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录

时间:2024.3.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录

1、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2、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3、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4、.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5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7、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热情关怀和洞察力。

8、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

9、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10、对知识的每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

11、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

12、理想的人,不是圣像,不是“光泽夺目”、白壁无瑕的人。

1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14、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15、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16、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17、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18、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

19、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20、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21、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22、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23、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24、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25、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26、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

27、每个年轻人最主要的是要记住,不要用粗野的情感,如喊叫、暴躁、凶狠来填补思想上的空虚。

28、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29、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30、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

3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32、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33、把自己培养成为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 《给儿子的信》


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在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勤于研究,大胆探索,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抒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教育神话。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时时被大师的博爱、执着、勤奋感动着。本书涉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方面面。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大师又有那些切身体会和教学主张呢?乍看目录,似乎没有对作文教学详尽而系统的阐述。细细读完整本,我发现,大师其实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发展的。他的理念主张,他的真知灼见,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于篇章的角角落落,连缀起来,就成了一串光芒四射的珍珠。现寻章摘句,试图从中破译小学作文教学的奥秘。

大自然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源泉

在大师看来,大自然是滋养儿童天性的园圃。儿童的言语灵性,只有在自然里才得以滋养;儿童的语言智慧,只有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得以激发。儿童的语言发展离开了自然,就如同未发育成熟的胚胎离开了母体一般,夭折或畸形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们的回答是那么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的活生生的思想?我开始记录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分析他们的言语的逻辑因素和修辞因素。我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并没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跟鲜明的表象,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教师们,没有教给儿童思考,我们从儿童入学的最初几天起,就在他的眼前把通往周围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关上了。于是,儿童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流水声,听不到春天融雪的滴水声,听不到云雀的歌唱了,他只能背诵这些美好事物的那些干枯乏味的、毫无色彩的句子了。

……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乌申斯基教导过教师的那些话,有时候被我们淡忘了。我开始一课一课得带领儿童出去,到知识的取之不竭,永远常新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去:花园里、树林里、河岸边、田野里,等等。我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用词来表达事物和现象的最细微的色彩差异。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获得间接经验,实践获取的是直接经验,读书获得的知识需要回到实践中检验。而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读书”,淡化“行路”。的确,这样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取的知识增多了,但有多少是被学生完全理解并记住的?举一个例子: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听老师讲故事。他说,有一个城里的学生来到乡下,看到一田绿油油的小麦,便对妈妈说:“妈妈,你看,田里的韭菜长得多好!”当时,我们都为这位学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感到好笑。而现在呢?把小麦当成韭菜,大家也许早已见怪不怪了。或许,在我们的学生中,把乌鸦当成喜鹊的也为数不少。儿童已经严重地脱离了自然。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我们总是喜欢“坐而论道”: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给他们讲词和词组,讲语言修辞。在一次次的讲解训练中,学生似乎懂得了一些方法,抑或是记住了一些优美的词句。但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和事物本身和现实生后挂起钩来,很快被学生淡忘掉。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学的孩子,目光澄澈,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话语中弥漫着稚嫩的个性。但经过一年、两年,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后,他们的目光呆滞了,兴趣淡漠了,语言干涩了。这就是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后果。正如大师所言:这就是我们,教师们,没有教给儿童思考,我们从儿童入学的最初几天起,就在他的

眼前把通往周围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关上了。要想解儿童让儿童拥有言语智慧,必须把他们放归自然。只有广袤而繁盛的大自然,才能给儿童提供言语成长的营养。

教会孩子观察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是:一、缺乏新颖有趣的素材;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解决第一个问题,主要靠观察;解决第二个问题,主要靠阅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很重要。可以说,没有观察和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观察能力的训练,不是靠讲解,而是靠训练,要在观察中学会观察,逐步形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素材意识和观察习惯。大师对观察的重要性,是这样描述的: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时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而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首先,要让学生着眼个体,观察具体的事物,去感悟事物在颜色、形状、声音、色彩等方面的不同。大自然之所以丰富多彩,在于事物本身千姿百态。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点。有时,事物之间的区别是细微的,模糊的,则更有必要让儿童去发现和辨析:

二月,正是深冬严寒的季节。可是恰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孩子们,你们仔细地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码?”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到两、三种标志。而不仅会看而且会想的人,就能看出几十种标志来。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他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

家看吧,听吧,想吧!”我对孩子们说。我看到,孩子们仔细观察雪层覆盖的树枝,观察树木的外皮,倾听各种声音,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欣喜。

其次,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与其它事物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规律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甚至是在必要时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并把握“生物链条”。就文章而言,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复杂联系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它传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掘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可以看到闪烁的阳光的观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儿童亲眼看到那些事物,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蜜蜂,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格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们偏重于对事物本身的观察认识,而对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有所忽视。前者训练的是学生的“直观白描”能力,后者训练的是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整个小学阶段,应逐步实现由“直观白描”到“想象创造”的转化。 让儿童拥有自己的思想

写作本是出于发泄和倾诉的自身需要,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干脆让学生背诵、抄写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当然,不能说背诵、抄写没有丝毫的作用。实际上,模仿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而不在于死记硬背别人的语言。我们来看看大师是怎么阐述的: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育和教学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盛装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地枝叶。我给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述自然界中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严冬: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我深信孩子们已经体会和感受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儿童当场就产生了周围世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鹳鸟站在巢边,向很远的地方眺望”;“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它在晒太阳……”孩子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乐趣和认识的感受。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思想家。

大师看来,背书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但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要想让儿童拥有自己的思想,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首先,教师所提供或创设的教育情境是广阔的、丰富的、开放的、多元的。也就是说,可以观察和思考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愿意去思考、发现,就会有自己的收获。大自然是一部天然的百科全书,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少而精,尽量设置一些多元、开放性的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人的尊严在于思考。我想:没

有哪一个人喜欢食用别人嚼过的食品。创造性地的劳动,是人自尊感的源泉,是促使儿童进行新思考的能源。

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习作能力的影响毋庸赘言。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倡导成立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现在的课外阅读,大都处于“放养式”的无序状态。大师早在几十年前就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相当大的篇幅都在谈论读书的问题。为了让课外阅读能卓有成效,他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规划: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小学生在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又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格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让那些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儿童,以及那些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遇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子,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会给学生赠送书籍。

大师还特别强调,教师要喜欢读书,建立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是需要有时间的余裕,需要有课外阅读的滋养。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藏书,这是保证阅读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培养儿童对词的敏感性

语言的学习在实质上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是准确运用语言这一交流的工具的保证。近些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对文本整体的感知感悟,而对于词语的教学有所忽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词语情感色彩的淡漠。词语没有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乱用词语、词汇贫乏和语言粗糙的现象较为严重。其实,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一定要重视词语教学。大师特别重视词语教学,专门开设集观察、交流、点化、提升为一体的语言思维训练课。

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你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语言反映出来。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这种思维课上取得的效果,使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的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感情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根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环面结合起来,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这种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解词语或是造句训练,是根植于自然、根植于生活本身随机生成的一种言语实践,留给学生印象自然是深刻的。在这样的课堂上,特别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与体验,特别重视教师的熏陶示范功能。他要求教师首先要规范、美化自己的语言,给学生

以积极的影响。其次要让学生感受词语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极其细微的),并与具体的事物相互对应起来。人们常说,语言有生命、词语有温度。只有学生与事物或现象本身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时候,才能洞悉和探查到词语的感情色彩。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师的讲解再清楚、再准确,也代替不了学生的切身体验。更何况,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有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倡导父母的参与

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家长适时、适度的介入,是对学校教育的完善和补充。在现实的家校工作中,家长对的德育关注度比较强,对智育(特别是语言训练与发展)方面较弱。大师一再强调,改变学生的前提是,家长和教师都要拥有乐观的心态,始终相信学生一定能有所长进,要求家长在智力教育方面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为了保持这种乐观主义的火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母亲和父亲也能守护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忧愁。“母亲教育学”这不仅是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而且包括进行教学。

……父亲和母亲从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和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期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房子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四分?或?五分?”。我们力求使父母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就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甚至摧残他的心灵。

大师倡导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与孩子共同成长,不仅仅局限于查缺补漏,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孩子在学习中的艰辛和不易,进而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家长埋怨孩子学习成绩差,作文写得不好,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身参与进来。这让我想起自己还在进行的“亲子作文”实验,目的是家长、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经过一年的训练,基本上没有家长抱怨孩子的作文写得不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提高家长的习作指导能力,从而实现“一对一”的习作指导,的确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的课题。

教师的示范作用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重走文本解读指路;那么,依此类推,作文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重走自己的写作之路。要让学生走好这条路,顺利到达目的地,前提条件是教师应该先走一走,熟悉路线,明白路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然而,真正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能有几人?坚持写下水文的又有多少?能把文章写得漂亮的又有几层?看看大师的作法,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效率总是不高:

你瞧,云雀在蔚蓝的天空里歌唱,风卷起田里的麦浪,一望无际,直到地平线的尽头……在那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片蓝色的轻烟笼罩着神秘的古斯基福人的陵墓。这儿,在长着百年老橡树的密林里,潺潺地流着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它的头上,黄鹂唱着歌……关于这一切,都要说得确切和优美。在我的写字台上出现了一批批新书:关于食物课的教育文集、各种辞典、有关植物学、鸟类学、天文学、花卉学的书籍。我开始经常在春天的寂静的早晨,一个人来到河岸边、树林里和花园里,仔细地察看周围世界,力求尽可能确切地表达出它的各种形状、颜色、声音、运动。我写一些小作文,渐渐积成了一本,里面有些玫瑰丛的,有写云雀的,有些深红色天空的,有写彩虹的,等等。

我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我写了1000多篇小作文,这些小作文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抒发自己情感和内心体验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可你要把它们活生生地展示在笔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事物就在你的眼前,就是那个样子,可写出来,总觉着别扭、生硬,只有观察、修改、再观察、再修改。为了寻找好的素材,需要细致、反复的观察;为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适合学生的口味,需要一点一滴地调试。1000多篇下水文的背后,又凝聚着怎样的辛劳与付出阿!我想,有了1000多篇下水文的历练,何愁写不好文章?何愁不会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在大师看来,教师写下水文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我喜欢跟他们交流关于周围世界(自然界、人)的思想和印象。我看到,当儿童从课文和短诗里发现了他们也曾有过这种体验的东西时,这样的作文和短诗就使他们特别激动。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觉得,对词的感觉,想用词来表达人的最细腻的内心活动的要求,这正是一个人真正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教师写文章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绝妙方式。学生会有意识地拿老师的文章和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在老师的文章里寻找自己思想的印证,获得充分的心理愉悦;教师动笔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笔耕不辍的人;要让学生写得好,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写作是心理需要,更是作为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更多相关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格言摘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格言摘录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有感华容四中邓磊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所有教师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每一条理论都是教育的经典名言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在少年时期特别在青年早期就在一种最能充分地表现他的天才和禀赋的活动中达到优异的成绩那么这样的教育就...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祸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第一编怎样认识教育的力量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二育人先育心三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四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五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六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七培养美好情感和品...

陶行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教书育人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荟萃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荟萃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一世界上没有一种精神劳动能与教师的劳动相比世界上没有一种精神劳动能与教师的劳动相比要记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极为艰巨极为繁重的精神劳动能与教师的劳动相比第二卷32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2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就会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20xx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一论学生学习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2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3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

陶行知_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教书育人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7篇)