迹略作考证。

白玉蟾是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道教南宗正统,金丹派中最杰出之仙才。他一生“蓬头跣足走寰区”1,遍游江南各地。后世弟子为尊其道,崇其师,为他的出生、成道、游历等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使得其真面目更显扑朔迷离,对我们考证白氏的一生增加了不少困难。目前关于白玉蟾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白氏的出生年代、活动区域、白氏和朱熹的关系、去世地点和时间等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白氏的出生年代问题,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相关的成果已有综述,本文不再赘言2。在行文中,笔者将尽可能地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有关问题一一辨析。

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

1

2 白玉蟾《白真人集》卷五《次李侍郎见赠韵》,同治戊辰重镌本(以下简称《白真人集》)。 关于白玉蟾有关问题的讨论,可参见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

1

2

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

在我们对白玉蟾的生平事迹进行考证之前,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对于描绘道家人物若神若仙的记叙,务必加以区分。亦即首先要辨析所用材料的真实性,决不能仅仅依据只言片语,捕风捉影,妄下结论。

1、 白玉蟾的出生年代问题。

对于白氏出生年代的分歧,源于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和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前者断定白玉蟾“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1,后者认为白玉蟾“于绍兴甲寅岁三月十五”2出生。查南宋绍熙甲寅为公元1194年,绍兴甲寅为1134年,前后整整相差六十年。那么,孰是孰非呢?现代许多论者提出绍兴甲寅(1134年)说,但对自己的论点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12

《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真人集》卷一《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

3

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

笔者认为,绍兴甲寅说是不可靠的,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1194年)。

第一,有关论者所坚持的绍兴甲寅说,其主要依据是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事实上,从白玉蟾弟子彭耜的《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与《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本身分析,后者的可靠性值得怀疑1。我们注意到,《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在叙述白玉蟾行踪时,前一部分基本上是据白氏《云游歌》所改写,其后所述白玉蟾事迹中,口气多神仙虚幻成分,意在着重突出白玉蟾的仙家道风,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原貌。如在叙述白玉蟾与吴城徐氏的缘份时,作者称白玉蟾片刻之间即从吴城赶到了几千里之外的福建,并且还摘了福建的荔枝给徐氏的孩子吃等等。我们必须明确,白玉蟾是人不是仙,绝不会片刻从吴城到福建。连作者彭竹林自己亦言:“以人纪仙,只得其居世灵异之迹;以仙纪仙,始详其生平学道之真”2,既是“以仙纪仙”,其中便不免搀入虚讹成分。我们将《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中有关白玉蟾10条生平系年与上表比较,发现没有一条能够相符。并且,彭竹林的作伪手法大都采用“一字之差”的改易,如白氏出生“绍熙甲寅”改作“绍兴甲寅”,“癸酉”说太乙刀圭改作“癸卯”说太乙刀圭,“乙亥”尽吐露道法改作“辛亥”尽吐露道法。总之,我们认为,在没有相关原始史料进行佐证的情况下,《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所述事实不仅难以令人置信,而且还有故意作伪之嫌。

现在我们反观《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其作者彭耜为白玉蟾的大弟子,“玉蟾于彭耜,则仙家父子也”;而白玉蟾也对彭耜十分欣赏和信任,“思我鹤林,雁断鱼沉,实获我心”3。据《白真人集》统计,他们十几年交往中,白玉蟾写了二十多篇诗文相赠彭耜,这是白氏与友人弟子文墨交往中现存数量较多的。彭耜本人也说明了他编写白氏文集的缘起,“耜于先生受知独厚,每见嘱以诸集皆一时率然而作,亦有托附于其间者,吾子他日为我择之。耜不敢忘先生之遗言,手自校勘,妄加纂次,并以诸贤诗文录于篇末,凡四十卷”4。根据彭耜的记载,他亲自编辑校勘白玉蟾文集的时间是在嘉熙改元(1236年)仲冬甲寅,与此同时,彭耜的好友长至文林郎新镇南军节度推官潘牥为该书作序云:“徵(耜)君与琼山为莫逆交,此集诗文若干首,皆徵(耜)君手自纂集,又亲为审订”5。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为《白真人集》所作的序言,时间在南宋端平丙申(笔者注:端平丙申系1236年,是年冬宋理宗赵昀改年号为嘉熙,故彭耜记载的时间为嘉熙改元,实则同指1236年)。由此可见,彭耜是了解白玉蟾的,若说他为增其师盛名而溢美夸大白玉蟾的所作所为还有可能性,但绝对不敢对其师的出生年代妄作变更,尤其是不敢将其师96岁高龄长寿改作36岁夭折。总之,从彭耜的身份和距离白氏生活的年代来判定,他对玉蟾的生平系年应是准确掌握的。因此,笔者认为,关于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以彭耜记述的绍熙甲寅年为准。

第二,从上表分析,白玉蟾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道学至交,著述道家文章主要集中在嘉定壬申(1212年)至宝庆丁亥(1227年)间。若白氏出生于绍兴甲寅(1134年),至嘉定壬申(1212年)已七十九岁,那就是说在白玉蟾生前的七十八年中,未留下任何的著述,也没1 关于这一点,方宝璋已在《白玉蟾生平系年考略》(载《道韻》第七辑,中华大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版)中详细论及,可参阅。

2《白真人集》卷一《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

3《白真人集》卷三《寄三山彭鹤林》。

4《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5《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原序》。

4

有留下其有关著述及与外人交往的任何记录。这与关于白氏自述其“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和时人论其“琼山自幼能为文”的记载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考究《白真人集》卷八《附载》所记时人与白氏交往的诗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此时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从中国传统尊老敬老的习俗来看,如果当时白玉蟾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话,在唱酬诗文中一定会有所反映。相反,我们在杨长孺、王居安与白玉蟾的唱酬诗文中,发现一则珍贵的史料,足以证明白氏的出生年代不可能是1134年。《附载》云,杨长孺为酬谢白玉蟾“辱惠以书,且寄之诗,又以草圣千(字)文示之”3,特寄呈绝句三篇、古风一首。从杨长孺在《华文杨郎中札子》言“读(白玉蟾)戊寅年(1218年)笔架山二十八咏,今五年矣”4可知,杨氏写下此诗文应在嘉定癸未(1223年)。与此同时,王居安亦作《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其中云:“我见海琼子,年少冰玉颜??一日来访我,如有宿昔缘。争索纸与笔,赠我锦绣篇”5。从时人王居安“年少冰玉颜”的记载看,嘉定癸未(1229年),白氏不可能八十九岁,而只能是二十九岁。宋代福建著名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年)亦言“近世丹家如邹子益、曾景建、黄天谷皆余所善,惟白玉蟾不及识,然知其为闽清葛氏子。邹不曾七十,黄、曾仅六十,蟾尤夭死,时皆无它异,反不及常人”6。刘克庄的说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所谓的道家人物并没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地方,道家千辛万苦所炼的长生不老之药往往成为他们的催命剂。毫无疑问,与后代的追记相比较,同时代人的记载当更为准确。

第四,遍观白氏文集可以发现,白玉蟾嗜酒如命,生活非常没有规律。在他的诗文中,关于他喜欢喝酒的记载屡屡可见。白玉蟾每天早起后,“懒于盥栉,便食汤药,即进以酒,或三杯或五杯,或但从此连饮至暮??或遇客谈笑竟辰,或与对饮??无客即独酌,或有歌倡(娼)舞妓,延之侑觞”7;“酒空核尽人亦醉,眼花浑不醒天地。壁间醉墨正淋漓,夕阳已挂青山外”8,又是一个大醉之日。他自己也认识到酣酒是导致常病的主要原因,故称“一春十病九因酒”9。玉蟾早年丧父,其后母亲改嫁白氏,此后他亦改姓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早年生活的不幸,使白玉蟾经常感到形单影只:“吊影自怜孤,消愁得酒壶”10。在他的诗文中,感叹人生之孤苦、生活之无助的篇章相当多。必须明确,白玉蟾不是神仙,他的修炼并没有使他忘却人世间的凡事。虽然自古即有“斗酒诗百篇”的佳话,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嗜酒如命,生活没规律没节制,再加上内心的忧闷,对他健康的摧残,使之英年早逝是很有影响的。

仅仅有上述论述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将结合有关学者的论说提出商榷。

第一,谢金良言,白玉蟾的大弟子彭耜的说法“无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只可惜没有其1

212《白真人集》卷八《待制李侍郎书》。 《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原序》。

3《白真人集》卷八《华文杨郎中札子》。

4《白真人集》卷八《华文杨郎中札子》。

5《白真人集》卷八《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

6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序·王隐君六学九书》,四部丛刊本。

7《白真人集》卷二《日用记》。

8《白真人集》卷四《觉非居士东庵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旧风以纪之》。

9《白真人集》卷六《书怀二首》。

10《白真人集》卷五《述怀》。

5

他相同的史料相佐证”1。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彭耜的说法最重要而且最具有说服力的佐证就是白玉蟾的诗文和他与友人的唱酬往来。白玉蟾在其《修仙辨惑论》中开篇即言:“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2。《修仙辨惑论》为《白真人集》卷三所辑“论”首篇,是阐述其道教理论最重要的文章之一,通篇讲的是嘉定壬申八月(1212年)陈泥丸在罗浮山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之事。以“忽已九年”计算,白玉蟾最早遇到陈泥丸当在嘉泰三年(1203年),此时他才十岁。这与白氏好友孏翁苏森所说的白玉蟾“十、九岁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是完全吻合的3。同时,这也符合他在文集中一再申陈的自幼事先师陈泥丸的说法4。此外,我们从白玉蟾“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中5,也可断定他在早年即即已开始追随陈泥丸学习道术。如果白氏出生于绍兴甲寅(1134年),显然与白玉蟾的自述和时人的记载不符合。遍观持白氏出生于1134年的论者,往往在玉蟾师事陈泥丸的论述上自相矛盾。李远国说,“至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白玉蟾已四十二岁,游至东海滨得遇陈泥丸??陈泥丸识其仙质贤才,携归罗浮山,授以道要”6。也就是说,李远国认为,白氏在四十二岁时才遇到陈泥丸,并随之学道。这不但与我们前面的论证不符,而且和李先生本人在文中所使用的若干材料也产生了冲突,对于这些冲突的材料,李先生没有进行任何的解释7。

第二,在论述中,部分学者引用了地方志的材料作为证据8。为彻底考察清楚这一问题,除已经被引用的地方志外,笔者将目前所能查找到的有关记载白玉蟾的地方志材料罗列如下:

正德《琼台志》云:?白玉蟾,姓葛名长庚,宋琼山五原人,年十二应童子科……嘉定中诏赴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9。

嘉靖《常德府志》云:?白玉蟾,宋人,尝息静于报恩观。夏月间池内蛙声聒噪,书咒符投之,蛙竟绕池而不敢入,即今柳映池也?10。

嘉靖《惠州府志》云:?白玉蟾,闽县人也,以其祖任琼州,生于海南,乃自号海琼子。幼举童子科,长游方外,得翠虚陈泥丸之术,于武夷山修炼。自赞有‘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吞霞’之语?11。

嘉靖《建宁府志》云:?白玉蟾,琼州人,或云姓葛名长庚,号琼琯。天资聪敏,少应童子科,自言世间有字之书无不诵读。文笔洒落,顷刻万言……宋嘉定中诏征赴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12。

嘉靖《九江县志》云:?唐白乐天之后,自幼慕长生之术,师翠虚陈先生,或蓬头跣足,隐显莫测,挥洒文墨,信笔而成?13。 1

2 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 《白真人集》卷三《修仙辨惑论》。

3《白真人集》卷八《跋修仙辨惑论序》。

4《白真人集》卷三《修仙辨惑论》、《元关显秘论》。

5《白真人集》卷二《日用记》。

6 李远国《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韻》第七辑,中华大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版。

7 李远国在叙述白玉蟾的生平事迹时,引用了白氏好友苏森、白氏弟子留元长的若干言论,其中均有说明白氏幼时即师事陈泥丸,但李先生未就此加以探讨和说明。参见李远国《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韻》第七辑。

8 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毛庆耆《白玉蟾和蟾仙解老》,《暨南学报》20xx年第1期。

9 正德《琼台志》卷四十《人物五·白玉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本。

10 嘉靖《常德府志》卷二十《方外志·白玉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本。

11 嘉靖《惠州府志》卷十四《外志·白玉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本。

12 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十一《杂记·白玉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本。

13 嘉靖《九江县志》卷十四《外志·白玉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本。

6

万历《琼州府志》中对白氏的记载,除了未注明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外,其余内容基本上是抄自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的撰述。

并且,我们在元朝人夏文彦于至正乙巳年(1365年)撰写的《图画宝鑑》中,也发现了一条对白玉蟾的记载,“葛长庚,闽人。自号白玉蟾,嗜酒苦吟,善草书画竹石,游湘潭与叶(黄)天谷皆言得道”2。

上述引文给我们透露了两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其一,无论是元人的记载,还是明代所修订的方志,都没有关于白氏出生于1134年的明确记录,也没有关于其长寿的任何说明。这极有可能是元明两代对于彭耜的说法是持赞同态度的,否则,当会有人提出异议。并且,上述几条地方志材料除嘉靖《常德府志》和嘉靖《九江县志》对白玉蟾的记载有些夸不实外,其余几志的记载都是非常平实的,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其二,综合各种方志的记述,彭耜所记载的南宋嘉定年间白玉蟾应征赴阙是真实的。明确这一点,对我们下文的考证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白玉蟾于1216年撰写《雷府奏事议勋丹章》和《忏谢朱表》所使用的口气分析3,此时他已经接受了南宋的征召,开始从事一些具有官方性质的道法活动。平生云游成性的白玉蟾显然不适合这一职务,“(嘉定)戊寅春(1218年),(白玉蟾)游西山,适降御香,建醮于玉隆宫,先生避之。使者督宫门,力挽先生回,为国升座,观者如堵。又邀先生诣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神龙见于天。具奏以闻,有旨召见,先生遁而去”4。这段话表明,到1218年,白玉蟾已经厌倦了这份工作,开始向往以前闲云野鹤的生活。我们在翻阅《白真人集》中关于白氏写给彭耜的诗篇中,找到了一条宝贵的材料,“年逾弱冠,又多锦瑟之一絃;身坠尘樊,未徹玉霄之半日。醉怀无奈,顾影自怜。抱明月以兴悲,向西风而思远。谩拈秃兔,姑慰心猿”5。诗中白玉蟾云:“自怜孤影青灯下,曾作神霄故吏来。若待此生尘债足,凤凰阁下已青苔”。从白氏作于嘉定戊寅十月(1218年)的《传度谢恩表文》中自称“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司鬼神公事”来推断,《寄鹤林友》序当作于同一时期。如果白玉蟾生于1194年,那么到1218年,他是二十四岁,正好符合自言“年逾弱冠,又多锦瑟之一絃”。如果把白氏的出生年代判定为1134年,那与他自己的说法将差之千里。

谢金良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用了明代何乔远《闽书》中的相关记载作为证据6。但如果我们略作考证,便不难发现其中亦有较大的漏洞。《闽书》中的白玉蟾事迹系载于卷五《方域志·福州府·闽清县·芹山》条,该条除言白玉蟾“是生于琼,盖绍兴甲寅(1134年)三月之十五日”外,其余记载却又基本上照抄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中的文字,说白玉蟾活了三十六岁7。换言之,即使是《闽书》本身,对这一问题的记载实际上也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又怎么用它来作为证据呢。况《闽书》虽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在取材上向来为后人所诟病,说它对所引用的材料没有甄别,“援据多舛”8。 1

21 万历《琼州府志》卷三十六《人物下·仙释·白玉蟾》,光绪庚寅刻本。 夏文彦《图画宝鑑》卷四《宋·葛长庚》,同治甲戌重刻本。

3 参见《白真人集》卷九《雷府奏事议勋丹章》和《忏谢朱表》。

4《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5《白真人集》卷五《寄鹤林友》序。

6 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

7 (明)何乔远《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第89—91页。

8《明史》卷242《洪文衡传·附何乔远》,中华书局19xx年点校本。

7

乾隆年间修撰的《闽清县志》是我们目前所能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该县的志书,该志卷五《仙释·白玉蟾》条对白氏其人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观该条目可以看出,它对《闽书》中关于白玉蟾的记载有所参考,但在白氏的出生年代上,却与《闽书》并不一致。此志云白玉蟾“实生于琼,绍熙甲寅(1194年)三月十五日也”1。在“修订凡例”中就修志的若干情况作了说明,其中第一条即为选材问题:“闽清旧志久已散佚无考,今惟查照省郡两志所登载者逐条摘出外,又采录遗书并合邑耆旧传闻之有据者附入,编辑成书。其中挂漏自应不免,然亦不敢妄加臆说,滋后人谈议”2。乾隆《闽清县志》在修撰过程中对选材和考订是严谨而认真的,可以认为,编修者对何乔远的说法并不认同,而是坚持了彭耜的绍熙甲寅(1194年)之说。

谢金良作为证据的,还有同治刻本《白真人集》的编校者王时宇的说法。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王时宇是受彭竹林的委托来编校刊刻《白真人集》的,自然他会接受彭氏在这一问题的观点。另外,不少论者还引用了地方志材料《福建通志》和《广东通志》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查二志的撰修均是在民国年间。此时彭竹林的《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已出现多年,故它们的记载可能是来自彭竹林的说法。

以上我们详细分析了地方志和其他史料中关于白玉蟾的记载,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相信与白氏同时代人的记载还是相信明代的《闽书》和清朝彭竹林的若神若仙的说法,应当相信元明两代的地方志记载还是相信诸如民国时期的志书,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第三,为论证白氏出生于1134年的观点,不少学者以白玉蟾生前的著作为依据对其生年进行了推证,其理由有二:一是依据白玉蟾《云游歌》中所记载的“淮西之乱”,二是根据白氏诗文中的若干词句。以下我们一一辨析。

首先,关于淮西之乱。谢金良认为,“南宋绍兴年间‘淮西之乱’时,白玉蟾也身受其害。《云游歌》是白玉蟾自述早年云游求道的诗篇,其文有曰:‘记得兵火起淮西,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受此饥渴不堪悲??又记得淮西兵马起,枯骨排数里,欲餐又无食,欲渴(喝)复无水。’据《续资治通鉴》载,淮西之乱是宋金大战引起的,发生在绍兴十一年(1141)。由此看来,白玉蟾当时已经在世。”3李远国也指出,“据《续资治通鉴》载,绍兴十一年(1141年)由于宋金大战引起了一场‘淮西之乱’,白玉蟾亦深受其害”4。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南宋时期,因为淮西是南宋和金国的交界处,由宋金大战引起的淮西之乱有许多次。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淮西之乱固然是史籍有载,但根据《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发生在绍熙甲寅(1194年)年之后的淮西之乱也不止一次,其中1217年3月、1219年闰3月、1221年4月、1222年3月宋金之间均在淮西兵戎相见5。所以,不能武断地认为白玉蟾《云游歌》中所讲的“淮西之乱”就是指1141年的那一次。二是,如果我们按照这一推断来理解,那所有论者的考证将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假定白氏出生于绍兴甲寅年(1134年),到1141年他才7岁,试问7岁的白玉蟾又怎能只身远游远涉几千里来到淮西呢?根据史实记载,少年时代的白玉蟾是在其家乡海南度过的。白玉蟾“七岁能赋诗,背1

2 乾隆《闽清县志》卷五《仙释·白玉蟾》,乾隆七年抄本。 乾隆《闽清县志·闽清县志凡例》,乾隆七年抄本。

3 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

4 李远国《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韻》第七辑。

5 参见(清)毕沅编著《续资治通鉴》,第9册,古籍出版社19xx年版,第4361、4376—4377、4394、4405页。 8

诵九经。父亡,母氏改适。先生师翠虚陈泥丸先生而学道焉??始弃家从师游海上”1。即使是被持白氏1134年出生论者作为主要史料和依据的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中,也记载白玉蟾早年的确是在家乡海南,“玉蟾??龆龄时背诵九经,十岁自海西来广城应童子科”2。很显然,早年的白玉蟾是在家乡攻读诗书,只是遇陈泥丸后才离家出走,而后遍游各地。因此,我们认为,7岁的白玉蟾绝不会现身于1141年的淮西之乱中,这一推论不能成立。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白氏若干词句。的确,我们也发现,在《正统道藏》本(以下简称道藏本)和清同治刻本《白真人集》(以下简称同治本)所留传的白氏诗文中,有若干史料似乎说明白玉蟾确是垂垂老者。但如果仔细推敲,这些证据都是站不住脚的。

谢金良言其所引“半生立志学铅汞,万水千山徒苦辛??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句出自《上清集·必竟恁地歌》,但我们遍查谢文所引用的道藏本和笔者使用的同治本中《必竟恁地歌》,均未发现“半生立志学铅汞,万水千山徒苦辛”的字样,不知谢文此句从何而来?我们认为,谢氏在引文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白氏从小即随陈泥丸学道,若其在二三十岁时发出“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的感叹和自谦之词,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语出道藏本《修真十书·上清集·大道歌》,谢金良和李远国均用来作为证据3。但我们查阅同治本中的该篇作品时,却发现其与道藏本并不相同。两种版本中的《大道歌》开头和结尾是一样的,但道藏本中比同治本中的《大道歌》多出一段,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白玉蟾的修炼过程,而他们所引用的这句话恰恰出自该段。换言之,“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一句是道藏本有而同治本中没有的。即使是认定白玉蟾出生于1194年的曾召南先生也为此而困惑4。

道藏本中被论者广泛作为证据的还有以下几条材料:“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琼山老人白某谨书”、“琼山老叟白某致书”等5。但在同治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上述引文作了不同的处理。在此,我们有必要从版本学的角度对同治本《白真人集》的源流加以考证。

我们所依据的《白真人集》系同治戊辰重镌本,此本据乾隆辛亥本重镌,“以《道德经注》、《指玄篇解》、《木郎祈雨咒》附刻于后。”6而乾隆辛亥本的渊源,编校人王时宇云,“其(白玉蟾)文集,锓于其徒彭鹤林,重镌于明正统南极遐龄癯仙。万历甲午,何公继高更为剞劂。??盖何公所刻(四本),与癯仙之八本,分类参差,多寡互异。(彭)竹林命宇重为编次,悉心校对,重者殳之,讹者正之,缺者补之。”7显然,乾隆辛亥本是明正统癯仙本和万历何公本的合编。而癯仙本和何公本的渊源,所幸也有序言流传至今。南极遐龄老人癯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原序》云:“昔先生(白玉蟾)嘱其徒鹤林辑之,行于世久矣!岁月湮没,而世1

2《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真人集》卷一《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

3 参见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李远国《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韻》第七辑。

4 曾召南《白玉蟾生卒及事迹考略》,《宗教学研究》20xx年第3期。

5 谢金良《白玉蟾的生卒年月及其有关问题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xx年第4期;李远国《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韻》第七辑;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盖建民、黄凯端《白玉蟾丹道养生思想发微》,《道韻》第五辑。

6《白真人集》卷一《重刻白真人集序》。

7《白真人集》卷一《重刻白真人文集序》。

9

无所传。今偶得是书,??盖原本篇序不一,上清、玉隆、武夷三集内未入者,皆收之。今重新校正,定为八卷,附录一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明正统癯仙本主要是依据南宋鹤林(即彭耜)所编的原本增补而成。至于何公本,何继高在《琼琯白真人集序》(该序系据道藏本增补)中则不云其版本所据何处,只说“穷搜广访,凡散见于志籍者,今为一帙”2。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对清同治本《白真人集》的版本源流表述如下:清同治本源于乾隆辛亥本,乾隆辛亥本源于明正统癯仙本和万历何公本,正统癯仙本源于南宋彭耜本。

考《中国丛书综录》的记载,道藏本系明正统年间刊刻,万历年间续编,编辑者不详。据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的《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所载,白玉蟾集有十几种版本,限于条件,我们目前还不能一一借阅,无法彻底弄清各种版本的来龙去脉。但我们注意到,道藏本的成书年代恰恰与明正统癯仙本和万历何公本处于同一时期,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是癯仙本自称的“上清、玉隆、武夷三集内未入者,皆收之”还是何公本记载的“穷搜广访”,却都对有关白玉蟾长寿的篇目(如《修真十书·与彭鹤林书》、《上清集·水调歌头·自述十首》中的若干诗文)没有收录。否则,在同治本中定会有所体现,而相关长寿的篇目却出现在了道藏本中。

清代刻书受乾嘉学派的影响,极讲究版本学,慎于对古籍的考证,一般不对原有版本妄加增删改动,故清同治本《白真人集》对于增加的内容均予以说明。如“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句,同治本明确指出其是根据道藏本增入的。而“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琼山老人白某谨书”、“琼山老叟白某致书”句,同治本根本没有收入。

至于有些论者所引用的“我到人间未百年,恰如顷刻在三天”、“海南一片水云天,望眼生花已十年”、“梦幻之身不长久,桑榆能几耐风霜”等句,我们认为无法作为白氏长寿的明证。

总之,有关白玉蟾长寿的个别材料,如“六十四年都是错”、“今已九旬来地”等不是来源于南宋本,而是来源于其他版本系统,其中最有可能是道藏本系统,当系后代道教徒所添油加醋,不足为据。

《白真人集》中有几处曾出现白氏自称“翁”,如卷三《隐山文》:“玉蟾翁与世绝交游,高卧于葛山之颠”;卷二《常寂光国记》:“玉蟾翁笑傲乎清虚之都,住持乎寥落之境”;卷四《拙庵》:“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等。还有在卷七《谢仙师寄书词》中白氏云:“自嗟蒲柳之质,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许多学者依此作为论据,断定白玉蟾并未36岁夭死,而是寿登96岁高龄。毋庸回避,由于史料的缺乏和作者见识浅陋,对此我们还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笔者初步认为:白玉蟾自称“翁”,有仗自己入道早、道术超凡、威信高,卖弄老资格之意,以上所引中的“高卧”、“笑傲”、“现世神仙”等均流露出恃才自傲的情绪,并非因自己是老者。彭耜在《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中称白氏“号海南翁”,但认为其36岁就已尸解,可见,在此彭氏不把“翁”作为老者。嘉定丙子(1216年),苏森作《跋修仙辨惑论序》,称白氏“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但此时白玉蟾仅22岁,可见苏氏也不把“翁”作为老者,故在《跋修仙辨惑论序》中始终称白氏为“先生”,全文没有一点迹象表明1

21《白真人集》卷一《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原序》。 《白真人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序》。

10

白氏此时已是82岁的老翁。相反文中称白氏“日行二、三百里”,虽然难免有夸张之辞,但仍可说明白氏正当年轻力壮之时,很难想象82岁的老翁尚能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白真人集》中称白玉蟾为“翁”的均是自称、自号,而不是他称、他号,这似乎也可证实别人并不把他当作老者。还有白氏“自嗟蒲柳之质,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我们可从宋代其他文人的作品中得到初步解释。宋代文人爱叹衰老,可能是一种风尚。如苏东坡生于1036年,乙卯(1075年)39岁时作《密州出猎》一词,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同年还作《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也云:“尘满面,鬓如霜”,俨然都以衰老自居。一向以豁达乐观闻名的苏东坡尚且如此,更何况很有可能白玉蟾在三十余岁时即已疾病缠身,且孤单忧闷,他过早发出自叹早衰之辞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只是我们目前的推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白玉蟾的出生年代的考证,应以其著作中有关明确纪年为主要依据,参以他人间接记载考其真伪,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1194年)。以上当否,敬请学界指正。

2、关于白玉蟾的活动区域问题。

有论者认为,白玉蟾多次来到武夷山,他的主要活动也多在武夷山1。的确,白玉蟾多次来到武夷山,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断定“他的主要活动也多在武夷山”。

嘉定壬申(1212年),白玉蟾师从陈泥丸学道法于罗浮山,时值中秋。从《云游歌》考析,而后他从广东云游福建,到达漳城(今福建省漳州市),已是“鸟啼花落千林晚”2的晚秋时节;来到兴化军(今福建省莆田市),“风雨潇潇欲送春”3,很显然,这应是次年(1213年)春季。当他抵达剑浦(今福建省南平市)时,“且喜过除三伏暑”4,已是夏去秋来;尔后从建宁入武夷山。所以,白氏到达武夷山的时间应是嘉定癸酉(1213年)秋后。白氏第一次来武夷山后,并没停留于此,而是继续云游。“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5。据上表所列,他大约于嘉定乙亥(1215年)秋结束第一次云游,回到武夷山(此段未注出处者,均参见上表)。嘉定丙子(1216年)雨水后两日,白氏至铅山作《驻云堂记》。“嘉定丙子之王春(农历正月)”,即“拂袖天台、雁荡”。故这一段时间他在武夷山居住不会超过四个月。“嘉定丙子初夏(农历四月)”,白玉蟾在浙江金华洞遇陈与行、苏森。苏、白二人一见如平生,苏氏随玉蟾回武夷山。“嘉定丙子中元日(农历七月十五日)”,白玉蟾又别苏森于武夷山冲佑观出游。这里即使白氏在四月就返回武夷山,到七月十五日远走,在武夷山居住当不会超过四个月。换言之,这两次白玉蟾在武夷山的时间应在八个月以下。白氏云游成性,嘉定丙子(1216年),武夷詹美中有志于道学,决心修建止止庵,邀请玉蟾作住持,他辞以“惮朱紫之往来,而膏车秣马适所以废吾事而汩吾心”6,转而劝美中“择其道宁心耐志、守素乐静之士延而居之”7,言下之意他不适于久坐武夷山止止庵中。 1 参见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孙亦平《笑指武夷山下 白云深处吾家》,《世界宗教文化》20xx年第2期。

2

3《白真人集》卷四《云游歌二首》。 《白真人集》卷四《云游歌二首》。

4《白真人集》卷四《云游歌二首》。

5《白真人集》卷四《云游歌二首》。

6《白真人集》卷二《武夷重建止止庵记》。

7《白真人集》卷二《武夷重建止止庵记》。

11

从我们所列的上表分析,从嘉定丙子(1216年),白玉蟾别苏森于武夷山冲佑观后,再也见不到他又回到武夷山的记载,至少可以说他自此以后没有较长时间(如一年半载)居于武夷山,否则将在他的诗文中有所反映。

在《白真人集》中,没有明确时间的关于白玉蟾行踪的记载更是屡屡可见。总之,我们认为,白玉蟾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云游中渡过,关于他的活动集中在武夷山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当然,这并不否认白玉蟾一生对武夷山情有独钟,从他的诗文中大量涉及武夷山的内容可窥一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赞”:“千古蓬头跣足,一生伏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1。

3、关于白玉蟾与朱熹的交游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白玉蟾与朱熹两人居住邻近,往来密切,感情真挚。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在所有持此观点的论述中,均未能就此提出有力的证据。

首先,从二人的生卒年份上看,白玉蟾生于绍熙甲寅年(1194年),而朱熹则卒于庆元六年(1200年),亦即朱熹仙逝时白玉蟾仅为一个六岁孩童,况且此时他还远居于海南,怎么能与朱熹相识相知呢?

其次,部分学者作如此论断,其前提条件是白玉蟾出生于绍兴甲寅年(1134年)。从时间上看,二人存在交往的可能性。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找不到二人有互相往来的任何明证。

为更明确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把有关论述白氏与朱熹交往甚密的言论摘录如下: 何敦铧:“白玉蟾住持的止止庵相‘去不数举武则有朱晦庵仁智堂’。白玉蟾与朱熹两人居住邻近,往来密切,感情真挚”2。

何敦铧:?至宋嘉定九年(1216年),草庵倾圮,士人詹琰夫出资整修,邀请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从‘驻云堂’来庵为住持,命名为止止庵,白玉蟾作《驻云堂》、《武夷山重建止止庵记》以叙述止止庵建造历史及其含义。……距止止庵不远处为‘武夷精舍’,在那里讲学的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师生都相携到止止庵,留下流连诗作。白玉蟾与朱熹成为挚友?3。

南怀谨:“白玉蟾隐于福建武夷山潜修,从之日众。其时朱熹亦正在武夷讲学,彼此师弟之间,互有往来?4。

陈利华:?主持着武夷山精舍的朱熹虽致力于讲学,但与道流的往来,却更加的频繁和亲近。当时,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住武夷止止庵,两处胜地相去不远,朱熹便常往拜访?5。

上引四例除南怀谨外,其余三例均把朱熹的“武夷精舍”和白玉蟾的“止止庵”空间上的相近作为二人交往的有力证据。但是,我们认为,上述论证出现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朱熹在武夷山讲学收徒的时间自然应在他逝世之前,即庆元六年(1200年)以前,据《云游歌二首》所云推断,白玉蟾第一次登上武夷山是在嘉定癸酉(1213年)秋后。况且止止庵是詹美中于1216年春才修建完毕,邀请白玉蟾做住持也是在此之后(详见前文),前后相差十余年。何敦铧一方面认定白氏是在1216年受邀来止止庵为住持,却又同时推论朱熹与白氏成1

2《白真人集》卷七《自赞二首》。 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

3 何敦铧《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福州师专学报》20xx年第1期。

4 南怀谨《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93页。

5 陈利华《朱熹与道教与武夷山的情结》,《南平师专学报》20xx年第1期。

12

为挚友,此时朱熹已经去世十六年,其本身的论证是自相矛盾的。

再次,检阅《白真人集》,笔者发现其中三处与朱熹有关。其一为《题精舍》:“到此黄昏飒飒风,岩头只见药炉空。不堪花落烟飞处,又听寒猿哭晦翁”1。其二为《化塑朱文公遗像疏》:“天地棺,日月葬,夫子何之。梁木坏,泰山颓,哲人萎矣。两楹之梦既往,一唯之妙不传。竹简生尘,杏坛已草。嗟文公七十一祀,玉洁冰清;空武夷三十六峰,猿啼鹤唳。管弦之声犹在耳,藻火之像赖何人。仰之弥高,赞之弥坚。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恍兮有像,未丧斯文。惟正心诚意者,知欲存神索至者说”2。其三为《朱文公像赞》:“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鸣蝉”3。据此,何敦铧说:“从这赞、疏、题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白玉蟾与朱熹的友情确非一般”4。孔令宏也认为,“这说明白玉蟾与朱熹当有密切的关系。从白玉蟾的悼念文字来看,不象是朱熹死后几十年因景仰而作,似乎是他与朱熹有密切的交谊”5。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朱熹作为一代道学宗师,受后世之人景仰是不足为奇的。据上述言辞,我们只能推断此系白氏对朱熹的缅怀凭吊之作,而非交往之作。白玉蟾的上述作品体现了他对朱氏的钦佩和崇敬,从中很难看出二人有互相往来的明证。

第四,白玉蟾生性豪放,颇喜舞文弄墨,交游很广,“诸葛桂隐、苏孏翁、留紫元、姚鹿卿、冲尚老人、觉非居士、潘紫岩是数子者,于紫清仙师(白玉蟾)为方外交,唱酬甚富”6。白氏与其好友,多有唱酬往来。根据我们对《白真人集》的统计,白玉蟾留下了大量赠与彭耜、苏森等人的唱酬诗文。以白玉蟾的性格和对朱熹的尊敬,若二人曾共同在武夷山呆过,白氏绝不会不与之往来;以朱白二人的文采,若他们在武夷山交往甚密,流传至今的二人著作中,当不会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然我们翻检朱氏《朱文公文集》和白氏《白真人集》,均未查到任何证据。

综上所述,从现有史料分析,不能断定朱熹与白玉蟾交往甚密。

4、白玉蟾去世时间和地点的问题。

关于白玉蟾去世时间,也是学术界争论的一大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根据彭耜的说法,认为白氏于绍定己丑(1229年)去世;二是根据其他有关材料,认为白氏1229年以后仍然在世。

据笔者推断,前一种说法成立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我们列出的表格,从1227年以后,未再见到有关白氏事迹的任何只言片语,这与白玉蟾善于诗文的风格完全相悖。即使他真的隐居起来,在他众多友人和弟子的记载中也不会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尽管有部分材料显示1229年以后白氏依然在世,但多数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是以模棱两可的说法云其“莫知所终”等等7。当然,彭耜的说法也只是一个孤证,我们没有任何旁证。况且彭氏亦言乙丑(1229年)后“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有死,竟莫知所终”8。因此,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不能妄下结论。 1

2《白真人集》卷六《题精舍》。 《白真人集》卷七《化塑朱文公遗像疏》。

3《白真人集》卷七《朱文公像赞》。

4 参见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

5 孔令宏《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孔子研究》20xx年第5期。

6《白真人集》卷八《附载》。

7 相关论述可参见盖建民、黄凯端《白玉蟾丹道养生思想发微》,《道韻》第五辑。

8 《白真人集》卷一《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13

与此相连的另一个问题是,白氏去世的地点在哪里。何敦铧依据《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认为是在武夷山,民国《福建通志》说是在广东省海丰县,彭耜的《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言化解于盱江。

何敦铧以白氏徒弟几首诗篇为证,认为白玉蟾尸解于武夷山。其实,何先生所列举的这几首诗词,同样表达的是后人对白氏的怀念,无法提供尸解武夷山的证据1。而且,尸解于武夷山说来源于《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该文在叙述白玉蟾去世时的情景时,说他“顶升一鹤”。我们必须明确,人死后怎会有仙鹤相伴呢?再者,如果白玉蟾真的尸解于武夷山,后世作志者为增其盛名,不会不注意到这件事情。查明、清两代修撰的《武夷山志》,其中有许多关于白玉蟾的记载,惟独没有言及他尸解于此地。故此说不足成立。《福建通志·列仙传》云:白玉蟾“行至邻江军,饮江月亭,濯身江流中,众疾呼舟援溺,玉蟾出水面摇手止之而没。??由是莫知所之,或云尸解于海丰县”。查该说前半部分抄自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其后出于《正统道藏》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而原文作者亦言“(白玉蟾)后纵游名山,莫知所之”2。可见,尸解于海丰县也是道听途说,难以令人置信。彭耜关于白氏尸解地点的说法与上述关于去世时间的推论一样,仅仅依靠一个孤证,我们无法下最后的结论。

综上所述,就目前发现的材料而论,我们初步断定白玉蟾出生于绍熙甲寅(1194年),其并未长时间居于武夷山,一生主要在云游中度过,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与朱熹没有交往,可能于绍定乙丑(1129年)逝世于盱江。

1

2 参见何敦铧《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xx年第4期。 《正统道藏》第九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白玉蟾》,台湾艺文印书馆19xx年影印本。

14

更多相关推荐:
自我介绍要点

1自我介绍基本内容首先请注意不要报出自己的姓名考官们完全可以从你的报名表等材料中了解这些情况其次你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学历工作经历等基本个人情况请提供给考官关于你个人情况的基本的完整的信息如学历工作经历家庭概...

关于自我介绍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猫腻至关重要本文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给出相应的回答思路和参考答案读者无需过分关...

20xx关于自我介绍

作为一个播音专业的过来考生说起经验根本也没有什么可以大谈的地方只是一些技巧可以供以后考生借鉴希望我的技巧也能以后考生的播音专业考试助上一臂之力一上场考试的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决定了你是否能够考取该校的关键一...

关于性格方面的自我介绍

关于性格方面的自我介绍我很纯真但绝不单纯我内心复杂得让人难以想象很多不经意的事可能都是我精心布置的我也总在纯洁和好色之间徘徊这一点最难说清不过我真正的内心是极其善良的宁可自己苦也不愿伤害任何人心灵如水晶一般晶莹...

关于自我介绍

关于自我介绍根据以下要点提示写一篇6080词的短文1在学校学习汉语英语数学历史和一些其他学科2我学习很努力最喜欢的学科是英语经常找机会练习英语3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并且20xx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英语...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600字范文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600字范文现在正是开学之际刚去到一个新班级少不了的就是自我介绍下面大家就一起去看看自我介绍作文范文吧自我介绍作文600字我叫张琼才现在在河甘肃省龙泉小学5年级学习今年11岁我家里有4口人有爸...

自我介绍怎么写

自我介绍怎么写20xx121611141自我介绍的内容首先请注意不要报出自己的姓名考官们完全可以从你的报名表等材料中了解这些情况其次你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学历工作经历等基本个人情况请提供给考官关于你个人情况的...

面试时自我介绍(精选)

面试经验介绍自我介绍合集篇面试时如何自我介绍面试时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而最令人哑口无言的往往是一些最简单和最常见的题目比如quot请你自我介绍一下quot大多数应征者的反应是我应该如何作答呢其实要懂得应对此...

如何写好自我介绍 网络时代交友第一步

舞步学院专研追女生的学问课程下载html184html如何写好自我介绍网络时代交友第一步网络交友是很多单身宅男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幸运的是每天也有很多美女在网上交友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抓住美女的眼球让她想要和你深入了...

如何写好自我介绍

写人首页gt方法点睛gt写人人的外貌各不相同人的个性更是千差万别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呢如何才能写好自我介绍的作文让我们先来看看名家们是如何写他们的自我介绍的吧含蓄幽默的杂文式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自我画像姓...

写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写个精彩的自我介绍技法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请你介绍介绍自己一类的问题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认识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

英语自我介绍关于性格方面

英语自我介绍关于性格方面Iamopenmindedwillingandhavebroadinterestslikebasketballreadingandespeciallyinengineeringsucha...

关于自我介绍(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